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神经末梢突触囊泡释放神经递质是一个受到精细调控的过程,涉及多种蛋白质间的网络状相互作用,包括蛋白复合物的组装和构象调节、突触囊泡的定向性运输、囊泡入坞、膜融合、递质释放以及囊泡膜和蛋白的重摄取等,这一大循环里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各种相关蛋白的相互作用.该文围绕这些调控蛋白的分子结构、生理功能以及蛋白间的相互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强联蛋白(Annexins)是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中的一类受Ca2+调节结合负电荷的膜磷脂的蛋白超家族,在细胞中参与膜转运及膜表面一系列依赖于钙调蛋白的活动,包括:囊泡运输、胞吐作用中的膜融合、信号传导和钙离子通道的形成、调控炎症反应、细胞分化和细胞骨架蛋白间的相互作用等.  相似文献   

3.
膜融合中的SNAREs及其相关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弗盈  王文杰 《医学综述》2004,10(12):734-736
DelCastillo和Katz用微电极在蛙神经终板进行电生理研究时,发现电刺激神经引起的运动终板电位,是同时产生的微小终板电位的总合。他们提出递质是以大小一致的量子进行释放的。后来由于电镜的发展,发现了神经终末内含有大小近似一致的突触囊泡,认为它们是含有神经递质的量子释放的最小单位。当神经兴奋时,Ca2 进入终末内,突触囊泡与质膜融合,并以胞吐的形式,把递质释放于细胞外间隙。70年代Henser等用冰冻蚀刻技术观察到囊泡融合、胞吐及膜再循环的全过程。近几年在对神经胞吐蛋白的研究中发现,可溶性NSF附着蛋白(solubleNethylmaleimide…  相似文献   

4.
脑突触活性区多种蛋白协同调控突触囊泡在突触前膜锚定、预激与膜融合保证突触前释放神经递质过程完成,该区蛋白转录表达对学习记忆有无影响呢?我们就这一问题研究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程国强  张传领  肖瑞 《医学综述》2014,(13):2309-2311
Snapin蛋白是可溶性NSF附着蛋白受体复合物的调控因子,在囊泡融合及神经递质释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在神经和非神经细胞中大量表达的蛋白,Snapin蛋白参与许多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在神经细胞中Snapin与很多蛋白相互作用,在神经元生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及神经退化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脑突触活性区多种蛋白协同调控突触囊泡在突触前膜锚定、预激与膜融合保证突触前释放神经递质过程完成,该区蛋白转录表达有无年龄相关性改变呢?对学习记忆有无影响呢?我们就这一问题研究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细胞的分泌功能是一个涉及许多蛋白质、脂质分子等物质并有多个细胞器参与的复杂过程,通过囊泡胞吐过程来完成,真核细胞内生物大分子的分泌通过组成型和调节性囊泡运输两种方式进行,其中组成型囊泡运输涉及了一系列细胞器与细胞膜之间的囊泡融合,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涉及到了几个蛋白家族包括:SNAREs,Rab蛋白和Sec1/Munc-18相关蛋白等.SNARE(可溶性N-乙基-马来酰胺敏感因子结合蛋白受体)蛋白是介导囊泡与细胞膜或其他细胞器融合的主要蛋白分子, 参与囊泡内蛋白质与膜转运、调节性和非调节性囊泡胞吐活动的激活和融合过程.囊泡融合是通过几种辅助蛋白与SNAREs相互作用完成的,Snapin就是SNAREs的辅助蛋白之一.  相似文献   

8.
突触素的若干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突触是神经元间信息传递的特化结构。在突触前膜,神经递质贮存在突触囊泡内,并通过胞吐作用释放出来。突触囊泡是一类非常小且高度特化的细胞器,已知它的功能是贮存和释放神经递质。随着人们对突触囊泡蛋白结构和特征的研究,对其生物学作用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目前已知的突触囊泡蛋白有数种,  相似文献   

9.
囊泡单胺转运蛋白2(VMAT2)是囊泡单胺转运蛋白家族(VMATs)成员之一,主要参与单胺类神经递质的转运。VMAT2既可转运突触前释放的神经递质至囊泡中,又可将胞质内有害的单胺隔离到囊泡中。VMAT2功能丧失会导致单胺类囊泡隔离减少,胞浆中单胺聚集。VMAT2缺失会引起亨廷顿病、迟发型运动障碍、帕金森病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10.
正答:谷氨酸能神经元是中枢神经系统内最为重要的兴奋性神经元。谷氨酸作为神经递质,与其它类型的神经递质不同。谷氨酸在所有细胞中都存在,也就是说含有谷氨酸的神经元不一定都是谷氨酸能的。只有当神经元中谷氨酸被囊泡谷氨酸转运体(vesicular glutamate transporters,VGLUTs)转运进入突触囊泡(synaptic vesicle),突触囊泡再与突触前膜融合后,谷氨酸才能被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并作为神经递质发挥作  相似文献   

11.
张妮  王世伟  苟兴春 《海南医学》2014,(16):2404-2407
突触传递是神经系统实现其功能的最基本的方式。神经细胞进行着快速的突触囊泡信息传递而没有耗尽突触囊泡,这主要依赖于突触囊泡在神经末梢进行着精确而快速的内吞作用。本文将主要介绍四种突触囊泡的回收分子机制,网格蛋白介导的经典途径、Kiss-and-run、Bulk endocytosis以及2013年12月在Nature上报道的超速内吞机制。  相似文献   

12.
The caudal spinal trigeminal (CST) nucleus synapse consists of the pre- and postsynaptic mem branes and synaptic cleft. The active sites of the synapse consists of the presynaptic membranes. There are accumulated dense substances on the pre. and postsynaptic membranes, especially on the latter. Occasionally, subsynaptic cytoplasmic dense bodies ari: seen in the postsynaptic element, and intersynaptic filaments are found within the synaptic clefts. Synap- tic vesicles are located in the presynaptic terminals, Spherical, flat, granular and agranular synaptic vesi- cles are observed in presynaptic terminals. Numerous axon terminals, dendrites and axo dendritic, axosomatic, axoaxonic and dendrodendritic synapse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CST nucleus.. The dendrites were classified into type I (without synpatic vesicles) and type Il (few synaptic vesicles). Accord- iijg to the vesicle shape, the nuclear synapses are divided anto S (spherical), F (flat), S-F and F-S types. Anzong the observed synapses, about 20% were synaptic glomeruli. The functional significance of the synaptic pattem, glomeruli and vesicles in the CST nucleu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
突触蛋白是一组与突触小泡相关的具有神经元特异性的磷酸蛋白家族。突触蛋白在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及参与神经元早期发育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作者主要对突触蛋白的家族成员、基因定位、分布、结构和功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观察方法 ,对豚鼠胆囊P物质 (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免疫组化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及突触小泡的超微结构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豚鼠胆囊含有SP和CGRP免疫反应阳性的神经纤维和肥大细胞 ,以及S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这些神经纤维束是被神经膜细胞完全或不完全包裹的无髓神经纤维 ,其神经纤维内含有的突触小泡形态和大小不一 ,电镜下将其分为 3种类型 :①以小型无芯小泡为主 ,并有少量大型有芯小泡。②以小型有芯小泡为主 ,并有少量无芯小泡和大型有芯小泡。③以大型有芯小泡为主 ,并有少量小型无芯小泡。豚鼠胆囊的神经纤维内 ,散在分布的突触小泡多为第 3种。但在血管、淋巴管周围的SP和CGR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内的突触小泡多为小型有芯小泡。提示豚鼠胆囊可接受SP和CGRP等肽能神经的支配。  相似文献   

15.
枕叶视皮质神经毯内线粒体和突触小泡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体视学方法对5个不同年龄组(2,8,18,30,42d)的少土鼠脑枕叶视皮质神经毯内的线粒体、突触小泡和触进行了研究,分别测量了线粒体的体密度、面数密度、外膜比表面和嵴膜面密度;测量了突触小泡和突触的面数密度,研究结果发现实触小泡与线粒体间存在一定的形态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16.
陈丽平 《医学综述》2011,17(19):2899-2902
在视网膜及内耳的带状突触通过紧张性释放神经递质传导不同强度的光和声音信息。突触上的囊泡通过快速同步化机制和缓慢但持久的模式释放神经递质。带状突触是一个大的电子致密体,并在突触前膜集结大量的囊泡,其主要结构蛋白是RIBEYE。该骨架结构提供了带状突触-相关蛋白的锚定位置。带状突触具有胞吐、包吞、突触膜融合等功能。现对带状突触结构和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人参皂甙抗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作用与抑制谷氨酸的释放有关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抗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作用是否与抑制谷氨酸的释放有关,为临床应用人参皂甙防治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超微观察大鼠离体海马脑片缺氧时CA1A区锥体细胞结核及含谷氨酸的突触小泡;并在培养的小鼠皮质细胞观察模拟缺血时谷氨酸的释放。同时,观察人参皂甙对上述谷氨酸释放的影响。结果:缺氧时海马CA1区含谷氨酸的突触小泡明显减少甚至耗竭,培养的小鼠皮质神经细胞缺血时谷氨酸释放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8.
Secretory granule-containing dendrites and their synaptic structuresof the supraoptic and paraventricular nuclei were studied with electronmicroscope.Secretory granules were found in proximal dendrites,dendriticstems and fine dendritic branches.Synaptic structures with clear roundvesicles and a few large dense core vesicles could often be identified onthese dendrites.The synaptic membranes were either symmetrical or asym-metrical.  相似文献   

19.
海马神经毯内线粒体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电镜技术研究沙土鼠海马CA1区的神经组织超微结构,发现神经核内的某些线粒全与突触小泡之间有着密切的形态学 部分线粒体内存在着扁平与无颗粒的线粒体小泡,小 横径与线粒体峭的厚度相近,小泡的长轴与线料体嵴的长轴排列一致,根据突触小泡的形态。大小、电子密度、分布和排列与线粒体小泡相似的事实,笔者认为这两种小泡是同一性质的细胞器  相似文献   

20.
反复的癫痫发作可导致突触蛋白的表达异常、突触重塑和异常神经元网络的形成,这是难治性癫痫的病 理生理学机制之一。近年来发现突触蛋白在原发性癫痫的发病机制中同样发挥重要的作用。多个突触调控蛋白以及 突触后膜受体蛋白表达异常可导致癫痫发作。绝大多数的抗癫痫药物是以离子通道为作用靶点,但卡马西平及唑尼 沙胺可通过影响突触融合蛋白及可溶性N-乙基马来酰亚胺敏感因子附着蛋白受体复合物的功能而发挥抗癫痫作用。 突触囊泡蛋白2A是新型抗癫痫药物左乙拉西坦、布瓦西坦和seletracetam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