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复期劳教戒毒人员人格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分析康复期的劳教戒毒人员的人格特征,探讨不同性别和初次吸毒年龄不同者的心理状况,为该人群的心理康复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自编的《个人情况登记表》和《艾森克个性问卷》对100例康复期的强制戒断的海洛因依赖者及当地100例正常人进行测评并对比,同时对男女海洛因依赖者测评结果进行对比,对初次吸毒年龄的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康复期劳教戒毒人员的P分和E分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P<0.001);女性吸毒者的N分显著高于男性(P<0.01);初次吸毒年龄与P分呈负相关(P<0.001),初吸年龄愈低其心理状况愈差。结论康复期的劳教戒毒人员,特别是女性和低年龄者存在严重的人格缺陷,必须予与重视;我国戒毒工作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
有效降低戒毒人员复吸率是一个世界性难题,面对居高不下的复吸率,近年来上海劳教场所在不断探索、大胆尝试的基础上,在北京大学医学部韩济生院士和戒毒专家的指导下,引入“绿色戒毒”防复吸理念和科学有效的医疗手段,将科学戒治方法和劳教教育矫治工作有效结合,对戒毒劳教人员进行自主治疗和矫治,进行“绿色戒毒”的实践活动.通过科学、认真的实践和规范运作,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走出一条劳教场所“绿色戒毒”的新路.  相似文献   

3.
120例吸毒劳教三年后复吸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曾经劳教3年的120例吸毒者复吸的时间和原因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55.8%的离教吸毒者在1年内复吸。复吸的原因包括毒源存在、心理依赖难消,交往范围依旧和就业困难。提出应制定清除毒源、攻心戒毒和社会关心戒毒的综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关于禁毒的决定》,其中规定对吸毒成瘾人员予以强制戒除,强制戒除后复吸人员实行劳动教养。此外,卫生部门开设自愿戒毒机构,进行戒毒治疗。从长期禁吸戒毒工作成效看,现行的强制戒毒,劳教戒毒和自愿戒毒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吸毒人员再次复吸问题。  相似文献   

5.
团体心理干预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复吸倾向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复吸倾向所起的作用和效果,为强制隔离戒毒所有效地开展心理矫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实验组26例强戒人员进行团体心理干预,包括:集体讲座、情境模拟、投射练习等各种团体活动。使用复吸倾向性量表在干预前后进行评定,用SPSS社会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干预效果。结果:经过7周的心理干预,实验组的总体和生理唤醒、戒毒行动、家庭关系、情绪管理、戒毒效能感有了明显改善(P〈0.01),男女之间存在性别差异(P〈0.05)。结论:吸毒人员进入强制隔离戒毒所后,经过7单元的团体心理干预,团体辅导具有效果,团体方案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对戒毒人员的团体干预要注意其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男性强制戒毒人员自我概念、戒毒动机与复吸倾向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戒毒动机量表"与"复吸倾向问卷"对378名成年男性强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通过共同方法偏差、Pearson相关系数及Bootstrap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自我概念与戒毒动机呈显著正相关(r=0.179,P<0.01),戒毒动机与复吸倾向呈显著负相关(r=-0.361,P<0.01),自我概念与复吸倾向呈显著负相关(r=-0.302,P<0.01);(2)戒毒动机在自我概念与复吸倾向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06,占总效应的18.28%)。结论:针对男性强戒人员,应重视自我概念评估,通过适当的心理干预手段,提高自我心理结构中自我概念水平与戒毒动机,以降低复吸倾向。  相似文献   

7.
复吸行为是禁戒毒工作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对戒毒人员开展防复吸戒治,降低其复吸风险,对于促进社会安定和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降低戒毒后的复吸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进行生理-心理-家庭-社会等多层面的康复治疗干预。行为改变轮理论(Behaviour Change Wheel, BCW),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康复训练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一理论综合了个人、环境与社会政策等多方面的因素来改变和影响某一行为问题,与复吸行为的综合戒治要求具有高度一致性,能较好地应用到戒毒人员复吸行为的康复训练之中。本研究基于行为改变轮理论的原理和操作技术,探索构建甲基苯丙胺戒毒人员防复吸戒治模型,对毒品成瘾的防复吸戒治提出新的思考和戒治模式,可为禁戒毒实务部门提供一种新的工作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戒毒劳教人员的实地调查,客观评价吸毒的危害和对经劳教而强制戒毒提出相关建议。方法:深入湖南省衡阳市某劳教机构,对劳教戒毒人员进行调查。结果:重点调查了26位戒毒劳教人员,并对其中的5人进行了深入交谈和分析。结论:吸毒成瘾与年龄、社会地位及经济状况密切相关;吸毒影响机体多器官的功能;劳教戒毒过程中应加强技能培训和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9.
戒毒劳教人员的教育矫治是一项系统工作,目前提高劳教戒毒质量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强对戒毒劳教人员的教育矫治工作,我们应该用科学的理论和科学的方法指导戒毒工作.当前戒毒劳教人员的教育矫治重点应该是:激发戒毒劳动教养人员的积极主动性、树立起科学戒毒观念、落实教育制度、探索新的管理、教育方法、以心理矫治和切实有效的社会帮教尤其是解教后的后续接茬帮教促进戒毒质量的提高.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应该注重在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408名社区吸毒人员操守保持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正确推断社区吸毒解教人员操守保持的相关因素,为制定有效的戒毒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408名长沙市芙蓉区登记在册的操守保持者为研究对象,96名复吸者为对照,比较两组吸毒解教人员的人口学、吸毒和社区帮教相关情况的差异,并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操守保持者与复吸组比较,平均年龄、首次吸毒年龄相对较大,吸毒时间相对较短,曾经使用过毒品的种类和方式相对较少,戒毒次数相对较少;而操守保持者的社会帮教率(95·6%)明显高于复吸者(53·1%),平均每年尿液毒品检测次数相对较多,低保申请率和就业安置率相对较高。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劳教戒毒次数、就业安置和年尿液检测次数是影响操守成败的主要因素。结论:社区帮教措施能够促进社区吸毒解教人员保持操守,是戒毒所戒毒工作的延续和宏观戒毒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对南京市374例劳教戒毒人员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劳教戒毒人员的人口学、行为学特征、滥用毒品情况以及戒毒心理状态。方法:采用国家药物滥用监测中心设计的《药物滥用监测调查表》、江苏省劳动教养数字化管理系统,调查374例劳教戒毒人员人口学特征和滥用毒品情况;自拟问卷了解劳教戒毒人员对戒毒意义的认识等相关问题。结果:劳教戒毒人员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6-45 a之间(占86.6%);初中文化水平者占多数(68.4%);未婚者多(68.7%);在劳教戒毒前一个月,96.0%使用的毒品为海洛因,78.1%(292例)采用注射方式滥用,但未发现HIV阳性者;入所前全部有刑事或治安处罚记录;在强制戒毒的环境下,69.5%(157例)对毒品的危害性有一定的认识,66.2%(151例)表示保持操守。结论:劳教戒毒人员以中、青年为主,他们注射毒品、破坏治安、违法犯罪,在强制戒毒的环境里,对毒品的危害有一定的认识,但保持操守仍面临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戒毒人员的自我概念对其复吸倾向的影响及生命意义感的中介作用,为提高戒毒工作的针对性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选取德阳市"四川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和"四川省成都强制隔离戒毒所"的戒毒人员(女性241名,男性240名),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修订量表、中文生命意义问卷(C-MLQ)和复吸倾向问卷对被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不同性别戒毒人员的自我概念存在显著差异;(2)女性戒毒人员的自我概念与复吸倾向没有显著相关;男性戒毒人员的自我概念与复吸倾向呈显著负相关;(3)在女性戒毒人员中,生命意义感在自我概念对复吸倾向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在男性戒毒人员中,生命意义感在自我概念对复吸倾向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女性戒毒人员的自我概念对复吸倾向没有直接影响,它完全通过生命意义感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复吸倾向;男性戒毒人员的自我概念对复吸倾向有直接影响,同时也可通过生命意义感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复吸倾向。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狮子山戒毒劳教所是以劳教戒毒为主题的劳教场所.近年来,积极开展了劳教戒毒模式的探索,通过理顺五大矫治手段的关系,营造戒毒工作氛围和机制,建立戒毒综合方法体系,促进戒毒人员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全面康复,初步形成了社会心理康复戒毒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男性吸毒劳教人员与普通劳教人员的生存状况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简表,对340名男性吸毒劳教人员和普通劳教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普通劳教人员在生存质量量表的生理、心理和社会三领域得分显著低于常模,而吸毒劳教人员的各领域得分均显著低于普通劳教人员;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对普通劳教人员无明显影响,而在吸毒劳教人员则差异显著;两者的生存质量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结论:劳教模式和吸毒、戒毒行为作为同时存在的两个重要影响因素,共同影响了吸毒劳教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615例海洛因依赖者复吸原因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9,自引:9,他引:20  
目的··:了解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后复吸的原因 ,寻求有效的预防复吸措施。方法··:采用《药物滥用复吸因素调查表》对615例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后复吸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在615例被调查者中 ,脱毒后出院3d内复吸的占21.79 % ;1个月内复吸的占52.36 % ;6个月内复吸的占93.50 % ;1a内复吸率高达97.89 %。自愿戒毒、强制戒毒与劳教戒毒出所后不同时间内的复吸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难以抗拒的对药物的心理渴求是产生复吸的主要心理因素 (占86.99 % ) ;身体不适、失眠等稽延性戒断症状是产生复吸的主要生理因素 (占76.75 % ) ;毒友引诱是产生复吸的主要社会因素 (占75.94 % )。心理、生理、社会诸因素造成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后不能保持操守。结论·· :脱毒后给予必要的对症治疗和坚持不懈的行为矫治 ,以及持之以恒的家庭关心、监督 ,社会帮教、扶持 ,政府部门监控、管制和严惩毒贩 ,清除毒源等综合治理 ,是降低复吸率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编制戒毒人员复吸倾向性量表,并对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该研究基于文献回顾、个别访谈及半开放式问卷调查,进行理论构建,编制了戒毒人员复吸倾向性问卷并正式施测于501名戒毒人员,用SPSS 19.0社会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戒毒人员复吸倾向性量表可解构为生理唤醒、戒毒行动、家庭关系、情绪管理、戒毒效能感5个因子。经分析,该问卷具有较好的同质性信度(α=0.951)和分半信度(0.946),其结构效度达到了心理测量学可接受的水平。结论:该问卷适用于戒毒人员复吸倾向的个体评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海洛因依赖患者脱毒后复吸与未复吸者生活质量及相关心理因素。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编为戒毒组;用SCL-90、简易应对方式问卷、GQOLI-74和NEO人格问卷等对其测查;戒毒组按追踪结果分为未复吸和复吸组,并与正常组作对照,用SPSS11.0对数据作统计分析。结果:复吸组日用毒品量、日用毒品频度等均值显著高于未复吸组,前次戒毒操守时间未复吸组均值显著高于复吸组;戒毒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心理症状及应对方式各因子均值有显著差异,其心理症状与应对方式显著相关;复吸组与未复吸组生活质量因子除物质生活外,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总水平均值有显著差异;未复吸组个性中自律性对其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复吸组的信任、刺激追求、责任心、坦诚和开放性对其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未复吸组和复吸组生活质量及其正性情感、认知功能、自尊、社会支持、人际交往能力、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也在多气质组问存在显著差异;心理症状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生活质量总水平有显著负相关。结论:吸食海洛因成瘾可造成吸毒者的心理症状恶化和应对方式不良及生活质量下降,个性差异会使其生活质量水平各显不同;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水平互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意象对话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对于女性劳教戒毒人员的心理干预效果。方法:对25名女性劳教戒毒者进行意象对话心理治疗,并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以及自制吸毒者主观态度调查问卷对其进行前、后测试,结果:被试者在接受意象对话治疗前和治疗后的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试总分和总症状指数明显下降,各因子分数均有所下降,在抑郁、敌对等8个因子的痛苦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自制吸毒者主观态度问卷的前后调查中也具有明显的变化。结论:意象对话咨询与治疗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女性复吸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戒毒自信心,有助于防复吸。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戒毒人员的戒毒和操守状况。方法:自行设计“戒毒情况调查表”,对997例在所劳教戒毒人员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者既往经过反复自愿、强制、劳教戒毒的分别为566例(56·77%),941例,(94·38%)和708例(71·01%),其中504例曾戒毒3次以上。戒毒后操守时间最长不足0·3a者278例(27·88%),不足1a者469例(47·04%),2a以上只有48例(4·81%)。戒毒后复吸的主要原因有“无聊无事”,“想再尝试一口”,“毒友诱惑”,“感受到歧视、自卑”,“稽延性戒断症状”等。有844例认为,出所后有50%以上复吸的可能性。戒毒出所后最需要的是“家庭、社会的理解和支持”(544例,占54·56%)。结论:大部分患者经历多次反复戒毒,未能彻底戒除毒瘾。影响操守的原因很多。提示单纯戒毒不能降低复吸率,应该把心理辅导、社会和家庭支持有机纳入整个戒毒过程中,才能延长操守,降低复吸率。  相似文献   

20.
“八段”戒毒康复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八段"戒毒康复模式是我所根据司法部提出的"相对集中,分级管理,综合矫治,后续照管"的戒毒模式和广西区劳教工作管理局关于创办劳教戒毒特色的要求,结合广西劳教戒毒的实际,努力探索劳教戒毒的新模式,在劳教戒毒场所内开展戒毒实验的新尝试."八段"戒毒康复模式的目的旨在努力提高劳教戒毒工作的改造质量,培养劳教人员对毒品的需求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使他们解教后回归这个复杂多变、毒源尚存的大环境中能提高操守率,降低复吸率,增强劳教戒毒的社会效益,使千千万万个遭受毒品危害的家庭安居乐业,使社会治安更加稳定."八段"戒毒康复模式共有思想矫治、行为矫治、心理矫治、场景模拟、新情规劝、社会考验、归所质疑、"三试"检验八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