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异尖线虫和异尖线虫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异尖线虫的第3期幼虫寄生于某些海栖鱼类,人因摄食含有活幼虫的鱼肉或鱼内脏而感染,称为异尖线虫病。据Van Thiel等(1960)报告,Straub于1955年首次在荷兰发现本病,他从生吃鲱鱼后引起肠梗阻而作剖腹术患者的肠切除标本内,发现了钻入粘膜内的幼虫,后经鉴定为异尖线虫幼虫。异尖线虫虽不能在人体内发育为成虫,但它的幼虫引起的内脏幼虫移行症(V.L.M.),是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福建省沿海鱼类异尖线虫幼虫感染情况。方法于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福建省沿海3大渔场(闽东、闽中和闽南)随机采购海鱼,鉴定鱼种后,解剖镜下分离海鱼内脏和肌肉内的异尖线虫幼虫,光学显微镜下鉴定虫种。统计不同鱼种、不同脏器中异尖线虫幼虫分布情况。结果共解剖海鱼32种810尾,检出异尖线虫幼虫感染19种277尾,异尖线虫幼虫感染率为34.2%,平均感染度为11.2条/尾。带鱼、马鲛鱼、海鲫鱼和包公鱼等4个鱼种异尖线虫幼虫感染率较高,分别为85.6%(95/111)、 63.5%(47/74)、36.7%(67/162)和36.7%(18/49),平均感染度分别为23.1、 7.6、 4.5和4.2条/尾。不同鱼种体内异尖线虫幼虫的分布不同,多数寄生于海鱼的肠系膜及肠壁、体腔和胃壁,其次是肝、胰脏器、生殖器,肌肉中极少发现。检获的异尖线虫鉴定出4种异尖线虫幼虫,分别是异尖属Ⅰ型幼虫(Anisakis typeⅠ)、异尖属Ⅱ型幼虫(Anisakis typeⅡ)、厦门宫脂线虫(Hysterothylacium amoyense)幼虫和宫脂线虫(Hysterothylacium sp.)幼虫。结论福建省沿海海鱼类异尖线虫幼虫感染率较高,应加强防控。  相似文献   

3.
异尖线虫病是一种因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含异尖线虫Ⅲ期幼虫的海鱼而引起的消化系统食源性寄生虫病。目前,确诊异尖线虫病仍以纤维内窥镜检查发现虫体为依据,随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这些技术方法也已应用于异尖线虫病的诊断。本文就异尖线虫病的病原学、影像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检测技术的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异尖线虫,属蛔目异尖线虫科,全球报告近30属。成虫寄生在海豚、鲸、海豹等哺乳类(已发现海兽终宿主40余种)的胃壁,幼虫则寄生在海鱼的体内。人的感染是因生吃或未熟吃海鱼所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方式的多样化,异尖线虫病在全球已呈扩散趋势。1989年,日本仅报告2000余例病人,1990年增至16090例,1996年再增至3万余例。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上海市市售海鱼异尖线虫幼虫感染情况,2022年在上海市农贸市场、超市和海鲜市场中采集自东海海域捕捞的新鲜海鱼,解剖后分别在内脏和鱼肉中查找疑似异尖线虫的虫体,分别置于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分析海鱼的异尖线虫感染情况。共采集海鱼16种338尾,从6种116尾体内检出异尖线虫1 065条,总感染率为34.3%(116/338),平均感染度为9.2条/尾。其中鮟鱇鱼的感染率最高(11/12),小黄鱼的感染度最高(13.0条/尾)。海鱼异尖线虫感染率从春季到冬季逐渐升高,冬季的感染率和感染度最高,分别为51.1%(46/90)和12.3条/尾。异尖线虫寄生的主要部位是海鱼的肠道和腹腔,分别占检出异尖线虫总数的54.6%(582/1 065)和40.7%(433/1 065)。本研究结果提示,上海市市售海鱼存在异尖线虫幼虫感染,感染率较高的鱼种有鮟鱇鱼、小黄鱼等常见食用海鱼。  相似文献   

6.
深圳市市售海鱼异尖线虫幼虫感染调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异尖线虫幼虫的致病性及其海鱼的感染率、进食海鱼与异尖线虫病的研究已日益引起关注^[1~3]。深圳市海产品丰富,居民有生食或食未熟透鱼类的习俗。为了解当地市场所售海鱼的异尖线虫感染情况,为评估人群感染的危险性提供依据。我们于1999年1~12月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福建省海鱼异尖线虫幼虫感染情况,于2019—2021年在福建省沿海的闽东、闽中、闽南等3个渔场分别随机选取2个沿海城市为调查点,选择港口、码头、海产品交易市场和农贸市场,随机采购不同种类的海鱼样品。海鱼解剖后,取腹腔内容物,于体视显微镜下挑取幼虫并鉴定,计算不同鱼种和不同渔场的海鱼异尖线虫感染率和感染度。共采集海鱼32种515尾,其中20种183尾海鱼检出异尖线虫幼虫,鱼种感染率为62.5%(20/32),海鱼总感染率为35.5%(183/515)。其中感染率较高的鱼种有鳓鱼(5/5)、鮸鱼(5/5)、鳀鱼(5/5)、带鱼74.7%(65/87)、马鲛鱼66.7%(32/48)、斑鱾(4/6)、黄姑鱼(3/7)、白姑鱼36.4%(8/22)、包公鱼37.5%(9/24)、海鲫鱼34.7%(33/95)。不同鱼种的海鱼异尖线虫幼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2.70,P<0.05)。闽东、闽中、闽南3个渔场的海鱼异尖线虫幼虫感染率分别为43.1%(72/167)、28.3%(66/233)、39.1%(45/115)(χ2=1...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山东沿海地区海产品异尖线虫幼虫的感染情况和当地居民海产品的饮食习惯。方法在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渔码头收集海产品样本,分别对样本进行解剖,活体观察,显微镜下形态特征鉴别,对部分家庭开展了烹饪饮食习惯问卷调查。结果按海产品品类统计,异尖线虫幼虫感染率为38.46%(5/13);按鱼尾数统计,感染率为20.41%(10/49);按鱼种统计,海鱼感染率为45.45%(5/11),海鱼以红头鱼感染率最高,感染度最重,而章鱼和乌贼消化道内未发现异尖线虫幼虫。当地11户居民家庭均没有生吃或半生吃海产品的习惯。结论山东黄海海域海产品存在异尖线虫幼虫感染的情况,应加强相应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相似文献   

9.
异尖线虫病也称为鲱鱼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人主要因食用了未经加工或未煮熟的含有异尖属线虫Ⅲ期幼虫的海产品而感染。由于各地饮食文化的差异以及存在生食海鱼的现象,异尖线虫病呈世界性分布。本文主要从异尖线虫的病原学与生活史、流行病学、临床症状、鉴别诊断以及预防治疗五个方面,对国内外异尖线虫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增加对异尖线虫病的了解,减少异尖线虫病的发生,为今后更深入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福建省闽东渔场海洋鱼类异尖线虫感染情况,为制定异尖线虫病控制策略、保障食品安全提供依据。方法 2021年9—12月在福建省闽东渔场沿海蕉城区、福鼎市、霞浦县随机收集海鱼样本,解剖获取鱼腹腔内容物,在体视显微镜下挑取寄生虫,并在镜下根据异尖线虫形态特征鉴定虫种,计算异尖线虫感染率和感染度。结果 共解剖海鱼24种177尾,其中16种73尾海鱼检出异尖线虫,鱼种检出率为66.7%、海鱼总感染率为41.2%;感染度为1~148条/尾,平均感染度为14.3条/尾。异尖线虫感染率较高的鱼种为鳓鱼(5/5)、鮸鱼(3/3)、包公鱼(2/2)、马鲛鱼(12/13)、带鱼(19/23)、白姑鱼(6/11)、海鲫鱼(14/27),平均感染度依次为9.2、2.7、4.5、10.9、39.2、4.5、2.1条/尾。检出的异尖线虫幼虫经鉴定为异尖线虫属和宫脂线虫属。结论 福建省闽东渔场海洋鱼类异尖线虫感染率较高,应加强饮食健康宣传,防止人群异尖线虫病发生。  相似文献   

11.
异尖线虫(Anisakis spp.)幼虫是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病原体,呈世界性分布,为我国禁止入境的二类寄生虫。引起异尖线虫病的主要病原体为简单异尖线虫复合种A.simplex complex,包括3个姊妹种(简单异尖线虫A.sireplex s.s.;派氏异尖线虫A.pegreffii和简单异尖线虫C型A.compleax C)。已有的研究报道显示,日本的异尖线虫病主要是由简单异尖线虫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已证实异尖亚科中的异尖线虫属和海豹线虫属线虫可使人类致病。以异尖线虫属所致疾病为多。上述成虫为海中哺乳动物吞食后,钻入胃粘膜表层,其卵随粪便排出,在海水中成熟并孵化成有鞘的第二期幼虫,小甲壳类吞食后,在体腔内蜕皮形成包囊,鱼类再吞食甲壳类,幼虫在内脏或肌肉内再形成包囊,其他鱼可再吞食上述鱼而感染,在鱼类中多次重复吞食的传播过程中幼虫可长至3cm,仅当适宜终宿主进食感染鱼或鱿鱼时,幼虫可继续发育,钻入胃粘膜而完成它的生活史。人进食生鱼后,异尖线虫幼虫可通过消化道随粪便排出,无症状或仅有轻度的胃肠道不适,但不发展为成虫;也可寄生于胃肠道,产生症状,并可引起宿主反应,其临床表现随寄生部位与时间而不同。  相似文献   

13.
异尖线虫病(Anisakiasis)是由于生食被异尖线虫(Anisakis)幼虫所感染的竹筴鱼和青花鱼等鱼类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幼虫侵入胃肠等组织器官,在局部形成嗜酸性蜂窝织炎或嗜酸性肉芽肿。本文系将久留米大学病理教研室和中央临床检验部病理室,自1963至1979年5月所收检的,由异尖线虫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烟台市市售海鱼感染异尖线虫(Anisakis spp.)幼虫的情况。方法2016年1月至12月,在烟台市各海鲜市场随机采购不同种类的海鱼,解剖鱼体,查找、分离内脏和肌肉中的异尖线虫幼虫,光学显微镜下鉴定虫种,统计分析不同鱼种、不同脏器和不同体质量下异尖线虫幼虫的感染情况。结果共解剖海鱼14种256尾,海鱼异尖线虫幼虫总感染率为66.4%(170/256),平均感染度为14.8条/尾。感染率较高的鱼种有鲐鱼(Pneumatophorus japonicus)、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辫子鱼(Platycephalus indicus)和黑鲪(Sebastodes fuscescens)等,感染率分别是100%(26/26)、92.3%(24/26)、92.0%(23/25)、85.7%(18/21),平均感染度分别为25.1、21.1、12.2和24.9条/尾;其他鱼种感染率由高到低依次是海鳗(Monopterus albus,80.0%,6.3条/尾)、真燕鳐(Prognichthys agooz,70.0%,3.3条/尾)、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66.0%,11.7条/尾)、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52.0%,9.1条/尾)、高眼鲽(Cleisthenes herzensteini,50.0%,1.8条/尾)、鲱鱼(Clupea pallasi,44.4%,9.5条/尾)和黑背圆颌针鱼(Tylosurus melanotus,38.1%,2.0条/尾);银鲳(Pampus argenteus)、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modestus)、海鲈鱼(Perca fluviatilis)未检出异尖线虫幼虫。异尖线虫幼虫多寄生于海鱼的肠系膜及肠壁、体腔和胃壁。不同鱼种的异尖线虫幼虫感染度与其体质量的相关性不同:体质量为0.25~0.35 kg的鲐鱼、0.16~0.20 kg的带鱼、0.16~0.25 kg的辫子鱼、0.05~0.10 kg的小黄鱼、0.17~0.26 kg的黑鲪、0.81~1.00 kg的蓝点马鲛的感染度较高,分别为46.5、27.2、18.0、12.0、42.7和68.0条/尾。在这6种鱼中,黑鲪和小黄鱼的感染度随体质量的增加而降低(r=-0.484,P0.05;r=-0.633,P0.01),蓝点马鲛的感染度随体质量的增加而增高(r=0.740,P0.01),鲐鱼、带鱼、辫子鱼感染度与体质量无相关关系(r=-0.237、-0.080、-0.196,均P0.05)。结论烟台市售海鱼中,鲐鱼、带鱼、辫子鱼和黑鲪的异尖线虫幼虫感染率较高(85%以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青岛市黄海近海海鱼异尖线虫的感染现状和本地居民对异尖线虫病的知晓情况。方法 2021年10月,在青岛市渔人码头和琅琊台台西码头采购海鱼,解剖并分离海鱼的内脏和肌肉,查找异尖线虫幼虫,分析不同鱼种、不同脏器异尖线虫感染情况,分析感染度与海鱼体长、体质量的相关性。在西海岸新区随机抽取5个村,对有意愿参与调查的居民进行异尖线虫病问卷调查,分析居民对异尖线虫的防治知识知晓率和行为习惯。在当地哨点医院开展异尖线虫病监测。感染率和构成比的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检验,采用Spearman秩相关进行相关性分析,人群知识了解程度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共采集海鱼22种196尾,其中70尾检出异尖线虫,感染率为35.7%(70/196)。13种海鱼检出异尖线虫,占59.1%(13/22),其中鳗鲡鱼、偏口鱼、太平洋真鳕、鲐鱼(均为10/10)和黄姑鱼(9/9)全部感染异尖线虫,不同鱼种海鱼异尖线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93,P <0.01)。海鱼异尖线虫平均感染度为34.8条/尾(2 439/70);感染度最高的为太平洋真鳕(189.3条/尾),其次...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江苏省沿海地区高危人群异尖线虫感染风险,为制定江苏省异尖线虫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2018年选择江苏省沿海地区南通市如东县、连云港市海州区和盐城市东台市作为调查点,对从事海鱼捕捞、鲜活海鱼销售、喜食鲜活海鱼者等3类异尖线虫感染高危人群开展异尖线虫病防治知行信调查,检测血清特异性异尖线虫Ig G抗体,并对上述人群血清Ig G抗体阳性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采集当地鲜活海鱼样本,检测异尖线虫幼虫感染情况,计算感染率和感染度。结果本次调查3类高危人群625人,其中男性349人(占55.8%)。问卷调查显示,听说过异尖线虫病的有81人(13.0%);3类人群对异尖线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普遍较低,生食或半生食海鱼者占21.6%,5.8%的调查对象选择吃未煮熟的海鱼;3.2%食用海鱼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5.1%出现全身过敏症状,65.6%砧板切生熟食不分。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调查人群血清异尖线虫特异性Ig G抗体阳性率为7.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OR=0.687,95%CI(0.478, 0.987)]和是否存在全身过敏症状[OR=4.641,95%CI(1.411,15.268)]是调查人群血清学Ig G抗体阳性的影响因素。累计调查海鱼494条,异尖线虫幼虫感染率为64.0%,感染度为8.1条/鱼,其中带鱼和青占鱼感染率较高。结论江苏省沿海地区高危人群异尖线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且存在生食或半生食、砧板切生熟食不分等高危行为;该地区海鱼异尖线虫感染率高。后续应进一步加强异尖线虫病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2021年山东省烟台市近海海鱼异尖线虫感染率和当地居民异尖线虫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为制定异尖线虫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1年11月,于山东省烟台市顺鑫港口购买海鱼,检测海鱼异尖线虫感染情况,并分析不同鱼种、不同部位异尖线虫感染率。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海鱼体长和体质量与异尖线虫感染度间的相关性,对当地居民饮食习惯和异尖线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解剖海鱼20种201尾,其中11种77尾检出异尖线虫,鱼种异尖线虫感染检出率为55.00%(11/20)、海鱼总感染率为38.31%(77/201);异尖线虫感染阳性海鱼中累计检出异尖线虫3 468条,平均感染度为45.04条/尾。Spearman秩相关结果显示,鮟鱇鱼体长(rs=0.74,P <0.05)和体质量(rs=0.79,P <0.01)与异尖线虫感染度呈正相关,比目鱼体长与感染度呈正相关(rs=0.68,P <0.05),其他种类海鱼体长、体质量与异尖线虫感染度均无相关性。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3.38%男性...  相似文献   

18.
在对从北部湾捕获海鱼的异尖科(Anisakidae)幼线虫感染状况进行初步调查的基础上,作了形态分类学研究。共检海鱼29种,134只标本,其中简单异尖线虫3期幼虫的感染率达30.6%,且大部分阳性鱼种的感染率在50%以上。此外尚检获宫脂线虫(Hysterothylacium)属3期幼虫2型:C_1型和C_5型,其中C_1型为初次报告。另检出伪新地蛔线虫(Pseudoterranova)属幼虫1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掌握东台市市售海鱼中异尖线虫感染现状,为评估人群异尖线虫感染风险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8年采集东台市海域捕捞且在当地销售的未经加工的新鲜海鱼,称重后解剖检测异尖线虫(含包囊)。计算海鱼异尖线虫感染率和感染度,分析异尖线虫感染海鱼质量和异尖线虫感染度间的相关性。结果 采集的5种海鱼中有4种(带鱼、马鲛鱼、鲐鱼、小黄鱼)检出异尖线虫。累计采集的149尾海鱼样本中,78尾感染异尖线虫,总感染率为52.35%,带鱼、马鲛鱼、墨鱼、鲐鱼、小黄鱼感染率分别为100.00%(28/28)、30.00%(9/30)、0(0/30)、53.33%(16/30)、80.65%(25/31)。共检出异尖线虫1 049条,总感染强度为13.45条/尾。Spearman秩相关检验显示,带鱼质量与异尖线虫感染度成正相关(rs = 0.38,P = 0.047);其他鱼类质量和异尖线虫感染度无相关性。结论 东台市近海海域鱼类存在较高异尖线虫感染率,应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倡导市民养成健康安全的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20.
近海鱼类异尖线虫幼虫感染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我国东海和黄海近海海域所捕获的33种食用海鱼和2种软体动物,作了异尖线虫幼虫感染情况的初步调查.其中检出幼虫者计有鱼类23种207尾(合计检出率达84%)和乌贼2只,总计检出幼虫数为5864。从不同宿主检出虫体中取61条,分别测量了体长、体宽、尾长和食道及其肌性、腺性部长度。幼虫的形态学特征符合异尖线虫I型第3期幼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