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56例冠脉搭桥手术病人的舒适护理方法,提出术前重视心理疏导与交流,进行术前指导等;术后注重体位、呼吸道、疼痛和睡眠等方面的舒适性护理,并加强对病人自尊心的维护及情感的交流。  相似文献   

2.
妊娠相关蛋白 A(PAPP-A)是一种炎性标志物,其在易损斑块内表达丰富且可以引起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外周血浓度升高,使其成为预测、诊断 ACS 以及预后评价的生物学标志物[1]。PAPP-A 是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之前,通过非侵袭性手段识别易损斑块的新的生物学标记物。现就其生物学特性、生理功能及其在 ACS 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辛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10 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辛伐他汀治疗组(辛伐他汀+常规治疗,即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 ,每组5 0例,观察用药前后血脂变化及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无显著改变(P >0 .0 5 )。治疗组经辛伐他汀治疗10周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水平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水平略有上升,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χ2 =4 .6 8,P <0 .0 5 ) ,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 他汀类药物治疗ACS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延缓动脉硬化的发展,降低ACS早期临床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支架 (直径 <3mm)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介入治疗中的近期效果。方法 在急诊的情况下 ,采用常规的冠脉介入治疗方法 ,对 4 6处犯罪血管病变进行了支架植入 ,根据使用支架的大小分为大支架组 (n =2 8,直径≥3mm)和小支架组 (n =18,直径 <3mm)。观察两组病人术后住院期间的无事件发生率、再心绞痛、再心肌梗死、急诊搭桥术和急诊介入治疗、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和死亡等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两组住院期间的无心脏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两组间均无再发AMI、急诊介入治疗、亚急性血栓和心功能不全的发生。大支架组有 1例在犯罪血管支架植入后 2h发生持续室性心动过速 ,经电转复后行急诊冠脉搭桥术。 2例AMI合并心源性休克 ,在介入治疗血管再通后仍不能控制病情 ,分别在术后 3h和 5h死亡。 1例急诊术后 1h再发心绞痛经药物治疗后完全缓解 ,以上 4例均为 3支病变。小支架组仅在 1例术后拔鞘管时迷走神经兴奋引发心绞痛 ,经药物治疗缓解。结论 与大支架组相比并未见到小支架植入后增加了近期心脏事件发生率 ,均获得了较好的近期效果。  相似文献   

5.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是最危险的冠心病类型之一,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传统的生物标志物在ACS的诊断、治疗、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对ACS复杂的病理生理学机制认识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新生物学标志物逐渐被发掘。近年来,随着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为ACS多标志物研究和新标志物的探索提供了便利。本文将对蛋白质组学相关技术及其在ACS发生风险中的应用、诊断、药物治疗、预后风险评估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肌钙蛋白(troponin,Tn)是心肌与骨骼肌的收缩调节蛋白,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cTn)是心肌细胞的特异性蛋白,一般在血液中含量极低,几乎测不到,心肌损伤时cTn释放入血。心肌肌钙蛋白T和I(cTnT/I)检测心肌损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很高,尤其对微小心肌损伤(minor myocardial injury,MMD)的检测有特殊的临床价值。近十多年来,cTnT/I的应用价值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认可,尤其已广泛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但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应用意义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搭桥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7-01/2009-01辽宁省人民医院9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搭桥的临床结果。结果:死亡2例,余均好转。结论: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积极有创治疗无效时,宜急诊冠脉搭桥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应用乳内动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早期效果和经验。方法 :71例 (男 5 6例 ,女 15例 )冠心病患者 ,年龄 3 2~ 71岁 ,平均 5 2 5岁。心绞痛Ⅲ~Ⅳ级者 69例。多支血管病变占 92 % ,左心室射血分数 <5 0 %者 2 1例 ( 2 9% )。全部病人均在体外循环下施术 ,共移植血管 2 0 6支 ,平均 2 9支 /例。其中左乳内动脉移植血管 75支 ,游离右乳内动脉移植血管 43支 ,大隐静脉移植血管 88支。旁路移植材料包括 :左乳内动脉 71支 ,游离右乳内动脉 3 7支 ,大隐静脉 69支。 1例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结果 :71例病人痊愈出院 ,出院时无心绞痛主诉 ,心电图示心肌缺血明显改善。结论 :应用乳内动脉行CABG术 ,安全、有效 ;游离右乳内动脉的使用扩展了全动脉化CABG术的可能性 ,早期结果令人鼓舞。  相似文献   

9.
乳内动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应用乳内动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早期效果和经验。方法:71例(男56例,女15例)冠心病患者,年龄32~71岁,平均52.5岁。心绞痛Ⅲ~Ⅳ级者69例。多支出血管病变占92%,左心室射血分数〈50%者21例(20%)。全部病人均在体外循环下施术,共移植血管206支,平均2.9支/例。其中左乳内动脉移植血和75支,游离右乳内动脉移植血管43支,大隐静脉移植血管88支。旁路移植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避免仍通畅的乳内动脉血管桥在再次冠脉搭桥术中受到损伤的预防方法。方法:在10例冠脉搭桥术中应用膨胀聚四氟乙烯外科隔膜包裹乳内动脉预防再手术时的粘连。结果:被包裹的乳内动脉保持通畅功能,未发现有病人发生感染并发症。4年半后其中1例行再次搭桥术,术中见外科隔膜确能起到预防粘连作用。结论:临床结果提示此方法简便易行并能安全有效地保护乳内动脉避免再手术时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希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0):1005-1007
1历史回顾回顾冠脉搭桥的历史,在体外循环尚未普及的20世纪50、60年代,冠脉血运重建手术主要在跳动的心脏上进行(off-pumpCABG,OPCABG)。1967年,前苏联冠脉搭桥手术的先驱Kolessov[1]报道:经左胸腔切口,在非体外循环下将左胸廓内动脉吻合到左前降支,获得成功。与此同时,Favaloro...  相似文献   

12.
APACHEⅡ评分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为常见的心血管急危症,正确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可以应用TIMI评分,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等对ACS进行危险评估,但目前尚无国际统一的ACS危险评分系统。急性生理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ic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score Ⅱ,APACHEⅡ)为危重病学常用的病情评分系统。本研究旨在探讨APACHEⅡ能否用于ACS患者的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13.
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以及血小板粘附聚集、血栓形成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主要发病机制。因此,在ACS的治疗中,抗血小板至关重要。目前,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血小板膜糖蛋白(glycoprotein,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阿司匹林为环氧化酶抑制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而抑制花生四烯酸(AA)转化为TXA2,实现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床旁检验(POCT)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115例临床胸痛拟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POCT(POCT组)及送检验科(检验科组)检测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同时对所有患者行急诊或择期冠脉介入术,比较两种方法的检验时间、检验值及与冠脉造影结果的符合率.结果:床边行POCT检验可显著缩短检验时间[(25±3.23)min vs(128±25.47)min].Myo、cTnI、CK-MB检验结果在两种检验方法中差异无显著性.在冠脉造影明确冠心痛的病例中,POCT组和检验科组之间检测的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性:Myo(99.0%vs 98.1%)、cTnI(95.2%vs 96.2%)、CK-MB(90.5%vs92.4%).冠脉造影结果阴性的患者中,Myo有2例在两组中升高.包含cTnI 1例升高.结论:在胸痛患者中行POCT检测cTnl、Myo、CK-MB有利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分层,使得早期介入治疗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5.
<正>1背景1.1急性冠脉综合征及血栓抽吸术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过程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及其诱发血栓的形成是其主要的病理生理基础~([1])。目前该病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但是在PCI的治疗过程中,由于再灌注无复流现象,远端血管栓塞以及其他PCI围手术期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血栓抽吸术(TA)治疗应运而生,TA被认为能够减少远端血管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超声刀由于其本身具有的特性,如产生的热能低,对组织损伤小,精确的切割与可控制的凝血等,对富含细小血管而又紧邻重要解剖结构的淋巴结周围组织的切割止血可以达到十分满意的效果,我院2010年引进一台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GEN300超声刀用于胃癌根治术28例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7.
超声刀在电视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刀在电视胸腔镜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自2001年6月-2002年4月我们在33例电视胸腔镜手术中使用超声刀。其中行脓胸清除、纤维板剥脱术4例,肺叶切除术12例,肺楔形切除术7例,纵隔肿瘤切除术7例,贲门失驰缓症手术1例,食道平滑肌摘除术2例。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40—240min,平均90min;术中出血10-420ml,无需输血;术后两例轻微漏气,胸液引流量100—550ml。无死亡记录,住院时间9—46d,平均16.5d。结论:在电视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中超声刀止血可靠,可以减少出血,减少线头残留,手术视野清晰,无烟无味无刺激地弧光无废气,对术者的影响小,操作简便,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刀在开放性甲状腺手术中应用的优点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61例开放性甲状腺手术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165例应用传统电刀的临床资料比较,观察2组手术切口大小、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手术并发症。结果2组患者在手术切口大小、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超声刀在开放性甲状腺手术中能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异物残留,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超声刀是最近几年出现的新刀源,是利用高频的声波震荡产生的机械能在切割组织的同时使组织凝固,从而起到止血的作用,具有切割精确、不损伤周围组织、无神经肌肉电刺激的作用.本院2010年3月至2010年10月应用超声刀作了80例甲状腺开放手术,现将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0例,其中男11例,女69例,年龄21~76岁,平均38.5岁;甲状腺肿块直径1.0~6.0cm,平均2.5cm.80例中,甲状腺腺瘤2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3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乔本氏病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8例,滤泡状癌1例,髓样癌1例;单侧腺叶次全切除38例,双侧腺叶次全切除32例,一侧腺叶次全切除+另侧腺叶全切除10例.  相似文献   

20.
自体血液回输在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OPCABG)是近年来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术式。术中常需输入大量异体库血。自体输血作为一种较安全的输血方法日益受到重视。2005年3月至2007年12月,本科应用国产京精自体-2000型血液回收机,对21例OPCABG手术患者进行术中自体血液回收、回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