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肩周炎是以肩部疼痛和活动受限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其好发于50岁左右的女性,故常称为“五十肩”,有自愈倾向。又因其疼痛较剧,肩部(肩关节)多处于被动冻结状态,有些教科书又称之为“冻结肩”。对肩周炎的治疗多以保守治疗为主,在治疗的同时,配合积极的功能锻炼,加之局部的理疗、热敷等,多能治愈,治愈后也可能再复发。我院外科近四年来,陆续收治肩周炎患者32例,年龄44~54岁,采用血府逐瘀汤化裁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血府逐瘀汤化裁治疗产后及流产后出血10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素芳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21(9):67-67
血府逐瘀汤是清代名医王清任所创的活血化瘀方剂之一,由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等组成,其主治范围日渐扩大,笔者近年来用血腐逐瘀汤治疗产后及流产后出血不止患者102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4.
静脉曲张综合征包括:静脉曲张、静脉机能不全、郁积性皮炎和静脉曲张性小腿溃疡.主要表现为下肢水肿、疼痛、毛细血管出血、小腿溃疡或湿疹及静脉周围炎等.病程持续时间长.内科治疗主要以控制病情进展为主.通过对33例患者采用中药治疗后观察得出结论血府逐瘀汤合补阳还五汤化裁治疗静脉曲张综合征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5.
温胆汤化裁治疗中风析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温胆汤是临床常用的一首古代名方,由生姜、半夏、橘皮、竹茹、枳实、炙甘草六味药物组成。本方源于南北朝名医姚僧垣所撰《集验方》,始见于唐代孙思邈《千金方》,其主治症为“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南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虚烦证治和惊悸证治”条下所载温胆汤与 相似文献
6.
一般资料 :97例皆为门诊病人 ,均有典型的反复发作的腹泻、脐周及左下腹腹痛史 ,查大便常规正常 ,大便细菌培养阳性 ,乙状结肠镜检查亦未发现异常 ,诊为过敏性结肠炎。其中女 5 9例 ,男 3 9例 ;1 8~ 3 0岁 2 6例 ,3 1~40岁 3 9例 ,41~ 5 0岁 2 3例 ,5 1~ 60岁 1 1例 ;年龄最小 1 8岁 ,最大 60岁 ,病程 3个月之内者 4例 ,3月~ 1年者 2 6例 ,2~ 5年者 3 3例 ,6~ 9年者 2 4例 ,1 0~ 1 5年者 6例 ,1 6~ 2 0年者 4例。因情绪诱发者 71例 ,感寒而发者 1 6例 ,饮食不当而发者 1 0例 ,辨证基本属肝郁脾虚。 治疗方法 :采用基本方 :柴胡… 相似文献
7.
血府逐瘀汤化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中药血府逐瘀汤(化裁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15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控制血糖基础上,治疗组78例给予血府逐瘀汤(化裁方),200ml,每天3次口服;对照组78例给予弥可保500μg每天3次口服。两组均2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肌电图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率52.56%,总有效率93.59%;对照组显效率38.46%,总有效率75.64%。两组比较,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治疗后,治疗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府逐瘀汤(化裁方)能明显改善DPN的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治疗DPN疗效显著,无毒性及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血府逐瘀汤治疗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3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笔者针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同时,应用活血化瘀法,选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对于改善血液动力学障碍、微循环境碍、控制心衰等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临床较完整的资料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2例均为住院患者,男性24例,女性8例;发病年龄最大75岁,最小46岁,平均62岁。其诊断标准、病情分级及疗效判定均符合1977年全国第2次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其中心功能不全Ⅰ级16例(50%),心功能不全Ⅱ级10例(31%),心功能不全Ⅲ级6例(19%)。2 治疗方法 以血府逐瘀汤为基本方,药物为桃仁… 相似文献
9.
血府逐瘀汤治疗高血压病15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法,治疗组以血府逐瘀汤治疗,对照组以天麻钩藤饮治疗,观察2组临床症状、收缩压及舒张压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改善症状、降低舒张压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血府逐瘀汤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是通过降低血液粘度、扩张血管而起降低血压作用的。 相似文献
10.
血府逐瘀汤治疗喘证66例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自1986-1989年间,以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喘证6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66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25例,女41例.年令最大78岁,最小3岁.其中农民41人,职员25人.病程最长32年,最短7天. 相似文献
11.
王得军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17(16):2396-2397
肝硬化是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反复作用,造成弥漫性肝脏损害。中医学中无肝硬化一词,属于中医学的“胁痛”“症瘕”“膨胀”“单腹胀”,“积聚”,“黄疸”等范畴。《丹溪心法》《金匮要略》《诸病源候论》《灵枢水肿篇》对此均有论述。归纳其病因,一是饮食不节,二是湿热水毒,三是嗜酒无度,四是虫害致臌,五是七情劳欲内伤。其病机归纳起来是本虐标实之证。本虚责之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标实为气滞,血淤,痰饮三者合并为患,病变后期,往往瘀、 相似文献
12.
13.
14.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失眠3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31例顽固性失眠患者分为4型,以活血化瘀的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结果:治愈16例,显效10例,有效3例,无效2例。认为“顽疾多瘀血”,本证以瘀最多见,故以活血化瘀法治疗每能奏功。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定喘汤化裁治疗儿童哮喘286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定喘汤化裁治疗儿童哮喘中医辨证发作期热性哮喘和寒性哮喘及缓解期的肺气虚弱、脾虚气弱、肾虚不纳两期各证候的疗效。方法 :以治疗本病286例患儿为对象,根据临床不同证候应用定喘汤化裁变化治疗。3天1疗程,为1个观察周期。结果治愈169例,治愈率59.0%。3天后评定效果,效果良好199例,占69.6%,有效果61例,占21.3%。6天后见效者21例,占7.4%,无效5例,占1.7%。总有效率为98.2%。结论定喘汤化裁治疗儿童哮喘中医辨证临床两期各证候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9.
笔者用琥珀散化裁配合耳压和郁金茶饮法治疗泌尿系结石48例,疗效满意。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48例,男15例,女23例;年龄18~30岁10例,30~50岁31例,50岁以上7例。均经B超确诊,其中肾结石22例,输尿管结石15例,膀胱结石11例。结石直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