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瑾  曾红兵 《临床肾脏病杂志》2009,9(2):85-87,F0003
患者:男,35岁。因“发现颈部包块3年,全身浮肿10余天”于2008年7月2日入院。患者3年前发现自耳上、耳前、耳下、颈上部出现多个包块,伴疼痛,表面皮肤麻木,曾先后多次在当地医院就诊。2007年6月11日及2008年2月20日,外院穿刺示“右颈部淋巴结炎”。2008年2月19日,该院彩超示“右颈部多发实质性占位性病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肾后性肾功能不全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例肾后性肾功能不全的原因和治疗方法。结果20例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结论手术、插管引流是解除梗阻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轻微肾功能不全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血管疾病是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failure,CRF)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若能有效预防或控制CRF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将使其预后大为改观.由于CRF时许多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在轻微肾功能不全(mild renalinsufficiency,MRI)阶段就已存在,推测MRI时心脏损害就已出现并随肾衰竭进展而加重.本文研究MRI患者的心脏损害情况并结合文献分析其相关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伴肾功能不全的肝癌行消融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以及术后肾功能恶化的发生率.方法 2004年2月~2012年9月,16例伴肾功能不全的肝脏恶性肿瘤行24次经皮超声引导肝穿刺微波或射频消融治疗.肾功能分期:代偿期11例,失代偿期5例.10例消融1次,5例2次,1例4次.观察消融术后并发症、疗效以及肾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16例初次消融术后围手术期肾功能衰竭发生率6.2% (1/16);初次消融完全消融率87.5%(14/16).初次消融至末次消融后,肾功能恶化(肾功能分期由某一期进展为更高级别一期)发生率18.8%(3/16).结论 肾功能不全的肝脏恶性肿瘤行消融治疗有效,但可能增加术后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根治性肾切除术后患者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7年9月因肾细胞癌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根治性肾切除术的9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612例,女308例。中位年龄60(20~75)岁。伴高血压病313例(34.0%),糖尿病132例(14.3%)。有吸烟史111例(12.1%)。术前肾功能分期1~2期829例(90.1%),3~5期91例(9.9%)。术前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下限391例(42.5%),白细胞计数升高66例(7.2%),血小板计数升高72例(7.8%)。白蛋白低于正常值下限65例(7.1%),乳酸脱氢酶升高73例(7.9%)。尿素氮升高48例(5.2%),尿酸升高123例(13.4%),尿蛋白阳性88例(9.7%)。所有患者均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其中开放手术496例(53.9%),腹腔镜手术424例(46.1%)。随访患者术后48 h内血肌酐变化情况。根据KDIGO标准定义AKI,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发生2~3期AKI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920例患者住院期间发生1~3期AKI分别为627例(68.2%)、42例(4.6%)和10例(1.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OR=2.34,P=0.01)、尿蛋白阳性(OR=2.22,P=0.04)、白细胞计数升高(OR=2.54,P=0.02)与术后发生2~3期AKI显著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OR=2.51,P=0.01)和白细胞计数升高(OR=2.69,P=0.02)为术后发生2~3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患有糖尿病及术前白细胞计数升高的肾癌患者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后更容易发生2~3期AKI。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伴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肾盂、输尿管移行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2006年收治的42例伴有肾功能不全的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肾盂癌12例,输尿管癌25例,肾盂伴输尿管癌5例。慢性肾功能不全原因为高血压肾病15例,药物性肾损害10例,糖尿病肾病8例,肾盂肾炎肾病2例,肾小球肾炎2例,其它5例。40例接受手术治疗,2例伴有转移的晚期肿瘤行放、化疗。结果:术后病理检查报告为移行细胞癌Ⅰ级5例(12.5%),Ⅱ级18例(45.0%),Ⅲ级17例(42.5%)。结论:伴有肾功能不全的肾盂、输尿管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非功能性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U以及逆行造影检查,辅助检查如尿脱落细胞、尿NMP-22和输尿管镜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率。治疗以保护肾功能的姑息性手术为首选,根治手术不是绝对禁忌。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14岁。慢性肾功能不全3年,因血液透析后头痛30min于2009年9月8日入院。患者入院前3年由于常年遗尿症到我院儿科就诊,其患者尿蛋白(+++),血压170~180/70mmHg,在北京儿童医院就诊,行尿动力学检查:逼尿肌、括约肌失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骨密度及骨代谢,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用DEXA骨密度仪测定120例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6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者、60例肾功能正常者)的腰椎及股骨端骨密度,并检测生化及骨代谢指标.结果 慢性肾功能不全组的腰椎及股骨端各部位骨密度明显下降,骨代谢指标中血磷、甲状旁腺素、降钙素、I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显著升高(P<0.01),血钙明显下降,碱性磷酸酶、25羟维生素D,和骨钙素变化不大.血肌酐水平与甲状旁腺素、降钙素、I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呈正相关,其中与I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水平相关程度最高.结论 慢性肾功能不全者主要表现在骨吸收增加,骨密度下降,骨吸收活跃程度与血肌酐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局麻下分期治疗肾输尿管上段结石伴肾功能不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到2013年3月收治的51例肾输尿管上段结石伴有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采用一期在局麻下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待肾功能恢复及肾造瘘管引流液变清后,二期在局麻下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结果所有患者均能耐受在局麻下一期穿刺及二期取石,其中一次取石42例,二次取石9例,没有三次及以上取石。残石7例,结石清除率为86.3%。出院时复查生化血肌酐均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前与术后血肌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大出血、感染扩散等严重并发症。站论局麻下分期治疗肾输尿管上段结石伴肾功能不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骨密度及骨代谢,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用DEXA骨密度仪测定120例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6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者、60例肾功能正常者)的腰椎及股骨端骨密度,并检测生化及骨代谢指标.结果 慢性肾功能不全组的腰椎及股骨端各部位骨密度明显下降,骨代谢指标中血磷、甲状旁腺素、降钙素、Ⅰ型胶原吡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在输尿管上段结石伴肾功能不全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12月至2014年2月间,采用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伴肾功能不全患者19例,年龄28~72岁,平均55岁,经腹部平片(KUB)、CT平扫确诊为输尿管上段结石,结石直径约8~12mm(平均10.1mm).所有患者一期先在局麻下行患侧双J管内置术,置管2~4周后行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后留置双J管2~4周.术后1~2d、1个月和3个月复查腹平片或泌尿系超声或CT,观察是否有残留结石,血清肌酐(Cre)评判肾功能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一期局麻下留置双J管成功,输尿管软镜均顺利进镜,一次碎石成功.手术时间为36~ 85 min,平均时间58.6min.术后住院天数3~10d,平均6d.术后2d排石率为52.6%(10/19),术后1个月排石率为84.2%(16/19),术后3个月排石率为94.7%(18/19).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前最低血清肌酐水平155 ~ 590.8μmol/L,平均为243.6μmol/L.2例患者输尿管软镜术后出现肾功能不全情况较术前升高,术后6d恢复至术前水平,其余患者术后血清肌酐较术前逐渐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值.本组术中及术后未出现重大并发症.5例术后出现发热大于38℃,经积极治疗后恢复正常.结论 输尿管上段结石伴肾功能不全患者,实施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的手术风险高,采用一期局麻下行双J管内引流术做好术前准备,二期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其疗效满意,安全性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ipeptidyl peptidase-4(DPP-4)inhibitors]是近几年逐渐被接受并运用于2型糖尿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一种新型降糖药,然而其安全性及耐受性仍需要进一步验证.因此我们通过Meta分析评价DPP-4抑制剂对于伴有肾损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选择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Elsevier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等数据库文献,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5年7月,关键词为“2型糖尿病”和“DPP-4抑制剂”(分别包括西格列汀sitagliptin,沙格列汀saxagliptin,维格列汀vildagliptin,里格列汀linagliptin和特力利汀Teneligliptin)和“糖尿病肾病”或“糖尿病肾脏疾病”或“慢性肾功能不全”.通过摘要或全文阅读筛选观察DPP-4抑制剂与安慰剂或其他降糖药进行疗效及安全性对照观察的RCT研究以及队列研究相关文献纳入Meta分析.结果 纳入12项研究(13篇文献),共283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总体比较DPP-4抑制剂组能够有效地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权重均数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0.57,95% CI[-0.54,-0.38],P<0.00001),但异质性较大(I2=93%);亚组分析提示对比安慰剂组,DPP-4抑制剂对HbA1C的效应更加明显,且异质性较低(WMD-0.62,95% CI[-0.71,-0.53],P<0.00001,I2=4%);肾功能损害分层的亚组分析显示在中度与重度肾功能损害亚组中,DPP-4抑制剂均能显著降低HbA1C水平(中度组WMD-0.19,95% CI [-0.38,-0.01],P=0.04,I2=90%,重度组WMD-0.56,95%CI[-0.66,-0.46],P<0.00001,I2=86%).而DPP-4抑制剂对于快速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水平则无明显影响(总体效应),对比安慰剂也未显示有统计学差异(WMD 0.03,95% CI[-0.33,0.39],P=0.86,I2=90%).而在安全性评价中,与安慰剂组比DPP-4抑制剂组低血糖的风险稍高(OR[95%CI]:1.38[1.07,1.78],P=0.01,I2=0%),而与其他降糖药组相比DPP-4抑制剂组低血糖风险则显著下降(OR[95%CI]:0.46 [0.33,0.65],P<0.0001,I2=31%).肾功能分层分析提示,无论是中度肾损害组还是重度肾功能不全组中DPP-4抑制剂组低血糖风险与对照组均无统计学差异(中度OR[95%CI]:1.34 [0.89,2.04],P=0.16,I2=37%,重度OR[95% CI]:1.04,[0.74,1.48],P=0.81,I2=0%).不良事件总体分析未显示DPP-4与对照组间有统计学差异(OR[95%CI]:0.93 (0.79,1.13),P=0.81,I2=0%),且肾功能亚组分析亦无明显差异:中度肾功能不全(OR[95% CI]:0.80 [0.52,1.21],P=0.29,I2=0%),重度肾功能不全(OR[95%CI]:0.99 [0.65,1.50],P=0.95,I2=0%);药物相关不良事件与死亡风险DPP-4抑制剂组与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药物相关不良事件(OR[95% CI]:0.93[0.71,1.22],P=0.6,I2=7%;死亡OR[95%CI]:0.77 [0.47,1.26],P=0.3,I2=0%).结论 对于中度至重度肾功能不全(包括终末期肾衰竭及透析)的2型糖尿病患者,DPP-4抑制剂仍是一个安全有效的降糖药,但由于受文献资料数量及质量限制,仍需要大样本、多中心、设计良好的RCT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肾移植对男性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患者睾丸体积及生育力指数的影响.方法 解放军第117医院肾移植中心3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患者于肾移植术前以及术后1个月、3个月和1年应用彩超进行睾丸体积监测,并与20名正常男性的睾丸体积比较.另检测40例尿毒症期和40例肾移植受者的精液,并根据公式[精子密度(×106/mL)×精子活动力×精子正常形态率]计算出生育力指数.结果 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患者的睾丸体积术前左侧为(6.82±1.49)mL, 右侧为(7.46±1.89)mL;肾移植术后1个月、3个月和1年左侧分别为(8.25±1.67)mL、(9.31±1.56) mL和(9.80±1.51)mL,右侧分别为(9.18±1.76) mL、(10.41±1.43) mL和(11.09±1.45)mL,肾移植受者术后1个月、3个月和1年的睾丸体积均大于尿毒症期患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正常对照组生育力指数为13.03(14.26),肾移植受者的生育力指数为7.19(10.18), 而尿毒症期患者的生育力指数仅为0.23(0.76).尿毒症期患者的生育力指数比肾移植受者和正常对照组均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 结论 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患者睾丸体积缩小,生育力指数下降, 而成功的肾移植可以明显改善尿毒症期患者的睾丸体积及生育力指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经皮肾动脉血运重建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renal artery revascularization,PTRAR)治疗对肾动脉狭窄合并高血压及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因肾动脉狭窄合并高血压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行肾动脉血运重建术的6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对其中18例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62例患者共76条肾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均成功开通,14条肾动脉仅行球囊扩张,62条肾动脉行支架置入。住院期间未出现任何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24 h血压也有明显的下降[收缩压:(150.8±16.4)mmHg比(132.0±12.8)mmHg;舒张压:(88.6±12.7)mmHg比(80.1±11.1)mmHg,P均0.05]。术后24 h肾功能不全的18例患者平均血压降至(135.7±16.0)/(83.8±11.4)mmHg。针对18例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6个月,结果发现,与术前相比血压明显下降[收缩压:(138.4±11.8)mmHg比(148.7±9.1)mmHg;舒张压:(88.1±10.7)mmHg比(93.5±9.5)mm·Hg,P均0.05]。所有62例患者术后服药种数明显减少。18例肾功能不全者中6例(33.3%)治愈,7例(38.9%)改善,5例(27.8%)无变化;术后血清肌酐水平的监测发现9例患者的肾功能好转,6例患者的肾功能未受明显影响,3例患者的肾功能恶化。结论肾动脉血运重建术对肾动脉狭窄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带来明显的获益,但对肾功能的改善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主动脉腔内修复(EVAR)治疗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早期效果.方法 2009年2月至2011年12月,采用EVAR治疗30例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CRI组),选取同一时间段连续EVAR治疗的30例非CRI的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作为对照(非CRI组).所有患者均为发病在14天以内的非马方综合征患者,通过主动脉CTA确诊.57例患者局部麻醉下完成EVAR,同期完成左锁骨下动脉“烟囱”支架置入2例、肾动脉支架置入2例.3例在全身麻醉下先行右腋动脉至左腋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的“Y”形人工血管转流术,后行EVAR.术后1个月和1年随访复查肾功能和CTA,评价疗效.结果 CRI组患者年龄显著低于非CRI组[(44.7±13.2)岁对(53.7±16.2)岁,P<0.05],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非CRI组(16.7%对3.3%,P<0.05),均治愈.1例CRI组患者术后6个月因支架远端新发夹层破口,再次入院行EVAR后治愈.术后1个月和1年复查肾功能和CTA,所有患者无肾功能损害加重;CTA显示支架无明显变形、移位和内漏,主动脉真腔及分支动脉血供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合并CRI的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积极行EVAR治疗后,早期效果满意,术后1个月和1年无内漏、夹层破裂出血、神经系统缺血和腹腔脏器缺血等并发症和死亡.  相似文献   

16.
从肿瘤学和功能学的前瞻性研究结果来看,肾部分切除术是≤4cm肾肿瘤的标准手术。然而,小肿瘤也经常进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当选择手术方式时,肿瘤的部位与大小一样,都是重要的决定因素。因此,预测术后的肾功能至关重要,有助于选择最佳手术方式。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71名因。肾细胞癌行根治性肾切除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肿瘤大小、临床数据与术后肾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N端前脑钠肽(NT-proBNP)、胱抑素C(Cys-C)及心、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127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常规剂量瑞舒伐他汀,观察组64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等强度有氧训练对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动态血压水平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省直属机关第一门诊部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高血压患者135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7例进行自我管理能力训练,试验组68例增加中等强度有氧训练,观察1年后两组患者血压、肾脏功能及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结果: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阶段变化模式干预对慢性肾功能不全血液透析患者自护能力、疾病管理能力及肾功能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本科接诊的慢性肾功能不全血液透析患者89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5例实施阶段变化护理模式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自护能力、疾病管理能力和肾功能指标水平。结果:干预后,观察组...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68岁,主因“发现脐部可复性包块1年”入院。患者于1年前脐部出现乒乓球大小可复性包块,无腹痛,无排便困难及排尿异常,平卧后包块可自行还纳,1年来,包块逐渐增大,近1个月包块不能回纳。既往高血压病、肝硬化伴腹水、冠心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多年。入院查体:腹部膨隆,无压疼、反跳疼,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3~4次/min,脐部可见-8cm×9cm大小隆起包块,球形,触之质软,无压痛,手法不能完全还纳腹腔,表面皮肤菲薄,呈紫色,部分皮肤破溃、渗液。肿物区域可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可闻及肠鸣音。患者入院后体温正常,完善术前各项相关检查,查血常规WBC12.8×10^9/L,GR79.7%,静脉应用抗生素抗炎治疗,并给予利尿剂降腹水治疗,皮肤感染灶换药,感染症状初步控制后在全麻下行“脐疝无张力修补术”(Sublay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