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20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regional portal hypertension,RPH)也称左侧门静脉高压症,是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种特殊类型,可经脾切除治愈。本院1976年5月至2002年12月收治RPH20例,治疗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19年共39例胰源性门脉高压的病因诊断治疗措施及结果和随访。结果:39例中,4例失访,33例术后随访1~10年,除7例患者死于原发恶性疾病外,余未发生消化道再出血,脾功能亢进症状完全消失。结论: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以胰源性疾病引起门静脉或脾静脉的梗阻为最常见原因,在诊断上关键在于提高对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的认识,治疗上在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的同时行脾切除手术是治疗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的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6年来收治的7例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分析病因、诊断和治疗.结果:主要病因:急性胰腺炎(4例)、假性胰腺囊肿(2例)、胰尾囊腺癌(1例),术前明确诊断7例,手术7例.结论:诊断关键在于提高对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的认识,脾切除是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熊炬  陈雄  戈小虎 《新疆医学》2010,40(7):45-46
区域性门静脉高压(regionalportalhypertensionRPH)亦称胰源性门静脉高压、左侧门静脉高压、局限性门静脉高压,是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种特殊类型,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脾静脉血栓形成(或梗阻),导致单纯门静脉脾胃区域的压力增高,继而引起多种临床表现的综合症,占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症的5%,是唯一可以治愈的门静脉高压,  相似文献   

5.
黄晓蓉  郑本波 《西部医学》2009,21(7):1159-1160
目的探讨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RPH)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其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分析过去3年来我院外科手术的12倒RPH病人,总结其治疗效果。结果12例RPH病人中主要的原发疾病来自胰腺疾病9例,腹膜后肿瘤1例,另2例病人为不明原因的脾静脉血栓形成。均作脾切除术及原发灶手术。复查胃镜见胃底静脉曲张消失,术后随访0.5~1年,脾亢和消化道出血症状完全消失。结论RPH是继发于胰腺体尾部的疾病,常伴有脾功能亢进和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对有症状的RPH宜行病灶切除加脾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区域性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108例门静脉高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0例行区域性断流术,68例行贲周血管离断术。结果区域性断流组的自由门静脉压力(free portal pressure,FPP),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感染率,门脉血栓发生率,肝性脑病发生率,1年、2年再出血率,1年、2年病死率均低于贲门周围血管离断组;肝功能恢复情况也要好于贲门周围血管离断组。结论区域性断流术是治疗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手段,术中做到精细断流结合围手术期综合治疗和序贯治疗可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以脾大部分切除为主的联合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效果。方法对1992~2002年26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手术结果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该组男17例,女9例;平均年龄37.5岁。晚期血吸虫病15例,有乙型肝炎病史10例,不明原因1例。脾脏肿大Ⅱ级12例,Ⅲ级14例。均行脾大部分切除术及联合手术。结果无手术死亡病例,26例(100%)随访,随访最长时间11年,最短0.3年,平均4.13年。术后再出血8例,死亡7例。<2、~4、~6、~8、>8年生存率分别为88.5%、90.5%、90.9%、100%。生存病例生活质量好。结论以脾大部分切除为主,加冠状静脉结扎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防治门静脉高压出血的首选术式。对术后再出血的治疗应采取积极态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regional portal hypertension,RPH)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3例RPH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和疗效。结果:23例均发生消化道出血,经胃镜证实为胃底静脉曲张出血,部分伴有食管下段静脉曲张。其中7例以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16例因其他疾病住院期间发生消化道出血;19例为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4例合并轻度食管下段静脉曲张。将患者按病因学和临床转归分类,其中3例胰腺炎合并囊肿或假性囊肿和1例脾外伤经外科手术治愈,3例胰腺癌患者死于并发症,其余经内科保守或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好转后保持随访。结论:RPH可通过内镜、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增强并血管成像等检查确诊,但是需和肝原性门脉高压症区别,外科手术治疗需慎重,可考虑内镜介入联合内科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9.
门静脉高压症(PHT)是门静脉血流受阻,血液瘀滞,导致门静脉及其属支压力升高.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脾肿大,门腔静脉侧支循环形成和开放以及腹水,常伴发脾功能亢进、消化道出血和自发性腹膜炎等.门静脉高压最严重的并发症是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且有50%~60%并发大出血[1].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致上消化道大出血是外科治疗的难题之一.外科治疗的目的主要是并发症的治疗,即预防和控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对于病因的治疗,唯一的选择就是肝脏移植[2].现就门静脉症的外科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吕云福 《海南医学》2001,12(8):69-70
门静脉高压症是由乙型病毒性肝炎 ,丙型与丁型肝炎 ,慢性酒精中毒 ,胆汁淤滞 ,血吸虫感染等多种病因导致肝脏损害、肝硬变所引起门静脉血流受限的一组综合征。在西方国家以酒精性肝硬变多见 ,东南亚国家以肝炎后肝硬变为主。海南同属东南亚地区 ,主要经“口”途径传染的乙型肝炎很多 ,自然肝炎后肝硬变的发生率高。肝硬变发生后可以导致门静脉高压症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脾脏肿大和脾亢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呕血 ,腹水等。由于门静脉压力升高 ,约有 1 3病人食管胃底曲张静脉会发生破裂出血 ,每次大出血会有 1 3~ 1 2病人死亡。因而 ,对门静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09年起,我科对15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胃底食管静脉栓塞或联合脾动脉部分栓塞术预防和控制上消化道出血。结果:经皮肝穿刺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手术成功率100%,止血率达100%。术后死亡1例,分析原因为急性肺动脉栓塞,术后11例患者出现低热症状,5~7 d后缓解,部分患者术后出现轻度腹痛症状,对症止痛治疗后症状逐渐缓解。除1例患者术后考虑为急性肺栓塞死亡外,未出现肝脏出血、感染、门静脉血栓、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14例患者随访4~10个月,再发消化道出血1例,因肝肿瘤进展死亡4例。结论:经皮肝穿刺胃冠状静脉栓塞技术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方法。但是术者在术前及术中需重视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分析,术中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大的分流道的存在,并选择合适的栓塞材料。  相似文献   

12.
胰源性门脉高压症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源性门脉高压症的病因和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胰源性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此25例占同期门脉高压症患者的2.1%。病因依次为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胰腺囊肿、急性胰腺炎。胃、食管静脉曲张20例,其中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18例,曲张静脉破裂出血12例;脾肿大25例,其中脾功能亢进15例;脾静脉阻塞25例,肠系膜上静脉阻塞4例,门静脉阻塞3例。20例患者有明确的侧支循环形成,胃短静脉、胃网膜静脉及胃冠状静脉是常见的增粗血管。14例行外科手术治疗,11例予内科保守治疗。结论:胰腺疾病可导致广泛性或区域性门脉高压症;该症具有特征性的胃周侧支循环,这对其诊断和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8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45例确诊为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引起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因主要为胰源性因素(39例86.7%),其他因素相对较少(6例13.3%)。本病临床表现包括原发病、消化道出血及脾大脾亢等,而肝功能均正常。腹部超声、CT/MRI、血管造影、胃镜、钡餐造影等辅助检查结合术中探查有助于确诊。21例接受内镜下注射组织胶栓塞治疗;21例行脾切除+贲门胃底周围血管离断术,2例行单纯脾切除术。外科治疗效果较为满意,短期、长期随访疗效均好于内镜下治疗。结论依脾切除并根据曲张静脉情况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4.
潘仁红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3):291-292
目的探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致食道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门脉高压致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临床资料。结果近期死亡率为6.3%,近期止血率为100%,随访患者中肝功能改善率89.4%,再出血率为15.6%。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治疗门脉高压致食道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比较理想的一种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特发性门静脉高压(IPH)症的声像图特征,评价彩色多普勒对IPH的诊断价值.方法 23例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与其临床、病理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23例患者中,就诊次数2~22次,平均9.0±6.7次,首次误诊率为100%.反复上消化道出血19例,肝功能正常23例,胃镜和/或钡餐提示食道静脉曲张20例,手术治疗18例,除1例提示有肝硬变表现外,其余肝脏形态、质地均正常.23例IPH患者彩超的主要表现为肝脏大小及回声均正常,肝内及肝门部门静脉管腔、管壁、结构异常19例,门静脉系统海绵样变21例,门静脉系统血栓6例,脾脏肿大23例.结论彩色多普勒对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临床上凡不明原因上消化道出血并伴有脾功能亢进、而肝功能正常的患者,均应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16.
门静脉高压症术后近期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门静脉高压症术后近期并发症的防治经验。方法:对1994年1月至2003年12月手术治疗的357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治疗经验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与结论:357例门静脉高压症手术后近期发生并发症160例次,治愈136例,死亡24例。门静脉高压症术后近期易出现并发症,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充分的术前准备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积极的综合治疗可使某些严重并发症得到治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肝动脉栓塞灌注化疗和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肝癌患者脾功能亢进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高压患者85例,经导管行肝动脉栓塞灌注化疗同时行部分性脾栓塞,术前患者周围血细胞计数均低,以白细胞、血小板降低为显著.结果肝动脉,脾动脉分别插管成功率100.0%.术后24 h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开始升高(P<0.01).1月后,65例(76.4%)达正常水平,18例(21.2%)部分缓解,2例(2.4%)无效,术后食欲、体能及胃底静脉曲张均有所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肝癌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在行肝动脉栓塞灌注化疗同时行部分性脾栓塞术,安全可靠,既能有效控制肿瘤发展,又能有效改善血象,提高机体免疫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PSPH)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胰源性区域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检测其门静脉系统解剖显像和血流量,与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CDUS)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MSCTA显示PV、SV及SMV的优良率分别为90%、86%、84%,CDUS显示PV、SV及SMV的优良率分别为70%、70%、70%,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A、CDUS显示血流动力学参数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正向相关性,且PV、SV及SMV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SCTA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能从不同方位显示PSPH侧支循环血管,优于CDUS,能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伴有和不伴有附脐静脉开放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Child-Pugh C级患者的门静脉、脾静脉血流和脾脏变化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失代偿期伴有附脐静脉开放和无附脐静脉开放的患者各30例;选择20例无肝脏疾病的健康检查者作为对照组.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脾静脉大小及其血流速度、脾脏大小,计算门静脉、脾静脉血流量.结果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Child-Pugh C级患者的门静脉、脾静脉明显增宽,其血流速度明显减慢,脾脏显著增大;伴有和不伴有附挤静脉开放者之间的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流速、血流量和脾脏大小无显著性差别.结论 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Child-Pugh C级患者的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流速、血流量、脾脏大小在有和无附脐静脉开放者间无显著性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