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对老年痴呆症的认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老年痴呆主要表现为记忆障碍,智能减退,行为性格改变,严重者可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属于中医的郁证、癫狂范畴。目前中医对本病的认识与疗法尚未形成共识。为此根据历代医家文献,结合自己的认识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2.
中风又名卒中,因其起病急骤,证见多端,变化迅速,与风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以中风名之。有关中风的记载始见于《内经》,其病名有大厥、薄厥、仆击、偏枯、痱风等。中风病名最早见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其曰:“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1对证候的认识有关中风的证候,历代文献记载较多。例如《素问·通评虚实论》“仆击偏枯”,即是突然晕倒而半身不遂。《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素问·调经论》:“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等,皆属此类论述,后世许多医家都认为本病属昏瞀猝仆之病。《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除指出“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的主症外,还首先提出中络、中经、中腑、中脏的证候分类方法。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对于中风证候做了较详细的描述。唐·孙思邈《千金要方·论杂风状第一》指出:“中风大法有四:一曰偏枯,二曰风痱,三曰风懿,四曰风痹”。孙氏所述的中风是从广义角度去认识的风病。明·戴思恭《证治要诀·中风》对中风的临床症状做了比较细致的描述:“中风之症,卒然晕倒,昏不知人,或痰涎壅盛,咽喉作声,或口眼歪斜,手足瘫痪,或半... 相似文献
3.
施毅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5,5(4):82-83
目的:本文从抑郁证定义和其被认知的现状,提示早期治疗抑郁证的迫切性。方法与结果:重点通过历代文献记载对郁证的描述,以及对郁证中医学病因病机、临床症状、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的论述,指出引起郁证的主要病因、与病理变化相关的脏腑、疾病的转归、主要的治疗原则,以及常用的处方和药物。结论:应树立正确用药意识,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4.
肝纤维化(HF)是指肝细胞发生坏死及炎症刺激时,肝脏中胶原蛋白等细胞外基质(ECM)增生与降解失去平衡,进而导致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沉积的病理过程,轻者称为肝纤维化,重者进而使肝小叶结构改建、假小叶 相似文献
5.
瘙痒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令人产生抓挠欲望的不愉快感觉,多有夜间加重的表现,目前西医对其机制尚未达成共识。文章主要从中医角度探讨引起瘙痒症状夜间加重的三个病因病机:阳虚风寒、血虚风燥及虫毒。 相似文献
6.
张海碧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5,6(10):90-91
病毒性乙型肝炎是我国传染病中发病率最高,为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本文探讨乙肝的病因病机以及中医的辩证分型论治与最新研究进展,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中医对血管性痴呆的研究概况及思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学认为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病位在脑,其本在于心肝脾肾的功能失调;其标在于痰浊瘀血,蒙闭清窍,其病程演变具有一定的波动性。治疗主要有辨证论治、专方专药及单味药物治疗等。中药治疗VD的机制主要有:增强胆碱能神经递质、单胺类神经递质、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的功能,抗氧自由基作用,调节NO功能,钙拮抗作用等。目前中医研究的思路和设想主要有:病因病机的研究应以脏腑为本,以痰瘀阻络为标;应注重VD的症候演变规律;注重临床疗效的提高;重视VD的基础研究,实现临床与基础研究的有机结合;使VD临床用药全方位化。 相似文献
8.
奥沙利铂是第3代铂类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结、直肠癌和胃癌等多种肿瘤的治疗中,具有骨髓抑制轻微、胃肠道反应小、无明显肾和耳毒性等优点,但其神经毒性反应比前两代铂类强[1].奥沙利铂急性神经毒性虽大多能耐受,但其发病率可高达90%左右;其慢性神经毒性具有强烈的剂量依赖性,累积剂量达750 ~ 850 mg/m2的患者中有10% ~20%可能发生严重感觉异常,甚至可发展成感觉性共济失调和功能障碍[2].奥沙利铂的神经毒性给抗肿瘤持续治疗带来很大局限性,而且神经病变的长期存在,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减轻或避免奥沙利铂神经毒性,从而充分发挥其良好的抗肿瘤作用,是目前临床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血管性痴呆患的认知能力减退和由此而产生的行为问题,已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问题。中医药就血管性痴呆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4-01/2004-04关于血管性痴呆研究方面的相关章,检索词“vascular dementia,Chinese therapy”,并限定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或手工检索万方数据库1998-01/2004-04期间的相关章,限定章语言种类为中,检索词“血管性痴呆,中医治法”。资料选择:选择有关血管性痴呆的研究原39篇,排除非随机研究,未排除非盲法研究,排除综述献和Meta分析。资料提炼:39篇关于中医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的相关献,32篇符合标准。排除的7篇献因是重复的同一内容,对剩余32篇进行分类整理分析。资料综合:血管性痴呆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针灸疗法和中药疗法,其中针灸疗法包括体针疗法,电针疗法和穴位注射疗法。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有15位,采用各有特点的方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确切。结论:中医药在血管性痴呆的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采用确切的疗效评价体系,是开发中医药疗效更为确切的血管性痴呆治疗方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叶未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3,7(27):3774-3774
约有40%以上的乙型肝炎患者演变为慢性肝炎,患者多出现机体衰退性和失调性变化,中医辨证见阴虚、阳虚、气血虚弱、阴阳两虚及脾胃不和、心肾不交等证,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中医认为其病机为湿热疫毒未清,郁于肝胆,滞留脾胃,肝脾受损,日久伤及其他脏腑而见诸多变证,中医治疗将调整患者整体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作为目标,以调整肝、肾、脾胃为主,兼清利湿热、化瘀、解毒。 相似文献
12.
贾绍燕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3,3(3):61-62
<正> 血管性痴呆(VD)是因脑血管疾病所致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老年期痴呆之一。随着医学的发展,中西医对其病因及发病机理认识均有所发展,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能力减退和由此而产生的行为问题,已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问题。中医药就血管性痴呆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4-01/2004-04关于血管性痴呆研究方面的相关文章,检索词“vasculardementia,Chinesetherapy”,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或手工检索万方数据库1998-01/2004-04期间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血管性痴呆,中医治法。资料选择:选择有关血管性痴呆的研究原著39篇,排除非随机研究,未排除非盲法研究,排除综述文献和Meta分析。资料提炼:39篇关于中医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的相关文献,32篇符合标准。排除的7篇文献因是重复的同一内容,对剩余32篇进行分类整理分析。资料综合:血管性痴呆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针灸疗法和中药疗法,其中针灸疗法包括体针疗法,电针疗法和穴位注射疗法。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者有15位,采用各有特点的方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确切。结论:中医药在血管性痴呆的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采用确切的疗效评价体系,是开发中医药疗效更为确切的血管性痴呆治疗方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15.
中医学认为女子的情绪状态与生育有很大的关系,情绪不佳,可导致肝气郁结、脾虚血少、肾气不足,使生殖功能紊乱,影响受精而致不孕。因此不孕患除药物调治外,兼辅以心理上的开导及设法获得舒适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摄养心身,提高心理应激能力,减轻心理社会压力,避免过度心理紧张的发生,保持情绪稳定。常处于无忧无虑的自我调节的平稳状态,是防止不孕发生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6.
老年痴呆症是以高级认知障碍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综合病,属于中医"呆病、痴呆"等范畴,病机为肾精衰枯,髓减脑消,神机失用,以虚、痰、瘀为主要病理改变.治则以补肾活血,化痰通窍为主,兼以养心、调气、健脾、和中等.治法多样,有辨证分型论治,固定经验方,针灸等,临床疗效血管性痴呆优于阿尔茨海默病.同时在单味中药提取物及实验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果.中医药治疗老年痴呆症有一定优势.但期望在规范证型、统一研究标准上取得更大进展. 相似文献
17.
肝病归属于中医学的黄疸、胁痛、积聚、鼓胀等范畴。笔者认为本病主要是毒邪导致。毒邪是肝病传染性、慢性化、影响预后的最重要因素,应该重视毒邪在肝病病因病机中的重要地位,并指导临床治疗。近年来毒邪理论获得发展,结合现代医学对肝病病理机制的认识,在本文试就肝病的毒邪病因学说 相似文献
18.
19.
20.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慢性、免疫性、炎症性疾病,炎症在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该病治疗以非甾体消炎药、缓解病情的抗风湿药、生物制剂为主,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炎症反应、改善部分临床症状、降低疾病活动度,但在改善患者晨僵、脊柱功能、肌肉力量等方面尚有不足之处。中医学的中药口服、熏蒸疗法、针灸、推拿等通过热力、针刺、手法等不同形式作用于机体以调节阴阳平衡,在恢复患者正常机体功能上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回顾各学者在AS的中医病因病机、证型、中医疗法方面的研究,探讨不同疗法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中医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