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科大手术前后监测D-二聚体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科大手术前后D-二聚体变化对监测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意义。方法:39例患者分别在术前24h、术后24h和72h进行D-二聚体测定。结果: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组与未发生组比较,术前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4h、72h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二聚体动态监测对骨科大手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肢体创伤后机体凝血系统改变有关指标检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肢体创伤后机体凝血系统改变的有关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将肢体创伤病人49例分为3组,I组(n=22),为肢体单处开放性骨折,未作急诊显微外科技术修复,Ⅱ组(n=12);肢体单处软组织缺损或肢体单处骨折伴主干血管损伤,需急诊行显微外科技术修复者,Ⅲ组(n=15),肢体两处以上开放性骨折伴休克或伴有头,胸,腹等处损伤,三组均检测,血小板计数(PLC),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定量(FIB),结果:I,Ⅱ组各期的检测指标基本相接近,仅Ⅱ组中的FIB术前轻度增高,伤后24h恢复正常。Ⅲ组与I,Ⅱ组相比,APTT下降,FIB显著增高,PLC尽管在正常范围内,但已经明显高于I,Ⅱ组各期,以上三项指标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于一般创伤人急诊行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是可行的且是安全的,但对肢体严重创伤病人由于创伤后机体处于一种高凝状态,不适应急诊行显微外科手术,应采用亚急诊修复。  相似文献   

3.
老年患者身体机能退化,自我修复能力逐渐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尤其是与凝血功能、脑卒中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文章综述了老年患者凝血功能特点,骨科手术围手术期术中损伤、酸中毒、低体温、输血、体位等对凝血机制影响,预防骨科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措施,老年患者骨折与脑卒中的关系,骨科手术预防血栓与麻醉之间的关系。提示临床医师在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肢体创伤后机体凝血系统改变的有关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肢体创伤病人 49例分为 3组 :Ⅰ组 (n=2 2 ) :为肢体单处开放性骨折 ,未作急诊显微外科技术修复。Ⅱ组 (n =1 2 ) :肢体单处软组织缺损或肢体单处骨折伴主干血管损伤 ,需急诊行显微外科技术修复者。Ⅲ组 (n =1 5) :肢体两处以上开放性骨折伴休克或伴有头、胸、腹等处损伤。三组均检测 :血小板计数 (PLC)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原时间 (PT)、凝血酶时间 (TT)和纤维蛋白原定量(FIB)。结果 Ⅰ、Ⅱ组各期的检测指标基本相接近 ,仅Ⅱ组中的FIB术前轻度增高 ,伤后 2 4h恢复正常。Ⅲ组与Ⅰ、Ⅱ组相比 :APTT下降 ,FIB显著增高 ,PLC尽管在正常范围内 ,但已经明显高于Ⅰ、Ⅱ组各期 ,以上三项指标差异有统计意义 (P<0 .0 5)。结论 对于一般创伤病人急诊行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是可行的且是安全的 ,但对肢体严重创伤病人由于创伤后机体处于一种高凝状态 ,不适应急诊行显微外科手术 ,应采用亚急诊修复  相似文献   

5.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是一种严重的获得性出凝血障碍 ,主要是因为病理性激活凝血级联反应导致凝血因子大量消耗而出现矛盾性的出血倾向。骨科手术发生急性DIC的报到还很少。本文报道了一例 72岁男性颈椎手术后死于严重的急性DIC的病例。我们回顾了一些关于骨科手术中发生DIC的病例报道 ,并简述了这种严重并发症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我院HIV患者在限期骨科手术中免疫指标的变化以及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术前诊断为HIV感染并需在限期内接受骨科手术的37例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规范骨科手术治疗,收集围手术期的患者基本资料与免疫指标变化资料,分析免疫指标变化的波动,把发生SSI的9例(24.3%)患者纳入感染组,未发生SSI的28例(75.7%)患者纳入对照组,分析术后发生SSI的相关因素。结果 37例患者中,新发现HIV感染患者12例,既往已确诊HIV患者25例,其中未规范接受过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治患者占16例;感染染组与对照组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两组间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3天CD4、术后7天CD4、术后14天CD4、术后14天病毒载量、入院HCT与HGB、术后3天HCT与HGB,7天HCT与HGB,14天HCT与HGB、术后7天ALB,术后14天ALB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行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方式对是否出现SSI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P<0.05),术后3天HCT、术后14天CD4对是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男性去势手术对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对接受双侧睾丸切除手术的30例前列腺癌患者,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4、8个月分别测定血清雄激素、前列腺特异抗原及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的血脂、血糖、胰岛素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纤维蛋白肽A等生化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去势术后1周,血睾酮、游离睾酮、前列腺特异抗原较术前显著降低.术后1个月甘油三酯[(1.8±0.6)mmol/L,t=-2.21,P<0.05]、空腹胰岛素及血糖、餐后2h胰岛素及血糖开始较术前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意义;而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降低(-4.4±0.4,t=3.72,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术后4个月,总胆固醇[(6.6±1.0)mmol/L,t=3.09]、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1±0.9)mmol/L,t=3.57]、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27.02±5.98)μg/L,t=2.33]、纤维蛋白肽A[(3.4±1.7)nmol/L,t=3.27]开始较术前明显增加;均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脱氢表雄酮、性激素结合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α1及载脂蛋白β、纤维蛋白原手术前后无明显改变.睾酮、游离睾酮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纤维蛋白肽A、空腹胰岛素及血糖、餐后2h胰岛素及血糖水平分别呈直线负相关,睾酮、游离睾酮与胰岛素敏感指数呈直线正相关.结论雄激素水平降低对男性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产生影响,从而可能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2):2079-2082
近年来兴起的手术机器人系统已经用于世界各地许多手术室中,手术机器人技术在微创的基础上,依靠其前所未有的技术优越性将手术的精准度和可行性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已在心胸外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及骨科中逐步应用。本文就目前手术机器人系统在骨科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骨科手术感染的常见原因。方法对13例骨科手术感染患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骨科手术感染因素比较复杂,除患者自身因素外,与医院手术室条件、医护人员业务素质等有关。结论加强基层医院手术室硬件建设,提高医护人员业务素质,严格按规范进行手术操作,加强相关人员的责任心,可有效减少骨科手术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2.
2009年7月~2011年3月,我们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1](简称"指南"),对骨科大手术患者[特指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R)和髋部周围骨折手术[1-2]  相似文献   

13.
老年患者骨科手术风险性预测及相关因素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对老年骨科患者生活能力水平与手术并发症之间关系的研究 ,为老年骨科患者提供最佳的手术方案 ,从而减少围手术期致险事件的发生。方法 将 189例 6 0岁以上的骨科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 ,对照组依据各脏器系统检验结果确定手术时机及手术种类 ,研究组则根据患者的生活能力水平确定所进行手术的种类。统计两组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 研究组出现各类并发症 11例 ,并发症发生率 12 .79% ,死亡 1例 ,死亡率 1.16 %。对照组出现各类并发症 5 0例 ,并发症发生率 4 8.5 4 % ,死亡 6例 ,死亡率 5 .83%。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结论 生活能力水平是评估老年人身体健康程度的最重要的指标 ,以此为依据选择老年人所需进行骨科手术的种类 ,可以明显降低老年骨科患者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15.
16.
骨科手术植入物感染手术室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骨科手术植入物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危险因素及控制对策.方法 对2 699例骨科手术植入物患者采用自行设计表格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24例(0.89%)发生植入物感染,植入物感染与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手术部位、手术时间、手术间安排、择期/急诊、手术次数、伤口情况、术中抗生素应用情况等密切相关(P<0.05,P<0.01).结论 行骨科植入物手术需进一步提高手术室环境洁净度,强化手术人员手的无菌,重视术中各个环节的护理配合,加强植入物的管理,以提高骨科手术质量,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观察了不同手术围术期胃粘膜pH值(ipH)和血浆乳酸浓度的变化,探讨ipH作为反映微循环状态指标的灵敏性。方法随机选择全麻下行椎管手术(Ⅰ组)和直肠结肠癌根治术(Ⅱ组)的病人各10例,测定术前、手术开始(切皮)后2、4和6h的ipH和血浆乳酸浓度,同时记录心率、血压、失血量等常规指标。结果两组的ipH自手术开始后均逐渐降低,切皮后4h达最低点,与手术时间长短呈弱负相关(r=-0.505),而Ⅱ组比Ⅰ组降低更明显(P<0.05);血浆乳酸浓度随手术进行呈升高趋势,其变化迟于ipH。结论ipH可较早和更灵敏地反映组织灌流和微循环的障碍,比乳酸更灵敏;肠道手术比骨科手术对ipH的影响更明显,可能与肠道手术操作对肠粘膜屏障的损伤以及术前禁食过长有关。  相似文献   

18.
雌激素对冠心病患者血脂代谢和凝血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医师进修杂志》2003,26(9):17-18
  相似文献   

19.
对骨科手术中自体血回输的体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科自 2 0 0 0年 12月~ 2 0 0 1年 4月在骨科 2 4例手术中应用了自体血液回输技术 ,体会如下 :骨科大部分手术 (除肿瘤和感染 )的术中失血都可以回收再用。而以往术中估计失血量超过 10 0 0ml,除给予补晶、胶体液外 ,还需输同种异体血。输异体血会引起许多严重并发症。如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细菌污染反应、艾滋病、肝炎等传染病。特别要强调的是输血后传染病 ,由于目前技术水平所限 ,对于传染病潜伏期内病人所献的血还很难查出 ,这部分血液及血液制品会造成输血者被感染的严重后果。 10 0多年前就有人提出自体血回输 ,而直到 2 0世纪 8…  相似文献   

20.
疏血通对下肢骨科手术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肢骨科手术后由于手术创伤、肢体制动和血液学异常改变,极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中血液流变学异常为血栓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于2003年4月-2004年1月对23例患者手术后应用疏血通注射液,观察药物对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