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解维生素D受体(VDR)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情况,采用RT-PCR方法检测了10例寻求型银屑病患者皮损VDR mRNA表达水平,并与正常人皮肤做对照。结果显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VDR mRNA水平明显低于 正常人皮肤(P<0.05),寻常型银屑病皮损VDR mRNA水平下降,可能与银屑病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CLEC2B( C-type lectin domain family 2, member B)基因在白癜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白癜风患者皮损区及外周血中CLEC2B mRNA表达,比较不同临床类型、病期、病程CLEC2B mRNA的差异表达。结果 白癜风患者组皮损中,CLEC2B mRNA表达量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表达量分别为1.21 ± 0.03,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4.432,P < 0.05)。白癜风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CLEC2B mRNA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表达量分别为1.02 ± 0.05,1.00;t = 1.435,P > 0.05)。寻常型白癜风皮损组中,CLEC2B mRNA表达量高于节段型白癜风组(1.21 ± 0.03,1.02 ±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5.330,P < 0.05)。不同病程白癜风患者皮损中,CLEC2B mRNA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进展期白癜风患者组皮损中CLEC2B mRNA表达量高于稳定期患者组(1.25 ± 0.05比1.08 ± 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3.046,P < 0.05)。结论 CLEC2B mRNA的差异表达可能参与白癜风的发病。 【关键词】 白癜风; CLEC2B mRNA; 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在寻常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血清及皮肤组织液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实时逆转录PCR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39例寻常型白癜风患者与31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人对照者PBMC中MIF mRNA的表达水平及血清、皮肤组织液中MIF的含量。结果 寻常型白癜风患者PBMC中MIF mRNA的表达水平及血清、皮肤组织液中MIF的含量分别为6.70(2.64 ~ 8.65)、32.76(10.67 ~ 40.98) μg/L、167.80(107.40 ~ 219.60) μg/L,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Z值分别为5.895、5.936、4.715,P值均 < 0.05);进展期白癜风患者分别为7.89(3.89 ~ 9.12)、37.80(29.50 ~ 45.70) μg/L、211.50(131.70 ~ 248.75) μg/L,显著高于稳定期患者(Z值分别为2.213、2.141、2.100,P值均 < 0.05)。白癜风患者PBMC中MIF mRNA的表达水平及血清中MIF的含量与疾病严重程度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86、0.453,P值均 < 0.05)。结论 MIF可能在寻常型白癜风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人真皮间充质干细胞(DMSC)对白癜风患者皮损周围CD8+ T淋巴细胞分泌表达白介素(IL)13的影响。 方法 细胞增殖检测法(MTS)检测重组IL-13(rIL-13)对黑素细胞增殖的影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6例进展期寻常型白癜风患者皮损周围及外周血中CD8+ T淋巴细胞中IL-13基因和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DMSC与白癜风患者皮损周围CD8+ T淋巴细胞共培养前后细胞IL-13 mRNA水平和上清蛋白水平。 结果 不同浓度(10、50、100、250、500 μg/L)的rIL-13作用黑素细胞24、48、72、96 h后黑素细胞的增殖与对照组比较均未见明显变化(均P > 0.05)。白癜风患者皮损周围及外周血中CD8+ T淋巴细胞均可表达IL-13,但皮损周围CD8+ T淋巴细胞表达IL-13更显著。将皮损周围CD8+ T淋巴细胞和DMSC共培养,CD8+ T淋巴细胞IL-13 mRNA(0.100 0 ± 0.002 4)和蛋白[(1 509.62 ± 48.44) ng/L]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单独培养的CD8+ T淋巴细胞[mRNA:0.383 2 ± 0.018 7,蛋白:(5 507.98 ± 34.11) ng/L,均P < 0.05]。 结论 白癜风患者皮损周围CD8+ T淋巴细胞高表达IL-13,DMSC能够有效地抑制其表达IL-13,或许可作为白癜风的治疗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白癜风免疫微环境对黑素细胞CXCL10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qRT-PCR检测进展期白癜风患者皮损组织中的细胞因子;采用qRT-PCR及ELISA检测白癜风免疫微环境中上调的细胞因子对黑素细胞系PIG1 CXCL10表达和分泌。结果:进展期白癜风患者皮损组织中IFN-γ、TNF-α和IL-1βmRNA表达上调;三者联合刺激显著上调PIG1细胞CXCL10 mRNA的表达以及蛋白分泌,并呈现时间依赖性。结论:白癜风局部免疫微环境促进黑素细胞表达及分泌CXCL10,可能参与白癜风发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7、9 (TLR7、TLR9)mRNA在白癜风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50例白癜风患者及25例正常人对照PBMC中TLR7、TLR9 mRNA的表达。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白癜风患者PBMC中TLR7 mRNA(目的基因绝对定量校正拷贝数为0.85 ± 1.90)、TLR9 mRNA(0.94 ± 2.25)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44 ± 1.18和0.11 ± 0.31,P < 0.05和 < 0.01);稳定期与进展期、局限型与泛发型白癜风患者TLR7、TLR9 mRNA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结论 白癜风患者PBMC中TLR7、TLR9 mRNA的表达均上调,TLR7、TLR9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白癜风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Th17细胞相关因子在白癜风患者外周血血清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白癜风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血清中IL-17和IL-23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TGF-β 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疾病活动的相关性.结果:进展期与稳定期白癜风血清中IL-17和IL-23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01),且与疾病活动呈正相关.进展期白癜风TGF-β 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01),稳定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17细胞及其相关因子可能与白癜风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白癜风患者外周血白介素17和孤独核受体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Thl7细胞在白癜风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白癜风患者进展期、稳定期和正常人外周血血清中白介素17(IL-17)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中孤独核受体(RORγt)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疾病活动的相关性.结果 进展期与稳定期白癜风外周血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尖锐湿疣患者皮损中抗菌肽HBD-2、HBD-3及LL-37 mRNA的表达。方法:应用逆转录(RT-PCR)方法检测56例尖锐湿疣患者皮损和30名正常人皮肤组织中HBD-2、HBD-3及LL-37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人皮肤组织相比,尖锐湿疣患者皮损中HBD-2、HBD-3及LL-37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尖锐湿疣患者皮损中HBD-2、HBD-3及LL-37mRNA表达水平的上调可能与尖锐湿疣患者局部产生免疫防御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白癜风患者皮损区CLEC2B(C-type lectin domain family 2,member B)mRNA表达水平及其蛋白的表达,明确CLEC2B基因表达的细胞定位.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白癜风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皮损区中CLEC2B mRNA表达量,取CLEC2B转录表达明显增高的白癜风患者皮损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皮损区CLEC2B蛋白的定位表达.结果 患者组皮损中CLEC2B mRNA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组(t=4.432,P<0.05),在白癜风皮肤组织真皮层的淋巴细胞中有CLEC2B蛋白阳性表达.结论 CLEC2B基因在白癜风皮损中高表达,且在真皮层淋巴细胞的细胞核中也有表达.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报告1例外阴Pinkus纤维上皮瘤。患者女,71岁。左大阴唇外侧斑块10余年。皮肤科检查见左大阴唇外侧一2cm&#215;2cm灰黑色浸润性斑块.质地中等,边缘清楚,表面散在红色点状糜烂面,无明显渗液。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棘层下方大量基底样细胞增生.增生的细胞呈条索状嵌入真皮增生的纤维间质中,彼此吻合形成网状,基底细胞胞核大而深染,胞质少,呈嗜碱性,表皮基膜完整,真皮内有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诊断:外阴Pinkus纤维上皮瘤。  相似文献   

15.
16.
17.
Current Aspects of Modes of Action of Dapson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