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ET-CT是PET与CT 2项技术完美的组合,既能独立行使高档螺旋CT所有功能,又能独立完成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系统(PET)全部技术性能,还可将2台尖端技术合二为一,产生高清晰度的融合影像,并通过智能化合成分析,有效地降低了PET或CT所导致的误差,PET是通过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化学示踪剂,探测生物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目前常用脱氧葡萄糖(FDG).  相似文献   

2.
PET是一种可测定生物体内特定的放射性示踪剂分布和浓聚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脑出血发病率、病死率逐年增高,本文就PET及PET/CT在脑出血性疾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现状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是利用正电子放射性示踪剂显示活体组织器官内生化状态的显像技术.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 )是目前应用最成熟的放射性示踪剂.PET与计算机辅助断层摄影(CT)同机融合技术(PET/CT)实现了PET与CT技术的优势互补本文重点介绍18F-FDG PET/CT显像原理、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及早期监测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4.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动态的炎症性疾病.急性临床事件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生物组成和炎性状况,而非其狭窄程度和大小.PET/CT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技术,是对机体全身功能和结构相结合的成像方式.从基础科学、动物和临床研究中得来的数据均支持PET/CT在评估大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与探讨18F-FDG PET/CT+头部增强CT、18F-FDG PET/CT+头部增强MRI几种检查方法对肺癌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与差异。  方法  回顾分析327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其18F-FDG PET/CT、头部增强CT及头部增强MRI影像资料,分析18F-FDG PET/CT联合头部增强CT、18F-FDG PET/CT联合头部增强MRI对肺癌分期的影响;比较18F-FDG PET/CT、头部增强CT、头部增强MRI 3种检查方法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价值;比较18F-FDG PET/CT与头部增强MRI,肺癌脑转移瘤漏诊组与未漏诊组囊变、水肿表现的差异。  结果  18F-FDG PET/CT+头部增强CT、18F-FDG PET/CT+头部增强MRI这两种组合检查方法在检出肺癌脑转移瘤方面,对肺癌分期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5.58,P < 0.01);18F-FDG PET/CT、头部增强CT、头部增强MRI三种检查方法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率分别为7.34%、12.23%、19.88%;3种检查方法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867,P < 0.01);肺癌脑转移瘤18F-FDG PET/CT与MRI比较漏诊组与未漏诊组发生囊变、水肿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57,P > 0.05;χ2=0.023,P > 0.05);漏诊组、未漏诊组出现囊变率为31.70%(13/41)、41.67%(10/24);漏诊组、未漏诊组出现水肿率为56.09%(23/41)、54.17%(13/24)。  结论  18F-FDG PET/CT+头部增强CT、18F-FDG PET/CT+头部增强MRI检查均能够提高肺癌脑转移瘤的检出率,对精确判断肺癌分期,掌握脑转移瘤详细情况,降低脑转移瘤的漏诊率有重要作用,检出价值最高的是18F-FDG PET/CT+头部增强MRI联合。   相似文献   

6.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作为当今医疗影像学中最先进的设备,融合了PET的功能图像,又兼顾了CT的解剖图像,使两者合二为一,产生高清晰的融合影像,并通过智能化合成分析,有效降低了PET或CT的误差。PET/CT应用最为广泛而成熟的领域是恶性肿瘤的诊断,尤其在胃癌早期诊断中有积极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18F-FDG PET/CT显像在寻找转移性肿瘤原发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2-deoxy-2-[F-18]fluoro-D-gluocose,FDG)PET/CT用于寻找转移性肿瘤的原发灶的作用。方法:对54例病理细胞学诊断为转移性肿瘤的患者进行了18F-FDG PET/CT显像,以寻找其原发灶。结果:41例患者(41/54,75.9%)PET/CT检出原发灶。13例(13/54,24.1%)PET/CT未发现原发灶。35例患者(35/54,64.8%)PET/CT发现其他影像学手段未发现的新病灶。结论:PET/CT在寻找转移性肿瘤的原发灶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前瞻性研究以评估PET/CT对头颈部癌患者CT放射治疗计划和治疗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24例头颈部癌患者(鼻咽癌6例、上颌窦癌5例、舌癌8例、牙龈癌5例)进入本研究。每例患者先在治疗体位下作CT平扫和增强扫描,然后行FDG-PET/CT检查。由同一放疗医师和物理师作CT和PET/CT放射治疗计划。每例患者的二个计划作对比,以评估PE丁/CT对CT放疗计划肿瘤区(GTV)体积、放疗野和治疗模式的影响。结果PET/CT检查后54.2%(13/24)的患者GTV体积变化≥15%。125%(3/24)的患者发生放射野改变:2例患者增加下颈部放射野(原CT扫描颈部阴性,PET/CT显示下颈部淋巴结阳性浓聚);1例鼻咽癌放疗后复发患者原计划放射鼻咽部和颈部,PET/CT显示鼻咽部阴性和颈部阳性,取消鼻咽部放射野仅放疗颈部。该患者随访1年以上未发现肿瘤病灶。另2例患者PET/CT检查确定有远处转移(1例肺转移,1例骨转移),从而改变治疗方案为始息放疗和化疗。结论PET/CT检查使本组头颈部放疗患者的CT放疗计划和治疗模式产生明显改变,增加PET/CT检查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经胸部CT解剖显像后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进行18F-FDG PET全身扫描及经食管超声解剖显像,着重评估无创检查对NSCLC术前分期准确性及价值。方法 56例经病理证实的NSCLC术前患者经CT扫描、全身^18F-FDG PET显像,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所有56例NSCLC患者肺部及相应转移部位^18F-FDG摄取增高,^18F-FDG PET对预测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83%,特异性为91%,CT扫描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58%,特异性为78%,其中38例行经食管超声解剖显像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77%,特异性为72%。^18F-FDG PET对NSCLC对纵隔淋巴结优于胸部CT解剖显像和经食管超声解剖显像。结论 ^18F-FDG PET在对NSCLC的术前分期均优于CT等常规检查,但PET在精确定位方面仍然需要结合解剖显像,图像融合技术等是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PET/CT显像在鼻咽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PET/CT对鼻咽癌(NP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PET/CT诊断NPC患者19例和已知NPC放疗后患者43例,PET/CT与单独PET、CT检查结果和临床资料对比,以随访结果证实诊断正确与否。结果初诊患者19例,CT确诊16例,PET确诊18例,PET/CT确诊19例。治疗后复查的患者43例,CT确诊局部复发8例,PET为17例,其中8例二者结果相符合,不符合的患者中9例为治疗导致局部解剖结构改变及瘢痕形成使CT无法确定复发而PET确定为阳性,全部患者PET较CT多确定转移14处。PET/CT确诊复发17例,确定转移56处,其中有两处病灶PET诊断为淋巴结转移,PET/CT认为为肌肉和脂肪生理性摄取。结论PET/CT图像融合可大大降低假阳性的发生,探测鼻咽癌较单独PET和CT有明显定位和定性优势,可提高鼻咽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PET受体显像的研究应用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PET和PET/CT技术发展迅速,大量研究表明其在疾病的诊断、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随着新型正电子放射性药物相继出现,尤其是正电子受体显像剂的开发研究应用,进一步推动和拓展了PET和PET/CT在临床的广泛应用,PET和PET/CT受体显像研究领域引人瞩目。  相似文献   

12.
<正>PET/CT是高端医学影像技术,其在影像学上有巨大的潜力,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肿瘤诊断上。18FFDG是目前最常用的PET肿瘤显像剂,通过代谢性陷入机制滞留在细胞内,反映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率[1],通过观测肿瘤细胞的放射性摄取,对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计划的制订、疗效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高质量的PET/CT图像,为临床疾病的诊治提供重要信息。PET/CT图像质量的好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对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骨髓浸润的诊断价值,并与骨髓活检(BMB)结果进行比较,探讨18F-FDG PET/CT诊断的骨髓浸润及其他因素是否有独立的预后预测价值。方法:纳入94例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上海一院临床医学院行PET/CT检查的初诊DLBCL患者,PET/CT检查前后2周内行骨髓活检,检查后行规范化治疗。记录各病例的PET/CT骨髓摄取表现。骨髓浸润的诊断标准为BMB阳性或影像学随访证实有PET/CT局灶性骨髓浸润灶。比较PET/CT骨髓不同摄取表现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并对照分析PET/CT与BMB诊断骨髓浸润的价值。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患者组间无进展生存期(PFS)差异,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PFS率差异,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P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94例DLBCL患者中,18F-FDG PET/CT表现为局灶性骨髓摄取(f PET)34例,超级骨髓摄取(s BMU)7例,高于肝实质的弥漫均匀性摄取(d PET)11例,其余42例...  相似文献   

14.
CT与PET诊断鼻咽癌的临床应用价值对比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CT与PET对鼻咽癌 (NPC)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5 2例NPC患者行CT和PET两项检查 ,分析比较二者检查结果的特点及相互关系。结果  16例未治疗的NPC患者CT确诊 15例 ,PET确诊 16例。 36例治疗后复查的患者 ,CT确诊复发 15例 ,PET为 2 4例 ,其中 13例二者结果相符合 ,不符合的患者中 10例为治疗导致局部解剖结构改变及瘢痕形成使CT结果无法确定复发而PET确定为阳性。全部患者PET较CT多确定转移 2 6例。结论 CT是诊断鼻咽癌简便、有效的方法 ;但在治疗前分期、鉴别治疗后肿瘤有无残存、复发及远处转移方面 ,PET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的PET/CT及PET/MR特征。方法 纳入未经抗肿瘤治疗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PET/CT及头颈部MR检查。由2名观察者独立观察PET阳性病灶,包括阳性原发灶及阳性淋巴结;并对PET/CT、PET/MR T1WI及PET/MR T2WI的图像质量、融合准确度、病灶清晰度、病灶特征等进行评分。分析2名观察者间的一致性。结果 40例患者共90个PET阳性病灶,包括阳性原发灶40个、阳性淋巴结50个。PET/CT、PET/MR T1WI及PET/MR T2WI在图像质量及融合准确度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显示阳性原发灶及阳性淋巴结的清晰度方面,PET/MR T1WI及PET/MR T2WI均优于PET/CT(P均<0.05)。40个阳性原发灶中,PET/MR T2WI对29个原发灶的特征显示多于PET/CT,4个原发灶与PET/CT相仿,7个原发灶较PET/CT少。结论 PET/MR在HNSCC诊断中的应用是可行的,在显示头颈部局部病灶时较PET/CT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罗萨伊-多尔夫曼病(RDD)18F-FDG PET/CT表现。方法 纳入6例活检病理确诊RDD患者,分析其18F-FDG PET/CT及其他常规影像学检查资料,观察RDD 18F-FDG PET/CT表现特点。结果 本组6例RDD中,1例为皮肤原发病变,3例为淋巴结内+结外病变,2例仅有淋巴结内病变;最常见的结外受累部位为骨(n=3),其次为鼻咽/鼻腔及鼻窦(n=2);PET/CT示其均呈FDG高摄取,最大标准摄取值为4.3~16.5。结论 RDD病灶18F-FDG PET/CT表现为FDG高摄取。  相似文献   

17.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靶向治疗癌症需要准确评估肿瘤EGFR表达。分子影像技术以分子探针与细胞特定靶分子结合,通过PET/CT检测技术获取图像,可无创、准确、重复地实时评价靶分子表达。本文围绕PET各类EGFR分子探针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PET的全称为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ion emission computed topography),是同位素发射计算机辅助断层(ECT)的一种,是一种能反映人体功能、生化代谢并可进行分子影像研究的先进的分子影像技术。近年,随着PET/CT的出现,弥补了PET显像解剖定位的不足,加之各类高特异性的正电子受体显像剂不断投入使用,PET将提供综合生化代谢和解剖定位的全面信息,其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比CT、磁共振更高,在各类疾病中必将得到广泛应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18F-FDG PET/CT、CT在乳腺癌治疗疗效评估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CT在乳腺癌术后复发和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7例临床疑乳腺癌术后复发的患者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图像分析采用视觉和半定量方法(标准摄取值,SUV)分析肿瘤病灶摄取FDG的程度,并参考近期病理检查及CT结果。结果:27例复发患者经组织病理学、活检或细胞学检查和临床随访证实有局部转移,PET/CT显像和CT检查灵敏度分别为96.30%,62.96%,PET/CT显像和CT检查的灵敏度的差异有显著性(χ2=9.247,P<0.05)。14例患者行PET/CT双时相检查,乳腺癌术后患者确诊为转移的9例患者,SUV值均有不同程度增高。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对于乳腺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病灶的定性、定位准确性更高,优于CT,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氟-2-脱氧-D-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在肠道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76例患者全身18F-FDG PET/CT检查肠道异常的结果。PET/CT检查先为常规扫描,然后对肠道病变异常部位行延迟显像,个别患者在口服2%优维显后行延迟显像。所有PET/CT融合图像、PET图像和CT图像均通过融合软件进行帧对帧对比分析,并检测病变大小、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及分析病变的CT征像。结果 176例PET/CT显像中PET均显示肠道高代谢,其延迟显像PET/CT结果经内镜、手术病理和临床随访证实,诊断肠道肿瘤的灵敏度为92.86%(13/14),特异度为97.53%(158/162),假阳性率为2.47%(4/162),假阴性率为7.14%(1/14),准确率为97.16%(171/176)。有7例肠道恶性病变首先由PET/CT18F-FDG检出,9例同时检出转移。152例肠道生理性摄取所致高代谢患者中,SUVmax值为1.8~4.0,延迟显像后肠道条形浓聚明显变淡或消失。14例恶性肠肿瘤早期SUVmax值为3.0~10.49,延迟显像后均增加(P=0.03),10例良性肠道病变SUVmax值为2.66~6.9,延迟显像后7例(70%)表现为SUVmax值不同程度下降,3例(30%)SUVmax增加(P=0.03)。结论 18F-FDG PET/CT早期显像和延迟显像技术在肠道肿瘤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