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君子汤对脾虚证大鼠胃肠电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对脾虚证大鼠胃肠电活动变化的影响,探讨四君子汤健脾益气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3组:正常对照组、脾虚模型组、四君子汤组,每组各10只,用利血平制作实验性脾虚证大鼠模型14d后,四君子汤组灌胃四君子汤治疗,正常对照组和脾虚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用双极银丝电极记录胃窦、十二指肠电活动。【结果】脾虚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胃电慢波节律、振幅及运动指数均下降(P〈0.01,P〈0.05)。四君子汤组治疗后上述各值均恢复正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四君子汤能调整脾虚大鼠紊乱的胃肠电活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胃肠宁对大鼠脾虚证模型的影响.方法 3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脾虚模型组、四君子汤组和胃肠宁组,每组9只.采用利血平复制大鼠脾虚模型,连续灌胃14 d后,处死大鼠,分离肝、十二指肠和血清,测定各组大鼠血浆LDH、AKP、AchE、CK和肝组织匀浆中SOD、MDA、GSH-Px、NOS含量变化,并观察各组大鼠肝和十二指肠病理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脾虚模型组大鼠LDH、AchE、CK、SOD、GSH-Px、NOS含量明显降低,而AKP、MDA含量明显升高;与脾虚模型组相比,胃肠宁组LDH、AchE、CK、SOD、GSH-Px、NOS含量显著升高,而AKP、MDA含量显著降低;脾虚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发生广泛性颗粒变性和空泡变性;十二指肠上皮及绒毛明显脱落,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杯状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胃肠宁组与脾虚组相比,肝和十二指肠病理变化明显减轻.结论 胃肠宁对利血平所致大鼠脾虚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1.实验目的、目标:有关体表胃肠电与体内胃肠平滑肌电-机械的关系以及消化道粘膜胃肠肽变化尚缺乏系统研究,而做到胃肠电-机械活动信号同步计算机实时监测并与胃肠肽三者做相关分析,在胃肠病及脾虚证的中西医结合研究中仍是一个空白。本项目的长远目标是系统研究脾虚动物胃肠电-机械活动与胃肠肽变化的规律和相关关系。本次研究的目标是观察和研究脾虚大鼠上消化道电-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苍术提取物对实验性脾虚证大鼠胃肠动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阐明苍术提取物调节胃肠动力及免疫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低、中、高剂量苍术提取物组和多潘立酮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喂饲小承气汤煎剂加饥饱失常建立大鼠脾虚证模型,造模结束后,苍术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分别灌胃0.5、1.0和2.0 g·mL-1苍术提取物煎剂,多潘立酮组大鼠灌胃多潘立酮混悬溶液,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则灌胃生理盐水。采用炭末灌胃法检测大鼠胃内残留率和小肠推进比;采用肠道灌流法检测大鼠肠道灌流液中IgA水平;腹主动脉采血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gG和血浆中胃动素(MTL)、P物质(SP)、生长抑素(SS)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低、中、高剂量苍术提取物组和多潘立酮组大鼠肠道灌流液中IgA和血清中IgG水平升高,胃内残留率降低、小肠推进比升高,而大鼠血浆中MTL、SP和SS水平升高(P<0.05,P<0.01);与低剂量苍术提取物组比较,中和高剂量苍术提取物组大鼠肠道灌注液中IgA和血清中IgG水平升高,胃内残留率降低,小肠推进比升高,大鼠血浆中MTL、SP和SS水平升高,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组织中TLR4表达水平升高 (P<0.05或P<0.01)。结论:苍术提取物可改善实验性脾虚大鼠胃肠动力及免疫功能,对因脾虚而导致的胃肠功能紊乱及全身和局部免疫功能的低下状态均有较好的调节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胃脘痛血瘀证患者胃肠激素、胃电图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胃脘痛血瘀证与胃肠激素、胃电图的相关性, 探索专业病种血瘀证客观化诊断指标, 采用放射免疫法和微电脑胃肠电分析检测系统观测胃脘痛血瘀证胃肠激素及胃电图的改变。结果: 与正常人和胃脘痛脾虚证相比, 胃脘痛血瘀证胃动素水平升高( P< 0 .01) , 胃泌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 0.05);胃脘痛血瘀证餐前、餐后胃电图波幅高于脾虚证( P<0 .05) , 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5) ; 相关分析表明, 胃脘痛血瘀证、脾虚证胃动素的变化均与空腹胃电波幅呈正相关。结论: 血浆胃动素水平及胃电图波幅对胃脘痛血瘀证与脾虚证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显示出虚、实证间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实验性脾虚证大鼠胃窦部SP、VIP、CGRP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RIA)观察了实验性脾虚证大鼠胃窦部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的变化。结果:脾虚组胃窦部SP、VIP、CGRP免疫活性肽(ir SP、ir VIP、ir CGRP)含量均明显降低,下降百分率为ir SP>ir VIP>ir CGRP。自然恢复组ir SP含量无明显恢复,ir VIP、ir CGRP含量均恢复正常。加味四君子汤治疗组ir SP含量有一定程度恢复,但与对照组相比仍有显著差异,ir VIP、ir CGRP含量均恢复正常。结果提示:脾虚大鼠胃窦部ir SP、ir VIP、ir CGRP含量的改变可能与脾虚证胃动力失调有一定关系,加味四君子汤对大鼠实验性脾虚证胃肠肽分泌异常有一定调理作用  相似文献   

7.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 (RIA)方法 ,对实验性脾虚证大鼠回肠始段P物质 (SP)、血管活性肠肽 (VIP)进行测定 ,并与对照组、自然恢复组和治疗组进行比较。发现脾虚组SP含量显著升高 (P <0 .0 0 5 ) ,VIP含量显著降低 (P <0 .0 5 ) ;自然恢复组与脾虚组比较 ,SP含量明显恢复 (P <0 .0 0 1 ) ,但未至正常 ,与对照组比较仍有显著差异 (P <0 .0 1 ) ,VIP含量无明显改变。加味四君子汤治疗组与脾虚组比较 ,SP含量降低 (P <0 .0 0 1 )至正常 (P >0 .1 0 ) ,VIP含量有较强的恢复趋势 ,但与脾虚组、自然恢复组均无显著差异。结果提示 :脾虚证大鼠回肠始段SP、VIP含量改变可能与脾虚证胃肠功能紊乱有关 ,加味四君子汤对实验性脾虚证大鼠回肠始段胃肠肽的分泌异常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相似文献   

8.
实验性脾虚证大鼠离体结肠运动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实验室对实验性脾虚证的上消化道动力学作了较为系统的实验工作[1~4].临床研究表明脾虚患者有结肠运动亢进的表现[5].在以往的实验中,我们观察了实验性脾虚证大鼠结肠电机械活动在整体情况下产生的变化[6],但脾虚证是全身性的病症,因此脾虚状态下有多方面原因引起结肠运动变化.在本实验中,我们对实验性脾虚证大鼠离体结肠运动的变化进行了观察,以排除外来神经和血流对结肠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胃肠激素是由 APU D细胞分泌的主要以胃肠系统为效应器的一类激素的总称。其主要作用是广泛参与调节消化道分泌、吸收、运动及其他激素的分泌 ,调节胃肠道血流和食欲 ,并具有营养和细胞保护作用。胃肠激素是近年来消化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随着中医现代化的发展 ,中医界对胃肠激素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现将有关资料综述于下。1 胃肠激素与中医病证的研究胃肠激素的中医研究多集中于脾虚证。金敬善等首先报道了脾虚证患者血清中胃泌素 (Gas)含量显著低于正常人 [1 ] ,此后此类报道逐渐增多。聂丹丽等也报道脾虚患者Gas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捏脊疗法对幼龄脾虚大鼠胃肠运动及血清、结肠、下丘脑SP含量的影响,探讨捏脊疗法治疗小儿脾虚证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幼龄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方药组和捏脊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幼鼠灌服番泻叶汤建立脾虚证模型。造模结束后,空白组和模型组不作任何处理,方药组灌服四君子汤,捏脊组进行捏脊治疗。治疗结束后,采用墨汁灌胃法检测幼鼠胃内残留率和小肠推进率;ELISA法检测幼鼠血清、结肠、下丘脑SP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方药组、捏脊组胃内残留率均降低(P0.05),小肠推进率均升高(P0.05);方药组血清、结肠、下丘脑SP显著降低(P0.01);捏脊组结肠、下丘脑SP显著降低(P0.01)。与方药组比较,捏脊组血清、下丘脑SP略微上升(P0.05),结肠SP显著升高(P0.01)。结论:捏脊疗法可调节幼龄脾虚大鼠胃肠运动及血清、结肠、下丘脑SP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SP分泌来改善胃肠运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苍术提取物对实验性脾虚证大鼠胃肠动力的影响,探讨苍术提取物调节胃肠动力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多潘立酮组和苍术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喂饲小承气汤煎剂加饥饱失常建立脾虚证大鼠模型,造模时间15 d.造模结束后,苍术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5、10、20 g/kg的中药煎剂2mL,多潘立酮组灌胃5 mg/kg的多潘立酮混悬溶液2mL,正常组及模型组则灌胃生理盐水2mL,1次/d,持续灌胃10 d.10 d后所有大鼠均用炭末灌胃法行大鼠胃内残留率、小肠推进率的测定,腹主动脉采血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胃动素(MTL)、P物质(SP)、生长抑素(SS)含量,比色法测定大鼠空肠上皮细胞三磷酸腺苷(ATP)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胃窦平滑肌细胞内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及结肠组织中c-kit表达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正常组、多潘立酮组和苍术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的胃内残留率明显下降、小肠推进率明显升高,而大鼠血浆MTL、SP和SS含量不同程度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 <0.01);与模型组比较,正常组、多潘立酮组和苍术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大鼠空肠上皮细胞ATP的含量及胃窦平滑肌细胞内MLCK和结肠组织中c-kit的表达量不同程度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苍术提取物可从不同方面整体改善由于脾虚导致的大鼠胃肠功能障碍,对因脾虚导致的胃肠功能紊乱有较好的调节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实验性肝癌湿热证、脾虚证与野生型p53 mRNA、N-ras表达的相关性,揭示中医证型分子水平的客观内涵.方法 通过建立实验性大鼠肝癌湿热证和脾虚证模型,并设正常对照组,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肝癌组织野生型p53 mRNA及N-ras蛋白表达.结果 肝癌脾虚证组野生型p53 mRNA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肝癌湿热证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及肝癌脾虚证组与肝癌湿热证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肝癌脾虚证组和肝癌湿热证组N-ras蛋白阳性表达水平比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P<0.01),肝癌脾虚证组与肝癌湿热证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野生型p53 mRNA、N-ras异常表达与肝癌湿热证、脾虚证具有相关性,野生型p53 mRNA表达率显著降低是肝癌脾虚证的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法代表方剂对实验性脾虚证大鼠模型骨骼肌线粒体腺苷三磷酸酶(ATPase)活性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脾虚模型组、四君子汤组、当归补血汤组、黄芪四君子汤组、当归补血汤合四君子汤组,采用破气苦降加饥饱失常法复制脾虚证大鼠模型,用定磷法检测大鼠骨骼肌线粒体ATPase的活性。结果益气健脾方药能显著升高脾虚证大鼠模型骨骼肌线粒体ATPase的活性。结论从微观的角度验证了中医“脾主四肢”“脾主肌肉”的理论。  相似文献   

14.
白术茯苓汤及其配伍对脾虚大鼠胃肠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益气健脾方剂治疗脾虚证的配伍规律。方法:采用苦寒泻下法复制大鼠脾虚模型,运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白术茯苓汤及其与补气药。行气药及除湿药的不同配伍对脾虚大鼠胃泌素(GAS)、胃动素(MTL)及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含量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脾虚模型大鼠GAS、MTL降低(P<0.01),VIP升高(P<0.01);与自然恢复组比较,各治疗组以上部分或全部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以综合配伍组改善作用最优。结论:白术茯苓汤的脾虚大鼠胃肠激素的紊乱的某些指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综合配合组以上指标的改善,优于白术茯苓汤组及其余各配伍组,说明中医关于复方配伍的理论与实践,有其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测水通道蛋白在慢性应激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胃肠黏膜中的表达。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逍遥丸组,采用慢性应激加过度疲劳及饮食失节法复制大鼠肝郁脾虚证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胃肠黏膜组织中AQP3、AQP8的表达。结果:1胃肠黏膜AQP3: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小肠、结肠黏膜中AQP3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逍遥丸组胃、小肠、结肠黏膜中AQP3表达均上调(P0.05,P0.01)。2胃肠黏膜AQP8: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小肠、结肠黏膜中AQP8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逍遥丸组胃、小肠、结肠黏膜中AQP8表达上调(P0.05,P0.01)。结论:抑郁症肝郁脾虚模型大鼠胃肠黏膜组织中AQPs的表达出现异常。  相似文献   

16.
阐明ERA干预脾虚证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喂饲小承气汤煎剂加饥饱失常建立大鼠脾虚证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动物随机
分为脾虚模型组,ERA高、中、低剂量组,多潘立酮组。连续灌胃给药10 d。采用肠道灌流法检测大鼠肠道灌流液IgA含量,腹
主动脉采血法检测大鼠血清IgG含量,并测定大鼠胸腺、脾脏指数,HE染色行大鼠胃黏膜病理学观察,激光多普勒微循环血流
计行大鼠胃黏膜血流量的测定,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胃黏膜组织中TFF1及结肠TLR4的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
大鼠胃黏膜形态学、胃黏膜血流量、相关免疫学指标显著改变;与模型组比较,ERA各剂量组大鼠胃黏膜形态学、胃黏膜血流量、
胃黏膜组织中三叶因子1(TFF1)的表达量,肠道灌流液IgA、血清IgG含量、胸腺、脾脏指数及结肠TLR4的表达量不同程度升
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ERA可抑制脾虚证大鼠胃粘膜损害,保护和修复损伤的粘膜组织,并改善
脾虚证大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四君子颗粒对脾虚动物胃肠细胞保护作用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四君子颗粒对脾虚动物胃肠细胞保护作用的机理。结果表明,四君子颗粒能升高食醋致脾虚大鼠的胃肠中性粘液,促进肠上皮细胞更新,提高胃细胞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和胃肠细胞膜Na^ kK^ -ATP酶活性,增强SOD活性;四君子颗粒能扩张食醋致脾虚小鼠的肠系膜微动脉管径,增加毛细血管开放数,四君子颗粒促进肠上皮细胞更新的作用较正大养胃冲剂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颗粒剂对脾虚大鼠胃肠平滑肌细胞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含量的影响,探求其对大鼠胃肠动力调节的机制。【方法】采用饥饱失常+劳倦+破气耗气方法复制脾虚大鼠模型,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四君子汤组(剂量为6.3 g/kg)、莫沙必利组(剂量为1.35 mg/k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胃肠平滑肌细胞MLCK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胃窦及空肠平滑肌细胞MLCK含量显著减少,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组胃窦和空肠平滑肌细胞MLCK含量显著上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君子汤能促进大鼠胃窦及空肠平滑肌收缩,可能与其提高胃窦及空肠平滑肌细胞MLCK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9.
白术茯苓汤对脾虚大鼠胃肠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探讨白术茯苓汤治疗脾虚证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苦寒泻下法复制大鼠脾虚模型,运用放免分析法(RIA)检测白术茯苓汤高,中,低剂量对脾虚大鼠血清素(GAS),血浆素(MTL)及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的影响。结果:(1)脾虚大鼠GAS,MTL明显降低(P<0.01),VIP显著升高(P<0.01),(2)白术茯苓汤低剂组与自然恢复组比较GAS,MTL,VIP无明显差异(P>0.05);(3)中剂组与自然恢复组比较GAS上升(P<0.05),MTL有上升趋势(P>0.05),VIP显著降低(P<0.01);4.高剂组与自然恢复组比较GAS上升(P<0.05),MTL呈上升趋势(P>0.05),VIP降低(P<0.05),与中剂量组比较GAS,MTL,VIP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调节胃肠激素,可能是白术茯苓汤治疗脾虚证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隔姜灸对肝郁脾虚型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大鼠胃肠动力及脏器的影响,探讨隔姜灸治疗肝郁脾虚型FGIDs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50只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姜灸组、百忧解组和莫沙必利组.正常组自然饲养;其余4组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