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Miller-Fisher综合征首先由Miller Fisher于1956年报道,认为Miller-Fisher综合征为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特殊型,好发于青壮年,急性起病,以眼外肌麻痹,共济失调,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为主要表现,结合脑脊液常规、免疫学检查以及肌电图检查能早期确诊,若诊断不及时可转化为全身型格林巴利综合征,早期及时治疗预后较好[1].症状性癫痫是指有明确病因和脑器质性病变的癫痫,这类癫痫有局限性或弥散性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相当一部分患者有神经影像学方面的异常或有相应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2].有研究表明,癫痫患者血清抗脑抗体高于正常对照,癫痫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自身免疫应答异常,可引起免疫系统疾病[3].Miller-Fisher综合征发病率仅为格林巴利综合征的0.8%,临床少见[4].我科2012年5月收治1例症状性癫痫并发Miller-Fisher综合征患者,由于得到及时的诊断、治疗及护理,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5例Miller-Fisher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预后,提高对Miller-Fisher综合征的认识。方法:对5例Miller-Fisher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肌电图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全面分析,并综合文献,阐述该病的临床特点和鉴别诊断。结果:Miller-Fisher综合征急性发病,以眼外肌麻痹,共济失调,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为主要表现,脑脊液蛋白升高,肌电图示神经源性损害,MRI检查未发现异常。结论:Miller-Fisher综合征主要累及周围神经,根据临床特点,结合脑脊液及肌电图能确诊,头颅MRI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iller-Fisher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Miller-Fisher综合征患者发病诱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并结合文献进行临床分析。结果:Miller-Fisher综合征发病平均年龄约44岁;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发病主要症状为复视、四肢乏力;主要体征为眼外肌麻痹、共济失调、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辅助检查:所有患者均行脑脊液及电生理检查,其中20例(90.9%)出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18例(81.8%)提示周围神经及神经根损害。脑CT或MRI检查均未发现异常。16例给予人免疫球蛋白为主的治疗,6例病情严重者给予血浆置换为主的治疗,出院时症状均明显好转。结论:当出现眼外肌麻痹、共济失调、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症状体征时,应高度考虑Miller-Fisher综合征,行脑脊液及电生理检查以明确诊断,予以人免疫球蛋白或血浆置换的治疗,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感觉性格林巴利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冰  任士卿 《临床荟萃》2004,19(5):289-290
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re syndrome,GBS)又称急性炎症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典型GBS众所周知,GBS变异型如Miller-Fisher综合征,咽颈臂变异型,轻截瘫变异型,不伴眼肌麻痹的眼睑下垂型,急性运动和感觉性轴索性神经病和急性运动轴索性神经病则相对少见.1958年Wartenberg[1]提出了感觉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概念,1981年Asburg[2]又提出了感觉丧失伴腱反射消失的GBS变异型的诊断标准,但临床上符合其标准者相当少见,仅见个例报道[3-5],故多年来就临床上是否存在感觉性格林巴利综合征一直有争论.近日Oh等[6]首次肯定了感觉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存在,国内尚未见到如此变异型的报道.为了加强国内同行对此病的认识,现就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作一简单概述.  相似文献   

5.
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良好效果[1,2],1996~2001年作者应用这一疗法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格林巴利综合征是自脊髓灰质炎疫苗问世以来,世界各地急性迟缓性麻痹最常见的病因。我科于2011年3月收治1例罕见的椎体成行术后并发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及时治疗和护理是挽救病人生命的关键,在临床工作中防危杜渐的做好观察与护理,才能最大限度的提升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误诊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病例64例,误诊16例的原因。结果:本组64例,误诊16例,误诊原因为慢性格林巴利或变异型格林巴利综合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病例为多发性神经炎,脑梗塞,低钾麻痹,重症肌无力,颈椎病等。结论:格林巴利综合征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详细询问病史,做好全面体检。配合CSF检查及电生理检查可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8.
张金花 《天津护理》2002,10(5):223-224
目的: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早期并发症的预防监测,提高急性期救治质量。方法:对48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发生早期并发症的31例进行了预见性评估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1例遗留轻度吞咽障碍,4例遗留心肌缺血改变,其余早期并发症均得到控制。结论:运用预见性护理可发现格林巴利综合征早期并发症的危险信号,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浆交换、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血浆交换、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住院经临床表现和脑脊液等检查确诊为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8例患者。结果 8例病人治疗1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00%,四肢肌力恢复到5级,能独立生活,基本治愈;使用呼吸机时间为7d,恢复到独自行走时间为25d。结论 血浆交换联合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可迅速清除血浆中的抗体和免疫复合物等有害物质、减轻或阻断免疫损伤,中和抗原和调节免疫功能,减轻神经髓鞘的中毒性损害,促进髓鞘的修复、再生,促进神经功能康复,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使用人工呼吸机的时间,病人恢复独立行走所需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0.
格林巴利综合征即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病,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后大多可恢复的多发性脊神经根(可伴脑神经)受累后的一组疾病。呼吸麻痹是格林巴利综合征主要的致死原因,呼吸麻痹的抢救成功是提高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我院于2007年12月收治1例格林巴利综合征合并呼吸麻痹至呼吸衰竭患者,经过积极抢救及护理,患者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145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急诊误诊误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其急诊处理时误诊误治原因。方法按《中华神经精神杂志》黄山会议诊断标准,对1994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在我院住院的145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进行诊断和临床类型分型,探讨其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特点,并进一步分析其急诊处理时误诊误治的原因。结果145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以青壮年为主,男女比例为2.5∶1;其中轻型34.5%,中型25.5%,重型13.9%,极重型7.6%,再发型4.1%,慢性型12.4%,变异型2.1%。首发症状多样,常见为双侧肢体乏力和/或麻木,部分表现为一侧肢体发病再发展到对侧,也可非特异性地表现为头痛、眼痛、口角歪斜、视物模糊、咀嚼无力等,急诊处理时误诊误治23例,占15.9%。71.3%患者出现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蛋白含量改变与病程相关而与病情无关,46.7%患者在发病超早期(≤7d)即可出现蛋白增高。结论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临床上急性弛缓性瘫痪的常见病,轻型预后良好,但极重型病死率极高,且在发病早期由于首发症状多样性易在急诊处理时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2.
格林巴利综合征又名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或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是以周围神经和神经根的脱髓鞘及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为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病[1]。该病是迅速进展而大多可恢复的运动神经病,最严重的威胁是呼吸肌麻痹,其次是肺部感染及心力衰竭。如果治疗不及时,护理不到位,则死亡率极高,严重危害病人的生命。因此,密切观察病情,做出早期诊断、积极抢救、有效护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2005年6月,我们成功地救治了1例格林巴利综合征病人。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3岁,农民,因四肢活动受限,双下肢麻木,饮水呛咳13天于2005年6月4日12:00平车推送入院。患者于半月前感冒后出现四肢乏力,双下肢麻木,渐加重至四肢不能活动,饮水呛咳,吞咽费力。到当地医院行“脑脊液”“肌电图”等检查,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入院时患者呈急性重病容,焦虑、恐惧,悬雍垂左偏,伸舌居中,四肢肌力2级,肌张力减低,咽反射迟钝,咳嗽,咳痰,痰不易咳出,测体温36.6℃,脉搏66次/m in,呼吸20次/m in,血压120/75m m H g。入院后,立即予以输氧、建立静脉通路、心电监护,糖皮质激素,...  相似文献   

13.
Fisher综合征也称Miller-Fisher Syndrome,是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神经病(AIDP)即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变异型.临床少见,常易误诊,我院1992-01~2003-09收治5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是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麻痹性病变。主要病变是在脊神经根和脊神经,也常累及颅神经。其特点是肢体对称性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神经电生理检查对GBS的诊断、分型及预后均有重要价值。参照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编委会格林巴利综合征诊断标准,现将我院住院治疗的22例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5.
24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肌电图检查,分析检查结果。24例患儿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明显减慢,波形离散,22例(91.67%)出现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24例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减慢或轻度减慢,11例(45.83%)出现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24例F波潜伏期延长或明显延长甚至消失,出现率低。8例F波未引出,15例F波潜伏期延长。肌电图检测在儿童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刘博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0):1613-1614
目的分析免疫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行单纯免疫球蛋白治疗,研究组行免疫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起效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给予免疫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治疗,疗效明显,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7.
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6例机械通气的临床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救治成功的护理经验。方法对6例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致呼吸肌麻痹患者,早期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治疗的观察及综合护理。结果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及护理,除1例生活不能自理外,3例治愈,2例好转。结论早期人工气道的建立和正确使用呼吸机,是成功抢救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致呼吸肌麻痹的首要手段,精心的观察和护理是危险期抢救成功的关键环节,综合护理措施是患者康复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正>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是一种由免疫介导的,以周围神经和神经根病变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又称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国内少见格林巴利综合征合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相关报道,现将我科收治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格林巴利综合征合并吸入性肺炎病人的护理。[方法]对12例格林巴利综合征合并吸入性肺炎病人进行严密观察病情、心理调适、饮食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用药护理、气管切开护理、有效排痰、早期功能锻炼。[结果]12例病人肺部炎症吸收,无吞咽障碍、压疮、关节畸形、肌萎缩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格林巴利综合征合并吸入性肺炎病人的观察与护理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2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近年来,重症超声已成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疗评估中重要的可视化检查手段。以肺部、心脏和膈肌超声为核心的重症超声整合应用,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治疗策略优化及呼吸机撤离提供科学、及时、准确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