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4 毫秒
1.
[目的]研究腹部大器官移植术后近期真菌感染特点及最佳防护路径。[方法]回顾性分析246例次腹部大器官移植术后近期真菌感染病人的资料。[结果]腹部大器官移植术后近期41例病人出现54次真菌感染,其主要致病菌为白色念珠菌、曲霉菌和隐球菌。9例死亡,32例治愈。[结论]真菌是腹部大器官移植术后感染主要原因之一,手术前后预防、早期发现、及时治疗、细致护理及术后合理应用抗生素、免疫治疗方案、严格消毒隔离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腹部大器官移植术后近期真菌感染特点及最佳防护路径.[方法]回顾性分析246例次腹部大器官移植术后近期真菌感染病人的资料.[结果]腹部大器官移植术后近期41例病人出现54次真菌感染,其主要致病菌为白色念珠菌、曲霉菌和隐球菌.9例死亡,32例治愈.[结论]真菌是腹部大器官移植术后感染主要原因之一,手术前后预防、早期发现、及时治疗、细致护理及术后合理应用抗生素、免疫治疗方案、严格消毒隔离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术后感染是腹部大器官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往往影响手术的预后,其发生率高达41%~67%,其中细菌感染占所有病原体感染的71%~81%。因此,了解病区内细菌的特点,对于腹部多器官移植术后感染的预防和护理有重要作用。对我院器官移植科2001年7月-2006年6月所施行的246例腹部大器官移植患者术后院内细菌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最佳临床护理路径,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腹部大器官移植术后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46例病人腹部大器官移植术后细菌学资料。[结果]腹部大器官移植术后,128例病人出现细菌感染,细菌感染率为52.03%,共分离出菌株99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占61.62%,革兰阴性杆菌占38.38%。易患部位依次为呼吸道和胆道,感染发生率分别为78.91%、14.84%。[结论]腹部大器官移植术后细菌感染率高,主要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呼吸道、胆道细菌感染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肺癌化疗后的细菌感染特点,探讨预防感染的措施。方法 采集40例肺癌化疗患的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并分析患白细胞数量,预防性用药和病室床位数与痰培养的关系。结果 40例化疗后患的感染率为87.5%,感染的主要菌种为肠杆菌科细菌及革兰阴性细菌等常见条件致病菌;化疗后白细胞数量及病室床位数影响痰培养结果,而预防性用药与是否发生感染无显关系。结论 化疗后易发生细菌感染,护理上应特别重视对患化疗前的卫生整顿和消毒隔离,减少患带菌;辅助医师应加强对化疗前,后的细菌学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腹部大器官移植术后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46例病人腹部大器官移植术后细菌学资料。[结果]腹部大器官移植术后,128例病人出现细菌感染,细菌感染率为52.03%,共分离出菌株99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占61.62%,革兰阴性杆菌占38.38%。易患部位依次为呼吸道和胆道,感染发生率分别为78.91%、14.84%。[结论]腹部大器官移植术后细菌感染率高,主要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呼吸道、胆道细菌感染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术后感染是腹部大器官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往往影响手术的预后,其发生率高达41%~67%[1],其中细菌感染占所有病原体感染的71%~81%[2].因此,了解病区内细菌的特点,对于腹部多器官移植术后感染的预防和护理有重要作用.对我院器官移植科2001年7月-2006年6月所施行的246例腹部大器官移植患者术后院内细菌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最佳临床护理路径,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器官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特点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器官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特点及治疗方案。方法对43例器官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中有32例检查出病原体,主要为巨细胞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在加强抗生素治疗的同时还应调整免疫抑制剂和加强营养支持。结论器官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多发生在移植术后半年。早期、足量的针对病原菌正确使用抗菌药物、调整免疫抑制剂和营养支持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开放性骨折创面的院内污染情况和感染常见细菌种类,探讨有效预防创口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36例病人39处开放性骨折创面在入院时、清创前后及术后6例感染创口用棉拭子取材,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找到创面新增细菌种类.并对感染菌株进行药敏试验;详细记录病人的治疗过程,分析造成污染和感染因素。结果 本组病人人院时创面污染的细菌有11种,主要为革兰阳性球菌(69.62%)和革兰阳性杆菌(20.25%),革兰阴性细菌污染较少(10.13%);与入院时比较,清创前有14个创口创面有9种新增细菌出现,主要为人体体表的革兰阳性细菌如表皮葡萄球菌和医院内常见菌株如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表明病人创口在入院后至清创前这段时间内有新的污染,清创前新增污染细菌主要出现在从入院到清创开始之间时间较长(超过3h)的创面上;清创后有5处创口查出细菌,主要为革兰阴性细菌;6例术后感染创口中有4例的致病菌是革兰阴性杆菌,均为条件致病菌,并对p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并且这4例病人的创口感染菌与入院时同一创面组织内检出的细菌不一致,表明为院内感染。结论 院内污染主要发生在入院至清创前,此阶段应为护理预防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肾移植术后合并严重肺部感染原因分析与救护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为探讨肾移植术后合并严重肺部感染的病原学、好发时间,药物的管理与救护措施,对肾移植术后合并严重肺部感染的49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内发生严重感染33例,占67.34%;6个月内发生严重肺部感染者44例,占89.80%。细菌感染者37例次,真菌感染者20例次,巨细胞病毒感染者14例次,结核杆菌感染者11例次。20例为感染,24例为混合感染。细菌感染中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要致病菌,提示肾移植术后严重感染主要是院内感染。肾移植术后应做好必要的隔离及采取有效的预防。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烧伤病人进行细菌学调查,并对并对烧伤病人感染细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以帮助临床医生对病人进行预用药,进一步指导临床医生对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方法:回顾2009年至2011年期间淄博市中心医院烧伤病区81例病人333份创面及血液标本分离的致病菌的分布及药敏情况。结果:研究表明细菌检出率呈增加趋势;首先是细菌的构成比排序发生了变化;其次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结论:烧伤病房细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多具有多重耐药,耐药率不断增加。为此我们在临床上应合理使用抗生素,以达到有效控制烧伤病区细菌感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白血病化疗病人口腔菌相分析培养加药敏与护理探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为了早期预防和减少白血病人的口腔感染,我们对54例白血病化疗病人作了口腔细菌菌相和药敏分析,结果54例病人口腔采样培养致病菌阳性者45人,阳性率达83.3%,培养出19种致病菌,4种主要致病菌对多种药敏检测分析显示一定耐药性,根据药敏检测结果以联合用药方式进行对性口腔护理后,口腔致病菌培养结果均呈阴性,转阴率100%。提示根据口腔细菌培养和药敏分析结果采取联合用药方式针对性进行口腔护理,可以取得较  相似文献   

13.
hs—CRP及WBC联合检测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s—CRP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在细菌感染、创伤及非特异性疾病时会迅速上升,被临床当作鉴别细菌和病毒感染的有效指标。肺炎支原体(MP)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兼性厌氧能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临床用药与细菌、病毒不同。为更好地指导临床判断患儿呼吸道感染是何种感染,以及合理用药和判断预后,作者对527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MP—DNA、CRP及血常规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五、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临床为了预防细菌感染,常在一些病毒感染(如普通感冒或流感)时、手术后、昏迷、休克、心力衰竭等患者使用抗生素,这种情况大多属于不合理预防用药。不合理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不仅不能降低继发性细菌感染的发生率,反而容易造成耐药菌感染,增加感染机会。国内曾有人观察202例胃肠道手术后病人,其中100例术中加强无菌操作,术后不用抗生素,结果无1例发生术后感染;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者102例,结果17例(16.7%)发生伤口感染。致病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治疗,减少肝移植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将我院2000年11月到2003年7月期间19例肝移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19例肝移植患者住院期间引起肺部感染的致病原,易感因素及其预防和治疗方法。结果 本组病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为8~18h,平均12.4h。术后气管插管时间2~48h,平均8.3h。发生肺部感染时间分别为移植术后3~21天。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病人12例,2例死亡(均为早期移植患者),其余治愈。肺部感染发病率63%,死亡率10%。细菌性感染8例(其中混合感染4例),细菌与真菌混合感染4例。结论 引起院内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和机会致病菌是导致病人肺部感染的主要致病原。针对肝移植术后感染常见致病菌预防性用药,术后尽早结束机械通气,早期鼓励病人咳痰加强呼吸功能锻炼是预防肺部感染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医院环境中细菌及真菌的分布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放、化疗药物的使用、人口老龄化等诸多原因,造成患者免疫下降和细菌感染,特别是环境中条件致病菌引起的感染日益增多。因此我们对五所医院近二十个科室进行细菌及真菌检测,调查其细菌的种类、数量及分布情况,了解医院内感染与医院内环境中细菌分布的关系,为临床预防细菌感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82例矽肺患者痰标本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矽肺患者细菌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对河北省宣钢医院82例住院矽肺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革兰阴性杆菌(55.4%)占主导地位,其次为真菌(23.6%)和革兰阳性球菌(21.0%).致病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普遍升高,真菌感染趋势严重.结论 矽肺患者病原菌感染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黏质沙雷菌,表皮葡萄球菌,真菌为主要致病菌,耐药性普遍升高,真菌感染严重,因此,抗生素 的合理使用是解决耐药问题和预防双重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细菌感染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一,由于近年来菌群变迁及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耐药菌株增加,使某些抗生素对细菌的敏感性降低。为进一步了解新生儿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及药敏作用,指导临床早期合理使用抗生素,现将我院90例细菌培养及药敏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移植患者继发感染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昀  倪语星 《检验医学》2005,20(5):469-469,473
感染是器官移植术后重要的并发症,根据对器官移植患者细菌感染情况的分析,合理地选择抗生素,有效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临床细菌性感染患者细菌感染的流行趋势和对其药物敏感趋势进行监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2004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东方医院临床细菌性感染患者的标本中分离出的1320株病原菌进行凋查分析和对其药物敏感趋势进行监测。[结果]东方医院临床细菌感染患者的标本中共分离出1320株细菌。东方医院临床细菌感染患者的病原性细菌的分布情况及主要致病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34株,占19.02%;铜绿假单胞菌120株,占9.76%;肺炎克雷伯菌81株,占6.59%;醋酸钙-鲍蔓复合不动杆菌69株,占5.61%;阴沟肠杆菌67株,占5.45%。在东方医院临床细菌感染患者的标本中分离出的1320株细菌中,200株大肠埃希菌中共测得产超广谱β-内酰氨酶(ESBLs)株80株,产酶率40%,在76株肺炎克雷伯菌中共测得ESBLs产酶株18株,产酶率24%;4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共测得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株18株,产酶率43%;多重耐药现象严重。[结论]临床细菌耐药严重,应根据细菌检验结果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