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阿司匹林抵抗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将79例ACS病人分为两组,阿司匹林组39例,入院后3d内口服阿司匹林300mg/d,后改为100mg/d至两周;联合用药组40例,阿司匹林服用如前,同时加用氯吡格雷75mg/d。于两周时采静脉血,应用比浊法分别测定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集聚率。【结果】联合用药组与阿司匹林组相比,两种不同诱导剂诱导的血小板平均集聚率均明显下降(P〈0.05或P〈70.01),其中以ADP诱导的血小板平均集聚率下降更显著,联合用药组阿司匹林抵抗(AR)与阿司匹林半抵抗(ASR)总发生率较单用阿司匹林组明显为低(P〈0.05)。【结论】氯吡格雷用于ACS可明显减少阿司匹林抵抗,从而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氟吡格雷治疗青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67例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5例),分别服用氯吡格雷(75mg,qd)及肠溶阿司匹林(100mg,qd)。治疗同时,两组均给予扩容、营养神经及对症支持治疗等。总疗程为8周.观察不良反应。入选前和治疗后4周及8周,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测定其血常规和血小板聚集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实验室各项参数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治疗后对血小板数量无明显影响;但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而且治疗组的降低更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出现腹泻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时照组,但无严重事件发生。【结论】服用氯吡格雷治疗青年急性脑梗死较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但是否可能引起出血等不良反应则仍需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高负荷剂量氯吡格雷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氯吡格雷抵抗产生的影响。方法所有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高负荷剂量(600mg)组和氯吡格雷常规负荷剂量(300mg)组,两组维持剂量均为75mg/d。与服氯吡格雷前、服药后24小时分别测定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计算血小板聚集抑制率(△A)。△A≤10%(包括负值)时考虑存在氯吡格雷抵抗。结果高剂量组83例,其中△A≤10%(包括负值)者22例(26.5%)。常规剂量组85例ACS,其中△A≤10%(包括负值)者35例(41.2%),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对氯吡格雷有效的患者,高负荷剂量组服药后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抑制率与常规剂量组相比差异显著(P〈0.001);对氯吡格雷抵抗的患者,高负荷剂量组服药后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抑制率与常规负荷剂量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负荷剂量氯吡格雷可以降低ACS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对氯吡格雷有效的患者可以提高血小板抑制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 )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影响和抗血小板治疗的意义。【方法】40例ACS患者入院后口服国产氯吡格雷(泰嘉)300 mg ,次日予泰嘉维持量75 mg/d ,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检测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M ),P‐选择素(P‐sel)、血小板膜纤维蛋白原(Fg )及血浆血栓素B2(TXB2 ),另以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上述四项指标。【结果】ACS患者用药前 PAGM、P‐sel、Fg、TXB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CS患者用药1个月后四项指标较前均有显著下降,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氯吡格雷对ACS患者抗血小板活化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不同负荷量的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及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不同负荷剂量(300mg和600mg)的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及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的影响,对更高负荷量的氯吡格雷的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1)入选100例拟行冠脉造影的ACS患者.所有患者均已规律服用阿司匹林,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至少6h分别服用300mg或600mg负荷剂量的氯吡格雷,次日起服用维持量75mg/d。(2)于服药前,服药后2、6、24、48h、5d、1个月分别测定血浆二磷酸腺苷(浓度5μmol/L)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计算血小板聚集抑制率(△A),△A〈10%(包括负值)时考虑存在氯吡格雷抵抗。(3)对两纽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和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及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1)服药后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下降。(2)600mg负荷剂量在服药后2、6、24h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更强。(3)两组间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4)两组患者复发心血管事件以及不良反应方面没有明显差异。结论:600mg负荷量的氯吡格雷能够更快、更强地实现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且不增加患者出血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抵抗对高龄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长期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入住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病房30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70~95岁,平均(81.3±6.4)岁。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氯吡格雷片75 mg,1次/d,至少服用1个月以上,采用以二磷酸腺苷作为底物的光比浊法检测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前和服用7 d后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情况。按照血小板聚集率变化情况进行试验分组,血小板聚集率降低程度〈10%为氯吡格雷抵抗组,≥10%为氯吡格雷非抵抗组。随访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心血管病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急性血栓形成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随访中位时间为2年。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评估氯吡咯雷抵抗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结果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为24.0%。患有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及体质量指数增高患者易于发生氯吡格雷抵抗,氯吡格雷抵抗患者心血管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增加(37.5%、22.8%,P=0.032),Cox风险回归方程提示氯吡格雷抵抗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HR=2.34,95%CI(1.07,4.57),P=0.016]。结论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及体质量指数增高与氯吡格雷抵抗相关,氯吡格雷抵抗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强化抗血小板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3月-2008年5月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标准患者1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阿司匹林治疗组93例,给予低分子肝素、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调脂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钙拮抗剂、硝酸酯类等常规药物治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组9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75mg/d,治疗4周,比较两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和出血发生率。结果联用氯吡格雷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心原性死亡、再发或新发急性心肌梗死、反复心绞痛发作)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出血发生率与单用阿司匹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用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强化抗血小板治疗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不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入选144例我院自2006-06~2007-01诊断为ACS行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两组,分别于术前6 h给予300 mg和600 mg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观察服药前、服药后2、4和6 h血小板聚集率,主要终点事件为住院期间出血、靶血管重建、休克以及死亡等不良事件,次要终点为术后1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600 mg氯吡格雷负荷剂量组和300 mg氯吡格雷负荷剂量组均在4~6 h达到血小板抑制程度的稳定状态,服用600 mg氯吡格雷负荷剂量组血小板聚集率降低更为显著.住院期间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随访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600 mg氯吡格雷虽能产生更强的血小板抑制,但对减少临床不良事件发生并无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采用不同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338例ACS患者,其中93例患者在出院时单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组);245例患者在出院时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其中127例患者6~12月后停用氯吡格雷(二联1年组),其余118例患者继续长期联合服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二联2年组).平均随访24个月,观察各组出院后1年、2年时一级终点(心血管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卒中)和出血(主要出血、次要出血、轻微出血)的发生率.同时对各组临床资料,首次治疗前,1年时及2年时血小板、血脂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出院后1年时和2年时,与阿司匹林组比较,二联1年组和二联2年组患者心血管死亡率和一级联合终点降低(均P<0.05),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卒中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二联1年组与二联2年组比较,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卒中发生率和联合终点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主要出血、次要出血、轻微出血,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 长期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有进一步降低ACS患者2年时心血管死亡率趋势,不增加严重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0.
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纤溶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纤溶指标的影响。方法 :测定并比较 5 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急性心肌梗死组 2 8例 ,不稳定心绞痛组 2 4例 )在使用氯吡格雷治疗 4周前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 PA)活性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AI 1)活性 ,D 二聚体 (D D)和纤维蛋白原 (FG )的浓度变化。结果 :用药 4周后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t PA浓度增加 ,PAI 1、D D和FG均降低 ,治疗前后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氯吡格雷可显著改善纤溶活性 ,对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时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观察本院84例应用替罗非班静脉滴注治疗的老年ACS患者出血情况,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出血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1例(13.10%)ACS患者发生出血,其中2例严重出血,9例轻度出血.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高龄(≥65岁)、吸烟史≥5.2年、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肌酐清除率≤70 mL/min、肾小球滤过率(GFR)≤60 mL/(min,1.73 m2)是替罗非班治疗ACS发生出血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体重与出血并发症均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替罗非班临床应用较为安全,高龄、吸烟、急诊PCI、肌酐清除率降低、肾功能不全为老年ACS患者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时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尤瑞克林治疗40例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尤瑞克林治疗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治疗14d。采用NIHSS评分量表对治疗前、治疗后d7、d14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和临床疗效评定,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d7和d14NHISS评分均有改善(全部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全部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P〈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尤瑞克林能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疗效,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抵抗素和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及其病理生理意义。【方法】酶联免疫法测定76例ACS患者的血清抵抗素、脂联素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4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30例,并选取24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CS患者血清抵抗素、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均P〈0.01),脂联素水平降低(P〈0.01);另外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相比较,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抵抗素(P〈0.05)、超敏C反应蛋白(P〈0.01)和脂联素(P〈0.01)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中,血清抵抗素与超敏C反应蛋白(r=0.536,P〈0.01)呈正相关,脂联素与超敏C反应蛋白(r=-0.446,P〈0.01)呈负相关。[结论]ACS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升高,脂联素水平降低,与超敏C反应蛋白具有相关性,提示了脂肪细胞分泌的血清抵抗素和脂联素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ACS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强化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非ST 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择期PCI的NSTEACS患者384例,随机分为标准瑞舒他汀组( n=191)和强化瑞舒伐他汀组( n=193),于PCI前、术后24 h测量高敏C反应蛋白(h s-CRP)、肌钙蛋白I(cTnI)、肌酸磷酸激酶(CK-MB)水平;于PCI前、术后3 d测量血肌酐(SCr)水平;记录30 d、180 d内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和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两组PCI术后24 h的 CK-MB、cTnI、hs-CRP均有升高,强化组低于标准组( P <0.05);强化组术后180 d内MACE显著低于标准组( P <0.05);两组间SCr及不良事件无明显差异( P >0.05)。[结论]使用强化瑞舒伐他汀治疗比标准瑞舒伐他汀治疗能显著降低hs-CRP水平,减少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及术后180 d内M ACE发生率,且不增加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倍他乐克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的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服用阿司匹林、硝酸酯和他汀类药物.治疗组除给予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倍他乐克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①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64.0%),且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治疗组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为86.0%,明显高于对照组(38.0%),且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两组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倍他乐克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明显,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发糖代谢异常的发病特点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94例,分为合并糖尿病组(T2DM)39例,并合糖调节异常组(IGT/IFG)51例,合并糖代谢正常组(NGT)61例,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组(SHG)43例。所有患者均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出院前3~4d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根据OGTT结果分为4组,比较各项临床指标。【结果】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约占总数的2/3,糖代谢紊乱组(T2DM、IGT/IFG、SHG)的血糖数据显著高于NGT组,其血脂紊乱的特点以高甘油三酯、低HDL-C为主要特点,而NGT组则以高总胆固醇、高LDL-C为特点。T2DM及IGT/IFG组冠脉造影示多支病变,弥漫性血管病变多见。【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并糖代谢异常者发病率明显升高,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8.
不同维持剂量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术后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维持剂量氯吡格雷在不同时间点对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支架术后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行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术的ACS高危患者,随机分为A、B2组(各30例)。术前2组均服用阿司匹林100mg和氯吡格雷600mg,术后在服用阿司匹林基础上,A、B组分别给予氯吡格雷150、75mg/d治疗30d.30d后所有患者接受75mg/d氯吡格雷治疗直至术后1年。分别于服药前,术后第1、2、7、30天采2组患者静脉血,采用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PA),同时监测血小板聚集抑制率(PAI);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sP—s)浓度。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2组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术前和术后第1天2组PA、PAI和sP—S浓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术后第2、7、30天上述指标2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组内不同时间点PA、PAI和sP—S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3个月,A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13.33%VS3.33%,P〈0.05),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150mg/d维持量氯吡格雷可降低ACS行DES植入术后血小板聚集功能,减少术后近期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且不增加出血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