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纺锤波昏迷是意识障碍患者的一种临床一脑电的表现形式,与中脑水平的网状上行激活通路损伤有关,随着病情的变化,纺锤波昏迷脑电类型也会发生改变。我们通过持续脑电监测观察到1例纺锤波昏迷患者脑电的变化及其与意识水平变化的关系,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昏迷病人的脑电图表现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16 9例昏迷病人的脑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将其与临床结局作对照。结果 :脑电图慢波型昏迷 12 0例中死亡 2 3例 (19 1% ) ;α昏迷型 11例中死亡 9例 (81 8% ) ;β昏迷型 3例和纺锤昏迷型 2例均存活 ;发作波型昏迷 13例中死亡 2例 (15 3% ) ;平坦波型昏迷 2 0例中死亡 17例 (85 % )。结论 :脑电图可作为判断昏迷病人临床预后的参考指标 ,平坦波昏迷和α波昏迷者大多死亡。β昏迷和纺锤昏迷则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在昏迷病人中的应用及与愈后的关系。方法:对80例昏迷病人的EEG及愈后进行分析研究。结果:80例昏迷病人中:其中α波昏迷1例治愈;β波昏迷2例中,1例治愈(50%),1例死亡;θ波昏迷30例中18例治愈,好转7例(83.3%),未愈5例;δ波昏迷27例中16例治愈,好转5例(77.8%),未愈6例;睡眠-纺锤波4例中3例治愈,1例好转(100%);电静息16中1例好转(0.06%),15例死亡。结论:EEG可直接反映昏迷病人的脑功能状态,其愈后的严重程度依次为电静息〉δ波昏迷〉θ波昏迷〉睡眠-纺锤波昏迷。对愈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电图分级对神经外科昏迷患者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不同病因昏迷患者,将视频脑电图监测结果进行Synek分级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对脑电图分级和GCS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脑电图背景活动以慢波为主(θ波33例、δ波或纺锤波昏迷13例).脑电图分级与GC...  相似文献   

5.
儿童脑电图纺锤波不对称与CT、临床对照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儿童脑电图纺锤波不对称与CT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5例儿童睡眠纺锤波不对称的脑电图结果与CT结果和临床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脑炎、脑萎缩、脑出血及脑挫伤的病例,脑电图纺锤波异常的部位与CT提示的病变部位基本一致;而外部性脑积水的病例CT表现是双侧额区或额顶区病变,纺锤波表现是一侧异常。结论:纺锤波的一侧性或局灶性波幅下降提示脑内存在病变,是一种异常脑电图,且具有一定的定侧定位意义。一侧性或局灶性的纺锤波波幅降低与背景脑电活动的正常与否,对评估脑部疾病的转归和临床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对意识障碍患儿临床诊断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对52例意识障碍患儿进行EEG描记,同时进行感觉刺激观察EEG的反应并与临床转归进行比较。结果:52例患儿EEG全部异常。其中α-昏迷型1例,呈弥漫性8~11Hz中高波幅α频率波;β-昏迷型1例,呈弥漫性13~20Hz低中波幅β波,外界刺激无反应;θ-昏迷型18例,呈弥漫性20~280μV的θ波;争昏迷型16例,呈弥漫性高波幅δ波;伴有癎样放电者6例,在慢波背景上不同区域出现癎样发作波;纺锤波昏迷2例,为20~150μV的纺锤波,以中央、顶区为主;低电压倾向8例,呈低波幅慢活动。临床结局:临床痊愈38例,遗留后遗症11例,死亡3例。结论:EEG描记可以了解昏迷病人脑功能受损情况,为诊断和评估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在昏迷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北京航空总医院的昏迷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30~82岁,病程2~30 d,所有患者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GCS)≤8分。采用床旁高清视频脑电图检测,观察脑电图特征,并分析脑电图改变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脑电图以慢波为主,其次为发作性波形、睡眠纺锤波型和α昏迷、低电压型及爆发-抑制型。慢波为主者35例,死亡3例,发作性波形5例,均预后良好,睡眠纺锤波型或α昏迷5例,死亡1例,低电压型或爆发-抑制型5例,全部死亡。结论:高清视频脑电图监测可早期预测昏迷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动态脑电图加刺激对昏迷病人预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及其反应性对昏迷病人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EEG加刺激(疼痛、呼唤)对58例昏迷病人进行24h连续监测,观察脑波的动态变化。结果:纺锤波昏迷和可变化的慢波(0、8)昏迷对刺激反应相对敏感,预后较好。无反应的慢波型(θ、δ或单一慢波)昏迷和8波昏迷,预后较差;α波、平坦波、暴发-抑制波型昏迷,对刺激无反应,死亡率为100%。周期性放电型昏迷,即使能存活下来,也留有严重的后遗症。24hEEG监测加上对刺激反应的观察对脑死亡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常规EEG检查。结论:利用EEG加刺激的方法,对昏迷的病人进行监测,可提高对预后及脑死亡的正确判断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昏迷病人脑电图构型昏迷程度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对过去17年间84例昏迷病人的脑电图进行研究。结果:脑电图显示广泛性慢波(41例),弥漫性慢波一侧偏胜(19例),β-昏迷(2例),纺锤-昏迷(2例),α-昏迷(8例),三相波(3例),平坦波(3例),广泛性周期性复合慢波(2例),周期性一侧痫样放电(3例),爆发─抑制(1例)。结论:分析昏迷病人的脑电图构型对确定昏迷程度及判断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8例纺锤波昏迷患者的动态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昏迷患者的脑电图表现多种多样 ,以慢波改变多见 ,纺锤波型少见。昏迷病人的动态脑电图 (AEEG)监测则罕见报道。我院自 1993~ 1999年间应用脑Holter仪共监测各种昏迷患者 148例 ,其中 8例呈纺锤波昏迷 ,占 5 4%。现将此 8例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8例中男 5例 ,女 3例 ;年龄 2 0~ 70岁 ,平均5 7 6岁。临床表现 :浅昏迷 5例 ,中度昏迷 3例 ,头痛、呕吐 6例 ,偏瘫 7例 ,四肢抽搐 1例。临床结果 :好转 5例 ,死亡 3例。CT或MRI扫描 :8例中 ,一侧基底节、丘脑出血破入脑室 4例 ,右枕叶出血破入脑室 1例 ,脑室及…  相似文献   

11.
6例α昏迷的动态脑电图监测卢洁,毛振邦意识障碍的脑电图表现,有慢波型、α波型、β波型、纺锤波型、发作波型及正常波型等。一般以慢波型多见,其它类型相对较少见。我院自1993年7月应用Ox-ford9200型便携式磁带记录脑电图(AEEG)以来,共检测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异常睡眠纺锤波与婴幼儿智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利用动态脑电图仪对100例智力测验低于70的婴幼儿(试验组)进行24小时脑电图监测,同时与100例智力测验大于70的婴幼儿(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试验组中睡眠纺锤波形成不良且量少59例(59%);睡眠纺锤波缺失9例(9%),其中,单侧缺失6例(67%),双侧缺失3例(33%);极度纺锤波28例(28%);睡眠纺锤波正常4例,异常率96%。对照组中极度纺锤波2例,异常率2%,明显低于试验组。结论:异常睡眠纺锤波与婴幼儿智能障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极度纺锤波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98例患儿进行自然睡眠脑电图监测,对具有极度纺锤波的患儿进行智力测验,将脑电图与病种和智测结果结合分析。结果:39例患儿出现极度纺锤波,这种波型在癫、脑性瘫痪、热性惊厥、抽动症疾病中的出现率无明显差别。极度纺锤波的患儿,智力低下的出现率为43.5%,明显高于对照组(16%,P<0.05)。结论:极度纺锤波是一种非特异性的异常脑电现象,无病因学方面的差异,可能是一种脑功能障碍的反映。  相似文献   

14.
多分辨率小波信号分解用于大鼠睡眠纺锤波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首先设计了慢波睡眠期脑电信号的合成仿真信号 ,对小波基函数进行了选择 ,结果证明Coiflet 5阶小波变换对大鼠慢波睡眠期EEG信号具有较好的分解结果。据此 ,应用多分辨率小波分析法设计了提取睡眠纺锤波的算法 ,并利用该算法对安定用药后和睡眠剥夺后大鼠慢波睡眠期纺锤波的持续时间和能量变化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安定具有延长慢波睡眠期纺锤波持续时间的作用 ,而睡眠剥夺可以增加慢波睡眠期纺锤波的能量。这些结果说明 ,小波分析算法可以提供功率谱分析无法表现的时频信息。  相似文献   

15.
睡眠纺锤波是正常人浅-中度睡眠脑电图的一种表现,随着睡眠深浅的变化而改变。睡眠纺锤波可以作为检测中枢神经机能正常与否的一个指标,对评估大脑发育与脑功能有重要意义。现就睡眠纺锤波的分型、和疾病的关系以及异常发生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睡眠纺锤波主要存在于非快速动眼(NREM)睡眠的第二阶段,是NREM睡眠特有的脑电相位特征。睡眠纺锤波对睡眠稳态、认知及学习记忆等至关重要。研究表明,睡眠纺锤波的形成是由于丘脑网状核(TRN)抑制性神经元与丘脑-皮层环路的连接神经元发生电位同步相应,从而导致皮层神经元突触电位以纺锤体样频率振荡(11~16 Hz)。其中,TRN核团神经元放电模式的变化被认为是睡眠纺锤波形成的基础。然而,TRN核团在纺锤波形成中的调控机制仍不清楚。本篇综述将回顾TRN核团如何通过丘脑-皮层环路影响睡眠纺锤波形成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动态脑电图的量化指标,为认知功能障碍早期诊断预防提供依据。选取30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和30例正常老年人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MMSE测试和动态脑电图监测,比较两组观察对象α、β、和慢波功率。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双侧顶枕α功率及大脑各位点的θ和δ功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及对照组在睡眠2期纺锤波的时限、频率及密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电图α功率下降,θ和δ功率增加可以提示认知功能下降,睡眠2期纺锤波的时限、频率及密度可以作为认知功能水平脑电图测试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纺锤波是儿童睡眠脑电图的重要标志之一,而极度纺锤波则显著不同,且临床中极容易波忽视,我们报导3例及其脑电图特征,并发现与智力低下,癫痫发作有密切关系,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心肺复苏后昏迷病人的脑电图诊断对估计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37例心肺复苏后昏迷病人EEG。结果 :EEG表现以θ波为主者 5例 ,3例痊愈 ,2例部分恢复 ;EEG表现为暴发抑制波或平坦波异常者 13例 ,均死亡 ;EEG呈现 β活动者 1例 ,完全恢复 ;δ为主者 18例 ,7例死亡 ,8例部分恢复 ,3例完全恢复。结论 :在脑缺氧复苏后昏迷病例 ,进行EEG检查 ,可以检测脑功能 ,而且对脑复苏最终预后作出一定评价。  相似文献   

20.
武红 《医学信息》2009,22(5):711-712
目的 动态脑电图检测对昏迷病人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7例昏迷患者采用多次动态脑电图检测.分析脑电图改变与临床结局的关系.结果 平坦波昏迷死亡率较高(94.7%),慢波型昏迷死亡率较低(30.3%),且预后较好.结论 对昏迷病人实施动态脑电图监测,可提高对预后评估及脑死亡的正确判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