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维生素C对葡萄糖测定的干扰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目的 探讨维生素C对葡萄糖测定的干扰及其作用机制。(2)方法 用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GOD-PAP)法和己糖激酶(HK)法测定葡萄糖浓度。(3)结果 用GOD-PAP法测定葡萄糖浓度相同、维生素C浓度不同的系列溶液时,所测葡萄糖浓度随着维生素C浓度的增高而降低;用HK法进行测定时,所测葡萄糖浓度基本恒定,用GOD-PAP法测定不含葡萄糖的过氧化氢溶液时,葡萄糖表观浓度随着过氧化氢稀释度的增大而降低;当过氧化氢浓度相同时,葡萄糖表观浓度随着维生素C浓度的增高而降低。(4)结论 维生素C可能通过使区应的中间产物过氧化氢及最终产物苯醌亚胺还原而干扰GOD-PAP法对葡萄糖的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β-羟丁酸测定在糖尿病及酮症酸中毒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速率法测定40例正常人、45例糖尿病人和 1 5例酮症酸中毒患者血清中的β-羟丁酸含量 ,同时用酮体粉对血酮体定性检测。结果 :血清β-羟丁酸在糖尿病患者中明显升高 ,升高程度与病情相关 ,酮症酸中毒患者高于无酮症糖尿病患者 ( t=9.81 ,P<0 .0 0 1 )。在无酮症糖尿病患者中 β-羟丁酸阳性率高于酮体定性阳性率。结论 :β-羟丁酸测定对于糖尿病患者病情监测、酮症酸中毒的早期诊断及预防病情恶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酶速率法测定血清 β 羟丁酸 ,并探讨 β 羟丁酸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速率法在日立 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 6 0例正常人、30例糖尿病人和 8例酮症患者血清中 β 羟丁酸含量。结果 :本方法测定 β 羟丁酸回收率 10 8% ,线性范围 0~ 4.0mmol.L 1,批内CV2 .2 % ,批间CV2 .6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血清β 羟丁酸明显升高。结论 :采用酶速率法测定血清 β 羟丁酸快速、准确、线性范围宽 ,可作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特异和快速的诊断试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及发展规律,进一步提高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血气变化的认识。方法对87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入院后抽取动脉血,经肝素抗凝、混匀。瑞士AVL COMPACT血气分析仪检测动脉血气测定值和电解质测定数据,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87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79例均有不同程度类型的酸碱平衡紊乱和低氧血症。单纯性酸碱失衡62例,混合性酸碱失衡17例,其构成比依次为代谢性酸中毒41例(47.1%),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15例(17.3%),呼吸性碱中毒10例(11.5%),呼吸性酸中毒7例(8.0%),代谢性碱中毒4例(4.6%),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2例(2.3%),低氧血症36例(41.4%)。高AG值56例(代谢性酸中毒及代酸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低AG值13例(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及呼酸合并代碱)。7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好转出院,9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死于并发症多脏器功能损害。结论根据动脉血气和电解质检测结果可以明确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酸碱失衡类型、特点与判断,监测疾病变化,对临床治疗、预防并发症、估计预后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乳酸水平测定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感染中的意义。方法:测定42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感染患者抗感染治疗前后的血清降钙素原、乳酸水平。结果:抗感染治疗前降钙素原水平(1.09±0.24)ng/mL,抗感染治疗后降钙素原(0.42±0.21)ng/mL,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感染治疗前乳酸水平(4.01±0.03)mmol/L,治疗后乳酸(2.82±0.51)mmol/L,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测定降钙素原、乳酸可以用于评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感染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β-羟丁酸测定在糖尿病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速率法测定并比较非酮症糖尿病组(NDK)、糖尿病酮症组(DK)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组(DKA)血β-羟丁酸的浓度变化.结果:β-羟丁酸在非酮症糖尿病组、糖尿病酮症组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组随血酮体的增加而上升,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清β-羟丁酸测定对糖尿病酮症及酮症酸中毒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前后的甲状腺激素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65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甲状腺激素;同时测定糖尿病控制组(对照组)甲状腺激素。结果: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前血清rT3明显高,T3、FT3明显低,T4、FT4无明显变化。随病情好转,各项指标逐渐恢复,2周后甲状腺激素恢复至糖尿病控制组水平。说明甲状腺激素变化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情轻重有关。  相似文献   

8.
用放免法测定糖尿病患者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PAⅡ),及醛固醇(PA),并与正常人比较。结果表明,无慢性合并症糖尿病患者三者明显升高,当其合并酮症进升高较明显,而合并酮症酸中毒时升高显著。有慢性合并症糖尿病患者三者显著降低,当其合并酮症及酮症酸中毒时三者均轻微升高。无合并症糖尿病患者三者可随血糖升高而升高,但无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浅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综合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红平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5):104-105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有效综合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44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在采取药物治疗和综合护理措施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血浆葡萄糖水平从治疗前的(16.8±6.2)mmol/L下降至(6.5±1.2)mmol/L,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64,P〈0.05)。显效12例、有效29例、无效3例(其中1例死亡),总有效率达93.19%。14例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26例基本满意,4例不满意,满意率为90.91%。结论合理治疗和有效护理可以大大提高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医嘱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血β-羟丁酸测定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探讨 β -羟丁酸测定在糖尿病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诊断中的意义。②方法 采用酮体粉法及酶速率法测定并比较非酮症糖尿病组 (NDK)、糖尿病酮症组 (DK)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组 (DKA)血 β -羟丁酸的浓度变化。③结果 β -羟丁酸在非酮症糖尿病组、糖尿病酮症组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组随血酮体的增加而上升 ,且差异显著 (P <0 .0 5)。④结论 血 β -羟丁酸测定对糖尿病酮症及酮症酸中毒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黄裕明 《海南医学》2011,22(8):66-67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心电图异常情况,通过临床分析加深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病理研究。方法选取2003年7月至2009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56例,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进行分析。其中1型糖尿病患者共23例,2型糖尿病患者33例。结果 1型糖尿病组与2型糖尿病组在心电图表现异常比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5,P〉0.05);心动过速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0.254,P〉0.05),两组ST-T改变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χ2=9.98,P〈0.01)。结论本次研究证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在入院时应常规通过心电图检查身体状况,通过对心电图的监测确保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提高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发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及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2年至2007年诊治的29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发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结果:本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胰腺炎24例(8.1%)。结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胰腺炎时病情严重,但易引起漏诊、误诊,临床上应重视。  相似文献   

13.
丁福万  纪敏 《中国厂矿医学》2011,(12):1101-1102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综合征的临床意义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中住院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甲状腺功能的变化,以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pH〈7.05与pH〉7.05者的甲状腺功能情况。对照组为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总T3(TT3)和游离T3(FT3)明显降低,反T3(rT3)升高(P均〈0.05);治疗原发病后2周甲状腺激素恢复正常;TT3、FT3在pH〈7.05患者较pH〉7.05患者下降更明显,rT3在前组升高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低T3综合征常见,且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与酸中毒严重程度相关,抢救治疗过程中不需要补充甲状腺激素,只需治疗原发病。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胰岛素拮抗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 目的] 探讨胰岛素拮抗激素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关系.[ 方法] 观察8 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在酮症酸中毒治疗前后血糖、血浆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血清皮质醇、三碘甲腺原氨酸、甲状腺素等,并进行对比.[ 结果] 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前血中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皮质醇的浓度显著高于治疗后的水平.三碘甲腺原氨酸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后显著上升,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甲状腺素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前后无差异.[ 结论] 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皮质醇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病机理有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出现低三碘甲腺原氨酸综合症,提示有甲状腺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5.
翁伟  唐吉斌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7):3672-3673
目的:探讨测定血清β-羟丁酸与血酮体定性分析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诊断中的应用及两者的比较意义。方法:对31例临床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血清进行β-羟丁酸酶法测定及应用亚硝基铁氰化钠法进行血酮体定性分析,并对两种结果进行比较。结果:β-羟丁酸在31例患者血清中全部升高,而血酮体定性分析阳性为23例,8例为阴性,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检测β-羟丁酸有助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其敏感性高于传统的血酮体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以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起病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特点。方法以25例2型非酮症糖尿病患者为对照,对21例以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起病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前酮症组HOMA-IR较非酮症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HOMA-IR无统计学差异,酮症组△HOMA-IR小于非酮症组(P〈0.05)。结论以酮症为首发症状、自身抗体阴性的糖尿病患者较典型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程度轻。在治疗后,胰岛素敏感性可部分恢复但幅度较典型2型糖尿病患者小。  相似文献   

17.
纪春江 《中外医疗》2009,28(31):178-178
目的提高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并发急性胰腺炎(AP)的认识,加强重视和减少漏诊。方法分析我院自2000~2008年诊治的135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发急性胰腺炎的特点。结论本组糖尿病嗣症酸中毒并发急性胰腺炎11例(8.1%)。由于患者有神志障碍容易引起漏诊,临床上应以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进行动脉血气与静脉血气分析的比较,探讨静脉血气分析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40例,采集所有患者静脉血气和动脉血气,对治疗前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纠正后动静脉血气分析中pH值、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O2)、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CO2)、碳酸氢根离子(HCO3-)、碱剩余(base excess,BE)进行比较。结果静脉血气与动脉血气pH值、PCO2、HCO3-、B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氧分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动脉血气分析比较,静脉血气分析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或可取代动脉血气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朱玲莉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3):144-144
目的分析、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60例,其中30例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胰岛素泵治疗(治疗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致病主要原因为感染,治疗组发生低血糖的人次和胰岛素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血糖达标和酮体消失的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容易发生并发症,易导致严重的代谢紊乱,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应用胰岛素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开展急诊救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7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开展回顾性分析,所有样本均接受临床急诊治疗措施,观察患者临床指标改善效果,并评价急诊救治的实施价值。结果:本组患者抢救成功68例(95.8%),死亡3例(4.2%),治疗后血糖、血钾、肌酐、尿素氮及血红蛋白水平均获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救治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治疗的关键,通过胰岛素滴注、补液等过程可有效缓解疾病程度,保证病患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