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神经外科2008年1月。2012年10月40例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引起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有进展性出血性损伤22例(55.0%),弥漫性脑肿胀11例(27.5%),长时间脑疝5例(12.5%),术中低氧血症2例(5.0%)。12例患者行单侧开颅手术,28例行双侧开颅手术;术后随访12个月,18例死亡(45.0%)。存活22例患者中,恢复良好10例(25.0%),中度残疾7例(17.5%),重度残疾3例(7.5%),植物状态2例f5.0%1。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原因较多,应根据不同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刘青云  朴海善 《河北医药》2001,23(3):183-184
目的:探讨小儿重型颅脑损伤发病及治疗特点,方法分析41 重颅脑损伤患者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CT检查特征。12例手术治疗,其余采取保守综合治疗。结果:治愈33例(80.5%),重残3例(7.35),死亡5例(12.2%),结论小儿重型颅脑损伤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抢救。  相似文献   

3.
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2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24例。结果随访6个月,恢复良好9例(37.5%),中残4例(16.7%),重残3例(12.5%),植物状态2例(8.3%),死亡6例(25.0%)。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是救治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的有效方法,能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临床救治原则和处理。方法采集本科2006年4月至2009年2月人院的169例重症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研究,并对其救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术后依照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评分恢复良好65例(38.5%),轻残48例(28.4%),重残21例(12.4%),植物生存5例(3.0%),死亡30例(17.8%)。结论合理救治程序至关重要,重视院前急救和术后综合治疗,强调先重后轻,先开放后闭合的救治原则。早诊断早治疗能提高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治疗效果,同时是减少致残率及降低死亡率的最佳选择。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应早期诊断,及时抢救,避免漏诊和误诊,首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以及专科治疗配合ICU监护是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138例重型颅脑损伤临床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SCCI)患者的治疗经验,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不断提高救治水平。方法对我科近5年收治的13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就致伤原因、临床特征、抢救措施、手术方式及预后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存活110例(79.7%),死亡28例(20.3%),其中恢复良好86例(62.3%),中残12例(8.7%),重残6例(4.3%),植物生存6例(4.3%)。结论正确有效地急性期抢救,及时的手术减压和妥善脑保护、维持有效的脑灌注压、加强术后的监护和处理合并伤,防治并发症等措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及影响亚低温治疗时机的相关因素。方法: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n=39例)和常规治疗组(n=41例)。比较两组的预后,观察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时间窗。分析影响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时机的原因。结果:伤后3个月GOS评分:亚低温治疗组恢复良好率56.4%。显著高于对照组39.0%(P〈0.05);亚低温治疗组病死率28.1%,明显低于对照组43.9%(P〈0.05)。亚低温治疗组开始治疗时间窗:12小时内16例。死亡3例.恢复良好8例;12时后23例。死亡8例,恢复良好10例。结论:早期亚低温治疗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残率。合并伤、休克、迟发性颅内血肿、亚低温开始时间是影响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临床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从院前急救、急诊室的早期诊治、合并症的处理、神经外科的专科处理及康复治疗等一系列环节,探讨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救治及康复水平的方法。方法 对我科自2000年1月至2004年1月救治的6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治疗结果。结果 本组63例中生存37例(58.7%)。其中恢复良好者11例(29.7%),中等度残疾16例(43.2%),重度残疾10例(27.0%),死亡26例(41.3%)。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必须各个环节并重,包括院前急救、急诊室的早期诊治、合并症的处理、神经外科的专科处理及康复治疗等一系列环节,建立并采取一体化的治疗方案,是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及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秦仪 《北方药学》2014,(5):112-11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急救措施。方法:回顾分析68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急救措施。结果:29例(42.6%)恢复良好,14例(20.6%)中残,12例(17.7%)重残,3例(4.4%)植物生存,10例(14.7%)死亡。结论:早期密切观察病情和积极施救能够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的手术治疗创造有利条件,根据病情合理选择术式有利于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9.
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行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6~18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标准(GCS)评估:良好36例(45%),中残10例(12.5%),重残6例(7.5%),植物生存2例(2.5%),死亡26例(31.25%)。结论标准大骨瓣术式清除血肿彻底,减压充分,可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标准大骨瓣与常规骨瓣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兵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8):2493-2494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与传统常规骨瓣手术救治65例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结果标准大骨瓣组(41例):恢复良好17例,中残6例,重残5例,植物状态2例,死亡11例(27%)。常规骨瓣组(24例):恢复良好4例,中残3例,重残4例,植物状态1例,死亡12例(50%)。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可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但可引起严重并发症,术后遗留的骨缺损范围大。  相似文献   

11.
重型颅脑损伤并休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并休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76例重型颅脑损伤并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6例患者中25例恢复良好,中残7例,重残和植物生存5例,死亡39例,死亡率为51.3%。结论及时诊断、及时治疗,早期迅速查明休克原因尤为重要。救治中强调就地抢救及手术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晓光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0):119-11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的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08年1月铁岭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30例,采用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判断治疗效果。结果:30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93.33%。存活28例术后随访1年,GOS评分5分即恢复良好者15例(53.57%),4分即轻度残疾10例(35.71%),3分即重度残疾者3例(10.71%),无植物生存状态。出现并发症8例。结论:采用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预后较好,治疗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伴的临床特点和救治策略。方法本组85例,GCS均〈8分,均伴身体其他部位多处损伤,均需外科处理。行开颅手术清除血肿63例(74.1%),去骨瓣减压55例(64.7%),其他损伤均经外科治疗。在治疗中贯彻损伤控制外科原则。结果存活48例(56.5%),死亡37例(43.5%)。33例出院后6个月行GOS评分,显示恢复良好6例(18.2%),中度残废14例(42.4%),重度残废13例(39.4%)。结论应用损伤控制外科原则处理多发伤伴重型颅脑伤有助于提高其生存率,对颅脑损伤的积极治疗是提高病人生存质量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赵霆  陈节 《安徽医药》2010,14(2):203-20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中脑膨出的发生机理与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重型颅脑损伤术中的脑膨出的综合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死亡13例(28.3%),植物生存8例(17.4%),重残9例(19.6%),轻残或良好16例(34.8%)。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术中脑膨出的综合防治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张广军  李元柱 《河北医药》2006,28(11):1049-1050
目的 探讨影响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伴脑挫裂伤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60例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伴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5分29例,预后良好13例,预后不良16例;GCS6~8分31例,预后良好26例,预后不良5例.结论 伤后GCS评分是影响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挫裂伤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及时清除颅内血肿和恰当的术后处理是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28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救治经验。方法:对1科1999年3月至2001年3月收治的GCS≤8分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28例重型颅脑损伤存活18例(64.3%),其中恢复良好和中残12例,重残6例,死亡10例(35.7%)。结论:尽早清除颅内血肿、去大骨瓣减压,早期应用钙离子拮抗剂,亚低温治疗,自体量子血疗法等措施,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死亡率,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7.
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与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疗效及相关护理措施。方法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亚低温治疗与相关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比较两组治愈率、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30例(85.7%)、死亡5例(14.3%),对照组治愈23例(65.7%)、死亡12例(34.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15、3.99,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GOS评分(3.23±2.15)分低于对照组(5.03±0.96)分(t=3.52,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17.0%(6/35)低于对照组37.1%(13/35)(Χ^2=3.95,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适当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朱贤富  王振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6):2450-2451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将8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HBO治疗组、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加用HBO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3个疗程后的格拉斯哥昏迷记分(GCS)和严重颅脑伤残疾评定量表(DR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GCS、D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3个疗程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GCS评分明显提高,DR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O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其残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经验和方法及预后。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5年12月共收治的87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治疗情况及预后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组87例病人中,存活69例,按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其中良好42例(48.3%),中残13例(14.9%),重残11例(12.6%),植物生存3例(3.4%),死亡18例(20.7%)。结论 早期诊断、正确选择治疗方法、积极综合治疗、亚低温治疗及细致有效的护理,可降低病死率,减少病残率,提高治愈率,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依达拉奉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通过监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情况来探讨依达拉奉对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前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后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3、5、7d血NSE变化情况及21d患者GCS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SE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3d后NSE水平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1d后两组GC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未见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依达拉奉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以降低患者外周血NSE水平,减轻脑细胞的损伤,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