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关于"气至"与"得气"的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至”、“得气”是针灸学基本的概念。“气至”、“得气”,通常的解释大致可分为两种:一是指针刺时患者的感觉和反应,如酸麻胀、肌肉抽动、肠蠕动改变等;一是指针刺时医者针下的沉紧之感。也有人认为两种都是。对于第一种解释,有人提出过疑义。并且不管是何种解释,影响得气的首要因素并不在于时间,但是在《内经》中却极其强调时间因素。  相似文献   

2.
学习中医知识,如何读好书,是学好的关键。笔者在自学中体会到,读书应“生疑”,因有“疑”才能有突破,有“疑”才能有所进取。读书应“生疑”,“疑”即指读书中发现的谬误或对书中的某些见解提出异议。中医药书籍大部分为古典医籍,文字古奥,阅读较困难。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书有某些解释不通之处,甚至是谬误的。如吴鞠通的《温病条辨》首方即桂枝汤,该条云:“太阳风温、温热、冬温、初起恶寒者,桂枝汤  相似文献   

3.
在中医学史上,解释《黄帝内经》的书何止千万,但用“奇门遁甲”解释《黄帝内经》的人,张仲景是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 张仲景为什么用“奇门遁甲”解释《黄帝内经》?因年代久远,了无可考,但是据我研究、猜想,他之所以用“奇门遁甲”解释《黄帝内经》,主要原因是中医视人体为一个小宇宙,也即是一个物质场,而“奇门遁甲”也洽恰是本讲物质场的书。  相似文献   

4.
“何所”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古文》一书是辽宁省中医药人员职称晋升的一本考试教材,该书出版后,受到广大中医药职称晋升人员的欢迎。应当说是一部非常好的教材。但书中难免有个别疏漏之处,如教材19页:“欲何所之?”句。作者的解释是:何,为前置宾语,“之”为动词,即“欲之何所”。作者在这里将“何”看  相似文献   

5.
张亚 《中医药文化》2006,1(4):42-42
所谓文化习俗.是指人们在长期文化、社会生活中广泛流行,同时被当作某种规范加以保持的习俗。 从一些中医书籍的名称中,可以看出中医是有着十分明显的人文背景的。比如在《济阴纲目》、《宁坤秘笈》、《济阴举要》等妇科书中常用“阴”、“坤”二字,这是因女属阴,在八卦为坤,故多此类名;道家称目为银海,故有以《银海精微》、《银海指南》等命名的眼科书;又道家《阴符经》有“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之语,故明代倪维德眼科专著为《原机启微》;元代朱震亨《格致余论》,“格致”即格物致知,语本《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古代儒者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之说。  相似文献   

6.
《子午流注针经》一书,原署“南唐,何若愚撰;常山,阎明广注”。这是对书中首篇文字《流注指微针赋》而言,关于全书的编注工作系阎氏所为,这在他写的序中已表述清楚.此书首载何若愚的《流注指微针赋》,可见阎氏对何氏著作的推崇;从倡导这一针法理论来说,何氏确是这方面的巨擘,而阎氏只是编述介绍而已。阎氏之所以能收到何氏等人的著作并加以推广,其间还存在时间和地域相接近的有利因素.阎氏在序文中写道:“近有南唐何公,务法上古”;“又近  相似文献   

7.
应用指纹图谱"以时测象"研究藏象实质的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藏象实质具有多重结构 《黄帝内经》之脏腑,是通过“解剖而视之”的实质器官,是人体的空间结构。人体系统的时间结构是指人体的生命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各种非随机的节律性和周期性变化的总和,表现为节律和振荡形式。《黄帝内经》将此称为“脏气法时”,并作为生命特征的标志,又以“生气通天”来解释其发生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嗜睡在《内经》中又称“多卧”、“安卧”,是指患者易倦嗜睡、呼之即醒、醒后又睡的一种病态。《内经》论述其机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阳虚阴盛,卫气不得行于阳《内经》中对睡眠机理的解释是以“卫气运行说”为中心,认为正常的睡眠有赖于卫气的正常运行。《灵枢·口问》曰:“卫  相似文献   

9.
付滨  孟琳  高常柏 《天津中医药》2004,21(3):229-230
“黄汗”为一病名,出自《金匮要略》。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因此关于“黄汗”曾有多种解释。其中一些难解之处,许多注家认为是错简或衍文。几乎所有现在的研究,都是围绕传统医籍展开,而忽视了当时的历史环境。本文提出《金匮要略》书中描述“黄汗”的症状与现代医学中铅、汞、砷等物质的中毒表现十分相似,而且在东汉末年服丹石养身之风已兴起,而在这种药物处方中可能含有铅、汞、砷等物质。因此,本文认为“黄汗”的病因是铅、汞、砷中毒。  相似文献   

10.
“索引”一词来自英文单词“index”,《辞海》(1979年版)对它的详细解释为“将图书、报刊资料中的各种事物名称(如字、词、人名、书名、刊名、篇名、内容主题名等)分别摘录,或加注释,记明出处页数,按字顺或分类编排,附在书之后,或单独编辑成册。”索引是按某种可查顺序排列的,能将每一信息集合中相关信息指引给读者。现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谭敦民 《养生月刊》2009,30(10):911-915
近期以来,“弱碱水”在饮用水市场异军突起,广播、电视、报纸上的宣传大战此起彼伏,不少商家还拿出了海外洋“专家”的论点。著名品牌“农夫山泉”大力倡导“弱碱水”概念,哈尔滨制药六厂的“纯中纯弱碱水”占据了屏幕的显眼位置。出没于哈尔滨大街小巷的公交车上,显赫地印着“弱碱水是健康水”的广告。似乎在一夜之间,  相似文献   

12.
以反义词相互解释,这在训沽中称为反训。《尔雅·释治》对“祖”、“乱”、“故”作了如下的解释:祖,存也。乱,治也。故,今也。郭玲的《尔雅注》云:“以祖为存,犹以乱为治,以故为今,此皆训站义有反复旁通,美恶不嫌同名。”这里从医古文中撷取数例,以飨读者。删:本为删除。反义为训,释为保留。《医古文·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今删其要,以备篇籍。”句中“其要”指的是刘歌所写《七略》中的重要部分。既是重要部分,又焉可删除?因此,这里的“删”要从反义理解,是“保留”之义。全句是说:现在保留了刘欧《六略冲重要…  相似文献   

13.
<正> “正气”一词出自《素问遗篇》“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而《灵枢·刺节真邪》中言:“正气者,正风也”。对于“正气”的解释,明·李中梓在《内经知要》中言:“精气即正气,乃谷气所化之精微”。而杨上善在《黄帝内经太素》中对“正气”一词未作解释,只是引用《内经》原文。从《内经》原文上讲,“正气”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人体的各种机能活动以及卫外抗病作用,二是指春、夏、秋、冬四季的正常气候。古往今来,众多的注家,对《内经》“正气”一词的注释大都相同,众所周知。近年来,本人重读《黄帝内经太素》一书,究其原义,对“正气”一浯的含义,有不同的看法;本人认为“正气”一词的含义中具有免疫力的概念,下面依据古籍原文释义,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4.
谭敦民 《气功》2009,(10):911-915
近期以来,“弱碱水”在饮用水市场异军突起,广播、电视、报纸上的宣传大战此起彼伏,不少商家还拿出了海外洋“专家”的论点。著名品牌“农夫山泉”大力倡导“弱碱水”概念,哈尔滨制药六厂的“纯中纯弱碱水”占据了屏幕的显眼位置。出没于哈尔滨大街小巷的公交车上,显赫地印着“弱碱水是健康水”的广告。似乎在一夜之间,  相似文献   

15.
心灵现象     
(parapsychologicalphenomena)指目前尚不能用现代科学知识加以解释的心理现象。又称为超心理现象。心灵现象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在古代也曾有过报道,在上一世纪开始由个别人作了一些描述,但作为超心理学的概念却是在3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约斯夫·班克斯·莱思创立的。1930年,他在美国的杜克大学创立了“超心理研究所”,用统计方法研究超心理现象。N34年,他出版了《超感官知觉》书,公布了起心理行为的研究方法和结果人此,心灵现象成为一种超常的、难以用现有理论解释办心理现象的总称。心灵现象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超感知觉(ETP…  相似文献   

16.
“子午流注”这一独特的古老针灸取穴法,由于近年来“生物钟”、“时间医学”的兴起而成为新兴的研究课题。近读《子午流注传真》(王立早编著,1983年9月,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下称《传真》)一书,颇有启迪,尤其“子午流注有关问题的解释及其师单玉  相似文献   

17.
按辞典的解释,“专业”的含义指专门的学业,或是指所分的学业门类。“专业建设”的含义即为专业的设置、调整及其管理。我校作为一所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设置了中药学、中药制药、药物制剂、中医学(含中医临床方向与中西医结合方向)、针灸推拿、中医骨伤、医学美容技术、护理等专、也,医学基础课程为我校所有医、药、护等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医学基础课程如何为专业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18.
孙宏普  乔艳贞 《光明中医》2008,23(11):1714-1715
“围手术期”(perioperative period)一词是1966年,Shamoff首次使用,而关于围手术期的概念,1988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届普外科围手术期学术讨论会对其作出如下解释:围手术期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至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结束为止的一段时间心。也就是说,围手术期术后是指手术后至治疗结束为止的一段时间,没有明确的时间规定,因病而异,因手术规模的大小而异,  相似文献   

19.
唐雪梅 《中医杂志》1998,39(4):200-202
“病在中,傍取之”,出自《素问·五常政大论》,为《内经》“气反”治法之一。对其含义,历代注家大多将之解释为针刺治法。然考“傍”字,亦作“旁”,《说文解字注》云:“傍,近也……亦假旁为之。”《礼记·聘义》有“孚尹旁达”,孔颖达《疏》:“旁者,四面之谓也。”由此可见,与“中”相对而言,上下左右皆可称“傍”。从人体内外来说,“中”是指内在脏腑,“傍”是指躯体、四肢;从五脏来看,“中”可指脾胃,“傍”则指心、肺、肝、肾四脏。且观《五常政大论》,在此段文字前后均  相似文献   

20.
林彦尹先生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鳴”文艺方針的精神,对我組編著的《內經輯要》中若干問题提出了异議,这是对中医学术認真負责的态度,同时也說明林先生对《內經輯要》一书的爱护,我們深感欽佩,并表示衷心的感谢。林先生对本书提出商榷的問题有八,其中对“天地合气”和“以上下逆从循之”的意見是相当正确的,我們拟在再版时进行修改。对第三章第一条“使道”的解释,在《內經輯要》上是从张景岳的注释,認为指七窍而言,林先生提出应指“气血流通之道路”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