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尿酸(SUA)与2型糖尿病肾病(DN)病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6月在我院确诊的2型DN患者145例作为观察对象(DN组),根据Mogensen分期法将DN患者分为微量蛋白尿组(61例)、大量蛋白尿组(55例)和肾功能损害组(31例),同期选择健...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血浆可溶性CD146与2型糖尿病患者肾功能的关系及对白蛋白尿短期进展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18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24 h尿白蛋白定量分为无白蛋白尿组(<20 mg/24 h, 86例)、微量白蛋白尿组(20~200 mg/24 h, 68例)和大量白蛋白尿组(>200 mg/24 h, 32例),比较三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随访12个月后,根据白蛋白尿进展情况将患者分为白蛋白尿进展组和非进展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分析血浆可溶性CD146与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的相关性。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白蛋白尿短期进展的危险因素,并使用多重模型校正相关混杂因素。评价血浆可溶性CD146对白蛋白尿短期进展的预测价值。结果:随着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含量增加,无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及大量白蛋白尿组血浆可溶性CD146水平依次升高(均P<0.05)。与无白蛋白尿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比较,大量白蛋白尿组Scr水平更高,GFR水平更低(均P<0.05)。18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其中白蛋白尿短期进展48例,归入白蛋白尿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病程进展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我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并肾病患者98例,分为三组,正常蛋白尿组30例,微量白蛋白尿组32例,临床蛋白尿组36例,以及3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三组患者血清CRP、HbA1C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CRP水平与HbA1C、尿微量白蛋白、UAER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肾病(DN)患者CRP的浓度随病程进展逐步升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判断糖尿病肾病患者病情进展及预测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何晓骥 《中外医疗》2011,30(14):40+42-40,42
目的 讨论引起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2月治疗的进展性脑卒中患者107例,作为进展组.和同一时期治疗的非进展性脑卒中患者105例,作为非进展组.结果 进展性脑卒中患者有糖尿病史71例,明显高于非进展组37例(P<0.05).进展组高血压77例,非进展组高血压3例,2组比较差异有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 6 (IL 6 )基因启动子区 6 34C/G多态性与 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方法检测了 2 6 7例 2型糖尿病患者 ,其中正常白蛋白尿者 90例 ,微量白蛋白尿者 85例 ,大量白蛋白尿者 92例及 12 6例非糖尿病对照者的IL 6基因型。结果 ①大量白蛋白尿组GG基因型频率和G等位基因频率高于正常组及正常白蛋白尿组 ,有统计学差异 (均P <0 .0 5 )。②微量白蛋白尿组与正常组和正常白蛋白尿组相比 ,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均P >0 .0 5 )。结论 IL 6基因 6 34C/G多态性可能是糖尿病肾病进展的一个遗传易感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无症状脑梗死(SCI)与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6年1月~2011年1月住院且随访资料完成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327例.根据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ACR<30 mg/g,184例)、微量白蛋白尿组(ACR=30~299 mg/g,143例).经头颅CT或MRI诊断SCI.以正常蛋白尿组患者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组患者出现大量白蛋白尿(ACR≥300mg/g)为一级终点.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一级终点累计发生情况.Cox风险模型分析一级终点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平均随访39个月后,32例正常蛋白尿组患者和39例微量白蛋白尿组患者达到一级终点.并发SCI患者一级终点达到率明显高于未并发SCI患者(P<0.05).多因素Cox模型分析显示,并发SCI患者到达一级终点的风险比为2.19(P <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SCI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蛋白尿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率的关系。方法将2010年3月-2013年2月我院2型糖尿病患者70例分为观察组(蛋白尿组)与对照组(无蛋白尿组)各35例,均给予眼底检查,观察两组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纽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蛋白尿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存在明显相关,伴有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具有较高的风险性。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患者尿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尿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改变,探讨检测VEGF在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和评价糖尿病肾病进展中的价值.方法根据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6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采用ELISA等方法检测尿中VEGF、尿白蛋白(ALB)、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等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各组尿VEGF水平明显增高(P值均<0.05).尿VEGF在微量蛋白尿组较正常蛋白尿组增高,临床蛋白尿组最高,糖尿病3组间尿VEGF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值均<0.05).尿VEGF水平与尿白蛋白、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糖尿病患者尿VEGF水平异常增高,检测尿VEGF的变化可能对监测肾病进展有重要意义.VEGF增高可能也反映糖尿病肾小管-间质病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胱抑素C(Cys-C)及尿糖化血红蛋白(HbAlc)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DN)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168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101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将2型糖尿病患者168例分组.对各组别hs-CRP、Cys-C及HbAlc水平进行测定,并对检测指标的阳性率、灵敏度、特异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临床蛋白尿组hs-CRP、HbAlc、Cys-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正常蛋白尿组及微量蛋白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量蛋白尿组各项检测指标水平均高于正常蛋白尿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蛋白尿组hs-CRP、Cys-C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hs-CRP、Cys-C、HbAlc阳性检出率随着病程进展逐步增高.三项指标联合检测的特异度虽略有降低,但灵敏度明显提高、且灵敏度与特异度均保持在较高水平.结论 联合检测hs-CRP、Cys-C及HbAlc水平可明显提高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害检出率并极大程度降低误诊率,是预报糖尿病肾损害的可行方法,有利于糖尿病继发肾功能损害的早期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肾脏病和2型糖尿病与心力衰竭(心衰)独立相关。非奈利酮(Finerenone)是新一代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 FIDELIO-DKD研究(非奈利酮在糖尿病肾病中减缓肾衰竭和疾病进展的研究)和FIGARO-DKD研究(非奈利酮在糖尿病肾病中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研究)的结果显示, 非奈利酮可改善慢性肾脏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结局。该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估非奈利酮对临床心衰结局的影响。共纳入7 532例2型糖尿病合并蛋白尿型慢性肾脏病患者, 随机分为非奈利酮组和安慰剂组, 中位随访时间3.4年, 其中571例(7.8%)有心衰病史。终点事件包括:新发心衰[基线时无心衰史的患者首次因心衰住院(HHF)]、心血管死亡和首次HHF的复合终点、心衰相关死亡和首次HHF的复合终点、首次HHF、心血管死亡或HHF(首次或者非首次)的复合终点、心衰相关死亡和HHF的复合终点、HHF。与安慰剂组相比, 非奈利酮组新发心衰风险显著降低(1.9%比2.8%, HR=0.68, 95%CI:0.50~0.93, P=0.016);在总人群中, 与安慰剂组相比, 非奈利酮组发生与心衰相关结局的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血清Toll样受体4(TLR4)表达及其与降钙素原(PCT)、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是否合并CAP将其分为合并CAP组42例和单纯CHF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血清TLR4、PCT、NT-proBNP、MDA、SOD、GSH-Px水平,通过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CHF患者合并CAP的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TLR4与PCT、NT-proBNP、MDA、SOD、GSH-Px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BMI、心功能分级、冠心病、吸烟史、饮酒史、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年龄、CHF病程、COPD、高血压、糖尿病、侵入性操作、长期卧床、TLR4、PCT、NT-proBNP、MDA、SOD、GSH-Px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血糖波动及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3)对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118例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和54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另选取同期该院46例健康体检者。比较3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清Gal-3水平;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24 h血糖、血糖波动幅度及血清Gal-3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病情严重程度与24 h血糖、血糖波动幅度及Gal-3的关系;随访1年,统计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影响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因素,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24 h血糖、血糖波动幅度及血清Gal-3预测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价值。结果 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FBG、HbA1c及血清Gal-3水平较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高(P <0.05);高危组24 h血糖、血糖波动幅度及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1年7月连云港市中医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IMN患者123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单纯糖尿病患者75例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基本资料,分析影响糖尿病患者发生IMN的因素,探究血清MCP-1、MMP-9诊断糖尿病合并IMN的价值,统计研究组不同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IFTA)病变程度患者血清MCP-1、MMP-9水平。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尿蛋白/肌酐比值[O^R=3.511(95% CI:1.445,8.534)]、估算肾小球滤过率[O^R=3.725(95% CI:1.533,9.052)]、MCP-1[O^R=3.184(95% CI:1.310,7.737)]、MMP-9[O^R=2.986(95% CI:1.229,7.257)]是影响糖尿病患者发生IMN的危险因素(P <0.05)。ROC曲线结果显示,MCP-1、MMP-9及两者联合诊断糖尿病患者发生IMN的敏感性分别为70.73%(95% CI:0.174,0.383)、73.98%(95% CI:0.141,0.341)和70.73%(95% CI:0.042,0.189),特异性分别为73.33%(95% CI:0.216,0.383)、77.33%(95% CI:0.187,0.348)和90.67%(95% CI:0.216,0.383),AUC分别为0.755(95% CI:0.656,0.853)、0.774(95% CI:0.677,0.871)和0.898(95% CI:0.835,0.962),两者联合诊断糖尿病患者发生IMN的特异性、AUC最大。IFTA重度病变组血清MCP-1、MMP-9水平高于中度病变组、轻度病变组(P <0.05),IFTA中度病变组血清MCP-1、MMP-9水平高于轻度病变组(P <0.05)。结论 血清MCP-1、MMP-9水平与糖尿病患者发生IMN有关,MCP-1联合MMP-9诊断糖尿病合并IMN效能良好,MCP-1、MMP-9可能与IFTA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妊娠糖尿病(GDM)患者血清microRNA-873-5p(miR-873-5p)、E盒结合锌指蛋白1(ZEB1)与胰岛素抵抗、母婴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137例GDM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该院体检且一般资料与研究组患者相匹配的137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 RT-PCR)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miR-873-5p、ZEB1的表达;Pearson法分析GDM患者血清miR-873-5p、ZEB1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相关性;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GDM患者母婴结局的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873-5p、ZEB1对GDM患者母婴不良结局的预测效能。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及HOMA-IR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血清miR-873-5p、ZEB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5);Pearson法分析结果显示,GDM患者血清miR-873-5p表达(r=0.754,P=0.0...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胎球蛋白A(Fetuin-A)、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变化及早期诊断DN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21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收治的73例DN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单纯糖尿病患者61例为对照组,研究组按病情严重程度又分为正常白蛋白尿DN组、微量白蛋白尿DN组及大量白蛋白尿DN组。收集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基本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Fetuin-A、NGAL水平。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糖尿病患者发生DN的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Fetuin-A、NGAL诊断DN的价值。结果 研究组UAER、血肌酐、CysC、Fetuin-A、NGAL高于对照组(P<0.05)。大量白蛋白尿DN组的Fetuin-A、NGAL水平高于正常白蛋白尿DN组和微量白蛋白尿DN组(P<0.05),微量白蛋白尿DN组的Fetuin-A、NGAL水平高于正常白蛋白尿DN组(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白蛋白排泄率■是影响糖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头颈癌放射治疗口腔感染病原菌的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月邢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头颈部恶性肿瘤行放射治疗的636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口腔感染情况和病原菌分布特点,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肿瘤分期、肿瘤部位、口腔环境、口腔自洁习惯、化学治疗、糖尿病、高血压、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口腔黏膜保护剂使用情况等方面分析影响头颈癌放射治疗患者口腔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头颈癌放射治疗患者中124例发生口腔感染,口腔感染发生率19.50%。真菌感染最多,有71例(39.01%)。两组患者年龄、文化程度、肿瘤分期、口腔环境、口腔自洁习惯、化学治疗、糖尿病、抗生素使用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性别、肿瘤部位、高血压、口腔黏膜保护剂使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年龄大[O^R=2.517(95% CI:1.362,4.364)]、肿瘤分期高[O^R=2.953(95% CI:1.473,6.201)]、口腔环境差[O^R=2.805(95% CI:1.339,5.955)]、口腔自洁习惯差[O^R=2.979(95% CI:1.817,7.509)]、化学治疗[O^R=3.164(95% CI:2.072,9.116)]、合并糖尿病[O^R=4.102(95% CI:2.239,10.254)]、使用抗生素[O^R=2.331(95% CI:1.261,3.889)]是影响头颈癌放射治疗患者口腔感染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头颈癌放射治疗患者口腔易发生真菌感染,年龄大、肿瘤分期高、口腔环境差、口腔自洁习惯差、化学治疗、合并糖尿病、未使用抗生素是头颈癌放射治疗患者发生口腔感染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和XGBoost模型对舌癌患者放疗期间发生口腔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03年1月—2022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431例放疗的舌癌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288例和预测组143例。比较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和XGBoost模型对舌癌患者放疗期间发生口腔感染的预测效能。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年龄[O^R =3.250(95% CI:1.476,7.634)],肿瘤分期[O^R =2.941(95% CI:1.248,7.613)],口腔环境[O^R =0.210(95% CI:0.079,0.502)],是否手术[O^R =0.285(95% CI:0.113,0.663)],血红蛋白[O^R =0.323(95% CI:0.139,0.712)],血清白蛋白[O^R =0.353(95% CI:0.148,0.851)]是放疗期间发生口腔感染的独立预测因素。XGBoost模型结果显示,口腔环境、手术、肿瘤分期、血清白蛋白、年龄、同步化疗、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计数为重要性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和XGBoost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0、0.83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敏感性分别为88.24%(95% CI:0.729,1.000)、82.35%(95% CI:0.642,1.000);特异性分别为68.25%(95% CI:0.601,0.764)、69.84%(95% CI:0.627,0.786)。结论 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和XGBoost模型对舌癌患者放疗期间发生口腔感染的预测均有意义,两者预测效能相当。建立模型有助于筛选出口腔感染的高危人群,及早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口腔感染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缺血性脑卒中致血管性痴呆(VD)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6月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收治的11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生VD的3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VD组,其余81例为非VD组。另选取该院同期体检的健康人员55例为健康组。比较3组血清sICAM-1、VEGF水平;比较VD组和非VD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后发生VD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ICAM-1、VEGF单独及联合检测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发生VD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健康组比较,非VD组、VD组血清sICAM-1、VEGF水平升高(P <0.05);与非VD组比较,VD组血清sICAM-1水平升高(P <0.05),血清VEGF水平降低(P <0.05)。与非VD组比较,VD组吸烟占比、高血压及NIHSS评分升高(P <0.05),两组的年龄、性别构成、BMI、饮酒、VD家族史、高盐饮食、高脂血症、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并发角膜溃疡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22年3月在青岛市中医医院行翼状胬肉切除术的患者153例,统计术后角膜溃疡发生情况,将并发角膜溃疡的患者作为发生组,其余作为未发生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并发角膜溃疡的危险因素。结果 153例行翼状胬肉切除术的患者,术后30例并发角膜溃疡作为发生组,其余123例作为未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比较,发生组糖尿病、复发性翼状胬肉、手术操作不规范、角膜缝线松动及激素类药物应用不合理的构成比升高(P <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OR=2.678(95%CI:2.013,3.343)]、复发性胬肉[OR=2.280(95%CI:1.659,2.900)]、手术操作不规范[OR=7.036(95%CI:4.152,9.919)]、角膜缝线松动[OR=3.466(95%CI:2.632,4.300)]及激素类药物应用不合理[OR=5.217(95%CI:3.021,7.414)]均是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并发角膜溃疡的危险因素(P...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水平对糖尿病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213例,分为非糖尿病足组160例及糖尿病足组53例。收集患者基本临床资料,行生化检验及血清sdLDL-C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足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糖尿病足组患者的收缩压(SBP)、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及sdLDL-C较非糖尿病足组升高(P <0.05),视网膜病变率及大血管并发症率较非糖尿病足组高(P <0.05),且糖尿病病程较长(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BG[O^R=3.302(95% CI:1.154,7.473)]、HbA1c[O^R=3.971(95% CI:1.982,6.131)]、sdLDL-C[O^R=5.996(95% CI:3.019,11.897)]是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sdLDL-C影响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可作为糖尿病足防治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