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研究不同镇痛方法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比较。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60例需择期行腹腔镜疝修补手术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T组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术后镇痛,L组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骶管阻滞术后镇痛。观察收集术后48h内各时点小儿疼痛行为量表(FLACC)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肠道排气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4、8、12、24、48h两组患儿FLACC及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组患儿术后首次下床时间[(10.57±3.29)h]早于L组[(12.94±2.63)h],且T组术后肠道排气时间[(8.61±3.74)h]早于L组[(10.84±3.29)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L组腹胀(26.67%)、尿潴留(16.67%)的发生率明显高于T组(6.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阻滞的腹腔镜手术小儿,术后镇痛良好,不良反应少,利于实现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骶管阻滞复合基础麻醉在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中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选择1~5岁在腹腔镜下行疝囊高位结扎手术ASAⅠ~Ⅱ级患儿4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20例,基础麻醉后行骶管阻滞麻醉,术中持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B组20例,常规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静吸复合麻醉;术中持续监测HR、MAP、SpO2、PETCO2、术毕苏醒时间、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气腹后HR、MAP、SpO2、PETCO2均高于气腹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苏醒时间明显优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稍高于B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骶管阻滞复合基础麻醉用于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效果确切,可以满足手术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冯春晶 《当代医学》2021,27(35):105-107
目的 探究七氟醚复合麻醉、异丙酚复合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脑氧饱和度的影响,为临床麻醉医师选择合理麻醉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于本院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40例.A组采用七氟醚复合麻醉,B组采用异丙酚复合麻醉,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脑氧饱和度.结果 A组插管即刻、插管后5 min、切皮时、气腹5 min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水平均低于B组(P<0.05);A组插管即刻、插管后5 min、切皮时、气腹5 min平均动脉压高于B组(P<0.05);术前、麻醉5 min后、插管即刻、插管后5 min、气腹时、放气腹时、拔管5 min后,A组脑氧饱和度均高于B组(P<0.05).结论 在妇科腹腔镜手术过程中,七氟醚复合麻醉与异丙酚复合麻醉均具有显著的临床麻醉效果,但七氟醚复合麻醉相较于异丙酚复合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更稳定,脑氧饱和度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硬膜外复合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气的影响。方法选取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依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硬膜外复合全麻,对照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观察2组不同时段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血气变化。结果观察组气腹时血压(BP)、心率(HR)、心电图(ECG)与气腹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麻醉后SBP、DBP显著降低,10 min后HR、SBP、DBP与观察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气腹20 min时PaCO2、HCO-3较麻醉前显著升高(P0.05),且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硬膜外复合全麻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能较好控制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维持血气状态,减轻机体应激反应,较腰硬联合麻醉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4种不同镇痛模式对幼儿疝气术后早期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疝气修补术的幼儿80例,年龄2~4岁,ASAⅠ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ransversusabdominis plane block,TAP)(T组)、骶管阻滞组(C组)、切口局麻药物浸润组(I组)和静脉控制镇痛组(P组),每组20例。所有患儿均采用喉罩全麻,T组患儿放置喉罩后在超声引导下以0.25%罗哌卡因0.5 m L/kg行切口侧的腹横肌平面阻滞,C组患儿放置喉罩后以0.25%罗哌卡因1 m L/kg行骶管阻滞,I组患儿缝合切口时以0.25%罗哌卡因0.5 m L/kg行局麻药物浸润,P组患儿缝皮时连接曲马多8 mg/(kg·d)配置的静脉镇痛泵。记录患儿术前、术后1、2、4、6、8、12、24 h的疼痛评分和HR、MAP,并记录患儿术后有效镇痛时间、追加使用曲马多的次数、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下肢运动阻滞时间、家属满意度和恶心呕吐、尿储留等不良反应。结果四组患儿术毕各时间点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组患儿术毕各时间点HR、MAP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组、I组、P组术后有效镇痛... 更多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剂量选择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影响,为麻醉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6月一2022年5月建湖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将患者分为A、B、C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采取全麻复合腹横肌阻滞,麻醉方案的差异主要在于各组使用的右美托咪定剂量不同,A组剂量为0.3μg/kg,B组剂量为0.5μg/kg,C组剂量为0.7μg/kg。对比3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T4、T5时间点,C组患者的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SBP)水平明显低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T4、T5时间点,C组患者的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心率(heart rate,HR)水平明显低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段,A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oring,VAS)评分T0(2.17±0.53)分、T1(1.85±0.48)分、T2(1.72±...  相似文献   

8.
程鹏   《中国医学工程》2012,(8):24-25,29
目的探讨不同的麻醉方式用于小儿疝气手术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10月-8岁、择期行疝气手术40例,随机分为2组,七氟烷吸入麻醉组(S组)和骶管阻滞组(C组)。入室后静脉给予0.1mg/kg咪唑安定、1mg/kg盐酸氯胺酮,S组给予面罩吸入七氟烷,根据血压、心率调节吸入麻醉药浓度;C组在左侧卧位下行单次骶管阻滞,穿刺成功后一次性骶管注入0.2%罗哌卡因1mL/kg。围麻醉期间连续观察SBP、DBP、HR、SpO2,记录手术结束后、清醒的时间及苏醒质量,记录患儿苏醒期并发症的发生数。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麻醉时间和清醒时间有明显差别(P〈0.05),两组在麻醉前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差别,在手术开始时S组心率明显高于C组(P〈0.05),在苏醒时及清醒时S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明显高于C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SpO2无明显变化,S组在苏醒期有30%患者出现屏气,SpO2〈90%,经面罩吸氧后能维持SpO2≥98%,50%患者出现恶心、呕吐,80%发生苏醒期躁动;而C组仅有5%患者出现屏气(P〈0.05),10%患者出现恶心(P〈0.01)、呕吐,25%发生苏醒期躁动(P〈0.01)。其余不良反应如喉痉挛、低氧血症、呼吸抑制等两组均未发生。结论小儿骶管阻滞用于疝气手术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躁动发生率低于七氟烷吸入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七氟醚联合骶管阻滞麻醉对小儿疝气手术患儿生命体征及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4月—2020年4月本院行腹股沟疝气手术患儿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采用七氟醚联合骶管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氯胺酮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儿生命体征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  相似文献   

10.
《陕西医学杂志》2019,(10):1268-1271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对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IIH)高位结扎术患儿麻醉质量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计算机形成随机数列分组法将132例IIH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TAPB使用0.25%的罗哌卡因;观察组使用0.25%的罗哌卡因+1μg/kg的右美托咪定。对比两组TAPB起效时间、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停留时间、持续镇痛时间、术后不同时期FLACC量表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测定两组在TAPB前、切皮后、术毕时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TAPB起效时间明显缩短,持续镇痛时间显著延长,术后1、3、6、12 h时FLACC评分低(P<0.05)。对照组MAP、HR在TAPB前、切皮后、术毕时出现明显波动(P<0.05);观察组波动不明显(P>0.05)。两组PACU停留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与罗哌卡因联合应用于IIH患儿疝囊高位结扎中,可有效缩短麻醉起效时间,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镇痛时间持久,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单纯全身麻醉和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对食管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35例择期胸科食管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GA组,17例)和全身麻醉+硬膜外阻滞组(GEA组,18例)。分别测定术前、术毕及术后24、48 h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结果①毛细管血浆黏度及各切变率下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在术毕时均比术前明显降低(P〈0.05,P〈0.01),术后48 h时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组间比较无差异。②红细胞刚性指数、聚集指数:GEA组除术毕比术前明显降低外(P〈0.05,P〈0.01),其余各时点无明显变化;GA组无明显变化。③2组红细胞变形指数和电泳指数在48 h内无明显变化。结论单纯全身麻醉和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对术后的血黏度都具有一定的降低作用,但其作用一般不超过48 h。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和评估右美托咪定作为局麻药佐剂行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TAP)阻滞在腹腔镜斜疝修补术中的镇痛镇静疗效。方法  选择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2017年3月至7月90例择期拟行全麻下腹腔镜斜疝修补术的患者, 年龄20~75岁, ASA分级Ⅰ~Ⅱ级, 随机分为全麻组(G组, n=30), 0.25%罗哌卡因每侧20 mL神经阻滞+全麻组(R+G组, n=30), 右美托咪定0.5 μg/kg+0.25%罗哌卡因每侧20 mL神经阻滞+全麻组(DR+G组, n=30)。R+G组和DR+G组于全麻诱导前超声引导下实施双侧TAP阻滞。记录3组术后24 h镇痛、镇静评分、全麻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入苏醒室后Steward评分、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呼吸抑制、辅助镇痛使用情况、TAP阻滞和右美托咪定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DR+G组镇静评分(Ramsay)、镇痛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 且有效镇痛时间延长; 和G组相比, R+G组和DR+G组术后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缩短, Steward评分显著降低(P<0.05); 与其他两组比较, DR+G组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作为局麻药佐剂应用于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麻下腹腔镜斜疝修补术安全有效, 术后有效镇痛时间明显延长, 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单纯全麻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实际价值,探讨其麻醉效果以选择最佳方案应用在临床中。方法选取42例妇科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地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单纯全麻,观察组行全麻复合硬度外麻醉,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心率、动脉压及子宫松弛优良率等临床指标。结果两组麻醉后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以及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麻醉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分别为(70.8±11.2)次/分钟、(84.3±8.2)mmHg,对照组分别为(79.1±10.5)次/分钟、(90.7±11.9)mmHg(P<0.05);观察组子宫松弛的优良率是90.5%,对照组子宫松弛的优良率是66.7%(P<0.05)。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与单纯全麻比较,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更好,患者苏醒时间短、用药少,且显著提升子宫松弛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QLB)与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TAP)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镇痛的效果。 方法 选取择期行腹腔镜卵巢瘤切除术患者50例分为2组,QLB组和TAP组各25例。两组均采用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在麻醉诱导前,QLB组行双侧QLB,TAP组行双侧TAP,术后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比较术后2,6,12,24,48 h患者静息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比较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舒芬太尼使用总量和氟比洛芬酯补救性镇痛例数;比较术后48 h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2组各时点静息疼痛VAS评分呈先逐渐上升随后再下降趋势,术后24 h疼痛最严重,且QLB组低于TAP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AP组比较,QLB组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明显延长(P<0.05),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舒芬太尼使用总量和氟比洛芬酯补救镇痛例数明显降低(P<0.05),QLB组术后48 h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 结论 与TAP比较,QLB镇痛效果更加完善,作用时间更长并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应用,更适合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多模式镇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TAP block)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A组:切皮前超声引导下以0.5%罗哌卡因行双侧腹横机阻滞,每侧20ml;B组:不做任何处理.两组麻醉诱导、维持方法 相同,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联合喉罩气道管理,术后持续监测无创血压、心电图、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记录术后2、4、8、12、24h 的VAS 评分和术后额外镇痛药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在术后4、8、12h 镇痛效果优于B组( P<0.05) ;A组额外镇痛药使用次数少于B 组(P〈0.05);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阻滞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具有很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股神经阻滞、骶管阻滞联合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小儿下肢前内侧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75例行下肢前内侧手术小儿随机分成3组:股神经阻滞联合静脉麻醉组(A组,n=25),骶管阻滞联合静脉麻醉组(B组,n=25),单纯静脉麻醉组(C组,n=25).结果 术中A、B组循环功能较C组稳定(P<0.05);肢体不良自主运...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1):136-139
目的比较腹直肌阻滞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成人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17年2~12月收治的拟行腹股沟斜疝成人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腹直肌阻滞麻醉组(观察组)与腰硬联合麻醉组(对照组),各40例。比较两组麻醉效果,两组患者在麻醉后5 min、10 min,切皮后5 min,手术结束前,术后2 h围术期平均动脉压、心率的变化及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麻醉效果比较,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90.0%,对照组麻醉优良率为8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围术期平均动脉压、心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后10 min患者平均动脉压为(91.1±13.2)mm Hg,心率为(92.2±8.3)次/min,对照组麻醉后10 min患者平均动脉压为(73.4±16.6)mmHg,心率(76.3±14.2)次/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并发症发生率为2.5%,对照组麻醉并发症发生率为30.0%,两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腹直肌阻滞在成人腹股沟斜疝手术麻醉中效果确切,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68例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行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竖脊肌平面阻滞,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VAS疼痛评分.结果 T...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34~68岁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108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A、B两组。A组54例患者入室后先行L2~3椎间隙硬膜外腔穿刺,向上置管4cm。给予试验量后观察无不适再施行静脉全麻;B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两组病例术中均采用了靶控输注(TCI)的静脉给药方法,观察并记录术中输液量、输血量、麻醉用药量,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及术终苏醒期一般情况。结果 A组整个麻醉手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肌肉松弛,所用静脉全麻药、肌松药等明显比B组少(P<0.01),苏醒快、无痛,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利于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的开展。两组患者麻醉过程顺利,所有患者均安全度过手术期,术毕复苏后直接送回病房,术后均无明显的麻醉后并发症。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中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