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部分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2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行左外叶切除术39例,左半肝切除术14例,右前叶切除术5例,右后叶切除术1例,右半肝切除术1例,左肝和右肝叶(段)联合切除术12例。全组附加胆道探查45例(62.6%),胆肠吻合术23例,胆道探查术后常规留置T管。【结果】术后并发症8例(11.1%),无手术死亡。65例(90.1%)随访3个月至7年,优良率92.3%。【结论】肝部分切除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有效手段,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优良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肝左外叶切除31例,左半肝切除3例,右半肝切除2例,右后叶切除6例。结果42例患者均顺利出院,肝内胆管多发结石并胆管炎41例,合并胆管细胞癌1例(术后8个月死亡);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3.8%(10/42),均经非手术治愈;术后肝内胆管残石率为7.1%(3/42),无明显胆道感染症状,未行处理。术后6个月至4年随访发现胆总管结石复发4例。结论肝部分切除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规则性肝段(叶)切除联合胆道镜取石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方法及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31例肝内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规则性肝段(叶)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术中联合胆道镜取石)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31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康复出院,无手术死亡。随访112例10个月至8年,93例(83.0%)症状消失,8侧(7.1%)术后结石残留,7例(6.3%)术后复发,5例(4.5%)胆道反复感染疼痛。【结论】规则性肝段(叶)切除联合胆道镜取石术安全可靠,可降低残石率、结石复发率,是目前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最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行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及结石残留情况。结果:5例肝脏内有结石残留;9例出现术后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肝部分切除术可明显减少结石的残留和复发率,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肝左外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经过术前检查、确诊,采用了手术切除肝左外叶治疗,术后观察患者的疗效和预后。结果42例患者均接受了外科手术治疗,经过术后临床观察,临床治愈38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3例,病死率7.1%。术后出现并发症9例,发生率21.4%,包括切口感染、胆汁外漏、肝内胆管小结石残留等。结论肝左外叶切除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肝内胆管结石采用肝部分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6例肝内胆管结石行肝部分切除术以及采取了双T型管引流、肝总管空肠吻合术。术后根据CT、B超、T型管造影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6例病人中,术后残留结石5例,残石率19.2%,经胆道镜取净结石,全部病人疗效满意。并发症:上呼吸道感染17例,胸腹腔积液6例,胆漏2例,膈下感染1例,胆道出血1例。结论:肝部分切除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有效措施,尤其是左肝结石,术中应用胆道镜和多方向胆道冲洗是取净结石的关键。部分病人可以根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并评价部分肝切除术在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病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1025例肝内胆管结石的术后并发症、结石残留率及复发率的情况,评价部分肝切除术在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本组1025例中687例(67.02%)行部分肝切除术,338例(22.98%)单纯行胆肠吻合术.术后并发腹腔感染53例(5.17%),胆漏34例(3.32%),胆道出血7例(0.68%),重症急性胆管炎7例(0.68%),术后死亡5例(0.49%).行部分肝切除术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单纯行胆肠吻合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手术组结石残留率分别为6.11%和19.82%,结石复发率分别为18.63%和33.43%,部分肝切除术组的结石残留率和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单纯行胆肠吻合术组(P<0.05).结论 部分肝切除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安全、有效的手段,具有良好的近、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黄沙  刘初平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7):1083-1085
【目的】探讨肝切除治疗右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手术要领。【方法】对2002年10月至2005年9月52例因右肝内胆管结石行肝切除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6~35个月,术后效果优良率为81.8%,并发症发生率19%,经胆道造影残石率为9%。【结论】肝切术治疗右肝内胆管结石能取得比较好的临床效果,远期疗效明显。肝的充分显露、肝门阻断带的合理使用、肝切断平面的划定、残肝的正确处理是肝内胆管结石行肝切除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1年来肝切除治疗45例肝内胆管结石,其中左肝外叶切除30例,左半肝切除5例,肝方叶切除2例,右半肝切除1例,右肝后叶切除3例,左右肝部分切除4例。结果 肝内胆管结石以左肝为多见,本组40例(88.9%),术后残留结石6例(13.3%)。并发症8例(17.8%)。随访39例,复发2例,优良率为94.9%。结论 肝切除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最主要的有效方法,注意术前定位诊断、围手术期处理以及胆道镜配合应用可以降低残石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肝内胆管结石在我国发生率较高,约占胆石症病例的16.1%。肝内胆管结石伴胆管狭窄术后,由于结石易残留和复发,手术疗效不甚满意且并发症多,是临床难题之一。我院自1990年6月2004年12月,应用肝段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252例均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97例肝胆管结石再手术治疗病例,分析再手术原因、观察本次手术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3%,残石率6.6%.[结论]肝胆管结石的外科处理应该采取以"20字原则"为基础的综合个体化治疗方案,结合解剖法肝切除和肝胆管盆式内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33例肝血管瘤患者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对照组),另33例肝血管瘤患者采用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情况和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观察组手术切口为(4.5±1.2)cm,明显小于对照组(18.6±3.4)cm;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1.3±3.6)min,明显短于对照组(54.2±2.6)min;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为(112.3±23.5)mL和(116.4±22.6)mL,明显少于对照组(208.6±13.6)ml。和(224.2±31.7)mL;观察组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为(1,5±0.2)d和(7.2±1.4)d,明显短于对照组(3.7±1.6)d和(13.6±2.3)d,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3Voo(1/33),明显低于对照组21.21%(7/33),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肝部分切除优势突出,对肝血管瘤患者创伤小,有助于患者早日出院,其临床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肝胆管穿刺碎石取石术(PTCSL)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本科室收治的120例复杂性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PTCSL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各60例.记录两组患者结石取净例数、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TCSL组结石取净率为80.00%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的3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CSL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CSL组患者术后胆漏、肝脓肿、胆道出血、伤口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CSL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具有安全可靠,结石取净率高、出血量少、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肝叶、段切除术治疗复杂肝内胆管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145例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区域性肝切除组术后优良率明显高于未切肝组,且残石率低。而切肝组中胆肠引流组术后优良率也明显高于胆总管切开取石引流组,残石率也低,单纯胆总管切开取石引流组术后优良率低而残石率高。结论:区域性肝切除加肝内胆管与空肠引流疗效最佳。单纯胆总管切开取石引流疗效最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97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术后早期进行康复锻炼。【结果】平均随访18个月,所有病例均在10~18周骨折愈合,优良率93.8%。【结论】动力髋螺钉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具有内固定可靠、出血少、并发症少、早期活动、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椎间植骨(P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椎间及横突间植骨治疗28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从滑脱复位结果,融合成功率,术前术后疼痛改善情况,腰部功能改善以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28例患者平均随访13个月,滑脱完全复位25例,占89.3%,不完全复位3例,占10.7%。全部患者都获得植骨融合,融合率100%。27例术后腰腿痛即消失。1例术后疼痛改善,1个月后疼痛消失。所有患者3个月后腰部活动良好。伸0°~20°,屈0°~40°,左侧弯0°~25°,右侧弯0°~25°。本组患者无钉棒松动或断裂,无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采用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具有复位良好,融合可靠,疗效确切的特点,且减少了腰椎术后并发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003 年9 月至2009年5 月手术治疗的120 例65 岁以上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8例,女62例,平均年龄69.8岁,包括半椎板切除,神经根管减压,突出髓核摘除17例,椎板间开窗减压加椎间关节内侧部分切除,侧隐窝扩大,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及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203例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由术前23.2±5.1下降至10.4±1.2;残余尿量由(112.4±39.8)mL减少至(19.7±5.3)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