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穴位帖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临床疗效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92例UAP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丹红注射液联合穴位帖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管内皮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05)。治疗前两组一氧化氮(NO)、血流介导的扩张值(FMD)和内皮素-1(ET-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两组NO和FMD均增加、ET-1下降(0.05);且观察组NO和FMD均高于对照组(0.05),ET-1低于对照组(均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穴位帖敷对UAP疗效较好,明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疗后血瘀证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及抗炎、血管内皮功能和抗血栓形成作用机制。方法:将17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冠心病患者,采用区组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5例。对照组口服拜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1次/d;硫酸氢氧吡格雷片,75 mg/次,1次/d;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1次/d;美托洛尔缓释片,200 mg/次,2次/d;硝酸异山梨酯,5~10 mg/次,2次/d;观察组术后西医治疗措施同对照组,并于PCI术后给予丹红注射液,40 m L溶于5%葡萄糖250 m L,静脉滴注,2次/d;两组治疗14 d为一个疗程。记录两组近期(6个月内)MACE发生情况,测量治疗前后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 WF)和肱动脉介导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等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检测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等炎症因子水平;检测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活化程度(血小板膜糖蛋白CD63,CD62 p和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表达水平)和血液流变学,记录治疗前后6 min步行试验(6 MWT)和血瘀证评分及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结果:观察组近期(6个月随访期)MACE的累积发生率为21.52%,低于对照组的37.46%(χ2=5.371,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ET-1,v WF和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NO水平和FMD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IL-6和ICAM-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全血黏度(低切、高切)、血浆黏度和全血还原黏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血清FIB,D-D,CD63,CD62 p和GPⅡb/Ⅲ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6 MWT多于对照组,血瘀证评分低于对照组,SA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的使用能改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具有抗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抗血栓形的作用,减少了MACE的累积发生率,且改善了临床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5,(7):1273-1274
目的:分析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4例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硝酸甘油注射液,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95.24%(40/4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FMD、NO、ET-1等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治疗中,应用丹红注射液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附属杏坛医院心内科治疗的50例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同期50例单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管内皮功能各血清指标及血管扩张功能(Flow-Mediated Dilatation,FMD)、硝酸甘油诱发内皮独立的血管舒张幅度(Nitroglycerine-induced Vasodilation,NID)变化、影响FMD因素分析。结果:观察组内皮素-1(Endothelin-1,ET-1)、NI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脂联素(Adiponectin,APN)、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FM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FMD与APN、NO呈正相关(r=0.679,0.432,P 0.05),FMD与ET-1、GLU呈负相关(r=-0.497,-0.274,P 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存在明显血管内皮功能紊乱,FMD受APN、NO、ET-1、空腹血糖(Glucose,GLU)影响,临床可通过升高APN、NO,降低ET-1、GLU来改善FMD,从而抑制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5.
徐乃碧  刘晓霞 《新中医》2015,47(4):34-36
目的:研究舒血宁注射液、复方丹参滴丸联合西药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滴丸进行治疗,共治疗21天。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FMD值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FMD值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NO水平升高、ET-1水平降低(P<0.05,P<0.01),VEGF水平则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治疗后NO、VEGF水平均升高(P<0.05,P<0.01),ET-1水平降低(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VEGF、NO水平均增高(P<0.05,P<0.01),ET-1水平降低(P<0.05)。结论:加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可有效地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上调VEGF和NO水平,下调ET-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足浴天香丹对冠心病患者炎性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将8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冠心病的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给予基础治疗+足浴天香丹治疗。治疗14 d后,观察检测两组患者炎性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中医证侯疗效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为61.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的ET、TNF-α、IL-6、INF-γ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各因子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PAF、FMD水平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PAF、FMD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足浴天香丹能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恢复血管内皮功能,促进临床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丹参酮胶囊联合贝前列素钠片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和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5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CA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2组均给予基础糖尿病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贝前列素钠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参酮胶囊口服,2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脂血糖相关指标[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Crouse积分、斑块数量、斑块面积及炎性因子[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ID)]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FPG、Hb A1c、TG、TC、MCP-1、sICAM-1、hs-CRP、TNF-α、ET-1水平及IMT、斑块Crouse积分、斑块数量、斑块面积均明显低于或少于治疗前(P均<0.05),NO、FMD、NID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丹参酮胶囊联合贝前列素钠片能够显著调节老年糖尿病合并CAS患者的血糖血脂,减少斑块厚度及面积,并抑制粥样硬化进程,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血清炎性因子及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8.
郑泽荣  肖波  冼志莲  骆洁恒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8):1209-1210,1212
目的 观察杏丁注射液联合速效救心丸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血管内皮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ACS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杏丁注射液+速效救心丸)与对照组(杏丁注射液);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后测定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血管内皮因子含量.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D0、D1的直径和△D均表现为增加,除D0的直径外,D1和△D均有显著性筹异.组间比较,D1和△D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NO含量分别增加68.15%、32.62%;而ET-1含量分别降低50.69%、25.88%.组间比较内皮因子含量变化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杏丁注射液与速效救心丸联用可显著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改变血管内皮因子的浓度.  相似文献   

9.
董静  陈韵岱  刘红旭  陈劲松  周迎  王晶  田峰 《中医杂志》2014,(13):1109-1112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血瘀证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100例接受PCI的不稳定型心绞痛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丹红组和常规组各50例,两组均在PCI术前1~3天给予西医常规治疗,丹红组同时接受丹红注射液40ml静脉滴注,两组术后继续应用4~6天(围手术期共应用7天)。于给药前后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PCI术前及术后第2天分别检测血流介导肱动脉舒张功能(FMD)。结果丹红组给药后SOD较给药前升高,MDA、vWF、sICAM-1降低(P0.05);常规组给药后SOD较给药前降低,MDA、vWF、sICAM-1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FDM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常规组亦明显低于丹红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以通过减轻氧化应激对血管内皮的损伤,改善PCI术后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0.
尹金秀 《吉林中医药》2021,41(6):780-783
目的 研究探讨清热祛浊胶囊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痰湿瘀热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4月—2020年4月本院门诊收治的痰湿瘀热型2型糖尿病患者108例为调查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对照组(54例),对照组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组采用清热祛浊胶囊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干预.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糖指标、炎性因子水平、血管内皮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进行统计对比.结果 观察组自愿退出本研究1例、未严格执行用药方案2例;对照组失访1例、检测结果缺失1例剔除本研究.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24%(45/51),高于对照组患者为71.15%(37/52)(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包括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炎性因子包括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介素-1β(IL-1β)、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包括血管内皮素1(ET-1)低于对照组,而一氧化氮(NO)、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指数(FM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65%(9/51)、11.54%(6/52),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清热祛浊胶囊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痰湿瘀热型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糖代谢指标,降低机体的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治疗安全性良好,可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徐强 《光明中医》2012,27(3):506-50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对68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和62例非糖尿病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受累血管数目较多,多支病变多于单支病变,且弥漫性病例多见,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冠心病病人(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的冠状动脉血管受累明显较非糖尿病病人严重且病变更为弥漫。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对68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和62例非糖尿病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受累血管数目较多,多支病变多于单支病变,且弥漫性病例多见,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冠心病病人(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的冠状动脉血管受累明显较非糖尿病病人严重且病变更为弥漫.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晓磊 《河南中医》2009,29(11):1075-1077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术确定为冠心病的患者102例,中医辨证分为7型。观察指标:①比较中医分型中偏实证组和偏虚证组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病变程度;②比较7型之间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病变程度。结果:①偏实证组和偏虚证组比较,偏实证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病变程度较偏虚证组为重(P〈0.05);②在7型中心血瘀阻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最多及病变程度最重(P〈0.05)。结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中,偏实组的患者与偏虚组的患者相比心肌缺血较重,病情相对较重,同时在各证型之间以心血瘀阻证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最多及病变程度最重,表明此证型患者的病情重,属高危人群,应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14.
荣杰  许颖智  张军平 《中医杂志》2012,53(23):2027-2030
目的 通过分析近30年相关文献,探讨冠心病介入术前后中医证候分布及演变.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近30年冠心病介入术前后证候研究的相关文献,提取文献信息,采用证候要素归纳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前后的证候特点.结果 共纳入文献22篇,涉及病例4211例.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前中医证候分布主要以血瘀证(33.33%)、气虚证(20.98%)、痰浊证(18.74%)为主;介入术后中医证候分布亦主要以血瘀证(28.48%)、气虚证(22.98%)、痰浊证(20.64%)为主.介入术前血瘀、气滞、寒凝、热蕴等实证明显多于介入术后(P<0.01),而介入术后的气虚、阴虚、阳虚等虚证明显多于介入术前(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前后均以血瘀、痰浊和气虚证为主,但总体介入术后较介入术前有从实转虚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对冠心病患者冠脉循环的影响。方法:9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2周后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血流的变化。结果:银杏叶提取物治疗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舒张期峰值流速,收缩期峰值流速和舒张期时间速度积分显著增加(P〈0.01);而对照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血流参数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冠脉循环。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研究养心定悸胶囊联合美托洛尔对冠心病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86例冠心病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参照随机数表法原则分成对照组、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口服美托洛尔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口服养心定悸胶囊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心功能、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3.7%(36/43)高于对照组的67.4%(2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R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高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低切全血粘度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养心定悸胶囊联合美托洛尔对冠心病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调节血液流变学,对心律失常进行纠正,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指标.方法:选取250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记录冠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并采用Gensini法计算冠脉病变积分.结果:心气虚弱型、心肾阴虚型以冠脉正常、单支病变、轻中度狭窄为主,病变积分低;痰浊内阻型、心血瘀阻型以多支病变、闭塞性病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PCI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急性冠脉综合症PCI术后患者;根据随机法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60例(西药标准化治疗+丹红注射液),对照组患者60例(西药标准化治疗);观察各组治疗后血脂、超声心动图、血小板聚集率、冠脉再狭窄率及MACE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的CHOL和LDL有更显著的降低,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前明显增加,治疗组增加更明显。血小板聚集率(PAGT)、血小板黏附性率(PADT)及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三项指标两组治疗后比治疗前均减低,治疗组减低更明显。术后6个月复查冠脉造影时,治疗组再狭窄率较对照组更低。两组患者MACE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丹红注射液有效的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减低血小板黏附和凝聚功能,提高左室射血分数,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术后6个月的再狭窄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寻求辨证防治冠心病的客观化指标。方法对405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不同证型、证型相兼虚实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的关系。结果 405例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由多到少排列为血瘀证痰浊证气虚证阴虚证气滞证寒凝证阳虚证。冠状动脉单支病变126例(31.1%),双支病变135例(33.3%),三支病变144例(35.6%)。血瘀证和痰浊证以三支病变为主,气滞证以单支病变为主(P0.05);气虚证、阳虚证、气滞证及血瘀证的Gensini计分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一证型的单支病变最多,复合证型的双支、三支病变较多(P0.05);实证中单支病变最多,虚证以双支病变最多,本虚标实证则以三支病变最多(P0.05);Gensini分数随着兼夹证的增多而增大(P0.05)。结论冠心病中医不同证型间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存在差异,随着证型兼夹增多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冠心病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