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莹  丁素芳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1):3211-3212,3214
目的分析新生儿院内获得性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统计该院新生儿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并对25例院内获得性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该院新生儿科院内感染总发生率为2.6%,消化道感染占总感染的18.8%,消化道感染以轮状病毒性肠炎为主。25例院内获得性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均在住院1周左右排黄色稀糊状粪便,每天4~6次不等,同时伴有不同程度发热及轻到中度脱水。所有患儿均无呕吐及惊厥发生,且通过给予静脉补液或口服加静脉补液等对症处理后,均在发病后3~5 d大便转正常。结论新生儿感染轮状病毒性肠炎以秋冬季发病为主,是新生儿院内消化道感染的主要类型,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研究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肠道外损伤情况,为临床诊治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并肠道外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22例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同期收治的婴幼儿腹泻患儿无轮状病毒感染25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肠道症状、肠外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轮状病毒性肠炎组发生肠道外损伤共18例,比例较高,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肠道外损伤中,以心肌损害最高为11例,其次为呼吸系统受累5例、肝脏受累3例。结论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并肠道外损伤的表现较多,需要在工作中重视肠道外脏器是否有受损,并进行积极有效的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肠外表现。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11年2月我院接受治疗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187例,对患儿的肠外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轮状病毒性肠炎的肠外表现通常反映在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肝脏、神经系统的损害以及患儿出现严重的电解质紊乱高渗血症。其中90例患儿出现循环系统损伤,占48.1%;79例患儿出现呼吸系统损伤,占42.2%;15例患儿出现肝损,占8.1%;8例患儿出现神经系统损伤,占4.3%;12例患儿出现严重的电解质紊乱高渗血症,占8.0%。结论婴幼儿感染轮状病毒后,不但会出现病毒性肠炎,轮状病毒还会感染婴幼儿其他组织器官,因此,婴幼儿在感染轮状病毒时因引起医疗人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干扰素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50例疗效分析南平市立医院葛品,黄启淦,林海,程肇平婴幼儿秋冬季腹泻是儿科常见疾病,其病因主要是轮状病毒感染,目前尚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最近我们采用干扰素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50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一、对象本文90例...  相似文献   

5.
正轮状病毒感染是5岁以下儿童重度脱水性腹泻的首要致病原,在儿童腹泻住院及门诊中占有很高的比率。患儿因为腹泻量大,再加之呕吐,很容易出现脱水,对机体的损伤比较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13年,全球5岁以下儿童当中,大约有22万的儿童死于轮状病毒感染。故年轻爸妈们千万不要大意,应该掌握轮状病毒胃肠炎的防治知识。以腹泻为主症的传染病轮状病毒性肠炎是由A组轮状病毒引起的,因发病高峰在秋季,故又叫秋季腹泻。轮状病毒性肠炎是一种传染病,  相似文献   

6.
《世界临床药物》2008,29(5):257
葛兰素史克宣布FDA已批准其13服减毒轮状病毒活疫苗(Rotarix)用于预防婴儿轮状病毒引起的胃肠炎。幼儿感染轮状病毒与年龄并无相关性——即使是3个月龄婴儿也会出现严重轮状病毒性腹泻及脱水症状。本品可预防美国常见的G1型和非G1(G3、G4、和G9)型轮状病毒引起的胃肠炎。  相似文献   

7.
李绍锦  李上淼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4):3371-3372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非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也是儿科病房医院感染主要疾病之一。为探讨医院感染轮状病毒情况以及患儿在门诊就诊过程中交叉感染情况,笔者对本院儿科病区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发生的医院感染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进行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肌酶及心电图检查在诊断小儿手足口病与轮状病毒性肠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小儿手足口病与轮状病毒性肠炎各40例,行心肌酶检测并统计出现心电图异常的种类和比例。结果手足口病组肌酸激酶(O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高于轮状病毒腹泻组(P〈0.05),轮状病毒感染组出现ST-T改变和房室传导阻滞的比率显著低于手足口病组(P〈0.05)。结论手足口病相对于轮状病毒感染患儿心肌损伤较为明显,通过心电图检查能更明确的诊断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惊厥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09年7月-2012年8月住院的42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病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表现及实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惊厥发作时不伴发热或仅有低热,无脱水或仅有轻度脱水,无家族癫痫病史,轮状病毒性肠炎并良性惊厥41例,病毒性脑炎1例,随访过程中未发现发作。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临床工作中应提高警惕,但预后良好,多无明显后遗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性肠炎300例心肌酶及心电图改变对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心肌炎助诊。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附属儿童医院2009年9月至2010年2月轮状病毒性肠炎300例资料。结果 30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心肌炎心肌酶及心电图改变有相似性。结论心肌酶及心电图改变对诊断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心肌炎有明显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轮状病毒性肠炎婴幼儿常见,目前仍没有特异性的抗轮状病毒药物。我们应用消旋卡多曲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并与蒙托石散治疗进行比较,旨在探讨消旋卡多曲对于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应用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与分组2010年8月至2012年1月我院住院治疗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98例,大便性状均为稀水  相似文献   

12.
轮状病毒性肠炎与非轮状病毒性肠炎对心肌酶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性肠炎与非轮状病毒性肠炎心肌酶谱的变化及两种肠炎的心肌酶谱的区别。方法:选取本院2006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轮状病毒性肠炎64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收治的其他类型的非轮状病毒性肠炎64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血清AST、LDH、α-HBDH、CK、CK-MB。结果:观察组心肌酶AST、LDH、α-HBDH、CK、CK-MB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治的64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经检测后,发现其中47例心肌酶谱升高,给予治疗后,AST、LDH、α-HBDH、CK、CK-MB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心肌酶谱改变较非轮状病毒性肠炎明显。  相似文献   

13.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轮状病毒肠炎是一种我国北方秋、冬季小儿常见病,近年来,发现轮状病毒感染不仅可引起肠道内感染,而且合并肠道外损害的病例逐渐增多。我科自2005年9月至2008年1月对219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进行了心肌酶谱及心电图检查,发现合并心肌损害13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轮状病毒肠炎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6个月至3岁婴幼儿,发病率最高年龄段为6个月至2岁,且最严重。多数患儿在感染轮状病毒后临床上会出现发热、呕吐、稀水样便等胃肠道症状外,近年来研究发现轮状病毒感染常可侵犯其他多个脏器,出现肠道外损伤。临床上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肝功能异常的报道日益增多,本文探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肝功能异常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刘长青 《中国当代医药》2012,(29):46+48-46,48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与心肌、肝脏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105腹泻患儿按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分为观察组(轮状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非轮状病毒感染组)。对两组心肌及肝脏主要生化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组心肌、肝脏损害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CK、CK-MB、AST、ALT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轮状病毒肠炎易致心肌和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的肠道外损害.方法对226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轮状病毒肠炎的同时,丙氨酸转氨酶增高18例(7.96%).心肌酶谱异常54例(23.9%),66例合并鼻塞、流涕、咳嗽,气促等呼吸道症状,其中上呼吸道感染52例,支气管炎11例,肺炎3例.结论轮状病毒不仅可以引起肠道内感染,还可以在肠管外消化器官及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多个系统发病,这说明轮状病毒存在新的感染途径和感染机制.  相似文献   

17.
<正>轮状病毒肠炎是儿童秋冬季腹泻最常见的病种之一,感染以5岁以下小儿多见,6~24个月为发病高峰,大部分为水样便或者蛋花汤样便,部分患儿伴有发热和呕吐,容易脱水,可有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多数病例病情稳定,7~10 d可自愈,预后良好。但部分患儿会并发惊厥,近年来有逐渐增高的趋势。我院今冬轮状病毒肠炎比较集中,11月本院检验室采用金标法快速检测轮状病毒,共诊断轮状病毒性肠炎447例,多在门诊治疗,诊治过程中出现多例伴有惊厥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出现心肌损害的特点.方法 选择106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按照有无心肌损害分为正常组与异常组,对两组患儿的病程、脱水程度等临床表现与心肌损害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心肌损害与轮状病毒性肠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出现心肌损害的异常组中/重度脱水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其住院时间亦较后者长,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轮状病毒肠炎除了引起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外,对患儿的心肌也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这种损害可能与患儿的感染状态及免疫状态密切相关,应该引起儿科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9.
轮状病毒是一组分节段的双链RNA病毒,属呼肠孤病毒科,是导致世界范围内儿童严重腹泻的最主要病原体。该病毒所致的腹泻普遍流行,有研究表明,几乎所有<5岁儿童均感染过轮状病毒,但实际上并非100%婴幼儿均患轮状病毒肠炎,推测有相当数量为无症状感染。随着临床免疫学的进展,人们普遍认识到免疫功能紊乱与各种疾病的发病有关,但对本病免疫球蛋白(Ig)测定报道甚少。笔者采用透射比浊法测定轮状病毒肠炎患儿37例血清Ig含量,以探讨其与轮状病毒肠炎发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A群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探讨其体液免疫状况。方法对确诊50例A群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及40例健康儿童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C4进行检测。结果 A群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IgG、IgA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M、C3、C4则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A群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存在体液免疫功能紊乱,为临床A群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免疫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