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不同排龈方法修复龈下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颈部边缘位于龈下0—2ram内较难充填的楔缺共15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分别使用不含药排龈线、含药排龈线和Expasyl排龈膏排龈,树脂充填。治疗后记录牙龈出血(BOP)和患者主观感受,1年后随访,记录牙龈指数(GI),以改良的直接USPHS临床评价系统评估疗效。结果随访1年后各组病例修复体均无脱落,两排龈线组与排龈膏组的充填后疼痛发生情况和牙龈出血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充填体脱落、边缘密合性、继发龋、边缘着色四方面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种方法在修复龈下楔状缺损时均可以获得良好稳定的排龈效果,排龈膏排龈法患者疼痛反应小,出血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排龈线排龈后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修复楔状缺损的疗效。方法选择缺损边缘位于龈下0-1mm内的唇颊面楔状缺损病例40例120颗患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颗牙,实验组排龈线排龈后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修复,对照组直接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修复,随访观察1年后疗效。结果实验组1年后充填物无脱落者占93.24%,对照组为80.67%;实验组1年后无继发龋发生者占96.82%,对照组为85%;实验组1年后无边缘性龈炎发生者占97.92%,对照组为85%,经χ2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排龈线排龈作为一种辅助方法,可提高光固化复合树脂在楔状缺损充填修复治疗中的成功率,可以在临床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3.
张会斌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0):842-843
目的:在烤瓷熔附金属冠桥修复中,在牙体预备后观察排龈线排龈技术在获得准确印模中的作用。方法:对30例门诊患者共50颗牙行冠桥修复时,于牙体预备后取印模前应用排龈线排龈。结果:该技术能帮助取得准确而清晰的印模。结论:该技术可应用于烤瓷熔附金属冠桥修复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排龈线和排龈膏2种排龈方法对龈下楔状缺损修复后牙龈出血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口腔科收治的龈下楔状缺损患者,共98例306颗患牙,楔状缺损位于龈下0 ~2 mm内.治疗前洁治所有患牙,使接受楔状缺损修复前所有患牙探诊出血(BOP)为阴性.然后根据修复前不同排龈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排龈线组与排龈膏组.排龈线组患者共51例162颗患牙,填充前使用排龈线排龈;排龈膏组患者共47例144颗患牙,填充前使用排龈膏排龈.比较2组患者术后第7天、第28天患牙探诊出血阳性率.结果:2组治疗后第7天、第28天患牙探诊出血阳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龈下楔状缺损修复前采用排龈线与排龈膏排龈对修复后牙龈出血的影响无明显差异,均可有效减少修复后牙龈出血,有利于牙龈健康,达到理想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含肾上腺素排龈线修复牙颈部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唐山市协和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唇颊面牙颈部楔状缺损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分别采用0.1%肾上腺素排龈线和不含药排龈线进行治疗,以排龈前1 d、排龈后0.5 h、1、3、7、14 d和1个月为观察点,测定龈沟液(GCF)量、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变化。结果两种排龈方法排龈效果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排龈后0.5 h GCF量均有所增加,排龈后1、3 d与排龈前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排龈后的0.5 h和1、3 d两组患者GCF中AST、ALP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1、3 d与排龈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血率(43.3%)高于治疗组(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排龈方法对牙周组织都存在一定损伤,但均可恢复;肾上腺素排龈线更有利于止血,降低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研究排龈线排龈在前牙修复中烤瓷冠修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医院行前牙烤瓷冠修复的100例患者(125颗)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64颗)和对照组48例(61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线排龈法,而观察组患者则在进行黏固之前采用双线排龈法排龈,并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发生牙龈变色6.25%(4/64),牙龈炎4.69%(3/64),牙周炎1.56%(1/64)的比率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 <0.05);观察组临床指标SBI(1.53±0.37),PD(2.34±0.28)mm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 <0.05);观察组修复后龈沟液中细胞因子GCF量(2.34±0.28)mg,IL-1β(4.19±0.63)ng/mL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前牙修复中烤瓷冠黏结前采用排龈线排龈能够获得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同时对于改善牙龈和牙周状况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流行病调查提示,楔状缺损发病率为5%,其中老年人群的发病率高达90%,而我们以前的调查中飞行人员楔状缺损的发病率也达到27%。本研究将排龈线用于楔状缺损修复,并与直接充填修复作对照,以期评估排龈线用于楔状缺损修复后GI(牙龈指数)值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8.
排龈技术在前牙固定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前牙美观要求越来越高,对前牙烤瓷修复不仅要颜色逼真,而且对于前牙修复体颈部密合和牙龈色泽要求越来越讲究,许多学者认为固定修复体的边缘位置龈上或平龈,因为龈上边缘最符合生理要求。但在前牙修复中龈上或平龈边缘不易满足患者修复美观的需要,而龈下边缘能满足患者美观的要求,采用龈下边缘在临床牙体制备中,常常会损伤到制备牙的牙龈并引起出血,从而影响印模的准确性。为了得到颈部边缘的密合性,我科自2000年至2006年对前牙单冠烤瓷修复采用排龈技术,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王红元  谭灵 《贵州医药》2021,45(3):424-425
目的 浅析在前牙全瓷冠修复中应用双线排龈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本单位2017年01月至2019年12月间80例接受前牙全瓷冠修复治疗的患者作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取其中40例为对照组,施行双线排龈技术;另40例为实验组,施行单线排龈技术.比较两组牙面与游离龈分离满意率、预备体边缘与肩台暴露满意率、牙龈止血...  相似文献   

10.
姚新华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4):3398-3399
固定修复中修复体的边缘设计在牙龈缘下方,在牙体预备过程中既要避免损伤牙龈组织,又要取得清晰的、完整的印模。而印模制取是固定修复的重要步骤,是制作出边缘密合的修复体的前提。本研究观察和分析了不同排龈技术在固定修复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排龈线和排龈膏在冠桥修复中的联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海军 《江西医药》2005,40(8):480-482
目的探讨排龈线和排龈膏的联合应用在冠桥修复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作者在对53例门诊患者132颗牙行冠桥修复时,于预备牙及取模过程中应用排龈线和排龈膏排龈。结果132颗牙排龈后,124颗牙齿达到满意标准。8颗牙未达到满意标准,有效率达93.94%。结论该技术可减少牙体预备对牙龈组织的损伤及出血,能帮助取得清晰的软硬组织界限。健康的牙龈及细微的操作是减少损伤,修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李红 《中国实用医药》2011,6(36):114-115
目的 探讨不同排龈方法对冠桥修复疗效的影响.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我院实施的40例冠桥修复患者,共60颗患牙,随机将其分为机械组(采用机械排龈法)和化学组(采用化学排龈法),给予相应治疗后,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30颗机械组患牙中,治疗后达到A级的有29颗,而化学组达到A级的仅有17颗.与化学组的治疗效果相比,机械组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化学排龈法进行冠桥修复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而且修复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楔状缺损是口腔常见的牙体病之一。深度楔状缺损距牙髓较近,牙髓常有反应性改变,若处理不当,则会并发牙髓病和根尖周病。因此,其治疗原则是:既要保护牙髓,防止继发龋,又能恢复患牙的形态和美观,二者均要兼顾,而使用三明治技术修复能达到此原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测定龈沟液(GCF)内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的水平,评估排龈术对楔状缺损修复后牙周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患楔状缺损的下颌前磨牙84颗,分为A、B两组,每组42颗受试牙,A组排龈后用3MZ350纳米树脂充填,B组直接用3MZ350纳米树脂充填,分别在术前、术后1、3、6个月时进行临床指标(PLI、GI、GCD)检查和龈沟液取样,对GCF量和MMP-8水平进行测定。结果术前、术后1个月时,A、B两组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6个月时,A、B两组各临床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GCF量和MMP-8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排龈术用于楔状缺损修复能减少对患牙牙周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排龈术减少在固定修复中的牙龈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固定修复中,应用排龈术对牙龈组织的影响。方法 在行固定修复术的187颗牙中,随即分为排龈组与不排龈组。对比两组基牙预备后、修复后3个月的牙龈指数及取模后进行模型评价,进行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 排龈组与不排龈组的牙龈健康状况有显著性差异,排龈组印模质量明显高于未排龈组。结论 应用排龈技术可减少牙龈组织的损伤及出血;有助于取得清晰的印模;有效减少牙龈炎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排龈技术在CADCAM全瓷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口腔科收治的行CADCAM全瓷修复治疗的患者80例,其中行双排龈技术治疗40例为观察组,行单排龈技术治疗的4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满意度调查中满意32例,满意度80.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39例,97.5%,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AD/CAM全瓷修复中双排龈技术在术中无出血、预备体暴露清楚、游离龈与牙面完全分离等满意度调查方面明显的由于单排龈技术,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及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上采纳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18.
双线排龈技术在印模制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青  刘清  吴蓉宁 《江苏医药》2004,30(3):235-235
在设计与制作固定修复体过程中,因美观和固位等原因需要将修复体的边缘置于龈下。如何在龈下牙体预备时不伤及游离龈以及怎样在印模过程中暴露清晰的牙体边缘线就变得非常重要,临床上常通过排龈技术来解决。目前常用的排龈方法有机械法、机械化学法和手术方法。本介绍一种新的双线排龈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究单线排龈联合排龈膏在老年前牙龈下根面龋填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58例前牙龈下根面龋老年患者,根据采用方案不同分为三组,I组(81例,132颗,采用单线排龈方案)、II组(87例,143颗,采用排龈膏方案)、I-II组(90例,146颗,采用单线排龈联合排龈膏方案).对比三组排龈时间、排龈疼痛度、排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