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慢性房颤伴长RR间期的效果。方法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60例慢性房颤伴长RR间期患者为实验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患者口服参松养心胶囊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心宝丸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实验,两组患者临床症状都有所缓解,其中,实验组患者在总治疗有效率和心率变化情况等方面对比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讨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参松养心胶囊对于慢性房颤伴长RR间期患者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因而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静脉注射盐酸胺碘酮药物复律和直接电复律治疗预激综合征伴快速房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八一医院急诊科2012年3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预激综合征伴快速房颤41例临床资料,根据复律方法分为药物复律组21例和电复律组20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 电复律组复律成功率100%,高于药物复律组的66.67%(P<0.05).电复律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0%,低于药物复律组的28.57%(P<0.05). 结论 预激综合征伴快速房颤电复律成功率高,且不良反应少,临床上可优先选择电复律.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评价胺碘酮对顽固房颤或居扑患者维持正常窦性心律的效果及安全性。亚方法对1979年7月至1992年9月期间两个医疗中心接受胺碘酮治疗的全部患者作了回顾性研究。选用标准为:①用≥1种1类抗心律失常药治疗后,未能维持正常窦律的有症状的慢性或阵发性房颤或房扑2②按设计方案使用胺碘酮。排除标准为:①用胺碘酮30天后未能成功转复为窦律或电复律失败者;②肢碘附治疗之前有甲亢者;③曾用胶碘酮治疗者;④可逆原因的心律失常;⑤因其它内科疾病预期寿命/6个月者。由于胺碘酮半减期长,治疗30天后仍为房颤或房扑者采用电复律转为窦律…  相似文献   

4.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慢性房颤伴长RR间期3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慢性房颤伴长RR间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房颤伴长RR间期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3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治疗原发病外,治疗组给予参松养心胶囊口服,对照组给予心宝丸口服,观察时间为4周,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均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最慢心率、平均心率、最快心率。对比治疗前后的症状及心电图。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3.33%;动态心电图平均心率、最慢心率提高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慢性房颤伴长RR间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张朝君  汪芳松  陈根 《安徽医药》2013,34(3):280-282
目的探讨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对12例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临床患者,对其临床特征、心电图特点及临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2例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均有不同的诱因,10例有低钾血症,2例低钾血症同时使用胺碘酮治疗,4例窦性心动过缓,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均有QTc间期延长,并有特征性改变;11例患者使用电复律治疗,所有患者均使用硫酸镁及氯化钾治疗,6例患者使用异丙肾上腺素治疗,1例患者使用起搏器治疗,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掌握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心电图特点,早期诊断,去除诱因,综合治疗(包括电复律、补钾及镁、提高心室率等),12例患者均获临床治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预激综合征伴快速心房纤颤急诊处理的手段。方法 46例患者分别使用电复律及药物复律,观察疗效及副作用。结果 预激综合征伴快速房颤电复律疗效89.7%,明显高于药物复律,且无明显副作用,药物复律率以心律平(67.9%)为高。结论 预激综合征伴快速房颤应尽可能首选电复律,药物复律应首选心律平。  相似文献   

7.
韩成浩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0):123-124
目的:进一步了解预激综合征伴房颤的临床特点,更好地掌握其发病机制,有利于指导正确选用药物,有助于提高预激综合征伴房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患者1、2的发病经过及临床表现、心电图改变,对药物的反应进行分析,做出预激综合征伴房颤与室速及一般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进行鉴别并正确选用有效的药物。结果:2例患者实施同步电复律成功,得到及时救治。结论:预激综合征伴房颤是严重的心律失常疾病,易演变为室上性心动过速或室速而致死,是心脏急症,应及时采取最有效的方法使其复律为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心房颤动(房颤)者动态心电图的RR间期表现,包括特点、分布、影响因素等内容,为房颤治疗提供重要参考。方法对该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接受动态心电图的60例房颤患者的心电图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动态心电图RR间期最值(最长、最短)、发生时间、不同时间段(1.5秒、3.0秒为分界点)内的心率、最高/低心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RR间期小于1.5秒16例(26.67%);RR间期大于2秒35例(58.33%);RR间期大于3秒5例(8.33%)。结论房颤患者RR长间期较常见,分布呈昼夜节律性,且RR长间期不受心脏大小、心功能等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研究普罗帕酮联合电复律对于心房颤动(房颤)和心房扑动(房扑)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房颤和房扑患者,电复律前均对给予其负荷量普罗帕酮进行治疗,未转复者则给予其电复律,转复后给予其维持使用普罗帕酮。结果 100例中共91例患者转为窦性心律,其余9例患者无法维持窦性心律,早期治疗有效率为91.0%。结论普罗帕酮联合电复律对于房颤和房扑有较为显著的治疗方法 ,且安全可靠,值得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房颤持续时间患者之间窦房结及房室结功能的差异。方法 选择2019年2月至2021年5月梅州市人民医院动态心电图房颤合并长RR间期(≥1.5 s)患者50例作为对象,根据房颤持续时间是否>48 h分为两组。≤48 h组患者行体外同步直流电复律或药物复律,>48 h组患者先进行3周抗凝后再进行复律,转为窦性心律后停用洋地黄药物及抗心律失常药物,两组均完成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测,比较两组窦房结功能、房室结前传不应期及文氏点、2∶1阻滞点。结果 ≤48 h组成功率为84.00%,高于>48 h组的64.00%(P <0.05);≤48 h组SNRT、SACT、房室结前传不应期及文氏点均短于>48 h组(P <0.05);≤48 h组复律后房室结2∶1阻滞点<150次/min患者1例,>48 h组房室结2∶1阻滞点<150次/min患者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 0.05);≤48 h组复律后长RR间期时间及次数短(少)于>48 h组(P <0.05)。结论 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用于阵发性房颤合并长RR间期...  相似文献   

11.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常见的房性心律失常。据统计,60岁以上人群中房颤的发生率为1%,并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动态心电图检测常发现房颤伴长R-R间期的现象,此现象能否诊断合并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对20例房颤伴长R-R间期≥2.0s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的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动态心电图监测常发现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R-R间期≥2.0s),逸搏及逸搏心律现象,以往多认为是房颤合并Ⅱ度、高度,甚至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但以后人们发现许多心房颤动患者复律为窦性心律时并无Ⅱ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方法本研究对门诊及病房心房纤颤患者行动态心电图24h记录到的60例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患者的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对长R-R间期与睡眠相关或不相关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60例患者共出现长R-R间期(≥2.0s)526次,白天65次(12.4%),夜间461次(87.6%);平均心室率<60次/min者37例、≥60次/min者23例;60例患者的长RR间期在2.0~4.6s之间。长R-R间与睡眠相关者46例、不相关者14例。结论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多发生在夜间睡眠状态,与睡眠呈显著相关性(P<0.01),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为非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一般无临床意义,诊断心房颤动伴Ⅱ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时应慎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动态心电图中长RR间期分析其常见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000例动态心电图中184例长RR间期患者,根据其发生原因分为A组心房颤动组54例(占29.35%),B组窦性心律伴心律失常组130例(占70.65%),对比分析其发生情况与睡眠的相关性。结果长RR间期总发生4.6%,50岁以上占82.61%。导致长RR间期原因主要为Ⅱ度窦房传导阻滞,其次为心房颤动、窦性心动过缓并不齐、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房早未下传、高度窦房传导阻滞、二度房室传导阻滞。A组检出率小于B组,差异显著(P<0.01)。A组平均心室率大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B组的最长RR间期均值大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中发生长RR间期次数/天均以与睡眠相关性组比例较高,发生最长RR间期均值均以与睡眠无关性组较长。结论动态心电图能检测出引起长RR间期的各类原因,是安全有效的检测项目。分析其原因、了解其临床意义有助于临床诊断,指导药物治疗及起搏器的安装。  相似文献   

14.
张露江  李菊香 《现代临床医学》2021,47(4):305-306,312
电复律是目前无创性非药物转复房颤节律的方法之一.目前,双相直流电复律是房颤复律治疗的常用方式,但其对房颤复律的初始能量选择尚无明确定义.本文对房颤双相电复律的初始能量选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师转复房颤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常见的房性心律失常.据统计,60岁以上人群中房颤的发生率为1%,并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动态心电图检测常发现房颤伴长R-R间期的现象,此现象能否诊断合并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对20例房颤伴长R-R间期≥2.0s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结果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房颤合并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问题,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新一代Ⅲ类抗心律失常药伊布利特转复阵发性房颤的效果、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3年3月本科室治疗的6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10min一次性静脉注射伊布利特1mg,观察转复率、转复时间、严重不良反应。结果 伊布利特对阵发性房颤转复成功55例,成功率80.8%,平均转复时间26.7min,最快转律时间为3min,最长转律时间138min。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发生1例非持续性单型性室速,4h内自行消失。合并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持续性单型性室速、阿斯综合征1例,电复律终止;发生非持续性单型性室速1例,4h内自行终止。未发生尖端扭转性室速,未发生严重心动过缓、加重、低血压,无死亡病例。结论 无器质性心脏病的阵发性房颤患者,使用伊布利特转律快速、有效、安全;合并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急救完备的情况下,可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肌袖性房性心律失常的动态心电图特征。方法总结8例复杂房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和动态心电图特点。结果8例患者均有频发房性早搏,有时呈二三联律、房性过速,1例发生阵发心房扑动,均发生阵发房颤,7例发作时间为2—15min不等,1例发作时间持续十几h,诱发房颤(房扑)的房早联律间期0.20—0.28s。结论肌袖性房性心律失常的动态心电图中窦律、房早、房遇速、房扑、房颤相互转换,诱发房颤(房扑)发作的房早联律间期短,房早几乎均呈“PonT”现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房纤颤的临床转复治疗。方法 分别应用口服奎尼丁、乙胺碘肤酮和直流电复律等转复房颤。结果 奎尼丁转复率达80%以上,电复律成功率为93.75%,乙胺碘肤酮为75%。结论 电复律作为房颤转复的首选;奎尼丁疗效优于乙胺碘肤酮、心律平等,且在严密观察下可避免出现恶性心律失常等严重副作用,也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心房纤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导致血液动力学的损害和血栓栓塞并发症,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所以房颤的复律是心脏病临床研究的重要问题.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既费时间,又有毒副作用;电复律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并发症;近年来发展的消融术需要特定的条件和设备,且价格昂贵,难以推广应用.笔者归纳我院针灸科采用针刺疗法治疗36例房颤患者复律情况,以期探索房颤非药物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目前,通常将房颤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型房颤和永久型房颤三种。对于永久型房颤患.治疗主要围绕控制心率和预防血栓这两个环节:而对于阵发型房颤或持续性房颤。则通过急性复律治疗或预防性治疗以控制心律.同时应当注意预防血栓。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复律方法有电复律和药物复律.药物逆转房颤具有更简单、更方便的特点,易于在基层医疗单位开展。普罗帕酮(心律平)转复阵发性房颤的成功率高,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