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外周血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NGS)在脓毒症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ICU 2021年10月至2023年2月采用mNGS技术对脓毒症患者感染灶和外周血样本配对进行检测的病例资料42例,同时进行感染灶和外周血样本常规培养,评价配对感染灶和外周血样本mNGS检测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诊断效能。结果 脓毒症患者感染灶和外周血样本常规培养检出率分别为61.90%(26/42)和23.81%(10/42),感染灶和外周血样本mNGS检出率分别为95.24%(40/42)和76.19%(32/42)。感染灶和外周血mNGS结果与感染灶培养结果一致性较高(84.62%vs.57.69%)。如以感染灶培养结果为金标准,外周血标本mNGS较感染灶标本mNGS而言,仍表现出了较高的敏感度(84.62%vs. 100%),且二者有相似的阳性预测能力(68.75%vs. 65.00%);外周血mNGS较外周血培养有更高的敏感度(84.62%vs. 11.54%)和阳性预测值(68.75%vs. 3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7.810...  相似文献   

2.
目的 本研究拟在评估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在肺癌临床分子诊断中应用的可行性. 方法 本研究选取108例肺癌石蜡包埋样本(formalin fixed paraffin embedded,FFPE),同时进行一代测序(sanger sequencing)和NGS检测样本中EGFR和KRAS基因的突变情况. 结果 在108例肺癌样本中,一代测序检出突变在二代测序中均检出,另外NGS还检测出目标区域外其他突变. 结论 NGS的检测准确性可达到100%.NGS可以应用于肺癌临床分子诊断,同时NGS能给临床提供更详细的基因突变信息,为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依据,更具有市场潜力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血培养阳性脓毒症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2018年3月至2021年9月407例血培养阳性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培养结果,分析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407例血培养阳性脓毒症患者的死亡率为20.15%,死亡率随着年龄增长而...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细菌培养阴性和培养阳性的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结局.方法:数据从MIMIC-Ⅲ及eICU-CRD两个公开的重症医学数据库中提取,筛选入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成年脓毒症患者.根据入ICU前后48 h的细菌培养结果分为两组:细菌培养阴性组和细菌培养阳性组.分析细菌培养阴性对脓毒症患者90 d病死率的影响,并比较...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血必净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脓毒症患者分为凝血功能正常A组及异常B组,B组分血必净治疗B1组和对照B2组,每组20例。结果:A组患者在血必净使用前后凝血功能各指标以及血小板计数无变化;B1组患者凝血功能各值在治疗后有改善,较B2组患者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在凝血功能正常的脓毒症患者中使用,对凝血无影响。在异常组中的应用能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术创伤、脓毒症均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本文通过对腹部重症脓毒症患者机体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及补体IgA、IgG、IgM、C3、C4,为重症脓毒症患者免疫治疗及各免疫指标的变化对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提供参考。方法将20例腹部无明显感染的患者、15例腹部脓毒症患者不伴器官功能障碍、12例腹部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分为A、B、C组,A、B、C组术后第1、3、7天,各抽取外周静脉血5ml于普通试管,测定免疫球蛋白及补体(IgA、IgG、IgM、C3、CA)。同时记录生命体征的变化和预后转归。结果A组与术前比较,免疫球蛋白在第1天IgA、IgM、IgG,C3、C4均下降,IgA、Ig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补体C3在第1天明显下降,与术前、术后第7天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C4下降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术后第1、3、7天IgA、IgG、IgM、C3、CA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第1、3、7天C组IgA、IgM、IgG、C3、CA均低,与A、B两组相比较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创伤对免疫球蛋白影响不大。对于术后重症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IgA、IgM、IgG,C3、CA明显降低,且随病情恶化,持续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8.
9.
为了探讨人疱疹病毒6型(HHV-6)感染与淋巴瘤和白血病的关系,我们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了淋巴瘤和白血病患者血清抗HHV-6IgG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HV-6DNA的序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脓毒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对脓毒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1例脓毒症患者在CBP治疗前后采血,用流式细胞术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8~ 、CD4~ /CD8~ 比值,同时检测血及废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观察CBP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TNF-α的变化。结果CBP治疗后APACHEⅡ评分降低(P<0.001),CD3~ 、CD4~ 、CD4~ /CD8~ 比值均较CBP治疗前升高(P<0.001、P<0.001、P<0.05),而CD8~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CBP治疗可以改善脓毒症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对T淋巴细胞亚群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严重脓毒症患者接受免疫调理治疗后的病情转归和胸腺肽α1对机体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12月入住重症监护室年龄>18岁、APACHEⅡ评分>10分的严重脓毒症患者7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5例)采取经典ICU治疗,以《拯救脓毒症运动之严重脓毒症及休克治疗指南》为标准;治疗组(38例)除经典治疗外,给予胸腺肽α1 1.6 mg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连续5 d,然后1.6 mg,皮下注射,每24小时1次,连续2 d,总疗程7 d。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7 d,分别进行SOFA评分,检测CD4+、CD8+、CD4+/CD8+、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位点(HLA-DR)。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CD4+、CD4+/CD8+、HLADR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SOFA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病死率较对照组下降,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肽α1可以改善脓毒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保护器官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EB病毒(EBV)和人疱疹病毒6型(HHV 6)感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SLE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外周血中HHV 6 DNA;应用逆转录PCR(RT-PCR)和Southern杂交技术,检测EBV阳性标本增殖期基因BZLF1、BARF1和BcLF1的表达。结果SLE患者组EBV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但HHV 6阳性率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735 4),SLE患者EBV与HHV 6检出率有明显相关性(P=0.015 9)。32例EBV DNA阳性者中有2例检出BARF1 mRNA,均为活动期,且HHV 6DNA阳性。16例BcLF1 mRNA阳性者中有14例HHV 6 DNA阳性,相关性好。均未检测到BZLF1的表达。结论SLE患者EBV阳性率和BcLF1 mRNA的表达均与HHV 6有明显相关性,SLE患者中可能存在EBV和HHV 6的相互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13.
性病门诊2300例患者单纯疱疹病毒抗体的血清学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我院皮肤性病门诊患者单纯疱疹病毒的感染情况及在典型和非典型生殖器疱疹患者中的发病率。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2300例患者进行血清学HSV—I和HSV-Ⅱ的IgM、IgG抗体检测。结果2300例患者中,HSV-I的IgM和IgG的检出率分别是6.87%(158/2300)和86.10%(1980/2300),HsV-Ⅱ的IgM和IgG检出率分别是10.00%(230/2300)和40.60%(933/2300),两种血清型中以HSV—I感染为主,且IgG阳性率明显高于IgM(HSVI的x^2=2901.1,P-0.000;HSV-II的x^2=1240.0,P=0.000,P〈0.05);具有典型生殖器疱疹或高度可疑生殖器疱疹症状者924例,其中HSV-IIgM感染者46例(男31例,女15例),感染率为5.0%(46/924);HSV—IIgG感染者451例(男296例,女155例),感染率为48.8%(451/924);HSV—IIIgM感染者410例(男246例,女164例),感染率为44.4%(410/924);HSV-IIIgG感染者515例(男316例,女199例),感染率为55.7%(515/924)。女性HSV-Ⅱ感染率高于男性,二者差异有显著性(x^2=19.2,P—0.000,P〈0.05)。结论本地区性病门诊中HSV抗体检出率高,以HSV-I感染为主;在有典型生殖器疱疹或高度可疑患者中,女性HSV-11感染率高于男性;在无明显生殖器疱疹症状患者中,亦可以检出HSV-II,且存在混合感染,临床上需重视。  相似文献   

14.
李慧  李延年  辛萍  于维林  纪静  罗兵 《检验医学》2006,21(3):195-197
目的探讨EB病毒(EBV)和人疱疹病毒6型(HHV6)感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SLE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外周血中HHV6DNA;应用逆转录PCR(RT-PCR)和Southern杂交技术,检测EBV阳性标本增殖期基因BZLF1、BARF1和BcLF1的表达。结果SLE患者组EBV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但HHV6阳性率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7354),SLE患者EBV与HHV6检出率有明显相关性(P=0.0159)。32例EBVDNA阳性者中有2例检出BARF1 mRNA,均为活动期,且HHV6DNA阳性。16例BcLFlmRNA阳性者中有14例HHV6DNA阳性,相关性好。均未检测到BZLF1的表达。结论SLE患者EBV阳性率和BcLF1 mRNA的表达均与HHV6有明显相关性,SLE患者中可能存在EBV和HHV6的相互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视网膜色素变性1基因(RP1)的新突变及其与特殊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方法 将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在山东省滨州市人民医院眼科确诊的视网膜色素变性的25个家系的86例患者纳入研究,收集临床相关资料.采用高通量二代基因测序对患者及家系样本进行基因测序,用Sanger验证确认基因变异位点,并进一步分析患者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临床特征,并分析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急诊科312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发生急性肾损伤的136例患者纳入发生组,将未发生急性肾损伤的176例患者纳入未发生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并分析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生组和未发生组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入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支持率、糖尿病发生率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136例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中预后不良78例(57.35%),预后良好58例(42.65%);176例单纯脓毒症患者中预后不良33例(18.75%),预后良好143例(81.25%);预后不良组SOFA评分、Scr、连续性肾替代治疗、机械通气支持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OFA评分、Scr、机械通气支持是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HR>1,P<0.05);连续性肾替代治疗是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HR<...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于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诊治的69例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并根据患者出院后28 d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45例)和死亡组(2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相关指标、住院时间及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识别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相关指标对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死亡的预测效能。 结果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的感染部位主要是肺部,死亡组患者既往患高血压[62.50%(15/24)vs. 33.33%(15/45),χ2 = 5.418,P = 0.024]、慢性肺疾病[20.83%(5/24)vs. 4.44%(2/45),χ2 = 4.612,P = 0.032]的比例,入院时红细胞分布宽度[(15.0 ± 1.6)% vs.(14.0 ± 1.5)%,t = 2.426,P = 0.018]、SOFA评分[(9 ± 4)分vs.(6 ± 4)分,t = 3.457,P = 0.001]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763.00(234.34,2 656.94)ng/L vs. 94.28(37.03,262.98)ng/L,t = 4.158,P < 0.001]明显高于生存组,而入院时的体温[(37.2 ± 1.2)℃ vs. (37.8 ± 1.0)℃,t = 2.312,P = 0.024]明显低于生存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入院时的SOFA评分、体温、IL-6及既往是否患高血压是预测患者死亡的重要影响因素(P均< 0.05)。且ROC曲线显示上述4个指标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AUC)为0.868,95%置信区间(CI)(0.783,0.952),P< 0.001]及血清IL-6水平[AUC为0.806, 95%CI(0.694,0.917),P< 0.001]均对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死亡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结论入院时SOFA评分、体温、血清IL-6水平以及既往是否患高血压可对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的临床结局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ω-3鱼油脂肪乳剂对脓毒症患者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脓毒症患者并随机分为中长链脂肪乳组和鱼油组,肠外营养支持方案中长链脂肪乳组给予中长链脂肪乳剂1.2 g·kg-1·d-1静脉滴注,每日一次;鱼油组加用ω-3鱼油脂肪乳剂0.24 g·kg-1·d-1静脉滴注,每日一次,余与中长链脂肪乳组肠外营养治疗方案成分相同,共7 d,其他治疗措施相同。检测两组患者治疗第1天和第7天外周血中炎症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子-α(TNF-α)]和T 细胞亚群的变化(CD3+、CD4+、CD8+、CD4+/CD8+)。结果治疗后第7天,鱼油组患者的炎症反应指标中的CRP、IL-1β、IL-6均较第1天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90.78、72.26、115.08,P均<0.05);中长链脂肪乳组与治疗第1天相比,CRP和IL-6明显下降、IL-1β和TNF-α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38.36、64.85、77.13、59.56, P均<0.05)。鱼油组第7天各项炎症反应指标均低于中长链脂肪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8.56、134.72、56.85、42.18, P均<0.05)。鱼油组第7天CD3+、CD4+、CD4+/CD8+较第1天明显升高,CD8+较第1天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3.03、71.62、-29.37、35.04, P均<0.05)。中长链脂肪乳组第7天CD3+、CD4+、CD4+/CD8+较第1天明显升高,CD8+较第1天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8.24、65.73、-25.68、30.17, P均<0.05)。且第7天时,两组间CD3+、CD4+、CD8+、CD4+/CD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2.73、10.60、-15.38、7.25, P均<0.05)。结论ω-3鱼油脂肪乳剂可能会减轻脓毒症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针剂对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5)和对照组(n=15),治疗组给予20万U/d乌司他丁针剂微泵静脉注射,2次/d,连续7d;对照组用同等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安慰剂对照。两组患者均于用药前和用药后第7天采血。检测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免疫球蛋白以及C3、C4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用药后第7天的CD3、CD4^+值,NK细胞明显上升,CD4^+/CD8^+比值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免疫球蛋白以及C3、C4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值相似(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值均有下降,但治疗组患者的分值下降较对照组快(P〈0.05)。结论乌司他丁针剂可提高脓毒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改善脓毒症患者的病情,但对脓毒症患者体液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2月151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AKI组与非AKI组,比较两组一般情况及常规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脓毒症并发AKI患者的临床特征。用Logistic回归对脓毒症性AKI发病及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51例患者中67例并发AKI,发生率为44.4%。40例AKI患者死亡,病死率为59.70%。AKI患者的年龄、心率、白细胞、SAPS评分、降钙素原、乳酸、血管活性药物及呼吸机使用率、病死率高于非AKI患者,平均动脉压(MAP)、血钠、血小板低于后者(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SAPS评分(OR:1.065,P=0.022)、高白细胞(OR:1.066,P=0.015)、心率快(OR:1.047,P=0.021)、低MAP(OR:0.971,P=0.029)、血小板减少(OR:0.996,P=0.019)、低钠(OR:0.923,P=0.012),糖尿病(OR:3.561,P=0.010)、慢性肾脏病(CKD)(OR:1.018,P=0.030)是脓毒症患者并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高乳酸(OR:0.372,P<0.05)是脓毒症并发AKI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SAPS评分、心率、MAP、血钠有助于脓毒症性AKI的早期识别。血乳酸值与脓毒症AKI患者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