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对 2 1例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及 2 0例正常儿童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 RSV毛细支气管炎组与对照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CD4/CD8比值RSV毛细支气管炎组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存在与哮喘相似的T细胞亚群变化相关的免疫功能紊乱 ,提示两者在发病机制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对 5 8例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 (RSV组 )及 2 0名正常儿童 (对照组 )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的比例 ,ELISA方法及多标记免疫分析系统检测血清IL 4和INF γ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 ,RSV组与对照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和CD8无明显差异 (P >0 .1) ,CD4 /CD8比值RSV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2 ) ;血清IFN γ两组无明显差异 (P >0 .1) ;IL 4和IL 4 /IFN γRSV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P <0 .0 5和P <0 .0 2 )。表明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存在T细胞亚群变化 (CD4 /CD8比值增高 ) ;以IL 4为代表的Th2类细胞因子表达和释放增多 ,导致Th1/Th2免疫反应失衡。这与支气管哮喘有相似变化 ,提示两者的发病机制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M)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 (FCM)检测IM患儿急性组和恢复组淋巴细胞亚群 ,并和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IM患儿急性组CD3+ 、CD8+ T淋巴细胞明显上升 ,CD4 + T淋巴细胞、CD4/CD8、CD19+ 淋巴细胞下降 ,与恢复组、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恢复组与对照组比较CD8+ T淋巴细胞上升、CD4/CD8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 <0 .0 0 1)。恢复组CD3 + 、CD8+ T淋巴细胞下降 ,CD4 + T淋巴细胞、CD4/CD8,CD19+ 淋巴细胞上升与急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结论 :IM患儿存在细胞与体液免疫功能紊乱 ,在整个疾病过程中T淋巴细胞起着主要作用 ,对IM患儿应进行长期随访以防治恶性疾患  相似文献   

4.
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 84例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儿进行了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总IgE测定 ,并与健康儿童对照组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试剂盒检测病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阳性细胞百分率 ;应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测定外周血总IgE水平。结果 :哮喘组中CD4+ 平均值为 47.2 8± 8.6 4,对照组平均值为 31.10± 6 .86 ,CD4+ 值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哮喘组CD8+ 平均值 32 .19± 5 .2 1,对照组平均值为 37.14± 5 .6 1,CD8+ 值低于对照组 (P <0 .0 5 )。哮喘组总IgE平均值为 80 4± 14 4 ,对照组平均值为 2 76± 12 5 ,总IgE值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果提示 :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期CD4+ 细胞升高 ,CD8+ 细胞下降和血清总IgE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 γ 干扰素(IFN- γ )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分析。探讨其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喘息的相关性及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6例急性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毛细支气管炎组)和30例健康体检儿童(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IFN- γ 和IL-6。结果毛细支气管炎组CD3CIMcr、CD3+CD8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毛细支气管炎组CD3*T、CD3+CD4T/CD3+CD8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毛细支气管炎组IFN叫降低,IL-6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感染期存在T细胞亚群紊乱,与发作期哮喘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有类似变化;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感染期发生细胞免疫失调。即Th1细胞功能受到抑制,Th2细胞功能亢进。因此,毛细支气管炎患儿Tn细胞功能紊乱是导致患儿发生喘息的免疫学机制,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过敏性哮喘患儿T、B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以探讨免疫致病机制。方法 以 43例急性发作过敏性哮喘患儿、2 0例缓解期过敏性哮喘患儿及 2 0例健康儿童为主要研究对象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D 4+、CD 4+/3 0 +、CD 8+,CD 8+/2 8+T淋巴细胞亚群和CD19+B淋巴细胞亚群。采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中白介素 (IL 4)与IgE浓度 ,同时行CD 4+/3 0 +与IL 4、IgE以及CD19与IgE相关性分析。结果 过敏性哮喘急性发作时 ,CD 8+/2 8+T淋巴细胞亚群为 ( 13 .7± 2 .8) % ,较哮喘缓解组的 ( 10 .6± 2 .8) %和正常组的 ( 11.9± 1.5 ) %显著上升 (P <0 .0 1) ;哮喘急性发作组CD 4+/3 0 +T淋巴细胞亚群与CD 19+B淋巴细胞亚群分别为 ( 2 .4± 0 .5 ) %和 ( 2 0 .6± 4.1) % ,缓解组分别为 ( 2 .0± 0 .3 ) %和 ( 17.8± 3 .3 ) % ,均较正常组的 ( 1.6± 0 .5 ) %和 ( 15 .8± 2 .9) %呈不同程度升高。CD 4+/3 0 +与IL 4、IgE以及CD 19与IgE均呈正相关 (P <0 .0 1)。结论 过敏性哮喘患儿T、B淋巴细胞功能状态出现紊乱 ,可能在过敏性哮喘致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免疫发病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研究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 (简称RSV毛支 )免疫发病机制。方法 对 12例确诊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患儿 (毛支组 )和 1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婴幼儿 (对照组 )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单核细胞 (PBMC)分泌的细胞因子IFN -γ和IL - 4进行检测。结果 毛支组CD8+T淋巴细胞和NK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2 ,0 0 1) ,CD3+T、CD4 +T、CD4 +T/CD8+T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毛支组IFN -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IL - 4,IL - 4/IFN -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1,0 0 1) ,且IFN -γ与IL - 4呈负相关 (r =- 0 81,P <0 0 5 ) ;毛支组中特应征 +患儿与特应征 -比较 ,前者IFN -γ明显降低 (P <0 0 1) ,IL - 4和IL - 4/IFN -γ明显增高 (P <0 0 1,0 0 5 )。结论 RSV毛支急性期存在Th1/Th2 平衡紊乱 ,表现Th2 优势应答 ,与遗传特应征与细胞因子分泌异常有一定关系 ,同时NK和CD8+T细胞在RSV毛支免疫发病机制中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刘文彬  郑淑梅  许红波  刘华君  袁丽 《四川医学》2004,25(10):1095-1096
目的 测定 74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可溶性白介素 2受体 (sIL 2R) ,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sIL 2R、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APAAP法。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病例组sIL 2R水平和CD8百分率明显升高 (P <0 0 1) ,CD3 明显降低 (P <0 0 1) ,CD4无明显差异 ;sIL 2R与CD3 和CD8呈负相关 (P <0 0 1) ,与CD4/CD8比值呈正相关 (P <0 0 1) ,与CD4不相关 (P >0 0 5 )。结论 提示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为临床应用免疫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 13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T淋巴细胞进行了研究 .方法 :采用间接荧光法检测了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 (CD+ 3 ,CD+ 8和CD+ 4 /CD+ 8) .结果 :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表现为严重紊乱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CD+ 3 T淋巴细胞明显下降 (P <0 0 1) ,CD+ 8T淋巴细胞明显升高 (P <0 0 1) ,导致CD+ 4 /CD+ 8明显降低 (P <0 0 1) .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 ,而使免疫功能紊乱 ,这对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本金  董文斌 《四川医学》2003,24(3):224-225
目的 研究格林巴利综合症患儿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 17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儿和 32例正常儿童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进行研究。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 ,疾病组CD+3、CD+4 、CD+8细胞的百分含量明显降低 (P<0 .0 1) ,而CD+4 /CD+8比值显著升高 (P <0 .0 1) ;血清IgG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5 ) ;IgG水平与CD+8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 = 0 .68,P <0 .0 5 )。结论 格林巴利综合症患儿体内存在T细胞亚群的失衡和体液免疫功能的紊乱 ,二者相互作用参与其发病  相似文献   

11.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心肌炎患儿淋巴细胞凋亡的改变、细胞免疫状况及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临床诊断心肌炎患儿 2 0例 ,采用光镜技术及原位末端标记法 (TUNEL)检测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情况 ,同时检测患儿治疗前后心肌酶谱、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另外以 13例正常健康查体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 心肌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检出率为 10 0 % ,凋亡率为 5 .5 %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急性期T淋巴细胞亚群中的CD4,CD8下降 ,与治疗后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心肌酶谱在治疗前后有明显变化 (P <0 .0 1)。结论 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过程与细胞凋亡过度导致T淋巴细胞免疫功下降有关 ,其相关性呈动态变化 ,可作为病情变化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2.
贲门癌患者手术前后T 细胞亚群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贲门癌患者手术前后T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方法  32例贲门癌分别于手术前后不同时间 ,测定外周静脉血T淋巴细胞的阳性细胞数 ,并与 32例健康义务献血者进行对照。实验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酶标S—P染色法。结果 贲门癌患者手术前与对照组相比T淋巴细胞 (CD3+)、辅助T淋巴细胞 (CD4 +)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抑制性T淋巴细胞 (CD8+)升高明显 (P <0 .0 5 )。术后d3T细胞各亚群与术前无显著差异。术后 6~ 8wkCD3+、CD4 +、CD4 +/CD8+明显升高 ,CD8+明显下降。结论 贲门癌患者可引起T细胞亚群紊乱 ,术后由于切除了肿瘤组织细胞免疫功能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13.
过敏性紫癜患儿T细胞亚群与免疫球蛋白水平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施弦  王家蔚 《黑龙江医学》2001,25(10):736-737
目的 观察过敏性紫癜 (HSP)患儿T细胞亚群与免疫球蛋白的动态变化 ,以探讨其发病原理及治疗对策。方法 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和散色比浊法测定HSP急性期与恢复期及对照组儿童血清免疫球蛋白浓度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 HSP患儿急性期IgA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恢复期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急性期C3 明显降低 ,恢复期正常。急性期CD3 、CD4 含量、CD4 /CD8比值及NK细胞均低于恢复期组(P <0 0 1、P <0 0 5、P <0 0 1、P <0 0 1) ,而恢复期组又低于对照组 (P <0 0 5、P <0 0 5、P <0 0 1、P <0 0 1)。结论 HSP患儿在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方面均有异常改变 ,且与病情相关。研究提示 :在常规治疗HSP时可加用免疫调节剂  相似文献   

14.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T细胞亚群变化及治疗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免疫功能状态及双黄连的干预作用。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11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T细胞亚群CD3^ ,CD4^ ,CD8^ ,CD4^ /CD8^ ,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双黄连组(58例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双黄连)及常规组(52例,除不用双黄连外,其余相同)。结果:110例毛支患儿中CD8^ ,CD4^ 均下降,CD8^ 上升,CD4^ /CD8^ 下降,用双黄连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及免疫功能恢复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毛支患儿存在免疫功能异常及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注射双黄连为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小板相关参数在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发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血液科病房收治的241例初诊ITP儿童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健康儿童252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并比较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小板相关参数水平,并对两组中大于4岁的儿童进行生活质量问卷调查,评估ITP患儿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儿CD3+、CD4+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及PLT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而CD8+T淋巴细胞、MPV及PDW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与治疗前水平比较,治疗5日后ITP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小板相关参数水平均有明显改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ITP患儿血小板计数、CD4+/CD8+与骨髓巨核细胞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IT生活质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ITP患儿治疗干预方面得分最高,为(1.89±1.06)分.结论:ITP患儿CD3+、CD4+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及PLT计数均明显降低,CD8+T淋巴细胞、MPV及PDW明显升高,ITP患儿生活质量明显降低,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小板相关参数对ITP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T细胞亚群与IgG及其亚类的关系。方法 :对 111例感染性肺炎患儿和 3 0例对照组新生儿T淋巴细胞亚群、IgG及其亚类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CD3、CD4细胞数量为肺炎组 <对照组 (P <0 .0 5 )。其中 ,CD3、CD4细胞数量为细菌性肺炎组 <对照组 (P <0 .0 5 )。CD8、CD4/CD8、IgG、IgG1、IgG2、IgG3、IgG4肺炎各组和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当新生儿因感染而出现免疫功能紊乱时 ,应首先纠正细胞免疫缺陷 ,合理补充免疫球蛋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与Th1/Th2免疫变化。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3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及20例健康儿童外周血T细胞亚群;ELISA法检测以上儿童血清IFN-γ(ng/L)、IL-4(ng/L)。结果毛细支气管炎组CD4^+百分率略高于对照组,CD8^+百分率略低于对照组,但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CD4^+/CD8^+比值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哮喘组CD4^+百分率高于对照组,CD8^+百分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且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毛细支气管炎组、哮喘组与对照组IFN-γ、IL-4、IFN-γ/IL-4水平变化差异显著(P〈0.05)。哮喘组IL-4水平略高于毛细支气管炎组(P〉0.05)。毛细支气管炎组IFN-γ水平低于哮喘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和哮喘患儿均存在细胞免疫失调,以Th2型细胞占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急性甲、乙、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对疗效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用APAAP桥联酶标法检测 10 2例急性甲、乙、丙型病毒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CD8、及CD4/CD8,并检测了 2 9例急性甲、乙、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相比 ,10 2例急性甲、乙、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CD3 、CD4、CD4/CD8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P <0 . 0 5 ) ,而各型肝炎的CD8均显著增高 (P <0 . 0 1) ;2 9例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7例治疗效果差者 ,其CD4、CD4/CD8处于低水平而CD8始终处于高水平 (P >0 . 0 5 ) ,另 2 2例治疗效果较好者 ,各亚群指标均接近或恢复正常水平 (P <0 .0 5 )。结论 :急性甲、乙、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是以CD4、CD4/CD8的降低 ,特别是CD8的显著增高为其特征 ,各亚群在治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反映疾病的疗效及预后。治疗时 ,应注意调节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麻疹患儿出疹期T淋巴细胞及IL-2水平。方法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检测36例麻疹出疹期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2水平,并与30例健康儿童对照。结果观察组CD4+、CD4+/CD8+、IL-2水平比对照组明显下降(P均<0.01),CD8+上升(P<0.01),CD3+无明显变化(P >0.05)。结论麻疹急性出疹期患儿存在细胞功能紊乱,细胞因子在麻疹的发病机理中亦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儿童哮喘发作期与缓解期血免疫球蛋白和T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技术对 38例哮喘患儿的哮喘发作期与缓解期和 2 0例健康对照儿童的外周血免疫球蛋白和T细胞亚群进行测定 ;结果  (1 )哮喘发作期lgG ;1 1 .83± 7.54与对照组 1 0 .1 6± 2 .65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2 )哮喘发作期及缓解期CD3 +、CD4+、CD4+/CD8+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发作期及缓解期CD8+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儿童哮喘存在着lgG的改变 ,CD4+T细胞增加 ,CD8+T细胞数量或和功能不足导致免疫功能紊乱是哮喘的主要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