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透患者主要的血管通路 ,对血液透析效果和患者长期生存率有着重要影响 ,最大限度地延长维持性血透患者内瘘的使用寿命是医护人员应尽的责任。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院 1995年 7月~2 0 0 1年 4月 ,在维持性血透病人 16 8例中 ,发生内瘘闭塞的有 15例 (完全闭塞 5例 ,不完全闭塞 10例 ) ,其中男性 9例 ,女性 6例 ;年龄 2 6~ 78岁 ,平均 5 9.2± 2 4 .5岁。内瘘最长使用 6年 3个月 ,最短 3个月。 15例中糖尿病肾病 3例 ,多囊肾 1例 ,肝硬化腹水、肝肾综合症 1例 ,肾移植术后排异1例 ,梗阻性肾病 1例 ,慢性肾小球… 相似文献
2.
<正>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的不完全肾替代疗法,是目前尿毒症患者赖以生存的较理想的办法之一,但它不能完全纠正尿毒症所有代谢紊乱。随着时间的延长及基础疾病的不同,还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和不同程度的抑郁及恐惧心理。因此,细致地病情观察和良好的身心护理极为重要。现回顾我科1998年1月~1999年4月收住的60例血透患者临床护理资料,就病情观察、血管通路的护理、饮食管理和健康教育四个方面浅谈体会如下。 1.病情观察 1.1 有无感染长期血透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易并发各种感染,病房应定期紫外线消毒,每日4次测体温,让病人注意保暖,减少探视,避免交叉感染。尿毒症患者为低代谢、低体温,如体温升高达37.5℃以上,应及时通知医生以寻找感染灶,及时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3.
4.
5.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建立及并发症的处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通过对449例内瘘患者的总结,探讨更好的血透患者的内瘘制作方法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总结我院从1996年开始由肾内科实行的内瘘手术449例,分别采用直接动静脉缝合制作内瘘和人尸体血管搭桥建立动静脉内瘘。直接缝合多于前臂桡侧腕横纹上3-5cm或鼻烟窗处将头静脉与桡动脉作端侧或端端吻合;前壁尸侧腕横纹上贵要静脉与尺动脉及下肢大隐静脉与足背动脉端侧吻合。比较各种类型的内瘘的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该法制作的内瘘的成功率少,并发症少。4年的内瘘通畅率达92%。结论 采用动静脉直接吻合制作内瘘仍然是建立血透患者血管通路的良好方法,端侧吻合可以保证足够的血流量,又不阻断远端血流,应在建立血管通路时首选。对直接吻合失败。 相似文献
6.
维持性血透动静脉内瘘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持性血透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延长生命 ,提高生存质量的一种方法 ,而动静脉内瘘是目前维持性血透患者主要的血管通路 ,是透析患者赖以生存的生命线 ,最大限度地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 ,获得足够的血流量 ,保证有效的透析 ,一直是血透室医务人员努力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现将内瘘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我院自 1 991年 1 0月至 2 0 0 1年 4月 ,建立动静脉内瘘 2 3 5例 ,其中男性 1 5 0例 ,女性 85例 ,年龄在 1 8至 80岁 ,使用寿命最长的至今已达 9年以上 ,平均 3 .4年。2 护理体会2 .1 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血透的治疗方法和血… 相似文献
7.
血液透析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主要方法,建立一个良好的体外血液循环通路是保证血液透析能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但临床上常常因各种原因导致內瘘狭窄、闭塞而失去功能,导致透析无法正常进行,做好內瘘的护理,延长內瘘使用寿命是主要因素.现对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发生內瘘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92例维持性血透患者分为对照组46例,干预组46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维持性血透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维持性血透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血栓形成、感染、出血、血管瘤、肿胀手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明显减少了血透患者的动静脉内瘘的并发症,延长了内瘘的使用时间,提高病人依从性,减少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的一种方法,在对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中,动静脉瘘的护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动静脉内瘘甚至可以说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一个理想的动静脉内瘘要求能够提供足够的血流量,位置表浅又不至于影响患者的正常活动,安全可靠,可长期使用。现将笔者多年的临床内瘘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营养支持疗法对维持性血透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持性血液透析(H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透析方式.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HD患者随着存活时间延长。营养状态会逐年恶化,并发症和病死率也随之增加,营养不良是HD患者长期存活的重要障碍之一。对维持性HD患者进行营养支持疗法的目的是提供足够的营养,纠正营养不良,防止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掌握保健知识。自愿采取健康行为,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降低各种并发症。2002年8月~2004年2月我们针对病情不同的HD患者分别进行饮食指导,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药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微炎症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中药益气固肾液对慢性肾衰维持性血透(MIID)患者前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的临床研究。方法:MIlD患者60名,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中加入中药益气固肾液治疗,对照组为常规血液透析液,疗程为3个月,观察中药干预后患者临床症状以及血清TNF-a、IL-6等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血浆TNF-a水平明显下降(P〈0.05),血清IL-6也有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提示中药益气固肾液能改善血透患者的微炎症状态,从而改善营养不良-炎症-动脉粥样硬化综合征(MIA)。 相似文献
12.
维持性血液透析 (以下简称血透 )疗法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的终身替代疗法之一。本人曾对慢性肾衰患者在接受血透前及血透过程中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分析 ,并施以心理护理 ,对保持患者心理动态平衡 ,延长患者生命 ,提高生存质量均有显著促进作用。1 一般资料我院在 1999年至 2 0 0 0年 ,对 2 9例慢性肾衰患者实施血透 1652例次。其中 ,男 8例 ,女 2 1例 ,年龄 2 1~ 76岁。有 7人已做换肾手术。2 血透前期2 .1 心态分析 :慢性肾衰患者在保守治疗期间由于病情日趋加重 ,长期承受病痛的折磨 ,心理上产生了对事业的担忧 ,对前途的失…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内瘘分级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内瘘护理,观察组采用内瘘分级护理.比较两组内瘘重复穿刺率、内瘘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内瘘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内瘘总重复穿刺率低于对照组,其中Ⅰ级、Ⅱ级内瘘重复穿刺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两组患者Ⅲ级内瘘的重复穿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流量不足、渗血、血肿等内瘘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及动脉瘤、内瘘血栓、内瘘狭窄等内瘘远期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实施内瘘分级护理减轻了患者内瘘重复穿刺的痛苦,减少了内瘘并发症,延长了内瘘使用时间,保障了患者血液透析的正常进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风险因素及预防。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1月以上死亡的慢肾衰患者41例及30例在院接受维持性血透患者为对照进行分析。结果心脏原因死亡18例,脑血管意外死亡8例,感染死亡12例,死亡组患者平均年龄高于对照组(P〈0.001),平均血透时间短于对照组,血透期间体重增长率高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浓度及红细胞压积低于对照组,因感染而死亡的患者血清白蛋白浓度及红细胞压积低于死亡组(P〈0.001)。结论实验中心脏原因、肺部感染、脑血管意外为慢肾衰维持性血透患者最主要死亡原因,高龄、高血压、低蛋白血症、严重贫血和左心室肥厚是尿毒症患者维持性血透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积极控制透析患者的高血压、贫血、钙磷代谢及营养支持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达到临床预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临床发现 ,有部分残余肾功能的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 ,除外原发病及其它诱因的影响 ,进入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后出现肾功能进行性恶化加快。本文通过检测有残余肾功能的 CRF患者在 MHD前后尿的 N-乙酰 - β- D氨基葡萄糖苷酶 (NAG)变化 ,探讨 MHD对有残余肾功能的 CRF患者影响。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有残余肾功能的 MHD患者 30例 ,平均肾小球滤过率 (GRF) (15± 5 .6 ) ml/ min,男 18例 ,女 12例 ,年龄2 8~ 6 4岁 ,平均 (44± 10 )岁。选用有残余肾功能尚未进行MHD的 CRF患者 2 0例作为对照组 ,平均 GRF(16± 7.1)… 相似文献
17.
<正> 探讨维持性血透患者如何正确保护动-静脉内瘘,提高使用寿命。1 资料 本组共68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29例,最大87岁,最小19岁。原发病:慢性肾炎48例、糖尿病肾炎8例、高血压性肾病10例、多囊肾2例。标准内瘘、腕关节近心端桡动脉、头静脉吻合。2 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析动静脉内瘘分级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功能的影响,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 方便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2月在该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140例患者,借助抛硬币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划分,每组70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干预,研究组选择动静脉内瘘分级护理对患者进行干预,对两组患者内瘘功能、心理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变化情况和相关因素,以期为提高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选取自2010年1月-2013年8月在该院接受临床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90例,对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比较患者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造成该类心功能变化的主要因素包括贫血、高血压、透析龄以及体重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是维持其生命的重要肾替代方法之一,因此应该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相关因素对患者的不良影响,以此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