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育性髋脱位手法复位后髋臼发育不良的演变规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观察发育性髋脱位手法复位手髋臼发育的变化,探讨髋臼发育不良的演变特点。方法:117例(161髋)平均7.4年追踪观察,采用连续X线片,观察髋臼指数、臼头指数、Sharp角、ACM角、前倾角及髋九硬化带的形态变化,同时对股骨头中心距离差进行了测定。结果:发育性髋脱位手法复位后髋臼随年龄增长逐渐恢复,以复位后1年最为明显,复位后3年趋于平稳。髋臼发育不良,复位前髋臼指数为39°以上,复位后髋臼  相似文献   

2.
关节镜在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关节镜在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10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男2例,女8例;年龄8~26个月,平均13个月,单侧6例,双侧4例,共14侧髋。闭合复位外固定后再脱位4例5侧髋;闭合复位后安全角度小、不稳定4例6侧髋;闭合复位困难2例3侧髋。关节镜下观察妨碍复位的因素并清理髋臼。结果关节镜下观察到妨碍复位的主要因素有:盂唇增厚内翻5侧髋;圆韧带肥大4侧髋;髋臼横韧带增粗突出2侧髋;盂唇增厚内翻,圆韧带肥大与髋臼横韧带增粗突出同时存在3侧髋。所有病例髋臼内都有纤维脂肪组织充填。10例患儿复位外固定后髋关节位置好,CE角15.5°~18°(平均16.5°)。经平均随访38个月(29~54个月)无再脱位及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发生。结论关节镜可直视下观察妨碍股骨头复位的因素,彻底清理髋臼,提高了复位的成功率,降低了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发生率,是一种较好的微创治疗DDH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婴幼儿发育性髋脱位手法复位后髋关节形态学的变化。方法 对发育性髋脱位手法复位后 117例 ,共 16 1髋进行平均 7.4年的随访。临床上对髋关节功能和肌力进行了测定 ,对复位前后系列X线片进行了观察 ,正常侧作为对照组 ,X线观察的指标有 :髋臼指数、臼头指数、股骨头发育情况及髋关节间隙等。结果 全部病例髋关节的活动范围及肌力与对照组无差异。在X线上有 131个髋关节的发育与对照组的发育无差异 ,其中有 2 3髋在复位后 6个月去掉金属外展固定支架时出现了半脱位及关节间隙增大的改变 ,经平均 3年左右观察 ,逐渐恢复发育至正常。脱位侧股骨大转子骨骺出现时间比对照组延迟 1年左右。结论 发育性髋脱位手法复位后出现的半脱位及关节间隙增大不应急于手术 ,因其有逐渐发育至正常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关节镜辅助治疗婴幼儿难复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短期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治疗婴幼儿难复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r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优缺点和短期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4月至2010年9月,应用关节镜辅助治疗难复性婴幼儿DDH患儿15例16髋,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中阻碍髋关节复位的因素.采用改良McKay评分标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估.应用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AI),臼头指数(acetabular head index,AHI),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AVN),Severin方法分级等指标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123 min,出血平均4.8ml.妨碍髋关节复位的因素有:髋臼窝内增生的软组织、粗大的圆韧带,髋臼横韧带和内翻关节盂唇.所有患儿均获得成功复位.术后患儿均无切口感染、神经损伤等手术并发症.平均随访时间32个月(6~59个月).近期随访的6例患儿临床功能结果,优3髋,良1髋,可1髋,差1髋.近4岁以上的8髋,其中4髋(50%)为Severin分级为优良.16髋中有7髋(43.8%)出现AVN迹象,Kalamchi-MacEwenⅠ型6髋,Ⅱ型1髋.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治疗难复性婴幼儿DDH,手术安全创伤小,出血少,能够成功获得髋关节复位.但术后AVN可能与改良蛙式膏固定有关,关节液压力可能对股骨头血运产生影响,术后残余髋臼发育不良可能与未进行髋臼截骨有关.  相似文献   

5.
幼儿发育性髋脱位髋臼形态学的MRI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通过测量MRI三维髋臼指数,探讨幼儿发育性髋脱位髋臼病理形态改变的特点。方法。本文对1993年2月-1998年4月我院治疗的28例单侧发育性髋脱位幼儿采用MRI扫描系统,在经过正常侧股骨头中心的MRI冠状面上测量双髋的骨性和软骨性髋臼指数,横断面上测量骨性前髋臼指数,后髋臼指数,软骨性前髋臼指数,后髋臼指数。结果:脱位则骨性三维髋臼指数软正常侧增大,但脱位侧冠状而软骨性髋臼指数较正常侧增大,横断面上软骨性前、后髋臼指数减小。正常侧骨性与软骨性三维髋臼指数间存在较大相关性。脱位侧髋关节在Dunn分型后,骨性与软骨性三维髋臼指数亦存在较大相关性。三维髋臼指数随Dunn脱位呈规律性改变。从DunnⅠ-Ⅲ型脱位,随着脱位股骨头位置的增高,骨性三维髋臼指数呈增大趋势;软骨性三维髋臼指数中冠状面软骨性髋臼指数逐渐增大,横断面软骨性前、后髋臼指数均逐渐减小,结论:(1)幼儿发育性髋脱位髋臼的开口是椭圆形改变趋势,即骨性髋臼开口增大改变,冠状面上改变的幅度明显大于横断面;软骨性髋臼开口的改变是冠状面上开口变大,横断面上开口变小。(2)股骨头在髋臼内的存在是髋臼软骨保持正常形态的决定因素,髋臼软骨的病理增生改变与脱位后股骨头的位置密切相关,尽早恢复头臼的解剖关系是保持髋臼形态和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髂骨复合截骨旋转术应用于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切开关节囊,找到真臼,去除真臼内填充物和粘连带,复位股骨头;以髂前下棘上缘和坐骨大切迹为标志,作前1/2髂骨全板截骨,将髂骨外侧皮质沿髋臼弧上方1cm向内向后作半板截骨,然后向下向外下压旋转髋臼,嵌入植骨块,增加股骨头包容。结果本组共16例22髋,经2~4年的随访,按照周永德先天性髋脱位疗效评定标准,优15髋,良6髋,可1髋,术后优良率为90%。结论髂骨复合截骨旋转术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行之有效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髋脱位儿童髋臼容积的测量及意义。方法应用CT技术,测量正常组(34髋)和异常组(36髋)的髋臼容积、股骨头体积。结果正常组儿童的髋臼容积较脱位组明显增大,二者直线回归方程的截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髋关节脱位的患儿髋臼发育差,与股骨头呈现明显的不匹配;早期手法复位时髋臼容积可以作为测量指标。手术复位前也应了解髋臼容积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改良Colonna手术后髋臼发育的远期变化。方法对比120例术后5年以上的双髋X光片和随机选择的与随访时年龄相近的120例正常的双髋正位X光片,仔细测量髋臼指数、CE角、臼头指数和髋臼深度,对单侧者还进行双侧对比测量。结果改良Colonna手术组髋臼的各项指标与正常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意义。球窝形髋臼占72.67%,无骨盆变形,无髋臼囊变。结论改良Colonna手术不会影响髋臼的生长发育,促进髋臼发育的关键是股骨头的同心圆复位及股骨头的形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外侧入路、单一切口内进行髋臼周围三联截骨,在青少年髋臼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发育性髋脱位治疗后残余覆盖不良等髋关节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9例(22髋)患儿,平均手术年龄9岁2个月(6~12岁)。术中将Bikini切口向下部分延伸,在单一切口内,进行髋臼周围三联截骨(髂骨、耻骨上支及坐骨支截骨)。术中通过C型臂透视定位,辅助确定截骨位置及截骨方向,使髋臼围绕股骨头骺向前、外侧旋转并向内移,在没有增加股骨头压力的前提下,达到良好的头臼覆盖;使用多枚克氏针或螺钉经髂骨截骨面支撑固定,术后用髋人字石膏固定6周。结果通过比较,手术前后及随访期间X线片上的髋臼指数(或Sharp角)、中心边缘角(CEA)、髋臼与股骨头覆盖率均有明显改善。少数患儿出现坐骨支截骨不愈合,但不影响负重行走。结论采用前外侧入路、髋臼周围三联截骨,相对于其它髋臼周围三联截骨方式(如Tsnnis、Steel、LeCoeur等),具有经单一切口操作、髋臼旋转充分、截骨后内固定方便等特点,适合于Y型软骨尚未闭合,并需大角度改善头臼包容情况的患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股骨头坏死唇样骨切除术后患儿的短期临床疗效,探讨儿童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法。方法我们收治4例(4髋)股骨头坏死患儿,男、女各2例。均曾因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接受保守治疗,后遗留髋关节半脱位伴股骨头坏死,手术治疗中因股骨头畸形使复位困难,遂用刀切除外翻的唇样骨及向外突出的赘骨部分,修整股骨头,达到满意的中心性复位。结果4例患儿均随访2~3年,疼痛均明显减轻或消失;3例无跛行,1例跛行改善;4例术前髋外展仅5°~10°,术后3例恢复至正常,1例获改善。头臼指数(AHI)术后平均达84.3%,CE角术后改善到25°。Sharp角恢复到31.5°。短期疗效评估:3例为优;1例为良。结论唇样骨切除术治疗儿童股骨头坏死短期疗效较好,髋部疼痛减轻,活动范围受限改善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