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HS-SPME-GC-MS分析金钩南瓜雄花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金钩南瓜雄花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结合保留指数法,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金钩南瓜雄花中鉴定出59个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90.99%.结论:研究表明α-佛手柑油烯含量最高,占总挥发性成分的21.71%.该研究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南瓜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稳心颗粒进行挥发性成分的快速分析,明确其主成分及相对含量。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稳心颗粒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及快速分析,检索NIST08.L质谱库(匹配度≥80%),并结合文献报道鉴定了其中的化学成分。结果:从稳心颗粒挥发性成分中共鉴定出52种化合物,占总挥发性成分的67.39%,其中匙叶桉油烯醇、异丁香烯、氧化丁香烯、香橙烯等8个化合物为其主要成分,与文献报道的甘松挥发油主成分基本一致。结论:通过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为进一步研究稳心颗粒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其质量控制研究打下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比较3种不同固相萃取纤维头(PA,PDMS,PDMS-DVB)对半枝莲挥发性成分的吸附性。方法: 采用PA,PDMS,PDMS-DVB SPME萃取头,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半枝莲挥发性成分,并用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相对含量。结果: 共鉴别出90个化合物。PA纤维头共鉴定出41个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83.61%。PDMS纤维头共鉴定出40个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94.63%。PDMS-DVB纤维头共鉴定出53个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89.10%。3种纤维头共同检出化合物13个。结论: 不同纤维头吸附的挥发性成分有较大差异。PDMS对烷烃及酮类化合物有较高选择性;纤维头PA对酸类和酮类化合物有较高选择性;纤维头PDMS-DVB对萘类、烷烃、烯烃和酮类化合物有较高选择性。  相似文献   

4.
板栗叶挥发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药板粟叶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板栗叶中的挥发性成分,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其组成。结果共从板栗叶中分离鉴定了22种挥发性成分,其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醇类化合物占60.33%,烷烃类化合物占23.09%,烯烃类化合物占8.67%,醛类化合物占6.14%。结论22种挥发性成分均首次从该中药中得到相对含量在3%以上的化合物有11个,其中以3,7-二甲基-2,6-辛二烯-1-醇含量最高(27.34%)。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两种南瓜(蜜本和超甜蜜本)瓤挥发性成分。方法: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结合保留指数法,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化合物的相对百分含量来分析两种南瓜瓤的挥发性成分。结果: 从蜜本南瓜、超甜蜜本南瓜瓤中分别鉴定出23,32个化合物,分别占总峰面积的95.47%,100.00%,其中蜜本和超甜蜜本有19种共有成分。结论: 蜜本南瓜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棕榈酸乙酯(18.64%)和二氢猕猴桃内酯(12.05%);超甜蜜本中含量最高的是棕榈酸乙酯(22.68%)和亚麻酸乙酯(15.57%)。两种南瓜瓤的挥发性成分具有差别。  相似文献   

6.
HS-SPME-GC-MS测定洋甘菊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比较洋甘菊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通过单因素考察依次筛选固相微萃取纤维头、样品量、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解吸附时间,得到最佳萃取条件。以该条件萃取洋甘菊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测定其化学成分,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以7种主要挥发性成分为指标考察得到了最佳萃取条件,即固相微萃取纤维头为PDMS/DVB型,样品量0.5 g,萃取温度80℃,萃取时间10 min,解吸附时间1 min。从洋甘菊中鉴定出挥发性成分66个,全草、花、根、茎、叶中分别鉴定出挥发性成分40,31,27,29,35个,分别占挥发性成分总峰面积的84.58%,90.27%,82.41%,87.36%,82.10%。结论:洋甘菊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含量(以总峰面积计)由高到低依次为叶全草花茎根;不同部位含共有成分14个,花与全草含共有成分25种,分别占花与全草中已鉴定成分总含量的98%和88%。实验结果为洋甘菊以全草入药提供了化学物质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比较急性子生品与炒制品的挥发性成分,为后续药理活性研究奠定基础。同时,考察炮制对急性子中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的影响,以期为急性子药材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分别对急性子生品和炒制品中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和分析鉴定,并利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含量。结果:共鉴定出49种化学成分,主要为醛类、醇类、萜类化合物。从急性子生品挥发性物质中分离出37个色谱峰,鉴定出30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85.5%;从急性子炒制品挥发性物质中分离出30个色谱峰,鉴定出24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0.57%。结论:急性子炒制前后其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变化较大,炒制后急性子在香料香精和食品工业中应用价值较高,然而炒制前后急性子的药理作用变化不大。该研究为急性子炒制前后各成分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物质基础,为急性子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HS-SPME-GC-MS分析两种南瓜肉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两种南瓜(蜜本和超甜蜜本)肉挥发性成分。 方法: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结合保留指数法,首次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化合物的相对百分含量来分析两种南瓜肉的挥发性成分。 结果: 从蜜本南瓜、超甜蜜本南瓜果肉中分别鉴定出29,23个化合物,分别占总峰面积的96.55%,94.04%,其中蜜本和超甜蜜本有23种共有成分。 结论: 蜜本南瓜果肉的挥发性成分以吡喃酮(16.66%)和β-紫罗兰酮(7.44%)含量最高,超甜蜜本南瓜果肉挥发性成分中含量较高的是吡喃酮(14.87%)和棕榈酸(13.20%);蜜本和超甜蜜本南瓜果肉的挥发性成分具有差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联用技术分析湖北蕲春、江苏南通、浙江台州、云南楚雄和新疆乌鲁木齐5个不同产地的13批艾叶中挥发性成分的含量及分布特征,为蕲艾的道地性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并为艾叶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不同产地的13批艾叶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用化学计量法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艾叶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初步鉴定出了187种化合物,主要为烯类、醇类和酮类化合物,不同产地及不同品种艾叶中的挥发性成分具有一定差异,其中湖北蕲春所产的五尖艾品质最好。结论: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操作简便、萃取速度快、使用成本低,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稳定可靠,适用于艾叶中挥发性成分的快速分析,为艾叶的内在质量评价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并为艾叶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HS-SPME-GC-MS测定艾叶挥发性成分方法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联用分析艾叶挥发性成分的方法,研究不同因素对萃取效果的影响。方法:先做单因素试验,后采用L8(27)正交试验,以挥发性成分峰面积总和为指标考察最佳萃取条件,并考虑两两交互作用。结果:试验得出最佳萃取条件:样品1.0 g,80℃萃取40 min,100μm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萃取头萃取,在250℃解吸附3 min检测,萃取手柄深度规固定在#2。用优化好的方法对艾叶样品进行分析,共分辨出84个色谱峰,准确鉴定出66个成分,占挥发性总成分的94.46%。结论:萃取温度为主要影响因素,其次是萃取温度与样品质量的交互作用,然后是萃取时间,最后是样品质量,除样品质量外其他因素都对萃取效果有显著性影响(P<0.05)。该方法为更好地开发利用艾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唇形科黄芩属植物半枝莲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对羟基苯乙酮(p-hydroxyacetophenone,1),对羟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2),2-羟基-3-甲基蒽醌(2-hydroxy-3-methylanthraq-uinone,3),香草醛(vanillin,4),5-羟基-7,3’,4’,5’-四甲氧基黄酮(5-hydroxy-7,3’,4’,5’-tetramethoxyflavone,5),5,7-二羟基-6-甲氧基二氢黄酮(dihydrooroxylin A,6),5,7,3’,4’,5’-五甲氧基黄酮(5,7,3’,4’,5’-pentamethoxyflavone,7),金丝桃苷(hyperoside,8)。结论:化合物4,7,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半枝莲药材中同时测定对香豆酸和肉桂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Eclipse S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310,280 nm,柱温26℃。结果:对香豆酸和肉桂酸分别在0.148~1.776 μg(r=0.9998),0.062~0.992 μg(r=0.9996)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4%(RSD 1.5%),99.3%(RSD 1.8%),供试品溶液在12 h内稳定。通过对8批半枝莲药材的测定,结果发现湖北(批号130501)样品中2种成分含量总体优于其他产地样品。结论:该含量测定方法精密度良好,准确度高,适用于半枝莲药材中对香豆酸和肉桂酸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3.
梁彩霞  曹英夕  张东  张轲  杨岚 《中草药》2015,46(19):2843-2845
目的研究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t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MCI、反相ODS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HR-ESI-MS、NMR、2D-NMR等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半枝莲全草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个新克罗烷二萜,鉴定为(13R)-7β-羟基-8,13-螺-6α,11β-二乙酰氧基-3-烯-15,16-新克罗烷内酯。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新克罗烷二萜化合物,命名为半枝莲二萜J。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半枝莲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in Scutellaria barbata,TF-SB)对肿瘤细胞自噬以及炎症小体NLRP3的影响,探讨自噬与炎症小体NLRP3激活的关系,为进一步探讨TF-SB的抗肿瘤机制提供实验依据。该研究拟采用人工接种B16-F1细胞株致小鼠黑色素瘤模型,随机均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Rap,1.5 mg·kg~(-1))、TF-SB高、中、低(200,100,50 mg·kg~(-1))剂量组,另取健康C57BL/6J小黑鼠作为正常组以备血清检测对照,每组10只,每日给药1次,连续2周,末次药后30min处理动物。采用HE染色检测肿瘤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组织内LC3-Ⅱ/LC3-Ⅰ以及炎症小体NLRP3,caspase-1,IL-1β,IL-18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18含量。结果显示:模型组肿瘤细胞呈明显异型性及恶性增殖的特点,阳性对照组及TF-SB各剂量组肿瘤组织向周围侵犯情况明显减轻、肿瘤组织坏死范围明显增大、炎性反应明显减轻。阳性对照组及TF-SB各剂量组LC3-Ⅱ/LC3-Ⅰ明显增加,NLRP3,caspase-1,IL-1β,IL-18蛋白表达明显减少。模型组小鼠血清IL-1β,IL-18含量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阳性对照组及TFSB各剂量组血清IL-1β,IL-18含量明显减少,上述指标各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或P0.001)。实验结果表明半枝莲总黄酮可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表达、改变肿瘤生长微环境,从而产生抗肿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诱导肿瘤细胞发生自噬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半枝莲多糖增强荷瘤小鼠红细胞膜流动性及其红细胞免疫调节机制。 方法: 健康雄性小鼠48只,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黄芪多糖对照组(100 mg·kg-1)、半枝莲多糖低、中、高剂量组(50,100,200 mg·kg-1)。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荷瘤小鼠红细胞膜流动性;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红细胞膜Ca2+,Mg2+-ATP酶活力、唾液酸(SA)含量、抗氧化酶系的活力。 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半枝莲多糖各剂量组可明显提高S180荷瘤小鼠红细胞膜流动性(P<0.01,P<0.05),可明显提高红细胞膜Ca2+,Mg2+-ATP酶活力(P<0.01,P<0.05)、及抗氧化酶系的活力(P<0.01,P<0.05);低、中剂量组可增加红细胞膜表面唾液酸含量(P<0.01)。 结论: 半枝莲多糖可能通过改善S180荷瘤小鼠红细胞膜的功能状态,提高膜的流动性,增强红细胞的免疫功能,从而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地锦草挥发性成分的HS-SPME-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研究地锦草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对地锦草全草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其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地锦草中共鉴定出22种成分,相对含量占挥发性成分总峰面积的93.89%,其中主要成分为酮(32.33%)、酸(25.32%)和酯(14.55%)等。结论:研究表明含量较高的挥发性成分为棕榈酸(20.35%)、植醇(16.41%)和2-甲氧基-4-乙烯苯酚(10.98%)。其中二氢猕猴桃内酯和可巴烯可能是地锦草主要的赋香成分。  相似文献   

17.
吴朗杰  赵春燕  战丽彬 《中草药》2021,52(4):1049-1058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方法探究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和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ta药对治疗宫颈癌的潜在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分析平台(TCMSP)和STITCH数据库搜集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莲药对的活性成分和靶点,在DisGeNET网站下载宫颈癌疾病靶...  相似文献   

18.
应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高效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对沙滩黄芩中的二萜单体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其化学结构进行阐明,发现并鉴定了9个二萜化合物,分别为6-乙酰氧基-7-烟酸酰氧基半枝莲碱 G(1),6-烟酸酰氧基-7-乙酰氧基半枝莲碱 G(2),6,7-二烟酸酰氧基半枝莲碱 G(3),半枝莲碱 K(4),半枝莲碱 B(5),6-乙酰氧基河南半枝莲碱A(6),6-烟酸酰氧基半枝莲素 A(7),6,7-二乙酰氧基半枝莲素 A(8),半枝莲碱 F(9)。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 ~ 9均为首次从沙滩黄芩中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