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类风湿性关节炎证候规范化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义军 《中医药学刊》2005,23(1):153-153
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已成为当前中医界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采用病证结合、辨证论治的方法是目前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与科研的主要模式。但是由于中医常见证候的辨证标准不规范和不统一,严重制约了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科研水平的提高与对外交流。因此,通过对中医证候的规范化、定量化、标准化研究,建立统一的证候诊断标准已成为中医学术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综述近年来阿尔茨海默病(AD)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进展,并对AD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规范化研究进行回顾和展望。AD临床多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复杂证候。虚证可见肾虚、心虚,实证可见痰浊、血瘀等。以标准规范的证候要素为基础,具有中医特色的AD诊断标准及证候量表已使用于临床。AD的生物学研究可为中医证候微观辨证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有助于将宏观辨证和微观辨证有机结合,进而制定出与AD整个病理发展过程相适应的证候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3.
病证结合模式下建立科学的证候分类与诊断标准是实现中医诊治标准化、规范化的基础环节.针对证候分类与诊断标准建立研究过程中关键技术环节,即证候分类、常见证候及变证的确定、证候的主症和次症的划分、证候诊断标准建立的依据和形式、证候诊断标准的考核等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开展该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中医理论体系的特点决定了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核心,是中医学的精华所在。本文综合了近十几年的证候规范化研究文献,从证候的概念及内涵规范化、证候的命名及分类规范化、证候诊断标准的规范化、证候要素的提出和研究4个方面介绍了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的现状,并指出了证候规范化研究中的问题和难点,并对今后的热点问题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已成为当前中医界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采用病证结合、辨证论治的方法是目前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与科研的主要模式.但是由于中医常见证候的辨证标准不规范和不统一,严重制约了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科研水平的提高与对外交流.因此,通过对中医证候的规范化、定量化、标准化研究,建立统一的证候诊断标准已成为中医学术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从病机看中风病证候要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证候诊断标准的研究是证候规范化研究的重点。其中证候要素的提取是证候诊断标准建立的关键。病机是证候及证候要素产生的根源。文章通过对中风病传统与现代病机研究的分析,总结出中风病临床常见的证候要素,为建立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推进中风病证候规范化研究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证候是中医学的核心,当前迫切需要对中医证候进行规范化研究。本文从证候术语、证候分类以及证候诊断标准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从微观辨证、计量诊断、流行病调查、多元统计综述了当前证候规范化的研究方法;并从证候规范需要扎实的基础、恰当的研究方法和丰富的临床积累等进行了展望;坚信选择基础好的证候进行规范化研究,可望能从点上获得突破。  相似文献   

8.
基于“症-证”关联的方证判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探索将新兴的数据处理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中医方剂的证候判定中。首先对症状名称、证候名称进行了规范化,接着对证候判定标准进行了规范化,在规范化的基础上建立了数据库,通过分析研究得出,将数据挖掘技术引入到中医证候的研究中是可行的,是完善方剂主治证候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系统梳理2011—2022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证候分布、演变规律、诊断标准、疗效评价与组学研究的现状,发现目前存在证候命名不统一、可量化的证候诊断工具缺乏、证候疗效评价工具有待完善、组学技术应用较为单一等问题。基于此提出应重视证候命名规范化,加强证候量化诊断方法研究,建立规范、量化的诊断工具,进一步完善现有证候疗效测评工具,集成现有组学技术开展研究,从而为后续AECOPD证候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李晶  赵莉娟 《中医药学刊》2003,21(6):938-939
分析了目前中医“证”诊断标准不全面不统一的现状,认为,规范“证”的诊断标准是中医诊断规范化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高证候诊断及其鉴别诊断水平,深化对疾病本质的认识,促进中医证候诊断体系发展的重要途径,并探讨了“证”的诊断标准的内容与要求,提出任何一个规范证名均应有与之相应的科学严谨、全面完整、规范统一的诊断标准,其内容应准确地反映该证的基本要素、反映自然界时相变化对该证的影响以及病史、病程、年龄、体质、理化检测指标等因素。证候诊断标准是确定证候的客观依据,是对证候全面准确的认识,它应是科学严谨,全面完整、规范统一的,又是相对稳定的,否则就失去了诊断的准确性。可见,要发展中医的证候论断体系,在规范了证名之后,就应制订其完整规范的诊断标准,若这一环节解决不好,证的理论就难以发展,势必影响中医诊断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对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并探讨未来发展思路。在发展模式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是“证诊断标准”和“病证结合诊断标准”并行发展的两种模式。在制定方法上,运用到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多种循证医学研究方法。在应用模式上,以病证结合诊断标准应用较为广泛,操作性强,更适于临床推广和使用。总体来说,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研究呈现出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由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趋势,为中医临床诊断提供了较为客观、标准化的工具。未来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发展主线或将以病证结合诊断标准为主,同时建立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方法学规范,强化诊断性试验的应用;重视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中名词术语的规范化研究;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探索并构建微观诊断指标体系或是未来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2.
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时点)机体对内外致病因素作出的综合反应,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过程中,证候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中。疾病在不同时点、不同阶段,可表现为不同的证候,体现出一定的证候演变、转化和兼夹。对某种疾病的中医证候演变规律进行研究,有助于掌握该病的病机演变及发展转归,更深入地认识疾病,提高临床辨证水平,对指导临床治疗和预防有着重要的意义。既往中医证候研究多以证候分布、证候诊断标准、证候实质研究等为主,对中医证候的动态变化重视不够。近年来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研究有所增加,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从研究方法角度加以分析,以期为今后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81项辨证因子归纳及其在糖尿病辨证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诊疗的核心。中医临床与科研中存在的实验结论缺乏可重复性的弊端,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中医证候诊断缺乏严格的标准。四诊的客观化与证的标准化研究已深为中医药学者重视,证候诊断已颁布有国家标准。《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也对常见病的证候诊断作出了规  相似文献   

14.
杨爱萍  陈群 《浙江中医杂志》2006,41(11):628-629
中医证候的统一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工作,对中医证候的研究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笔者依各版教材和国家标准中记述的肾病证候的分型和诊断标准,提出肾病证候的分型和诊断标准的规范化问题,以及古代病名和西医病名之间的关系,以资临床和科研工作参考。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试论中医证候命名规范化的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 ,在中医诊断中 ,尚存在着一些不够规范的证候名称。为了促使中医证候命名完整、规范和统一 ,加快中医事业的发展步伐 ,使其更好地为临床、教学、科研服务 ,本文就中医证候命名规范化标准问题 ,提点建议与前辈及同道们磋商。证候是指疾病在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中 ,某一阶段的病因、病位、病机、病性、临床症状等方面 ,所作的总的病理性概括。那么 ,怎样才能使中医证候命名的内容较为完整 ,约定成俗 ,逐步走向规范化呢 ?笔者认为 :证候命名规范化的标准应该建立在证候定义的基础上。为此 ,本人提出三个具体的衡量标准。1 全面深刻准确…  相似文献   

16.
证候宏观诊断标准基本框架的探讨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中医证候的整体性特征和辨证过程的思维特点出发,分析既往证候标准存在的问题,结合证候宏观诊断标准,两次全国范围的专家群体调查结果,提出设计证候宏观诊断标准基本框架的构思,对每一个证候给出其规范名称、证候基本临床特征、定性及定位指标、证候相关指标重要性排序、证候定量诊断阈值、最终构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证候宏观诊断标准等几部分内容,以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把握中医证候宏观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收集整理慢性胃炎的现代文献,探索辨证及证候分布规律,为中医证候的客观化与规范化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设定检索策略,将符合标准的合格文献纳入,建立文献数据库,提取相关的证候要素,同时规范证名,运用统计软件SPSS对慢性胃炎的中医证型和证候要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慢性胃炎的常见证型为脾气虚弱、肺脾气虚、湿热内蕴、气阴两虚等;病位主要涉及脾、肝和胃;病性以湿、热、痰、气虚、阴虚为主。结论 慢性胃炎的辨证诊断标准和相应的证候名称目前缺乏规范,成为学术交流和临床应用的瓶颈,“证候要素”的引入很有必要且为实现中医辨证的量化、客观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从亚健康状态与中医证候,中医证候与体质学之间的联系,辨证分型、证候的本质研究四个方面对亚健康的证候学研究做一简要述评。回顾以往的证候学研究多来源于文献描述和专家个人经验,提出将量表学的评价方法引入到证候学领域,通过主观指标与客观指标相结合、临床流行病学和数理统计学相结合,促进亚健康中医证候诊断的科学化、规范化,揭示亚健康不同证型的分布规律及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中医证实质研究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证实质研究的简要回顾 国内从50年代末即开展证实质研究、引起了中医界广泛重视,并曾列入国家“七五”攻关课题。诸多对证实质的探讨成为中医学术一大研究热点,一直为学术界所瞩目。以证实质研究为契机,进行了证候规范化的研究,相继颁布了较有权威性的证候诊断标准,并围绕证实质研究进行了证的动物模型研制,有模拟病证的致病因素造模,也有证病结合动物模型的研制。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目前中医“证”诊断标准不全面不统一的现状 ,认为 ,规范“证”的诊断标准是中医诊断规范化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提高证候诊断及其鉴别诊断水平 ,深化对疾病本质的认识 ,促进中医证候诊断体系发展的重要途径 ,并探讨了“证”的诊断标准的内容与要求 ,提出任何一个规范证名均应有与之相应的科学严谨、全面完整、规范统一的诊断标准 ,其内容应准确地反映该证的基本要素、反映自然界时相变化对该证的影响以及病史、病程、年龄、体质、理化检测指标等因素。证候诊断标准是确定证候的客观依据 ,是对证候全面准确的认识 ,它应是科学严谨 ,全面完整、规范统一的 ,又是相对稳定的 ,否则就失去了诊断的准确性。可见 ,要发展中医的证候论断体系 ,在规范了证名之后 ,就应制订其完整规范的诊断标准 ,若这一环节解决不好 ,证的理论就难以发展 ,势必影响中医诊断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