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2.
胎膜早破是指在临产前胎膜自然破裂。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常不可避免地发展为早产。目前,更多的研究支持胎膜早破预防性抗菌药物治疗,认为可有效延长妊娠时间,减少孕妇和新生儿病率,从而改善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本院近6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结构的变化趋势,评估依托自研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决策支持系统(aCDSS)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的成效,为合理用药和科学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构建知识库,设计嵌入式程序植入住院电子病历(EMR)医嘱系统,依托集成知识库和规则引擎实现与医院各信息系统无缝衔接,对抗菌药物医嘱的各个环节实现全过程、全病例、专业化与精细化智能管控。从医院HIS和aCDSS中提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每例出院患者的基本信息、抗菌药物使用医嘱明细和用量数据,对各类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使用人次比及使用强度变化进行趋势分析。结果自2015年依托自研的aCDSS全面实施信息化管理以来,全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从44.18%逐年下降至2020年的38.70%,碳青霉烯、超广谱酶抑制剂复合物、替加环素、第三-四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等超广谱抗菌药物以及糖肽类、抗真菌药的使用率和使用人次比呈持续下降趋势,其中前三类超广谱抗菌药物均较2015年下降近50%。碳青霉烯类、替加环素的使用强度2015年以来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与2015年相比,2020年分别下降了29.6%和7.1%,而窄谱的第一-二代头孢菌素使用强度则持续升高,近三年使用强度占全部抗菌药物的28.2%。结论通过依托信息化为主的综合管理,本院近6年广谱、高价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持续下降,窄谱抗菌药物使用占比逐年增加,抗菌药物使用结构持续优化,管理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研究国产加替沙星与对照药物对常见病原菌的抗菌活性。方法 收集2003年9月-2003年12月自我院分离的307株细菌。采用NCCLS2003年规定的琼脂稀释法测定国产加替沙星和其他8种抗菌药物对这307株菌的MIC并判断结果。结果 氟喹诺酮类对于肺炎链球菌有良好抗菌活性,敏感率为93.5%~100%,其中莫西沙星的抗菌活性是加替沙星的2~4倍,加替沙星的抗菌活性是左氧氟沙星的4倍;莫西沙星、加替沙星的抗菌活性不受青霉素、大环内酯类耐药性的影响。所有β-溶血性链球菌对青霉素、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均呈敏感。4种氟喹喏酮类对该菌的抗菌活性依次为:加替沙星=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MSSA对头孢呋辛和头孢曲松、加替沙星、莫西沙星100%敏感,仅50%的MSSA菌株对阿奇霉素敏感。4种氟喹喏酮类对肠球菌属的活性均较低。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产β内酰胺酶率分别为12.9%和72.7%。头孢呋辛、头孢曲松、阿奇霉素、4种氟喹喏酮类对这2种细菌的抗菌活性均很高。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对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无抗菌活性。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4种氟喹喏酮类的敏感率为30%~50%。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是环丙沙星活性的1/4。结论 国产加替沙星对常见社区获得性呼吸道病原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对一些医院内病原菌也有一定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6.
抗菌药物与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正鸣 《新医学》1997,28(1):45-46
  相似文献   

7.
剖宫产术后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已为大家所接受。近年来,为降低医院感染率,减少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主张短程用药。据此,我们就目前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青霉素和甲硝唑的使用持续时间进行研究,试图探索一种应用方便,安全有效的剖宫产术后预防性抗菌药物的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8.
基层医院抗菌药物横断面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提高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2010年3月16日0~24时住院患者进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结果:385例住院患者中,抗菌药物横断面使用率32.99%,联合用药比例为5.20%.在所有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中,一联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27.53%,二联使用者4.68%,三联使用者0.52% .全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以ICU最高,其次为骨科和儿科,使用率最低的科室是神经内科.在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90例患者中,病原学送检率为10.00%.结论:抗菌药物使用的起点偏高,有抗菌药物过度使用的可能性,病原学送检率低,需要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梅丹  胡扬  杨阳 《协和医学杂志》2019,10(5):531-538
加强抗菌药物科学管理、减缓细菌耐药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非常紧迫的工作任务之一。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行动实施8年来, 抗菌药物应用合理化水平及关键指标不断提高, 可降低不适宜和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 改进患者的照护质量, 有助于防范当地耐药。本文在分析北京协和医院管理与应用数据的基础上, 呼吁通过优化抗菌药物管理项目的实施与干预, 并结合教育和不断提示, 实现从以行政干预为主、专业技术为辅向专业化协作、长效管理模式转变, 以实现全国范围内真正意义上的合理用药, 使管理更为科学规范。  相似文献   

10.
由于大多数的感染首诊肯常是在急诊,所以急诊合理应用抗生素对正确使用抗生素、防止其滥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急诊患者合理应用抗生素的方法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1.
急诊合理应用抗生素对正确使用抗生素、防止其滥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急诊患者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方法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2.
抗菌药物应用点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霉素酯化物包括依托红霉素(即无味红霉素)和红霉素琥珀酸乙酯(即琥乙红霉素)易发生肝毒性,在肝功能减退者不宜应用。此外,红霉素碱、红霉素乳糖酸盐等主要由肝胆系统清除,胆汁中浓度可达血药浓度的数10倍,但在肝功能减退患者中并无药物浓度在血中急骤升高或肝毒性的报道,因此可谨慎使用,按原治疗量或略减量应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对抗菌药物的研究显示,抗菌药物除在体内消灭微生物外,尚可因其本身或代谢产物对机体免疫功能发生影响,产生良好的协同抗菌作用或发生不利的影响。本文根据国内外大量的该方面研究,就抗菌药物的体内免疫调节作用做一综述,以冀在临床工作中选用抗生素时不仅限于考虑抗菌药物对某一特定细菌的抗菌强度与敏感性,同时应考虑免疫调节的问题,使得临床选药更趋合理和有效。  相似文献   

14.
喹诺酮类为合成的抗菌药物,其特点是抗菌范围广、作用强、给药方便,抗菌作用机理为对细菌的DNA和RNA合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与其它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  相似文献   

15.
董鹏  张立峰 《华西医学》2010,(4):777-779
目的分析普通外科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抽取2008年112月在我院普通外科治疗的患者480例,评价其抗生素的种类、剂量、用法、给药途径、联合用药等情况。结果 480例患者中,围手术期中预防应用抗生素者398例,占82.9%。涉及17个品种,包括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洁霉素类等。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为主,最长疗程为16d;不合理用药为142例。结论普通外科应用抗菌药物基本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但少数病例存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不当,应用时间过长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析Ⅰ类和Ⅱ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及效果。方法:按随机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在河南省范县人民医院行Ⅰ类、Ⅱ类切口手术的350例患者病历资料,对其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及效果展开统计与分析。结果:350例患者中有215例行Ⅰ类切口手术,135例行Ⅱ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总应用率为100.00%;术前0.5~2 h、术前24 h、术后用药分别为198例、112例、40例;单用、联用2种、联用3种抗菌药物分别为252例、88例、10例;用药疗程≤4 d、5~7 d、>7 d分别为312例、21例、17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所用抗菌药物以克林霉素、头孢他啶、头孢硫脒等为主,Ⅱ类切口手术患者所用抗菌药物以阿洛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等为主;350例患者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情况依次为选择类型不合理(9.14%)、用药时机不合理(6.86%)及用药疗程不合理(4.29%)等,其中Ⅰ类切口手术的发生率相对较高。结论:Ⅰ类和Ⅱ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的应用存在一定不合理问题,且以I类切口手术较为突出,亟待规范化管理来解决。  相似文献   

18.
使用抗菌药物所致肠道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了有效预防抗菌药物引起肠道真菌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总结了2000年1月至2002年9月我院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病人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肠道真菌感染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抗菌药物种类、联合用药呈正相关,特别以头孢三代抗菌药物所致肠道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最高。结论 临床上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根据病原学检查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尽量缩短疗程,减少联合用药,避免肠道真菌感染的发生,同时,加强病人的生活护理,注意观察口腔粘膜、大便情况,及时发现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19.
唐灵敏 《临床医学》2012,32(11):102-103
目的了解开封眼病医院眼科清洁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11年1月至12月100例眼科清洁手术患者病历资料中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0例患者中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达100%,其中口服给药24例,静脉给药76例。术前0.5~2 h应用76例。术后应用时间24~48 h 34例,48~72 h 42例。结论眼科清洁手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20.
抗菌药物广泛用于临床,在治疗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不恰当地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时有发生,既达不到治疗的预期效果,还可能引起一些预想不到的不良反应.调查我院803例出院病历,就用药不当现象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