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近年来中药在骨质疏松症防治方面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绩,疗效得到了广泛认可。通过搜集近15年国内外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OP)实验资料、用药规律、组方原则和技术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依据中医理论归纳出15年里中药防治OP研究所常用的单味药和复方制剂,分析这些药物应用存在的问题,探讨今后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症实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红梅  张振海  孙娥  宋捷  贾晓斌 《中草药》2014,45(8):1174-1178
利用中药及复方制剂防治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近几年医药界研究的热点,并越来越得到认可。检索近几年国内外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OP)的实验研究文献,从现代医学角度,整理了防治骨质疏松症常用中药及复方制剂并进行分类,探索其发挥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并分析了目前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检索近10年国内外治疗骨质疏松症新技术研究以及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试验研究的文献,总结近10年来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研究取得的进展、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近些年来在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方面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但仍然存在如:缺乏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和疗效判定标准;临床报道多为疗效观察和验案总结,缺乏大样本量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在中药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较少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2):200-202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OP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该病常见于中老年及绝经后的妇女。近年来传统中药仙茅在治疗OP方面的研究较多,并发现仙茅单体仙茅苷具有抗OP的活性,文章通过对仙茅苷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及相关信号通路等方面综述,旨在为仙茅苷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借鉴和思路,为仙茅及有效成分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深入研究和开发新的靶向治疗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对成骨细胞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Osteo Porosis OP)已成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一种最常见的疾病,WHO将OP列为三大老年病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对OP的研究均非常重视,但人们发现西药在治疗OP方面有毒副作用大、远期疗效不肯定、价格昂贵等缺点。因此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且中药因其天然药源和疗效肯定等优点,在我国具有独特的优势。近10多年来,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取得了不少进展,其疗效得到了充分肯定,不少验方已临床报道,且一些中药制剂已通过国家新药审批。特别是近几年来,不少学者从细胞分子生物学角度开展了中医药对成骨细胞(OB)影响的实验研究,为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提供了分子生物学理论依据。本文就有关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2020年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发生率逐年提高,预计到2020年全国在OP方面的医疗支出将达到850亿人民币,所以找到一种起效快、疗效明显、疗程短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分析近年来中药治疗及靶向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论证中药靶向疗法治疗OP是一种可行的方法。检索近5年中医药骨靶向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相关资料并进行总结。中药骨靶向治疗OP已成为研究热点,多项实验表明其具有显著的疗效,中药骨靶向治疗OP有着广泛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17,(4):735-737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骨代谢障碍疾病,其特点是骨量减少,骨强度下降,骨脆性增加,易引起脆性骨折。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深,OP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危害的同时也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中医中药防治OP的作用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活血化瘀法在防治OP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作者通过对活血化瘀法防治OP的作用机理进行回顾,发现活血化瘀药与血管生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并结合国内外治疗OP研究与血管生成机制间的关系,从中西医病症结合的角度探讨活血化瘀法通过血管生成防治OP的机制,为活血化瘀法防治OP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骨质疏松症 (ostoporosis OP)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 ,以致骨的脆性增高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病。本病多发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 ,资料显示 ,6 0岁以上老年人 OP发病率约为 5 9.87% ,OP并发骨折的发病率约为 9.6 %〔1〕,目前国内外对其研究已不断深入 ,但尚缺乏一种理想的方药。中医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对本病辨证论治 ,整体调整 ,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疗效 ,在实验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展。现对近年来中医药防治 OP的实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症作用机理的研究1.1 提高机体性激素水平 雌…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患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呈逐年增高趋势.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iabetic osteoporosis DOP)是糖尿病在骨关节系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由于骨质疏松症易致骨折,致残性高,加上糖尿病本身控制方面的困难,使得DOP治疗和康复更为棘手.目前对DOP的发病机制还不太明确,尚缺乏理想的防治方法.而中医药在防治DM及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OP)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临床基础,可以从中挖掘出对DOP有效的方药.近10多年来,一些学者在临床上应用中医药方法防治DOP,取得了显著疗效;同时,近年来在中医药防治DOP相关的实验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现对近10多年来中医药防治DOP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刘路  李凯  胡阳  李金益  宋敏 《中草药》2023,54(4):1321-1328
骨质疏松症(osteopopsis,OP)作为一种全身性骨病,因其高发病率已严重威胁到中老年人的健康。黄芪Astragali Radix作为补气中药经过多年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已证实对OP的防治疗效显著。通过对黄芪及其有效成分防治OP的作用及机制等研究现状进行系统性总结,发现黄芪具有促进骨细胞的增殖分化、雌激素样作用、调节免疫功能、抗氧化应激等多种抗OP作用,能够增强骨密度,加速骨形成,减少骨破坏,维持骨稳态,同时还富含人体骨组织所需的大量微量元素,可以增加骨矿量,预防OP的发生。并分析了目前中药黄芪治疗OP研究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为OP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的中医辨证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分型特点,为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诊断、治疗和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与参考。方法:用LUNAR公司生产的DPX-MD+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贵阳地区2008年~2010年1000例年龄为20~79岁的人群进行BMD测定,测定部位包括腰椎1至腰椎4椎体、右股骨近端,以峰值BMD减低2.0SD为诊断骨质疏松症标准,对其中有骨质疏松的人群(198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分析各型所占比例。结果: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特点有一定规律。各证型发生概率依次是:肾虚、脾肾两虚、肝肾阴虚、瘀血阻络。结论:骨质疏松症以虚证居多,尤其是肾虚为主,治疗应以补肾为主,并结合中医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探索中、西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用药规律,以及中成药与西药联合应用情况。方法: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收集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文献,建立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运用Microsoft SQL Server对数据进行处理,结合人工降噪后,分析中西医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用药规律。结果:左归丸、六味地黄丸、骨松宝颗粒、右归丸、肾骨胶囊等为治疗骨质疏松文献中出现的高频中成药。中草药淫羊藿、熟地黄、黄芪、骨碎补、丹参、补骨脂、葛根、当归、杜仲等是治疗骨质疏松文献中出现的高频药物;淫羊藿、熟地黄为中药配伍的核心药物,具有补肾健脾、活血养血的功效,是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的主要药物。雌激素、维生素D、钙剂、降钙素等西药是治疗骨质疏松文献中出现的高频药物。雌激素与左归丸、六味地黄丸联用是最常用的中西药组合。结论:从文献报告频数方面提示了中西医治疗骨质疏松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经过10余年的发展,网络药理学方法已经完善,应用于中医药研究中的相关文章逐年增多。通过检索2010—2019年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中医药网络药理学论文,对研究内容、发表时间、来源期刊、常用数据库、验证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国内已发表的中医药网络药理学论文的特征,提取出研究热点动态变化的特点,为研究者提供选题策划参考,也为提高此类论文的整体研究水平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4.
随着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直接导致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并且本病容易引起骨折等不良后果,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并带来巨大经济负担。目前DOP的治疗,主要以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为主,然而此类药物治疗效果仍存在争议,且价格昂贵,有些患者对其不良反应不能耐受。目前急需对糖尿病骨质疏松的发生机制进行研究,并寻找更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由此,中药的抗骨质疏松作用逐渐受到重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大量实验和临床研究,肯定了中医药的疗效,中药或中西药结合已经在临床上非常普遍应用。现从糖尿病骨质疏松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骨质疏松的预防与治疗已成为现代医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中医中药在诊治骨质疏松症领域有独特优势,尤其是近年来,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更开创了现代中西医结合的先河。将有关骨质疏松症的经典理论研究、临床方药疗效及预防研究、治疗药物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最新概况和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16.
1 00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证候分布与组合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系统研究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证候特点和规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治疗和研究提供科学的证据与参考。方法选择100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根据中医理论分为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证,对其常见证候的发生、分布、组合规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果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候特点和分布组合有一定规律.证候发生概率依次是:瘀血阻络40.8%,脾肾阳虚38.5%,脾肾气虚35.3%,肝肾阴虚23.1%。证候的发生概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结论以4个基本证候独立诊断的方法,能够更灵活、更准确地反映中医证候多变的特性,使证候诊断具有可比性和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与评价安全、有效、可长期口服的防治骨质疏松(OP)药物。方法:分别用中药壮骨胶囊及西药钙尔奇D治疗105例绝经后OP患者,选择骨密度(BMD)、血清骨钙素(BGP)、降钙素(CT)、雌二醇(E2)、碱性磷酸酶(AKP)、钙(Ca)、磷(P)等为观察指标。结果:中药治疗后BMD及血清CT、E2较治疗前升高,西药治疗后BMD、BGP、E2均较治疗前升高。其中中药治疗后较治疗前BMD平均上升5.42%,而西药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3.07%。血AKP、Ca、P两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前Ⅲ度OP患者的BMD明显低于Ⅰ、Ⅱ度。中药治疗后Ⅱ、Ⅲ度OP患者的BMD低于Ⅰ度;60岁年龄组的BMD显著低于40岁年龄组。结论:中药壮骨胶囊及西药钙尔奇D对绝经后OP治疗均有效,前者疗效似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并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应用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并配合中药内服、外用熏洗。结果:90例病人全部治愈,治愈率为100%;平均治愈时间为30.5天;功能全部恢复正常。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并桡骨远端骨折治愈率高,治愈时间明显缩短,功能全部恢复正常,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认识。方法:总结、归纳和分析中医学经典著作和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肾虚、脾胃虚弱、血虚血瘀等引起骨质疏松症进行论述。结果:肾虚、脾胃虚弱、血虚血瘀等方面都会对骨质疏松症产生影响。结论:中医学认为骨质疏松症与肾虚、脾胃虚弱、血虚血瘀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20.
周大标  吴冰心  阳越  吴钒  李志钢 《陕西中医》2022,43(6):752-754,766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发生改变为特征。中医学认为其与肝、脾、肾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临床可见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肝郁血虚、气滞血瘀等证型。治疗多从肝、脾、肾论治,兼顾行气活血化瘀,以脏腑气血阴阳调和为目的。现从肝、脾、肾的脏腑功能出发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中医治疗,从分子层面总结中药、复方制剂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分析中药及复方制剂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干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相关信号通路的机制,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提供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