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院于一九五六年建立气功治疗室,培养了专职医护人员,采用内养功(包括放松功,强壮功)等功法治疗各种常见慢性疾病,收到一定的治疗效果。其中以内养功治疗溃疡病及胃下垂疗效尤为显著。现根据在编写院史过程中所发现的部分资料,经初步整理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98例中,男性61例,女性37例,工人62例(占63.3%),干部36例(占36.7%)。98例中十二指肠溃疡77例,胃溃疡11例,胃下垂10例。本文98例患者在入院前均经内科各种治疗无效而来院采用内养功治疗的。练功前,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上消化道钡餐x线检查,明确诊断后方可作为气功疗法室的收治对象。  相似文献   

2.
速成基础功     
杜凌 《气功》1996,(12)
速成基础功杜凌速成基础功的特点是练法简易,取效迅速,是打下练功基石的基础功法。可以一套全部练,也可以“拆功”选其中的几节练。速成放松法练功前先反复默念:“清心寡欲,平心静气,松静自然,争取痊愈”。待心情安静后再正式练功。功法包括整体放松和局部放松。练...  相似文献   

3.
张立 《气功》1998,19(3):105-105
气功修炼重在调身、调心和调息。调息是指练功者在修炼过程中的呼吸方式,一般是始终如一的。但调身、调心不光在练功过程中,而且在练功之前也有一定的要求。功前凋身指在练功以前(主要指静功)做一些简单的机械运动,以便于提高练功效果。具体做法如下:①功前进行放松运动,如轻松的散步,做简单的体操等;②功前5分钟内,用双手拍打全身数遍,对于有病痛处稍微减轻力度,并注意在拍打过程中全身要彻底放松;③用双手轻搓周身,以全身发热有麻酥感力度;④按摩肌肉或点打某些穴位,按摩易紧张的肌肉,点打穴位如涌泉、委中、神闭和百会…  相似文献   

4.
一、练放松功的要领气功中的各种功法虽各有其特色,但它们之间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有共同规矩可以遵循,这就是练功要领.掌握练功要领,有助于提高练功质量.兹选择若干与放松功有关的部分简述如下:1.松静互济作为放松方法,体现在具体练功中,可以有内、外之分.在练功中所进行的解除身体、四肢、肌肉  相似文献   

5.
松静气功由练功前准备、姿式、放松法、呼吸法、静坐法及收功法等几步组成。现介绍于下:练功是以调心养气的方法,使大脑皮层达到高度的入静。由于在练功前往往杂念很多,思想不易集中,很难入静,因此练功前需要做好准备,尽可能设法排除干扰因素,以保证练功顺利进行。(一)练功的环境必须尽可能整洁、安静,不论是在室内还是室外练功,都必须选择比较安静、空气新鲜的场所。室内要空气流通,但不要冲风口坐、卧、站,以防感冒。  相似文献   

6.
练内养功如何尽快得气几点经验江威1994年第一期上“练气功前适量运动好”一文称适量运动易于入静.利于调息得气、调身等优点。另外,我认为在练功前再做以下几种方法,将更得益:一、练功前连喝3杯开水,能使丹田温热,得气较快。二、两手搓热,在肚脐上顺逆按摩3...  相似文献   

7.
内容包括练功过程中心率的变化、午睡过程中的心率变化、练气功对冷刺激心率反应以及眼球ILK脏反射的影响等四个部分,共测定39例。实验方法:1.测定练功过程中心率改变者共16名。共中练松静功的高血压病具10名;练内养功的肺  相似文献   

8.
957年7月我大病后需恢复,由北京转院至长春空军医院休养。当时正赶上该院派往北戴河学习气功疗法的李军医学成归来,选择首批病例开展气功疗法。我在医生们和治愈我肾病的中医研究院岳美中教授的支持鼓励下,坚持“闭关修炼”了3个月的内养功和强壮功(最后1个月适当加练),身体康复得很好,各种检测正常,体重增加了七八斤,重返部队工作。出院前几天我从医生处借来了刘贵珍老师编写印发的气功教材,抓紧时间抄了厚厚一本。这一手抄本一直保存至今。从此与气功结下了不解之缘。多年来的练功实践告诉我,内养功和强壮功是一套性命双修的好功…  相似文献   

9.
健脑按摩是一种精神与形体动作相结合的健身操。施行健脑按摩应选择安静、幽雅、通气良好的环境,室内外均可。按摩前清洁肢体,指甲不宜过长,并搓热双手掌。按摩时要保持情绪稳定,思想集中,肢体位置或坐或立,以舒适为度,呼吸平稳舒畅自然,操作随着心中默数而有节律地进行。若能结合内养功的调心、调息、调身方  相似文献   

10.
练功谈调身     
近年来,笔者在练功和教功中,发现不少功友(尤其是年老者),只注重调心(意念)、调息(呼吸),而忽视调身(姿势)的重要作用。故有“形未松”急练功者,更有“形不正”而妄练者……凡此种种,不胜枚举。众所周知,调心、调息、调身是气功锻炼的三要素,也是练气功的三种主要练功手段。气功疗法就是通过这三者的锻炼,以调整身体内部的功能,改善和加强精、气、神,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益寿延年的目的。虽然三者在实际运用时,各有不同的作用,但是,它  相似文献   

11.
对18人次气功师发放外气前后作血中ATP含量的测定,发现发功后血中ATP含量显著下降,发功时间越长,下降越多。练内养功者,练功后血中ATP含量升高。认为发放外气,消耗体内能量,而练内养功,有利于机体的合成代谢,这可能是气功强身祛病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日本东京电机大学工学系町好雄教授等对我国内养功练功者作了各种生理测试,测试对象是医疗气功专家赵宝峰先生。实验表明其心电、血压、血流、呼吸、脑波等出现有意义的变化,证实向养功能促进大脑安静及增进内脏功能。日本学者对内养功练功者作生理测试@李小青  相似文献   

13.
徐文铸 《气功》2000,21(1):30-32
练功的实践和理论告诉我们:放松动作是气功锻炼的基本原则,是气功三调(调心、调息和调身)的筑基功夫。今就放松动作的特性、功效和练法等问题,略述如下。放松的特性放松的核心,是个“松”字,放松动作包括精神放松和形体放松。精神放松是形体放松的基础,形体放松是精神放...  相似文献   

14.
本来 ,修炼气功的目的是很明确的 ,无非是强身健体。只是这些年来媒体对特异功能的宣传过火 ,导致了这么一种现象 :似乎练气功就是为了出特异功能。再加上某些气功师的有意误导 ,使得学功者的练功目的严重偏离了正确的方向 ,追求那些根本就不可能练出的特异功能 ,表面上看来似乎是目标高远 ,但却不符合气功修炼的规律。修炼气功首先要求放松、入静 ,所谓有意练功 ,无意成功。然而有了目标 ,急功近利 ,就会心浮气躁 ,连一时一刻的放松、入静都实现不了 ,还谈什么特异功能?所以开始学功必须把目标放低一点 ,首先达到祛除疾病的目的 ,再循序渐进。其实 ,最好的对待练功的态度是心胸宽广 ,淡薄名利 ,不贪无欲。这一步调心的功夫 ,是练功能否有成的关键 ,但心态能否调整好 ,别人是帮不上忙的 ,只有看练功者自己的了。要记住 :大道自然。任何事都是勉强不来的。练功方法天下气功门派众多 ,功法万千 ,常常让学功者无所适从。其实 ,就练功方法而论 ,不外乎动功、静功两大类。入门功法 ,首推自发动功 ,自发动功没有有意的外部动作 ,不会让初学者因为记忆肢体的动作而分心 ,以致影响放松和入静。心身俱松后 ,就会使内气的运行更加通畅 ,在短...  相似文献   

15.
本讲介绍中级功法。根据我们编排的功法系统,中级功法包括许多功种,例如放松功、行步功、站桩功、内养功、强壮功、五行拳等等。这些功法或静或动,一般都有简单易学,治疗强身的针对性强,效果确实等特点。另外,这些功法均经多年的临床应用,都是发展比较成熟的功法,功理清晰、稳妥扎实,便于推广。在诸多的中级功法中,内养功和强壮功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以下着重介绍这两种功法的操作与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观察21位内养功及12位不同流派练功入静前后从头顶引导的足背或手指刺激的皮层体觉诱发电位(SEP),结果有一部分人功中SEP晚成分波幅降低。作者认为,这可能是入静时大脑功能的某些变化使得皮层对外来信息的处理加工过程受到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7.
内养功     
内养功刘贵珍编者按:内养功是静功的主要功种之一,是刘贵珍得威县刘渡舟传授并整理而成,习练这个功法对治疗多种慢性病疗效显著,50年代经刘贵珍等一大批脚踏实地的气功师努力,在各地党和政府的领导支持下得到大面积推广。今特将这一功法重新发表,希引起各界人士重...  相似文献   

18.
何谓放松如何放松江苏盐城市气功科研会徐文铸气功理论和练功实践告诉我们:“放松”是习练气功的根本要求。它是气功“三调”(调心、调身、调息)的基础。但何谓放松?放松有何作用?如何放松?值得探讨。现将我练放松的体会奉献同道,共同切磋。一、放松的内涵及特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X线录象对11例练放松功与13例练小周天功患者在练功前和练功时的横膈运动(下称膈动)时程及心脏后缘搏动作了对比观察研究。发现:①练功时膈动幅度较功前明显增大,呼吸次数减少,呼吸速度减慢。心后缘搏动练功时增大,搏动次数增加。以小周天功较放松功为明显。②两种功法胸,腹部膨胀与收缩的先后次序不同。③练小周天功时膈的开始移动时间明显迟于呼气和/或吸气开始时间。④练小周天功时,在膈动初期(呼吸的中期)有  相似文献   

20.
练内功重要的是放松刘学亮首先让我结合多年的练功实践来谈谈放松的作用,可以分以下三点来说明。一、放松可以减少体内的能量消耗。练功既是练之增功,同时也是一种休息(指软功)、一种调节。人在紧张的时候是休息不好的,因为紧张就要消耗能量。比如某组织用力过大过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