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 OPCAB)在冠状动脉夹层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31例冠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点以及诊疗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术后1周,31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消失,复查心电图29例正常,2例显示轻度心肌缺血.结论 冠状动脉夹层治疗与其夹层范围和程度相关, 对于发生于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前降支合并对角支或合并回旋支、右冠脉的冠脉夹层且服用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尤其是夹层合并非夹层处冠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达50%以上患者,应尽早行外科OPCAB治疗.  相似文献   

2.
蒋少华  李洪  徐城林  衡旭华  苟渊  曹利芸  周莉  梅丽 《四川医学》2007,28(12):1351-1352
目的 探索边远的基层医院,无心外科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支持的条件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在基层医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对有选择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行急诊PCI治疗后疗效。结果 20例患者中,行急诊冠脉造影后,2例转心外行冠状动脉搭桥术,18例行PTCA及支架术后,无1例死亡,术后随访1.2年,患者恢复好。结论 基层医院对有选择的急诊冠脉综合征患者行急诊PCI是可行的,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较好的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为基层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联合检测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超敏肌钙蛋白(hs-CTNI)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早期介入治疗以及危险分层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45例NSTE-ACS行冠脉造影的患者,入院后即刻测定NT-proBNP及hs-CTNI,据此分为Aa、Ab、Ba、Bb 4组。分别行冠脉介入治疗、冠脉搭桥手术及药物保守治疗,并进行6个月随访。结果 Aa组心功能大于1级患者明显高于B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组发生左主干病变或左主干并3支病变共6例,明显高于其他3组。Bb组患者行冠脉介入手术率高于A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b组患者介入时间早于其他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随访,5例患者发生死亡,10例因顽固性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再次行靶血管血运重建术。结论 NSTE-ACS患者NT-proBNP及hs-CTNI升高,与发生严重冠脉病变、临床预后差有密切关系,建议尽早行冠脉介入手术。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非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对34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与50例非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高血压、高脂血症的发生率较非糖尿病组高,分别为 50 % 与 38 %(P《0.05)、67 % 与 32 %(P《0.05).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多支病变、弥漫性病变的发生率高(P《0.05),左主干病变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P《0.01).结论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多伴有高血压、高脂血症,且多支病变、弥漫性病变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诊冠脉搭桥(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患者围术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8年我院行急诊CABG的急性冠脉综合征80例,根据入院诊断分为心梗组和非心梗组,根据手术原因分为左主干组、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失败组、循环不稳定组和发作频繁组。应用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对围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本组平均年龄(66.49±8.89)岁,围手术期死亡8例(10%)。Binary 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是本组患者围术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诊CABG作为一种抢救性治疗,掌握好适应证是安全、有效的。在急诊CABG患者中有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适应证应尽早使用,尤其合并循环不稳定时。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用IABP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IABP支持下行血管重建术,记录临床疗效情况.结果 38例均存在严重左心功能不全,冠脉多支病变等高危因素,33例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3例行冠脉搭桥术,成功率为86.8%,死亡率为13.2%.结论 IABP与血运重建术联合治疗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可稳定血流动力学,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诊冠脉搭桥(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患者围术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 -2008年我院行急诊CABG的急性冠脉综合征80例,根据入院诊断分为心梗组和非心梗组,根据手术原因分为左主干组、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失败组、循环不稳定组和发作频繁组.应用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对围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本组平均年龄(66.49±8.89)岁,围手术期死亡8例(l0%).Binary 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是本组患者围术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急诊CABG作为一种抢救性治疗,掌握好适应证是安全、有效的.在急诊CABG患者中有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适应证应尽早使用,尤其合并循环不稳定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电图正常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特点。方法对65例心电图正常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冠脉造影,以明确是否有冠脉病变及其严重程度。结果65例胸痛患者冠脉造影示单支病变者26例,双支病变者30例,三支病变者9例。结论常规心电图正常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病变可比较严重,多数为多支病变,临床上对怀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尽可能作冠脉造影证实,以便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9.
彭瑞君 《中国医药导刊》2012,(12):2066-206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严重三支血管病变患者应用IABP治疗效果。方法: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30例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可见有3支血管不同程度的病变,在IABP循环支持下给予PCI术治疗。结果:IABP后SBP、DBP、MAP、HR、SaO2、LVEF、PCWP、CI较术前明显改善,同时本研究还发现,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严重三支血管病变患者存活率27例(90%),死亡率3例(10%)。结论:IABP是一种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有效的循环辅助方法,尽早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严重三支血管病变患者的抢救中将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aVR导联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意义。方法:分析了2008~2012年间在大庆市第四医院因急性冠脉综合征入院的122例病人的aVR导联抬高情况。这些病人按avR导联抬高0.05mV为有意义。结果:在入选的12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89例出现AVR导联ST段抬高,占72.9%(89/122)。AVR导联ST段抬高组中,左主干病变9例,占81.8%(9/11);前降支近端病变10例,占45.4%(10/22);右冠脉1例,占12.5%(1/8)。多支病变中AVR导联ST段抬高69例,占87.3%(69/79)。结论:aVR导联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血管病变往往较重,预后亦较差,尽早冠脉介入治疗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李长龙  邹剑杰 《西部医学》2007,19(5):808-810
目的探讨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合并代谢综合征(Metaolic Suyndrome,MS)的冠脉病变特征及对血运重建的影响。方法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34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CAD合并MS组及单纯CAD组,分析比较两组间冠脉病变的评分及多支病变、左主干(LM)病变、弥漫长病变、分叉病变、急慢性闭塞病变的比例和接受支架术比例、平均支架数、支架平均长度、靶血管内径及推荐冠脉搭桥术的比例。结果CAD病人MS患病率为34.5%,男女分别为33.3%、37.0%,MS组冠脉病变左回旋支(LCX)及右冠脉(RCA)平均评分、冠脉总评分、多支血管病变的比例、RCA弥漫长病变比例、LCX及RCA分叉病变比例显著高于单纯CAD组,推荐血运重建及行搭桥术比例MS组显著高于单纯CAD组(70.0%vs 57.9%、16.7%vs 5.3%),LM病变、急慢性闭塞病变及行支架术的比例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置入支架平均数及总长度MS组高于单纯CAD组,平均支架长度及靶血管平均内径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CAD合并MS组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复杂程度及对血运重建的需求显著增加,需要合理的血运重建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IABP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19例患者IABP使用时间平均为93.6 h,其中13例成功地进行介入治疗(13/14,92.9%),2例成功接受外科搭桥,2例在等待搭桥术过程中死亡,1例药物治疗.三支血管病变10例(占52.6%),二支病变(前降支+回旋支)1例(占5.3%),单纯前降支5例(占26.3%),单纯左主干2例(占10.5%).住院期间总死亡4例(4/19,21.1%),介入治疗病人死亡2例(2/14,14.3%),未介入或搭桥治疗死亡2例(2/3,66.7%).结论 IABP支持下急诊行冠脉介入治疗,可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生存率,未能介入治疗和左主干病变经介入治疗后血液动力学仍不稳定者应及时采取外科搭桥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和比较冠脉左主干病变患者采用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与冠脉搭桥术(CABG)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7例冠脉左主干病变患者,4例经PTCA,3例经CABG处理后,追踪观察6个月。结果 7例均获成功,症状明显改善。1例PTCA术后6个月内出现再狭窄需再次PTCA。结论 冠脉左主干病变可采用PTCA治疗,与CABG比较具有相似的即时疗效,PTCA术后有再狭窄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稳定期行运动平板试验的安全性,探讨运动平板试验对确定冠脉病变部位及严重程度的意义。方法:对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常规抗栓治疗后,2~4周后行运动平板试验,初步判断罪犯血管及狭窄严重程度。所有患者均行冠脉造影术,评价血管病变,并与运动平板试验结果相比较。结果:行运动平板试验过程中,1例患者出现室速发作,2例患者检查后出现反复胸痛发作,其余患者均安全完成检查。阳性者78例,阴性者12例。阳性患者中,出现ST 段抬高者6例,ST段压低者72例,其中Ⅱ、Ⅲ、avF导联压低者28例,Ⅱ、Ⅲ、avF、V5、V6导联压低者18例,Ⅱ、Ⅲ、avF、V4、V5、V6压低者6例,V1~V4导联压低者12例,V1~V5导联压低者3例,V1~V6导联压低者5例。行冠脉造影术对比,12例阴性患者中仅2例造影阳性。78例运动试验阳性患者,有51例患者造影阳性。其中21例阴性者均为Ⅱ、Ⅲ、avF导联或合并V5,V6导联压低者。前壁导联ST段改变多为前降支病变,而下壁导联改变多为右冠状动脉或回旋支病变。高侧壁导联ST段改变者多为回旋支病变。avR导联ST段抬高者多为左主干或三支病变。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治疗后行运动平板试验是安全可行的。通过运动平板试验可以初步判断罪犯血管的部位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急性冠脉综合征与心肌桥的关系,并探讨心肌桥的治疗方法。方法:近3年收住的急性冠脉综合征126例患者,行冠脉造影检出因心肌桥所致者10例,其中6例行心肌桥剥离术,另4例因肌桥过深,故行冠脉搭桥术。结果:6例心肌桥剥离术及4例冠脉搭桥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心绞痛症状消失。术后给予阿斯匹林、氯比格雷、他汀类药物、受体阻滞剂等治疗,随访半年至3年患者情况良好,无心肌缺血发生。结论:心肌桥可引起心肌缺血尤其是在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病人。  相似文献   

16.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初步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冠脉病变特点。方法 对 1 35例ACS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 ,对其病变特点进行研究。结果 ACS患者病变血管数量为无显著病变为 4例 ,单支病变 5 7例 ,双支病变 4 4例 ,三支病变 30例 ;所累及的血管分别为 :左主干 (LM) 3例 ,左前降支 (LAD) 1 0 1例 ,回旋支 (LCX) 5 4例 ,右冠状动脉 (RA) 74例 ;病变形态特征为 :A型病变 5 3例 ,B型病变 1 0 1例 ,C型病变 32例 ,完全闭塞型病变为 4 9例 ;病变狭窄程度为 :轻度狭窄 4 4例 ,中度狭窄 72例 ,重度狭窄 81例 ,完全闭塞型病变为 4 9例。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目前是评价冠脉病变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左主干狭窄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自2000年9月至2003年12月对66例冠状动脉左主干狭窄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平均年龄63.35岁。其中孤立左主干病变的患者占4.92%,合并1、2、3支以上病变分别占16.39%、21.31%、49.18%、8.2%。左室射血分数≤30%6例。3例因术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放置主动脉内球囊反射搏(IABP)外科手术再血管化。65倒应用非体外循环不停跳搭桥技术;术中改为体外循环1例。结果平均术前住院时间21d。搭桥平均3.08个。死亡2例,死亡率3.08%。结论尽管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是预示冠脉搭桥术后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现在仍是其治疗的第一选择,且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同时LABP支持术后左室功能的恢复起决定性作用。性别、冠脉优势情况、右冠脉的狭窄程度、左冠脉的侧支循环和左室功能与术后死亡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简称冠脉搭桥术),是目前外科治疗冠心病而采用的一种有效手术方法。它主要应用于反复心绞痛内科治疗无效,通过冠脉造影,狭窄大于90%、合并3支病变以上、左主干病变、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室壁瘤者。心脏外科监护室于2010年10月收治一名需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病人,该病人在手术过程中出现窦性停搏,经过及时抢救及手术后多重监护和治疗,得以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王美秋  张献忠  王倩 《河北医学》2006,12(4):377-378
本文将我院心外科自2000年1月至2002年10月间21例行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术前指导及术后并发症观察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1例,男18例,女3例;年龄58~75岁,平均69岁。入院前有心肌梗塞史者2 l例,有严重多支冠脉病变及合并各种内科疾病者l8例,21例均为冠脉主干重度狭窄,3例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IABP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19例患者IABP使用时间平均为93.6h,其中13例成功地进行介入治疗(13/14,92.9%),2例成功接受外科搭桥,2例在等待搭桥术过程中死亡,1例药物治疗。三支血管病变10例(占52.6%),二支病变(前降支+回旋支)1例(占5.3%),单纯前降支5例(占26.3%),单纯左主干2例(占10.5%)。住院期间总死亡4例(4/19,21.1%),介入治疗病人死亡2例(2/14,14.3%),未介入或搭桥治疗死亡2例(2/3,66.7%)。结论 IABP支持下急诊行冠脉介入治疗,可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生存率,未能介入治疗和左主干病变经介入治疗后血液动力学仍不稳定者应及时采取外科搭桥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