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CKIP-1基因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增殖和分化能力的调控。方法:选择CKIP-1基因敲除型小鼠(KO)和野生型C57小鼠(WT),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培养BMSCs,取第3代BMSCs,分为KO组和WT组,分别采用成骨及成脂诱导液对细胞进行诱导培养,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目的细胞表面标记分子,用ALP染色、茜素红染色、油红O染色分别对细胞成骨及成脂能力做定量分析。结果:2种细胞增殖和干细胞分子表达相似;成骨诱导后ALP染色显示,KO组的细胞染色的阳性率要大于WT组。茜素红染色观察显示KO组的矿化结节要多于WT组;油红O染色显示KO组细胞的脂质沉淀量大于WT组。结论:CKIP-1基因缺失可以使BMSCs成骨及成脂分化能力增强,对其增殖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比较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筛选两种方法所获MSCs的增殖活性和成骨功能,探索骨髓MSCs体外分离和纯化较好的方法,为MSCs进一步的试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筛选两种方法分离纯化骨髓MSCs ,并通过MTT法检测其增殖活性。用第三代MSCs进行骨向诱导,以观察两种方法所获MSCs是否有相似的骨向分化能力。结果 密度梯度离心法所获MSCs纯度高,杂质细胞少,增殖活性强,常表现为梭形和小多角形,7到1 0天内便可达到融合。而贴壁法所获MSCs纯度低,红细胞、破骨样细胞等杂质细胞较多,增殖速度相对较慢,且经数次传代仍有较多杂质细胞存在。经骨向诱导后,两种方法所获MSCs表现出相似的ALP活性和矿化结节形成能力。矿化结节数目在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结论 密度梯度离心法是体外分离和纯化骨髓MSCs较好的方法,所获细胞增殖活性高。两种方法所获MSCs具有相似的骨向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甲状旁腺激素融合蛋白PTH-FC(parathyroid hormone -Fc)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骨向分化的作用,筛选出PTH-FC诱导BMSCs最佳的作用时间。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BMSCs并进行鉴定,以1.0×10-9 mol/L PTH-FC成骨诱导液诱导BMSCs作用6 h(间歇性给药组)和48 h(持续性给药组)通过噻唑蓝(methylthiazolyl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 MT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茜素红染色观察PTH-FC对BMSCs增殖和骨向分化的作用。结果:含1.0×10-9 mol/L PTH-FC的成骨培养液作用6 h间歇性给药组与其他组比较,ALP和茜素红染色结果显著高于其他组;MTT结果显示各实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0×10-9 mol/L PTH-FC作用BMSCs 6h的间歇性给药组具有最佳的骨向诱导能力,这提示PTH-FC作为骨诱导生长因子联合BMSCs对骨组织缺损的修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神经化髂骨瓣和传统髂骨瓣重建下颌骨缺损术后,移植骨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的干细胞活性。方法: 游离血管化髂骨瓣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术后半年,从移植骨骨髓体外分离、培养BMMSCs,通过集落形成观察、Brdu摄入实验、群体倍增时间、体外成骨茜素红染色法、裸鼠皮下成骨法检测BMMSCs增殖、自我更新及成骨分化能力。采用SPSS 2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神经化髂骨移植术后分离、培养的BMMSCs的集落形成、增殖、群体倍增时间、体外及体内成骨分化能力均显著高于非神经化组(P<0.05)。结论: 神经化髂骨瓣重建下颌骨缺损可以增强BMMSCs的自我更新、增殖、成骨分化等潜能,有助于维持移植骨的术后内环境稳定,减少术后移植骨吸收。  相似文献   

5.
易飞舟  赵萤  张旻 《口腔医学》2016,(6):481-484
目的探讨持续性与周期性流体静压力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软骨向分化潜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BMSCs,并采用成骨成脂分化鉴定。细胞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持续性静压力45 k Pa、90 k Pa组,周期性动压力0~45 k Pa、0~90 k Pa作用组,压力刺激组细胞采用每天1 h连续2 d的加载方式。采用Real-time PCR对细胞成软骨分化标志基因Sox9、Aggrecan及Col-Ⅱ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45 k Pa、90 k Pa的静压力及0~45 k Pa、0~90k Pa动压力作用下,BMSCs中Sox9的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5 k Pa,90 k Pa,0~90 k Pa组中Aggrecan mRNA的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90 k Pa,0~90 k Pa压力作用组中Col-Ⅱ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P<0.01)。结论压力微环境刺激可明显促进BMSCs成软骨标志基因的表达,且持续90 k Pa的压力作用下BMSCs成软骨分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将人牙本质作为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行性,采用不同的方式处理牙本质片,观察牙本质片处理后诱导兔骨髓基质干细胞贴壁附着生长的规律及成骨分化潜能。方法:将兔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别接种于经机械去除前期牙本质加EDTA-柠檬酸脱矿处理(A组),标准根管预备-EDTA处理(B组)的牙本质片上,体外培养1周,扫描电镜观察细胞与牙本质片的附着情况,碱性磷酸酶、茜素红及Vonkossa染色观察兔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结果:兔骨髓基质细胞附着在2种方式处理的牙本质片上生长良好,贴附紧密。B组牙本质片上细胞碱性磷酸酶表达阳性率高达80%,茜素红、Vonkossa染色观察到钙结节数量多于A组。结论:经标准根管预备一EDTA处理的人牙本质能有效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可能成为一种理想的成骨生物支架,并为牙体牙髓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桂科攻1012400lA一42)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内皮祖细胞(EPCs)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膜片-种植体复合体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 BMSCs 并采用细胞膜片技术培养细胞膜片;分离培养大鼠骨髓来源 EPCs;将 EPCs 加载于 BMSCs 细胞膜片上并检测相关基因;制作细胞膜片-种植体复合体并植入裸鼠皮下,8周取材,行 Micro-CT 检查及组织学检测。结果:体外实验显示EPCs 加载于 BMSCs 细胞膜片后成骨相关 Runx-2、ALP、BMP2和成血管相关 VEGF 的基因表达提高;裸鼠体内实验取材 Mi-cro-CT 检查显示加载 EPCs 组成骨量较高,HE 切片显示加载 EPCs 组成骨面积较多,免疫组化检测显示加载 EPCs 组 Runx2、BMP2表达较高。结论:加载 EPCs 能提高 BMSCs-种植体复合物的成骨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三维打印含铜钛合金的体外生物相容性和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以Ti-6Al-4V-5Cu合金粉末为原料,通过选择性激光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 SLM)技术制备三维打印含铜钛合金(3D Ti-5Cu);将BMSCs与3D Ti-5Cu合金共同培养,观察其对细胞活性、黏附、增殖、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成骨分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医用钛合金(Ti-6Al-4V)作为对照组。采用 GraphPad Prism 9.3.1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成功制备3D Ti-5Cu合金,该新型合金无细胞毒性,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3D Ti-5Cu合金能促进BMSCs的早期黏附、增殖,并显著提高ALP活性和Runx2AlpBmp2OpnCol1a1等成骨分化基因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 3D Ti-5Cu合金具备出色的生物相容性,能促进BMSCs的成骨分化,有利于改善钛合金的生物惰性,为实现钛合金的生物功能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人不同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hBMSCs)的骨向分化能力,为骨组织工程筛选种子细胞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 体外组织块培养法和有限稀释法培养颌骨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jaw bone-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JMMSCs);骨髓穿刺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培养长骨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面抗原标记,成骨分化诱导后茜素红染色检测细胞矿化能力,成骨分化诱导后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细胞成骨相关分子:Runx2、1型胶原(Collagen Type 1,COL-1)、OCN.结果 JMMSCs和BMMSCs均阳性表达CD90、CD105,阴性表达CD34、CD14、CD45.成骨分化诱导21 d后,茜素红染色显示JMMSCs矿化能力强于BMMSCs.成骨诱导7 d、14 d、21 d后,JMMSCs成骨相关分子在基因和蛋白水平上均强于BMMSCs.结论 与BMMSCs相比,JMMSCs成骨分化能力较强,颌骨骨髓可能更适于用作骨组织工程的成体干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体外分离培养、鉴定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方法,并观察其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采用贴壁分离法分离培养兔BMSCs,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和细胞表面抗原检测对细胞进行鉴定,并向成骨细胞分化诱导培养,通过钙钻法检测碱性磷酸酶表达,茜素红染色观察钙结节形成能力。结果:分离培养3d,可见贴壁细胞呈三角形、成纤维形或多角形外观,培养10~12d细胞长满瓶底,传代后细胞增殖明显加快;使用条件培养基传代培养2周,细胞呈集落生长后开始形成钙结节,茜素红染色阳性。结论:全骨髓贴壁法是一种简单实用的分离培养方法,可获得纯度较高的兔BMSCs,经过诱导后可向成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管径二氧化钛纳米管(TNTs)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阳极氧化法分别制备管径30、100和200 nm的TNTs,MTT法检测细胞在材料表面粘附及增殖情况,碱性磷酸酶活性、胶原分泌量和细胞外基质矿化水平检测来评估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结果:30 nm的TNTs促进BMSCs的早期粘附和增殖,但是其后期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能力同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200 nm的TNTs明显促进了BMSCs的成骨分化,但是其细胞粘附和增殖明显受到了抑制;100 nm的TNTs上BMSCs的早期粘附和增殖受到了轻微的抑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细胞增殖迎头赶上,而且其成骨分化能力显著大于对照组。结论:最适BMSCs生物学活性的应该是100 nm的TNT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人脐带Wharton's Jelly来源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Wharton's Jelly-derived mesechymal stem ceils,hUCWJMSCs)与人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hPDLSCs)成骨分化能力.方法:体外培养hUC-WJMSCs和hPDLSCs.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成骨诱导后测定细胞的ALP活性,茜素红染色检测细胞矿化能力,Real-timePCR分析OPN和Runx2基因的表达.结果:hUCWJMSCs增殖能力高于hPDLSCs;经矿化诱导后hPDLSCs ALP表达、矿化结节形成高于hUCWJMSCs(P<0.05);Runx2在hPDLSCs中表达高于hUCWJMSCs(P <0.05);而hUCWJMSCs中OPN表达高于hPDLSCs(P<0.05).结论:hUCWJMSCs、hPDLSCs均具有成骨分化能力,hPDLSCs成骨分化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甲基化酶KDM6A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定向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Flag-KDM6A慢病毒表达质粒。利用慢病毒转染构建稳定过表达KDM6A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实验检测成骨分化早期指标-碱性磷酸酶活性。茜素红染色及钙离子定量分析检测干细胞体外矿化能力。实时:毫量RT-PCR检测成骨分化相关基因.骨桥蛋白和骨钙素的表达。结果过表达KDM6A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矿化能力以及骨桥蛋白和骨钙素的表达。结论组蛋白去甲基化酶KDM6A具有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潜能,可以作为一个候选的靶基因用于骨组织工程技术,促进骨组织再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p38MAPK在持续性机械牵张力促进C57BL/6J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BMSCs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牵张力阻断组。牵张力阻断组预先用p38MAPK特异性阻断剂SB203580处理1 h,后用Flexercell加力仪加载0.5Hz,0.8%的牵张力。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分别对两组细胞施加0、30 min和60 min的牵张力。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p38MAPK蛋白的表达情况,Real time-PCR检测成骨基因ALP、COL I、OCN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C57BL/6J小鼠BMSCs传代后细胞生长状态稳定,呈梭形,具有多向分化潜能。Real time-PCR结果显示对照组BMSCs中ALP、COL I、OCN mRNA表达在不同时间点(30 min与0 min,60 min与30 min)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LP、COLI、OCN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同一时间点(30 min和60 min)牵张力阻断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对照组内BMSCs中P-p38MAPK的蛋白水平在不同时间点间(30 min与0 min,60 min与30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p38MAPK蛋白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同一时间点(30 min和60 min)牵张力阻断组(P<0.05)。结论:所采用的0.5 Hz,0.8%的机械牵张力在持续牵张力下可通过p38MAPK 通路促进小鼠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CGF)及其与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_2VD_3)联合应用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全骨髓培养法提取、分离SD大鼠股骨BMSCs,分别采用6种不同培养液而分为6组。使用SD大鼠血液在Medifuge离心机中制备CGF,并收集CGF浓缩液。实验A、B、C组,分别为采用含5%、10%和20%浓度CGF的L-DMEM培养液组,单独使用1,25(OH)_2VD_3(10~(-10)mol/L)的为D组。B组与D组混合为E组。F组为空白对照组。采用上述6组培养基孵育BMSCs 7 d。采用CCK-8实验评价大鼠BMSCs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增殖情况;ALP活性染色实验检测各组ALP的生成,实时定量PCR检测成骨分化标志物基因OCN、Col-1和Runx2共3种成骨分化标志物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5%和10%的CGF浓缩液能促进大鼠BMSCs增殖,且10%浓度优于5%浓度。而20%CGF和1,25(OH)_2VD_3(10~(-10)mol/L)都抑制了大鼠BMSCs的增殖。1,25(OH)_2VD_3(10~(-10)mol/L)与CGF(10%)浓缩液联合应用时,细胞增殖介于两者之间。A、B、C组ALP活性及OCN、Col-1和Runx2的mRNA表达均受到了抑制。D组和E组均促进了大鼠BMSCs的ALP活性,并提高了OCN、Col-1和Runx2的mRNA表达水平。结论:CGF浓缩液(10%)与1,25(OH)_2VD_3(10~(-10)mol/L)的联合应用,可促进大鼠BMSCs的增殖,并对其成骨分化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袁芳  金峰  李厚轩  雷浪  闫福华 《口腔医学研究》2012,28(2):99-101,105
目的:研究价矿化诱导对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cells,BMSCs)体内形成牙周支持组织,治疗根分叉病变的影响。方法:2只beagle犬双侧下颌第3、4前磨牙和第1磨牙制备根分叉病变,分别植入胶原膜(空白对照组)、胶原膜-矿化诱导的BMSCs复合物(矿化诱导组)和胶原膜-非矿化诱导的BMSCs复合物(非矿化诱导组),术后12周组织学观察牙周组织再生情况。结果:新生牙槽骨面积和新生牙骨质长度的百分比,矿化诱导组(62.31±15.45和72.34±17.42)和非矿化诱导组(48.24±12.34和52.25±15.45)显著高于空白组(24.65±10.35和25.34±9.45)(P<0.05),但矿化诱导组和非矿化诱导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BMSCs移植可以促进II度根分叉病变牙周组织再生,矿化诱导不能提高BMSCs体内修复Ⅲ度根分叉病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marrowmesenchymal stem cells,rBMSC)体外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rBMSC,经细胞表面标记物检测和体外诱导分化鉴定后,分别采用MTT法检测PRP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细胞化学法检测PRP对成骨诱导后rBMSC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e,ALP)活性的影响;RealTime-PCR检测PRP对细胞成骨分化指标Col-3、OPN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PRP对rBMSC在Bio-Oss上粘附的影响。结果:rBMSC传代后细胞生长状态相对稳定,呈梭形;细胞表面标记物CD29阳性率为88.2%,CD90阳性率为98%,CD34细胞阴性率为2.8%,CD45细胞计数阴性率为2.7%;成骨诱导21 d后,茜素红染色可见明显矿化结节;成脂诱导14 d后,油红O染色可见红色脂滴形成。MTT检测,10%PRP组在培养1、3、5、7、9 d各时间点的OD值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ALP染色显示,无论是诱导培养7 d还是14 d,成骨诱导液+PRP组的ALP活性均明显高于单纯成骨诱导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各组不同诱导培养时间点相比还发现,无论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在诱导7 d时,ALP活性均较低;而在14 d,ALP的活性明显升高。RealTime-PCR检测显示,单纯10%PRP诱导培养7 d和14 d后细胞Col-3、OPN mRNA水平虽稍低于成骨诱导液组,但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而10%PRP联合成骨诱导液诱导培养7 d和14 d的Col-3、OPN mRNA的表达量更高,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各组诱导培养14 d的Col-3、OPN mRNA水平显著高于相应的7 d组(P<0.05)。扫描电镜结果显示PRP明显促进rBMSC在Bio-Oss骨粉上的粘附与伸展。结论:PRP对rBMSC的增殖、成骨分化,以及在生物材料上的粘附能力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在体外实验中初步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骨、成脂分化能力及细胞活性的增龄性变化,以及在增龄过程中Notch信号通路活性的改变。方法: BMSCs取自年轻、成年及老年C57BL/6小鼠全骨髓,以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表面抗原,成骨、成脂诱导评价各组细胞的分化能力,细胞增殖、迁移实验检测各组细胞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Notch相关基因的表达。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茜素红和油红O染色结果表明,BMSCs的成骨分化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P<0.05),成脂分化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P<0.05)。细胞活性实验表明,细胞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未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P>0.05)。qPCR结果表明,老龄组BMSCs的Notch信号通路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年轻组(P<0.05)。结论: 随着个体年龄增长,BMSCs呈现出成骨分化能力下降而成脂分化能力提高的现象,Notch信号通路活性呈现出增龄性升高,为恢复老龄BMSCs受损成骨分化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N6-甲基腺嘌呤(m6A)修饰与甲基转移酶样3(METTL3)在牙周膜干细胞(PDLSC)成骨分化和成脂分化中的作用。 方法使用流式细胞术、细胞集落形成实验分别鉴定PDLSC的表面标志物和增殖能力。通过茜素红染色和油红O染色分别检测PDLSC的成骨和成脂分化潜能。在人牙周膜干细胞(hPDLSC)和炎症来源牙周膜干细胞(pPDLSC)中分别构建METTL3过表达和敲低模型,成骨诱导一定时间,通过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茜素红染色和油红O染色分别在mRNA水平、蛋白水平和宏观水平检测成骨和成脂的变化。两样本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样本比较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hPDLSC和pPDLSC均阳性表达CD29(100.0%,98.0%)、CD105(100.0%,99.5%)和CD146(31.5%,17.8%),阴性表达CD34(1.3%,0.4%)和CD45(1.4%,0.4%)。(2)细胞集落形成实验结果显示,hPDLSC和pPDLSC的集落形成数量分别为55±5和72±8,hPDLSC的细胞增殖能力较pPDLSC低(t = 3.16,P = 0.034)。(3)茜素红染色和油红O染色说明,两种细胞均具有成骨和成脂分化能力,hPDLSC具有更强的成骨分化能力(t = 27.77,P<0.001),而pPDLSC具有更强的成脂分化能力(t = 5.02,P = 0.007)。(4)成骨诱导培养7 d后的慢病毒转染模型中,METTL3过表达组比过表达对照组的成骨关键基因Runx2的mRNA表达水平高,在hPDLSC和pPDLSC中的METTL3过表达组的表达量是3.63 ± 1.15和1.61 ± 0.38,分别是其过表达对照组的3.39倍(t = 3.777,P = 0.020)和1.71倍(t = 2.948,P = 0.042);而在METTL3敲低组较敲低对照组低,在hPDLSC和pPDLSC中的METTL3敲低组的表达量是0.16 ± 0.03和0.26 ± 0.07,分别是其敲低对照组的0.15倍(t = 9.669,P<0.001)和0.26倍(t = 8.767,P<0.001)。同样地,Runx2的蛋白表达水平也发生相同改变。将转染后的细胞进行21 d的成骨诱导培养后进行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METTL3过表达组较过表达对照组染色深且钙化结节较大,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在hPDLSC和pPDLSC中的METTL3过表达组是28.47% ± 3.82%和8.55% ± 0.43%,分别是其过表达对照组的1.78倍(t = 5.012,P = 0.007)和1.76倍(t = 7.293,P = 0.002),而在METTL3敲低组较敲低对照组染色浅且钙化结节较小,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在hPDLSC和pPDLSC中的METTL3敲低组是6.36% ± 2.00%和3.78% ± 0.56%,分别是其敲低对照组的0.35倍(t = 4.444,P = 0.011)和0.43倍(t = 5.337,P = 0.006);将转染后的细胞进行21 d的成脂诱导培养,再进行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脂滴的大小及数量在METTL3过表达组较过表达对照组少,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在hPDLSC和pPDLSC中的METTL3过表达组是0.89% ± 0.11%和1.10% ± 1.15%,分别是其过表达对照组的0.24倍(t = 5.454,P = 0.006)和0.49倍(t = 2.935,P = 0.043),而在METTL3敲低组则比敲低对照组的脂滴更大且多,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在hPDLSC和pPDLSC中的METTL3敲低组是3.60% ± 1.08%和5.34% ± 1.31%,分别是其敲低对照组的1.94倍(t = 2.794,P = 0.049)和2.93倍(t = 4.131,P = 0.015)。 结论pPDLSC的METTL3表达水平低于hPDLSC;METTL3的过表达可促进hPDLSC和pPDLSC的成骨分化,并抑制两者的成脂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