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沈东 《中国医疗前沿》2011,(19):85-85,7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7例资料完整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MSCT平扫加三期强化扫描的影像资料。结果肿瘤术前MSCT检出率100%(27/27);术前定位准确率92.59%(25/27);术前良、恶性判断准确率85.15%(23/27);术前病理组织类型判断准确率为29.63%(8/27);能清晰提示肿瘤与周围脏器、大血管及输尿管之间的关系。结论 MSCT能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腹膜后肿瘤和肿瘤样病变CT表现,探讨CT对其定位、定性诊断的价值和限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肿瘤患者的CT资料,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良性25例、恶性20例.良性病变CT显示密度均匀,轮廓光滑,边界清晰;恶性病变CT显示混杂密度,瘤体大而不规则.CT定位诊断正确率87%,良、恶性诊断准确率78%,组织类型诊断率49%.结论 CT对腹膜后肿瘤诊断有重要价值,对肿瘤定位诊断准确,对良恶性鉴别有帮助,但对病理组织类型诊断有限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在腹膜后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影像学表现。结果CT定位诊断符合率为875%,良恶性诊断符合率为90.63%对部分肿瘤可直接进行病理学诊断。结论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定位诊断及良恶性诊断可靠,对病理学诊断亦能提供一定线索。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MS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MSCT平扫和增强表现.结果:40例中恶性肿瘤30例(75%),良性肿瘤10例(25%),术前MSCT定位诊断准确率为90%(36/40);对肿瘤良、恶性判断的准确率为70%(28/40).结论:MSCT成像技术可以...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CT对原发性腹膜后良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表现。全部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25例均经工作站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10例行三维重建(3D)。结果神经组织源性肿瘤13例,间叶组织源性肿瘤6例,胚胎残余组织源性肿瘤3例,其它类型肿瘤3例。CT定位诊断正确率为80%(20/25),良恶性诊断正确率为76%(19/25)。结论 CT检查对原发性腹膜后良性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特别是区分良恶性病变方面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6.
黄子荣 《重庆医学》2012,41(1):77-79
目的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表现,探讨螺旋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临床手术、经皮穿刺病理检查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螺旋CT影像资料,结合病理检查结果探讨各类肿瘤影像学特点。其中5例平扫,22例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 27例中来源于间叶组织14例,12例为恶性;神经组织3例,1例为恶性;生殖细胞源性肿瘤8例,1例为恶性;淋巴组织2例均为恶性。CT定位正确24例(88.9%),定性正确17例(62.96%)。结论 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有较好的定位判断,并能在定性上显示和解释部分肿瘤特征。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腹膜后良恶性肿瘤的螺旋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特征性CT表现。方法对31例CT检查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进行分析。结果良性20例,恶性11例。其中定位正确28例,定性正确23例。后腹膜肿瘤的基本CT表现为密度不均的软组织肿块与邻近脏器的受压移位和受侵。结论 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定位有较高的价值,对定性诊断有较大的帮助,对病理组织学类型估计有一定的限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超声诊断对腹膜后原发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共收集48例腹膜后原发性肿瘤患者,男23例,女25例,全部病例与手术结果及病理检查对照。结果:超声检查对腹膜后原发性肿瘤病理良恶性的诊断符合率达83.3%。内部异质性、边界清晰与不清晰、外形规则与不规则、以及移动性,这些超声征象对于良恶性鉴别较有意义。结论:超声对于腹膜后原发性肿瘤的发现和定位是很好的影像诊断方法;进行超声影像的综合分析,能对大多数病人做出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李奕钊 《中外医疗》2008,27(29):121-121
目的 分析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PT)的CT表现与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52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良性12侧,恶性40例,均行CT平扫与增强检查.结果 CT的诊断正确率为96.2%,基本能显示PRPT的临床与病理特点.结论 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有重要意义,是其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螺旋CT在原发性腹膜后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1年5月我院46例原发性腹膜后占位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螺旋CT在该组肿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1)46例原发性腹膜后占位性肿瘤患者中,良性肿瘤18例,恶性肿瘤28例。其中间叶组织来源26例,10例为良性,16例为恶性;神经组织来源13例,5例为良性,8例为恶性;淋巴组织来源5例,2例为良性,3例为恶性;生殖细胞来源1例,为良性;不明来源1例,为恶性。(2)螺旋CT准确定位38例,定位准确率为82.6%;定性正确29例,正确率为63.0%。结论:将螺旋CT应用于原发性腹膜后占位性肿瘤的鉴别及诊断之中,在定位和定性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Zhou SH  Wu QL  Wang SQ  Fan J  Li LF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109-113
目的研究^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双探头符合线路显像和同机CT融合技术在头颈部肿瘤诊治中的价值及机理。方法用^18F-FDG双探头符合线路显像(DHTC)和同机CT融合技术检查25例头颈部肿瘤,并与CT/MRI结果相比较。另收集38例[20例术前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CT检查]耳鼻咽喉科、口腔外科住院的头颈部癌的新鲜组织标本,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果SPECT/CT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100.0%、87.5%、96.0%;CT/MRI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64.7%、50.0%、60.0%。在同部位SPECT/CT与CT/MRI解剖显像比较中,对4例颈部转移淋巴结癌的原发灶及4例头颈部肿块的良恶性的判断,解剖显像不能作出正确诊断,而符合线路显像及图像融合均能作出正确判断。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Glut-3基因在头颈部癌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癌旁组织(均P〈0.05);Glut-1蛋白在头颈部癌的表达为78.9%,Glut-3蛋白在正常组织、癌旁组织、头颈部癌中均无表达。结论符合线路显像及图像融合可作为对头颈部肿瘤良恶性鉴别及肿瘤临床分期和分级、鉴别肿瘤经手术或放射治疗后复发、不明原发灶肿瘤检出方面的一种前瞻性检查工具;Glut-1、Glut-3异常表达与头颈部癌的葡萄糖吸收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2.
Zhi XY  Liu BD  Xu QS  Zhang Y  Su L  Wang HR  Hu M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9):2026-2029
目的 比较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显像(PET)和CT显像在判定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有无转移上的临床价值。方法 68例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于手术前常规进行PET和CT胸部显像,判定纵隔淋巴结有无转移。1个月以内行开胸手术纵隔淋巴结清扫或标准电视纵隔镜淋巴结活检以获取纵隔淋巴结病理标本,对切除的纵隔淋巴结进行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和PCNA/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手术前的影像学CT检查进行比较。结果 有纵隔淋巴结转移者52例,无纵隔淋巴结转移者16例。CT显像诊断纵隔淋巴结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9%(40/52)、50%(8/16)、70.6%(48/68)、83.3%(40/48)、40%(8/20)。PET显像诊断纵隔淋巴结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3%(48/52)、87.5%(14/16)、91.2%(62/68)、96%(48/50)、77.7%(14/18)。CT+PET的敏感性为98%(51/52)。结论 在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上,PET明显优于CT,CT+PET能提高检查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31例腹膜后肿瘤的CT表现,探讨CT对腹膜后肿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价值,结果CT的定位准确率为94%,良性与恶性肿瘤的大小无显著差异(P>0.05)。囊性肿瘤绝大多数为良性,仅一例巨大分化良好型平滑肌肉瘤为多房囊性肿瘤,囊实性及实性肿瘤在良恶性肿瘤中均可见。瘤体的钙化可见于畸胎瘤、血管内皮瘤、神经母细胞瘤和部分神经节细胞瘤,脂肪密度见于脂肪瘤或脂肪肉瘤。结论:CT具有较高的定位诊断价值,且可较好地显示肿瘤的内部情况,对定性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18F-氟代脱氧葡萄糖电子发射断层成像/CT(18F-FDG PET/CT)与同机CT显像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淋巴结及结外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48例经病理确诊为DLBCL的患者,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检查,对比分析18F-FDG PET/CT与同机CT对DLBCL患者受累淋巴结和结外病灶的检出率,以及对淋巴结、结外病灶的诊断效能.结果 经手术或活检病理发现,299枚可疑受累淋巴结中确诊受累淋巴结272枚,90处可疑受累结外病灶中确诊受累结外病灶84处.18F-FDG PET/CT对受累淋巴结检出率为86.29%,高于同机CT的74.92%(P<0.05);18F-FDG PET/CT诊断受累淋巴结、受累结外病灶的敏感性、准确度均优于与同机平扫CT图像(P<0.05).结论 18F-FDG PET/CT对DLBCL患者受累淋巴结、受累结外病灶的诊断效能高于同机CT.  相似文献   

15.
何丽荣  李娟 《宁夏医学杂志》2009,31(12):1115-1117
目的评价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X线计算机断层显像(CT)在脊柱、肋骨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全身骨显像中表现为脊柱、肋骨出现异常核素浓聚灶(病灶数目≤3个)的患者,行局部骨断层,同时获得局部骨断层图像、同机定位CT图像以及两者的融合图像。所有病例均以病理、磁共振结果或1年以上随诊为最终诊断结果。结果41例患者85处病灶中,42处诊断为肿瘤骨转移,占总病灶数的49.4%;43处诊断为良性病变,占总病灶数的50.6%。全身骨显像与SPECT/CT对病灶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90.5%、97.6%,特异性分别为16.3%、93.0%,准确性分别为52.9%、95.0%。结论SPECT/CT可以明显提高脊柱、肋骨病灶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对鉴别脊柱、肋骨良恶性病变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计算机断层显像(CT)在肺癌致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综合征(EAS)中的图像特点,提高EAS诊断的准确率。 方法: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癌的EAS患者,术前行18FDG PET/CT躯干和脑显像,同期行鞍区脑核磁共振成像(MRI)、胸部高分辨CT显像、奥曲肽(OCT)全身显像和岩下窦静脉取血(IPSS)。对18FDG PET/CT图像所示肺部病变行半定量分析,计算病变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及病变/正常肺组织SUVmax比值。 结果:18例EAS包括2例类癌,4例不典型类癌,2例小细胞肺癌。8例IPSS患者ACTH水平中央与外周比较无明显差别。26例(75%)患者初诊时胸部CT示肺内结节,2例为不典型病变。5例同期MRI示垂体微腺瘤,2例(25%)OCT显像为阳性。38例(100%)肺部病变18FDG PET/CT表现为结节样、团块样或斑片样代谢增高,肿瘤的SUVmax为0.72~14.05(3.67±4.68),病变/正常肺组织SUVmax比值为1.69~27.54(8.14±9.63);8例双侧肾上腺均为团状代谢异常增高,同时4例提示垂体瘤。 结论:肺癌是EAS的常见原因,其中以类癌多见,在18FDG PET中代谢多轻度增高,PET可以作为有效的定位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accuracy of a single versus combined use of ultrasound (US), or computed tomography (CT) in the localization of diseased parathyroid glands. METHODS: Forty-one patients with hyper-parathyroidism treated surgically between January 2000 to December 2005 at Jordan University Hospital, Amman, Jordan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Preoperative ultrasonographic and CT findings were reviewed and compared to the intraoperative and pathologic diagnosis of diseased parathyroid glands. RESULTS: The mean age of patients was 46 years (range 16-70; 15 males and 26 females). Parathyroid adenoma was confirmed in 33 patients and hyperplasia of the parathyroid glands in 8 patients. Preoperative evaluation was carried out in 32 patients (CT scan), and in 23 patients (US). In 18 cases, the diagnosis of parathyroid disease was based on CT findings alone and in 9 patients the diagnosis was based on single US findings. Combined CT and US evaluation was carried out in 14 cases and accurate localization was reached in 12 cases yielding 86% sensitivity and 100%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The independent use of these techniques alone resulted in low (39%) sensitivity for US and high (78%) sensitivity values for the CT. CONCLUSION: Neck CT scan evaluation has almost an equivalent sensitivity to combined CT and neck US in the preoperative localization of diseased parathyroid glands, however the combined use of these techniques provides the best diagnostic accuracy.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氟-18标记的2-氟-2-脱氧-D-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18F-FDG PET/CT)在诊断乳腺癌和腋窝淋巴结(ALN)转移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18F-FDG PET/CT、钼靶X线和超声检查,40例患者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将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88例病理学检查证实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中18F-FDG PET/CT检查阳性75例(85%),阴性13例(15%).18F-FDG PET/CT、钼靶X线、超声检查、钼靶X线结合超声检查和MRI诊断敏感度分别为85%(75/88)、85%(75/88)、92% (81/88)、97%( 85/88)和95% (38/40).与钼靶X线、超声检查和MRI比较,18F-FDG PET/CT诊断原发性乳腺癌的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钼靶X线检查结合超声的敏感度高于18F-FDG PET/CT(P<0.05).18F-FDG PET/CT诊断原发性乳腺癌的敏感度与肿瘤分期和大小相关(P<0.05).以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1.5为阳性判断标准,18F-FDG PET/CT诊断乳隙癌ALN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4.1% (8/21)、84% (56/67) 、72% (64/88)、42% (8/19)和81%(56/69),假阴性和假阳性率分别为19%( 13/69)和57%(11/19).结论 18F-FDG PET/CT诊断乳腺癌敏感度并不优于钼靶X线、超声和MRI检查,在乳腺癌ALN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有限.钼靶X线结合超声检查敏感度高,是诊断乳腺癌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膜后肿瘤的CT/MRI影像学特点与病理表现的关系,提高腹膜后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3月~2011年10月经手术病理确诊的31例腹膜后肿瘤的CT/MRI表现,并与临床资料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1例术前CT/MRI检查均显示腹膜后占位性病变,病理示良性13例,恶性18例。按组织起源分类,其中间叶组织肿瘤13例(脂肪肉瘤6例、脂肪瘤3例、平滑肌肉瘤1例、平滑肌瘤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神经源性肿瘤9例(神经鞘瘤5例、恶性神经鞘瘤1例、副神经节瘤3例);胚胎残余组织肿瘤(精原细胞瘤)1例;淋巴瘤8例。CT/MRI定位诊断正确率93.5%(29/31),组织学类型诊断正确率58.1%(18/31)。CT/MRI可比较直观地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及周围组织情况,并可进行肿瘤部分成分的分析。结论:CT/MRI影像学表现及部分成分分析,对腹膜后肿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