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评价谷氨酰胺双肽对老年腹部手术后患者内毒素血症、预后和卫生经济学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双盲和对照的方法,41例老年择期腹部中等手术患者分为添加谷氨酰胺双肽的肠外营养组(Gln组,21例)和仅用18种复合氨基酸的肠外营养组(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术后进行6d等氮、等热卡的肠外营养;对血浆谷氨酰胺浓度、肠黏膜通透性、血浆内毒素水平、病死率、感染有关并发症、住院费用、术后住院日及安全性等方面进行观察。结果Gln组术后6d的血浆谷氨酰胺为(601±54)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5±73)μmol/L(P<0.05);术后7d,两组的肠黏膜通透性均增高,对照组的变化幅度为0.070±0.072,明显高于Gln组的0.035±0.061(P<0.05);术后1d,内毒素水平明显高于术前,随时间可逐渐下降,Gln组术后4d的内毒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死亡事件;感染并发症,Gln组有3例,对照组5例;术后住院日和总住院费用两组相似;无不良事件。结论添加谷氨酰胺双肽的肠外营养能减轻老年创伤后患者肠黏膜屏障的损害和内毒素血症,可能减少感染并发症和术后住院日。  相似文献   

2.
肠内营养对老年术后患者营养代谢和肠粘膜屏障的影响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目的 评价肠内营养对老年腹部手术后患者营养代谢和肠粘膜通透性的影响。 方法 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方法 ,将 2 5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分为肠内营养组 (肠内组 ,12例 )和肠外营养组 (肠外组 ,13例 ) ,2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分别给予整蛋白型肠内营养 (力苏 )和等氮、等热卡的肠外营养 ,对其血浆谷氨酰胺浓度、血浆蛋白和累积氮平衡、肠粘膜通透性、免疫球蛋白以及感染有关并发症、营养治疗费用等方面进行观察。 结果 进行 6d的不同营养支持后 ,于术后 10d ,肠内组血浆谷氨酰胺浓度 (5 93± 5 7) μmol·L-1、累积 6d氮平衡 (30± 2 4)mg·kg-1、IgG和IgM分别为 (12 4± 1 9)g·L-1和 (15 0 0± 80 0 )mg·L-1,均高于肠外组 (P <0 0 5 ) ;用药前后甘露醇 /乳果糖 (L/M)比值的变化为 0 0 12± 0 0 11,低于肠外组的 0 0 38± 0 0 2 2 (P <0 0 1) ;血浆蛋白结果相似 ;感染并发症 ,肠内组仅有 1例 ,肠外组 2例 ;肠内组的营养治疗费用为肠外组的 36 6 %。 结论 肠内营养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营养代谢 ,维护其肠粘膜屏障 ,更为经济和减少感染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卡介苗对急性哮喘发作者 Th1/Th2及气道炎症的影响及降低住院率的作用.方法 选取98例急性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支气管舒张剂解痉平喘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卡介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哮喘症状评分、肺功能指标、IL-4、干扰素γ(IFN-γ)水平、外周血Th1/Th2细胞比、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及随访1年期间的再住院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哮喘症状评分为 (1.61±0.36)分,低于对照组 (t=17.961, P<0.05);FEV1%pred与最大呼气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 (PEV%pred)分别为 (71.56±9.44)%、(79.41±5.12)%,高于对照组 (t=8.062、13.599,P值均<0.05).观察组治疗后的IL-4为 (21.22± 3.41)ng/L,低于对照组 (t=9.567,P<0.05);IFN-γ为 (154.36±9.67)ng/L,高于对照组 (t=22.041,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 Th1、Th1/Th2分别为 (17.62±3.77)%、(3.78±0.64),高于对照组 (t=4.634、14.058,P值均<0.05);Th2为 (4.66±1.11)%,低于对照组 (t=10.637,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24%、10.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102,P >0.05).观察组急性加重再住院率为14.28%,低于对照组的33.33% (χ2=4.863,P <0.05);平均发作次数[(1.21±0.08)次]少于对照组 [(1.41±0.12)次](t=9.193,P<0.05).结论 口服卡介苗治疗急性哮喘可有效纠正Th1/Th2失衡、抑制气道炎症反应,缓解患者症状,且可减少发作、降低住院率,操作简便、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与慢性并发症的关系。 方法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荧光检测仪测定 2 16例 2型糖尿病患者和 89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 (tHcy)水平 ,分析患者组血浆tHcy水平与慢性并发症之间的关系。  结果  (1)患者组血浆tHcy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 [(16 .0± 6 .3) μmol/Lvs (11.7± 2 .2 ) μmol/L ,P <0 .0 1];患者组中35 %存在高Hcy血症 (tHcy >16 .2 μmol/L) ,而正常对照组仅 7% (P <0 .0 1)。 (2 )患者组中的高Hcy组 [n =75 ,tHcy为 (2 3.7± 7.4 ) μmol/L]其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为 6 7% ,而正常Hcy组 [n =14 1,tHcy为 (11.6± 2 .5 ) μmol/L]为 4 0 % (P <0 .0 1)。高Hcy组中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变、下肢血管病变及肾病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Hcy组 ,其中以冠心病发生率差异尤为显著 (43%vs 2 3% ,P <0 .0 0 1) ,而视网膜病变及神经病变的发生率则无明显差异。 (3)相关分析显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tHcy水平与年龄、尿白蛋白排泄率呈正相关 (r =0 .36 ,P =0 .0 0 0 9;r =0 .2 7,P =0 .0 184 ) ,与肌酐清除率、血叶酸水平呈负相关 (r =- 0 .5 3,P =0 .0 0 0 3;r =- 0 .2 5 ,P =0 .0 137)。 结论 高Hcy血症与 2型糖尿病的大血管病变及肾脏病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O2联合造影剂造影在不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内镜引流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10年10月至2015年10月间行内镜引流术治疗的43例不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病例资料,根据造影剂选用分为研究组(CO2联合造影剂造影)和对照组(单纯造影剂造影),研究组23例,对照组20例,比较两组术后总胆红素、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43例患者内镜操作时间50~70 min,术后研究组48 h和72 h的总胆红素、白细胞、降钙素原均低于对照组[48 h 总胆红素:(173.42±66.78)μmol/L 比(210.81±78.34)μmol/L, P=0.025; 72 h 总胆红素:(104.64±56.35)μmol/L比(159.33±59.59)μmol/L,P=0.023;48 h 白细胞:(11.51±7.78)×109/L比(15.83±6.67)×109/L, P=0.026; 72 h 白细胞:(10.92±5.64)×109/L比(14.72±4.97)×109/L ,P=0.026; 48 h 降钙素原:(0.56±0.18 )ng/mL比(1.24±0.73)ng/mL,P=0.003; 72 h 降钙素原:(0.42±0.27) ng/mL比(0.90±0.20 )ng/mL,P=0.001]。术后胆管炎的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0%(3/23)比40.0%(8/20),P=0.043];两组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1/23)比10.0%(2/20),P=0.090]。结论 不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内镜引流中采用CO2联合造影剂造影是安全有效的,并且可降低术后胆管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蛋白氧化终产物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循环中蛋白氧化终产物(AOPP)水平,并探讨其与糖尿病(DM)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选择116例T2DM患者和79例健康对照(NC)者, 用高分辨B超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粥样斑块.测血清AOPP、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GSH-Px)、HbA1c和FPG水平.结果 DM患者血清AOPP水平(158.5±25.2μmol/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78.6±14.7μmol/L, P<0.01);78例DM并发血管病变者AOPP水平(173.4±26.1μmol/L)明显高于38例无血管病变者(119.7±21.4μmol/L, P<0.01).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 血清AOPP水平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r=0.686, P<0.05).DM患者血清AOPP水平与AGEs、MDA水平呈正相关(r=0.781, P<0.01;R=0.47, P<0.05), 与血清GSH-Px水平呈负相关(r=-0.647, P<0.01).结论 T2DM患者血循环中AOPP水平升高与DM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7.
谷氨酰胺肠外营养支持对卒中急性期患者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对卒中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按入院顺序将急性卒中患者83例分为谷氨酰胺组(41例)和对照组(42例)。谷氨酰胺组在急性期连续7 d静脉输注丙氨酰-谷氨酰胺20 g/d,随后记录7、14、28 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营养学指标,同时记录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及持续时间。结果谷氨酰胺组患者在28 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14±6,明显好于对照组10±6,P<0.05。营养学参数评估显示谷氨酰胺组在14 d内血清清蛋白水平、非瘫痪侧上肢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及其肌围分别平均降低(2.1±3.4)g/L、(1.6±0.8)mm、(2.5±1.6)cm,对照组相应结果分别为(3.4±2.7)g/L、(2.6±1.3)mm、(4.8±2.9)cm。谷氨酰胺组感染性并发症的持续时间为(2.3±3.3)d,对照组为(5.6±6.4)d,P<0.05。结论给予卒中急性期患者谷氨酰胺,具有改善神经功能的作用,同时能缩短感染性并发症持续的时间以及降低营养状况的恶化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应用复合乳酸菌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营养状况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02例AECOP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复合乳酸菌治疗.记录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营养状况及炎症指标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用药安全性.结果 治疗7d后观察组COPD评估测试量表(CAT)评分[(13.82±2.69)分]、mMRC评分[(1.93±0.37)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CAT评分[(16.53±3.15)分]、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问卷(mMRC)评分[(2.24±0.46)分](t =4.672、3.750,P<0.01).治疗7d后观察组血清白蛋白(ALB)水平[(33.2±4.5) g/L]、前清蛋白(PA)水平[(203.7±39.6) mg/L]、总蛋白(TP)水平[(68.3±6.2) 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ALB水平[(30.4±3.9) g/L]、PA水平[(175.8±41.56) mg/L]及TP水平[(61.4±6.7) g/L](t=3.358、3.474、5.398,P<0.01).治疗7d后观察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值[(67.2±6.5)%]、白细胞计数(WBC)值[(6.8±1.1)×109/L]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7.5±1.3) mg/L]、IL-6水平[(6.5±1.6) μ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N%值[(72.9±8.3)%]、WBC值[(8.7±1.4)×109/L]及血清CRP水平[(15.3±2.1) mg/L]、IL-6水平[(9.7±2.2)μtg/L](t=3.861、7.621、22.554、8.401,P<0.01).治疗过程中,2组均未见腹泻、皮疹及真菌感染等不良反应.结论 AECOPD应用复合乳酸菌辅助治疗更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营养状况,控制气道与全身炎症反应,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为临床防治AECOPD提供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9.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sCD40L升高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冠心病不同类型患者中可溶性CD40L(sCD40L)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临床识别和预测的炎症指标。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可溶性CD40L浓度,采用放免方法测定IL-6和IL-1β浓度。结果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sCD40L水平[(4.923±3.41)ng/ml]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sCD40L水平[(5.387±3.04)ng/ml]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P)[(2.856±2.34)ng/ml,P<0.05]和对照组患者[(2.221±2.42)ng/ml,P<0.01]。ACS患者sCD40水平与IL-6呈正相关(r=0.49,P=0.008),与IL-1β无相关性(r=0.258,P=0.183),而SAP和对照组患者sCD40L与IL-6、IL-1β无相关性。同时ACS患者sCD40L水平与低密度脂蛋白有显著相关性(r=0.471,P=0.011)。结论ACS患者血清sCD40L与IL-6、IL-1β水平升高,提示其可能与ACS发生有关,是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不稳定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尾加压素Ⅱ、内皮素和肾上腺髓质素在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血浆中含量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0例正常人、42例心功能衰竭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尾加压素Ⅱ、内皮素和肾上腺髓质素的含量,同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重量指数.结果 心功能衰竭患者血浆尾加压素Ⅱ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53±0.74 pmol/L比4.78±1.57 pmol/L, P<0.01),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尾加压素Ⅱ水平明显升高(3.63±1.09 pmol/L比1.53±0.74 pmol/L,P<0.01).血浆尾加压素Ⅱ水平与心功能级别负相关(r=-0.77,P<0.01),与左心室射血分数正相关(r=0.80,P<0.01),与左心室重量指数负相关(r=-0.39,P=0.01).心功能衰竭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1.83±11.38 ng/L比43.69±4.76 ng/L, P<0.05),治疗后轻度升高,较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心功能衰竭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6.14±9.46 ng/L比19.10±4.74 ng/L, P<0.05),治疗后降低,较治疗前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多种舒、缩血管活性肽共同参与心功能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尾加压素Ⅱ的含量可能作为评价心室重构及心功能衰竭严重程度的指标,它有利于心功能衰竭的诊断,并可能成为心力衰竭治疗的一个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本文对66例神经型地克病人血清 TGab TMab T_3 T_4 TSH IgG IgA IgM 进行了正常对比测定,结果两组无显著差异。提出神经型地克病的发病与自身免疫无关,在补碘后甲状腺功能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本文通过五年对碘盐的加工、贮存、包装、运输、销售和病区居民食用情况的监测及含碘量的动态观察,报告了用喷雾式加碘机湿混法在粗盐中加碘化钾,加碘量极度不均。高低浓度之间相差10倍以上。盐从碘化到病区居民食用间隔期平均五个月,包装不好或无包装,含碘量丢失了47.5%,有17.2%的用户碘盐含碘量在7.65μg/g以下。这是缺碘性疾病不能彻底控制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