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6 毫秒
1.
张桂珍 《右江医学》2000,28(3):224-225
随着工农业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各种原因所致的多发性骨折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患者日益增多,病人均系急诊入院,病情危重,变化快,主诉困难,如抢救不及时,护理不当,则危及病人生命。现就我科1999年1月~12月救治的16例多发性骨折并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抢救措施和病情观察总结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14~58岁,平均31.8岁。四肢3~4处骨折4例,其中合并内脏损伤2例;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上肢2处骨折、肋骨骨折、肺挫裂伤及血气胸2例;肢体2处骨折并颅脑伤3例;四肢6处骨折、膈疝1例;四肢5处骨折6例,其中毁损右上肢前臂…  相似文献   

2.
多发性梗死性痴呆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近2年患有情感智能障碍,既往有高血压、中风的病人进行了CT扫描,均发现有脑萎缩及多灶性腔隙性梗死。其中,5例还有大片梗死灶,其临床表现及CT检查符合多发性梗死性痴呆的诊断。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 2例中,女性5例,男性7例。年龄5 0~75岁(平均6 2 5岁)。均有高血压病史(平均8年)。有1~4次中风史(平均2 5次)。其中,3例合并有吞咽困难、构音障碍等假性球麻痹症状;1 2例均掌颏反射阳性;全部有眼底动脉硬化;7例合并高血脂症,胆固醇、甘油三脂均异常。CT表现:1 2例均脑沟、裂、池增宽,有明显脑萎缩及脑室扩大,在基底节、内囊…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与多发性骨转移瘤99mTc-MDP骨显像的影像特征,评估99mTc-MDP骨显像对两者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34例MM患者和50例多发性骨转移瘤患者进行99mTc-MDP骨显像对比分析.结果 (1)34例MM的骨显像332个病灶,其中316个病灶表现为放射性浓聚,16个病灶表现为浓聚合并减低或缺损.好发部位为肋骨,其次为胸椎、腰椎、骨盆,胸骨和颈椎较少见.(2)50例多发性骨转移瘤骨显像364个病灶均表现为放射性浓聚,好发部位为胸椎、肋骨、骨盆,其次为腰椎和四肢,颅骨和颈椎较少见.(3)MM骨显像在肋骨上大部分表现为散点状或串珠样,多发性为主,少有条片状表现;在腰椎、胸椎上则以扁平横条状、点状多见.(4)多发性骨转移瘤骨显像形态上多样化,多为团块状或不规则浓聚,并常表现为"超骨"显像.结论 99mTc-MDP骨显像对MM和多发性骨转移瘤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创伤后出现连枷胸、严重的肺挫伤以及中等量以上的血气胸、心脏大血管损伤,或者食管、膈肌破裂等危及生命的情况,称为严重胸部创伤[1]。我院在1996~2004年共收治各类胸外伤647例,其中严重胸部创伤62例,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32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性22例,女性10例;年龄15~69岁。其中撞击、砸压等钝性伤29例,锐器伤3例。出现多发性肋骨骨折及连枷胸27例,肺挫伤19例;血(气)胸26例,其中双侧血(气)胸7例;心脏破裂4例,膈肌破裂3例,食管破裂1例。合并锁骨、胸骨、肩胛骨以及四肢长骨、骨盆、脊柱等各类骨折17例;合并各类颅脑…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 1 985— 1 999年间共收治男性骨盆骨折合并后尿道断裂 5 3例 ,其中有 1 2例因伤情严重 ,不具备急症尿道修补术条件仅行单纯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 ,伤后 3~ 5个月行尿道后期修复术。现就修复术后排尿及勃起功能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患者年龄 1 9~ 5 0岁 ,均因交通事故或房屋倒塌所致骨盆挤压伤。入院时伤情严重 ,1 2例均合并有创伤失血性休克。其中有 3例合并脑挫裂伤 ,2例合并多发性肋骨骨折 ,1例合并肝脾破裂 ,2例合并左股骨开放性骨折。经肛诊、骨盆 X线摄片及插导尿管失败后确诊为骨盆骨折合并后尿道…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四肢多发性骨折合并内脏伤时手术时间及手术方法。方法 通过系统回顾68例四肢多发性骨折并内脏损伤病人,其中急诊手术38例,早期手术19例,择期手术ll例,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病人67例治疗效果满意,治愈出院,l例死于失血性创伤性休克。结论 四肢多发性骨折合并内脏损伤,应在保全生命的前提下,应尽早手术治疗,便于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肿胀是骨科临床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常见于四肢骨折,较严重者可出现筋膜间隔区综合症;四肢骨折术后亦容易出现肿胀,且消退较慢,临床中常用一些脱水剂及改善循环药物来处理,往往起效较慢;多发性肋骨骨折常合并胸腔积液、积血,临床常采取穿刺、闭式引流来处理,患者感觉痛苦,且危险性较高。我们从1 996年对1 2 7例此类患者采用中药成方十枣汤及控涎丹,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 2 7例中男性78例,女性49例,年龄1 8~5 6岁;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胸腔积液、积血41例,下肢骨折合并重度肿胀5 3例(其中筋膜间隔区综合症1 4例) ,下肢…  相似文献   

8.
随着建筑业和交通业的发展,交通事故及工伤意外日益增多。从1997年至1998年我院共收治106例创伤性休克思考,其中四肢创伤53倒包括股骨骨折复合胜阶骨骨折、骨盆骨折复合四肢、同侧上下肢骨折,左上肢及它下肢骨折。腹部外伤41例包括牌破裂25例、针破裂12例、脾破裂合并拍破裂3例、肝破裂合并胆囊出血1例。胸部外伤包枯肺出血5例、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7例。均接受手术治疗观略谈体会如下。1护理手术室护士对创伤性休克病人抢救必须争分夺秒,在最短时间里以最快的速度采取最有效的抢救措施.运用熟练技能积极配合医生对思者施行手术治…  相似文献   

9.
颅脑外伤合并其他部位损伤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损伤,往往影响颅脑外伤的预后。我院1993~1996年共收治颅脑外伤720例,其中60例(占8.3%)合并有胸腹脏器及脊柱、骨盆、四肢骨折等损伤。本文对60例颅脑外伤合并伤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男性46例,女性14例。年龄3~  相似文献   

10.
重症颅脑损伤合并胸、腹、脊柱、四肢、骨盆等损伤,常因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在诊断与治疗上较为棘手。我院自1998年8月至2007年12月收治本类病人106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来收治颈部胸部及腰部脊髓伤并毗邻脏器损伤107例,其中颈椎骨折(C3~C7)20例,胸椎骨折(T5~T12)42例,腰椎骨折(L1~L4)45例;合并颅脑损伤12例,胸部损伤25例,腹部损伤18例,骨盆损伤15例,四肢骨折或脱位37例。实施开颅手术6例,脊柱固定,脊髓减压术97例,胸腔闭式引流术23例,剖腹手术12例,骨盆骨折固定5例,四肢骨折固定或脱位复位37例。结果:随访神经功能康复情况,本组生存104例,96例获得随访,时间为3个月~4a,平均2.1a,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按Frankel标准:A级42例中部分感觉恢复12例,其余神经功能均比术前改善1级~3级,双上肢麻木5例,慢性腰脊痛10例,脊柱后凸畸形5例,3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结论:及时准确的诊断治疗是成功的关键,对颈段、胸段骨折合并脊髓伤同时合并有头部、胸部、腹部脏器以及四肢骨盆骨折、脱位的患者应全面仔细地体格检查,结合X线、CT以及MRI检查,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头部,胸腹部伤,纠正休克,同时避免加重脊柱脊髓损伤,也是危重病人急诊治疗时常采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腰椎骨盆结构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关系的影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腰椎骨盆结构与腰椎间盘突出的关系。方法 :用髂嵴上缘连线与腰 4椎体下缘的位置关系 ,腰骶移行椎 ,分析 2 40例经MRI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X线平片。结果 :深座骨盆者以L4~ 5椎间盘突出发病率高 ;高骑骨盆者 ,以L5~S1 ,发病率高 ;有腰骶椎变异者高于无变异者。结论 :①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与腰椎骨盆结构有关 ;②依据X线平片 ,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可推测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报告采用自制颈椎前路矩形自锁钢板在颈椎前路减压中的效果固定。方法 :对 17例颈椎骨折患者实施前路减压 ,髂骨植骨后 ,采用颈椎前路矩形自锁钢板固定。结果 :17例全部获随访 ,随访时间 6个月— 2年 ,平均 1年 ,植骨术后 3— 4个月骨性愈合 ,术后椎体高度未发生再丢失 ,颈椎生理曲度良好 ,植骨块无移位、脱落 ,钢板螺钉无松动、脱落及断裂 ,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颈椎前路矩形自锁钢板稳定性强、抗屈伸、抗旋转、抗剪力性强、固定牢固可靠 ,能促进植骨愈合 ,应用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4.
核素骨显像不典型表现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对核素骨显像不典型病灶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对 1 2 4例核素骨显像呈不典型病灶的骨病患者 ,分别进行病理活检 (手术或穿刺 ) ,定期复查核素骨显像或 X线、CT、MRI检查。结果 :1确诊为骨转移瘤 61例 ( 4 9.2 % ) ,原发性骨肿瘤 1 7例 ( 1 3.7% ) ,骨关节病 2 9例 ( 2 3.4% ) ,骨创伤 9例 ( 7.3% ) ,骨结核 5例 ( 4 .0 % ) ,骨炎症 3例 ( 2 .4% )。2就不典型病灶分布 :骨转移瘤中脊椎 5 2 .7% ,骨盆 2 3.1 % ,胸部 1 4.3% ,四肢 7.7% ,颅骨 2 .2 % ,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原发性骨肿瘤中四肢 71 .4% ,脊椎 1 4.3% ,骨盆 9.5 % ,胸部 4.8% ,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骨关节病中脊椎 5 1 .4% ,四肢 2 7.0 % ,胸部 1 6.2 % ,骨盆 5 .4% ,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核素骨显像表现为不典型病灶时首先考虑骨肿瘤 ;发生在颈、腰椎和膝关节处的老年患者以骨关节病为多 ;有骨创伤史者要考虑骨创伤可能 ,骨结核和炎症虽为少数也需与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下颈椎不稳定屈曲骨折并颈髓损伤后的手术治疗及内固定选择的适应症.方法:本组32例颈椎屈曲骨折均进行了手术治疗,分别选用颈椎前路ORION钢板及颈后路AXIS钢板或前后路钢板一期完成内固定治疗,且均获得不同程度改善,并进行了Frankel分级评定.结果:由于恰当地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及不同的内固定,使得颈椎得以早期获得坚强的内固定,部分患者得以早期下床,患者均获得早期功能锻炼.结论:颈椎屈曲骨折按照其手术治疗原则,恰当地选用不同术式及给以坚强的内固定利于颈椎骨折患者的早期康复,可以最低限度地减少颈髓神经的继发性损伤.而不适当的手术方式及不恰当的内固定同样能造成多样的颈椎畸形及颈髓神经的继发性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固定、植髂骨融合治疗上颈椎损伤的手术策略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 年6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上颈椎损伤患者334例,其中适合进行后路短节段固定、植髂骨融合的36例(包括交通事故伤 23例,高处坠落6例,重物砸伤5例,他人殴打致伤2例),均行后路短节段固定、植髂骨融合治疗,根据头颈部疼痛视 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神经功能障碍JOA评分、植骨后骨质融合率来探讨手术策略及分析临床 疗效。结果:术中无椎动脉、脊髓及神经根损伤发生,手术时间110~240 min。VAS评分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01);JOA评分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无内固定失败,融合节段在随访过程 中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根据每个上颈椎损伤患者不同的病情,选择个性化的后路短节段固定方法,同时取自体 髂骨融合,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脊柱单发性浆细胞骨髓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对脊柱单发性浆细胞骨髓瘤的影像学表现的分析 ,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 4例脊柱单发性浆细胞骨髓瘤 ,回顾分析其X线平片、CT、MRI表现。结果  3例位于胸椎 ,1例位于腰椎。X线平片显示单个椎体破坏、变形 ;CT显示椎体呈膨胀性破坏 ,病变侵犯一侧附件 ,并在周围形成软组织肿块及压迫硬脊膜囊 ;MRI显示病变椎体呈不均匀信号 ,相邻椎间隙信号不变。 4例尿本 周氏蛋白均为阴性。结论 脊柱SPM依赖影像学检查 :X线平片可作基本定位 ;CT可显示椎体破坏程度及侵犯范围 ;MRI反映病变椎体信号变化、椎间盘结构和椎间隙情况。最后诊断必须结合局部骨穿和化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腘动脉陷迫综合征(PAES)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4例(6条下肢)PAES患者施行了外科手术治疗。所有患者的数据均收自于原始的病例资料。结果:4例患者平均年龄24.2岁(15-32岁),均为男性。2例累计双下肢。间歇性跛行是最主要的症状(6条下肢)。其中1例为Delaney’sⅡ型,另外3例为Delaney’sⅢ型。所有6条患肢均施行了腘动脉减压术,其中1条因动脉闭塞同时施行了大隐静脉旁路移植术。随访期平均10个月(30d-2年),所有患者间歇性跛行症状治愈。结论:PAES虽然罕见,但却是青年周围血管缺血患者的一个重要病因。为了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减少截肢率,早期诊断和外科干预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99mTc-MD骨显像表现特征及其在MM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2例MM患者进行99mTc-MD骨显像检查,分析其病灶分布、形态等特点。结果42例MM患者99mTc-MD骨显像异常34例(80.5%),病灶均为多发,大部分表现为放射性浓聚区,少部分表现为浓聚合并缺损。受累部位依次为肋骨、胸椎、腰椎、骨盆和四肢肩带,胸骨、颈椎较少见。肋骨大部分表现为圆点状、串珠状放射性浓聚,多条肋骨受累,在腰椎、胸椎上则以扁平横条状放射性浓聚多见,骨盆、脊柱可见“面圈样”改变,颅骨可见“帽状”放射性浓聚。结论99mTc-MD骨显像在MM中有某些表现特征,可作为探测MM骨损害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临床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总结1999年4月-2006年6月上海市胸科医院住院治疗的174例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Kaplan-Meier法估计患者1、2年生存率,单因素分析(Log-rank检验)筛选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COX逐步回归模型)进一步确认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好发部位依次为胸部(38.1%)、脊柱(32.8%)、骨盆(16.3%)、四肢(8.7%)和颅骨(4.1%),其中肋骨(30.7%)、腰椎(17.3%)、胸椎(13.1%)分列前3位。中位生存时间为10.73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47.1%、17.8%。单因素分析显示:PS评分、骨痛、单纯骨转移、单发骨转移、血清碱性磷酸酶(AKP)、血清乳酸酶(LDH)、CEA水平与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S评分、单纯骨转移、单发骨转移为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好发于胸部(肋骨)、脊柱(腰椎/胸椎)、骨盆(髂骨)等;PS评分、单纯骨转移、单发骨转移可能对患者预后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