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五味子甲素的方法,探讨五味子甲素在大鼠血中的代谢过程。方法采用血液微透析技术,将探针由右侧颈静脉植入大鼠右心房膨大处,透析取样。透析液检测的色谱条件为:以甲醇-乙腈-水(40∶35∶25)为流动相,流速1.0 m L/min,柱温30℃,UV检测波长254 nm。经体内测定探针的回收率校正后,绘制药时曲线,采用DAS2.0软件计算五味子甲素灌胃给药后在大鼠血液中的药动学参数。结果五味子甲素在2~500μg/m 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均RSD3%,五味子甲素的含药透析液室温放置12 h内稳定性良好。药动学参数ke为(0.364±0.047)/h,t1/2为(1.637±0.302)h,Tmax为(0.612±0.194)h,Cmax为(165.92±28.830)μg/m L,AUC0-t为(240.793±25.540)μg·h/m L,AUC0-∞为(282.710±30.727)μg·h/m L。结论本方法操作便捷、液相保留时间短,能满足透析液中五味子甲素含量测定的需要,可用于五味子甲素在大鼠血液中代谢过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快速、灵敏的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中水合橙皮内酯(Meranzin hydrate)的血药浓度,并比较灌胃枳壳与水合橙皮内酯单体后大鼠体内水合橙皮内酯的药动学行为。方法色谱条件:色谱柱为Dikma Diamon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保护柱为Dikma guard柱(8 mm×4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体积比78∶22),流速为1 ml/min,柱温为25℃。用此HPLC法测定枳壳与水合橙皮内酯单体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估算二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线性范围12.5~1000 ng/ml(r=0.9997),最低检测浓度10 ng/ml,回收率分别为90.53%~93.45%,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0%。与枳壳大鼠灌胃相比,灌胃水合橙皮内酯单体后的药动学参数Tmax和t1/2的值显著变小(P0.01),而Cmax和AUC0-24则显著增大(P0.01)。结论该方法可用于水合橙皮内酯的药动学研究。同时与灌胃枳壳相比,给予水合橙皮内酯单体的消除半衰期长,达峰时间长,消除速率慢,生物利用度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黄连与干姜配伍后对黄连的5种主要生物碱(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黄连碱和表小檗碱)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分别单次灌胃给予黄连单煎液和黄连干姜合并液后,运用HPLC法同时测定不同时间点的5种生物碱血药浓度,分别求算其药动学参数,比较配伍前后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变化。结果:黄连干姜合并液组与黄连单煎液组比较,黄连的5种主要生物碱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和峰浓度(Cmax)增加,半衰期(t1/2z)和平均滞留时间(MRT0-t)均降低,达峰时间(Tmax)无明显变化。结论:黄连与干姜配伍后能够促进黄连中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吸收量和加速其消除速率,干姜能够显著影响黄连5种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鼠不同取血方式对白花蛇舌草组分中药药动学的影响,以确定合理的取血方式。方法通过注射四氯化碳,使大鼠肝脏出现破坏和毒性状态,灌胃给与白花蛇舌草组分中药混悬液,采取一只大鼠多次取血和多组大鼠一次取血的方式,利用混合药物吸光度-波长曲线下面积(简称吸波面积)的变化,开展注射四氯化碳前后大鼠药动学参数的比较研究。结果一只大鼠多次取血所得吸波面积没有规律,未能得出药动学参数;多组大鼠一次取血所得数据较有规律,吸波面积法显示白花蛇舌草组分中药在注射四氯化碳前后大鼠体内的药时过程均符合一室模型,四氯化碳前药动学参数Cmax 0.59 mg·L-1,Tmax为0.5 h,四氯化碳后药动学参数Cmax为1.51 mg·L-1,Tmax 1 h,后者Cmax比前者大,但Tmax延后。结论多组大鼠一次取血的方式用于药动学的研究更合理,数据更准确,可降低生物药剂学的影响因素,为其它组分药物的体内研究提供较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栀子大黄汤中活性成分在正常大鼠和酒精性肝损伤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差异,为该复方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1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组,灌胃给予栀子大黄汤(8 g·kg-1,按生药量计),于不同时间点眼眶采血,采用UHPLC-MS/MS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2种环烯醚萜苷类(京尼平苷和京尼平龙胆双糖苷),2种蒽醌类(大黄酸和大黄素)和4种黄酮苷类(柚皮苷、异柚皮苷、橙皮苷和新橙皮苷)成分的浓度,以芍药苷为内标,血浆样品经乙酸乙酯-异丙醇(1∶1)萃取,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4 m L·min-1;电喷雾离子源,扫描方式为多反应监测,负离子方式检测。比较正常大鼠和酒精性肝损伤大鼠灌胃给予栀子大黄汤后8种活性成分的药动学差异。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大鼠血液中8种活性成分的达峰时间(Tmax)延长。除大黄酸外,模型组大鼠血液中另外7种活性成分的半衰期(t1/2)和平均驻留时间(MRT0-t)较正常组延长,药峰浓度(Cmax),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和AUC0-∞明显增大,清除率(CL)显著减小。除Tmax外,大黄酸其他参数呈现出与另外7种活性成分相反的趋势。结论:栀子大黄汤中活性成分在健康大鼠和酒精性肝损伤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王志琪  曾嵘  谭志荣  陈尧  田育望  王蓓  李鑫  陈立峰 《中成药》2012,34(12):2305-2309
目的考察附子与甘草配伍对乌头碱和甘草次酸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56只,按体质量分层随机分为3个药物组,分别单次按25 mL/kg灌胃给予已知乌头碱和甘草次酸含量的附子单煎液、甘草单煎液、附子甘草合煎液。各药物组设给药前和给药后共13个采血时间点,每个时间点4只大鼠,按时间点断头处死动物并采血。血浆样本中乌头碱采用液相色谱-质谱串联(LC-MS/MS)法检测,甘草次酸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法检测。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经DAS2.1软件处理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甘草与附子配伍对乌头碱和甘草次酸的溶出无明显影响。大鼠单次灌胃给予单煎液和合煎液后,乌头碱的主要药动学参数: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分别为730.66、538.97 pg.h/L,峰浓度(Cmax)分别为91.43 pg/L、42.47 pg/L,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1.0 h、7.25 h,半衰期(t1/2)分别为14.69 h、7.81 h;甘草次酸的主要药动学参数:AUC0-t分别为8 159.83 ng.h/L、7 035.89 ng.h/L,Cmax分别为526.5 ng/L、458.25 ng/L,Tmax分别为8 h、12 h,t1/2分别为11.99 h、9.57 h。结论附子配伍甘草后乌头碱和甘草次酸在大鼠体内Tmax推迟,Cmax降低,吸收减少,t1/2缩短。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叶黄素微胶囊和叶黄素油悬浮液两种叶黄素制品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建立大鼠血浆中叶黄素的LC-MS/MS测定方法。考察大鼠分别灌胃给予100 mg/kg叶黄素微胶囊或叶黄素油悬浮液后血药浓度变化,应用DAS 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根据叶黄素微胶囊和叶黄素油悬浮液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计算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叶黄素浓度5 ng/ml200 ng/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7);定量下限为为5 ng/ml;10 ng/ml、50 ng/ml和160 ng/ml三个浓度剂量组的方法回收率分别为69.7%、94.9%和98.1%;提取回收率分别为75.3%、70.9%和73.4%。大鼠单剂量给予叶黄素微胶囊和叶黄素油悬浮液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65.8±38.9)mg/L和(48.3±17.3)mg/L,Tmax分别为(4.7±3.0)h和(3.7±0.8)h,AUC(0-32)分别为(566.6±203.6)mg/L·h和(385.2±107.3)mg/L·h,叶黄素微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47.1%。结论:所建立LC-MS/MS方法简单、快速,可用于大鼠叶黄素血药浓度的测定和药动学研究。以叶黄素油悬浮液为参比制剂,叶黄素微胶囊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邓莹  李宁  崔梅  熊志立  李发美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9):2960-2963
目的:研究中药制剂中可能非法添加的盐酸苯乙双胍对葛根素在大鼠体内药动学过程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葛根素单独给药组与盐酸苯乙双胍和葛根素联合给药组,大鼠单独和联合灌胃给药后,于不同时间采集血样,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葛根素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大鼠单独灌胃葛根提取物和联合灌胃盐酸苯乙双胍和葛根提取物后,2组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2.39±1.01),(1.03±0.35) mg·L-1;Tmax、为(0.50 ±0.09),(1.5±0.5)h;Ke为(0.153 ±0.028),(0.172±0.042)h-1;t1/2为(4.65 ±0.86),(4.20 ±0.81) h;AUC0-1分别为(5.73 ±2.60),(5.45±1.81)mg· h·L-1;AUC0-∞分别为(6.72 ±2.89),(6.26±1.88) mg·h·L-1.与葛根素单独用药组相比,合用盐酸苯乙双胍后葛根素的Cmax显著减少(P<0.05),Tmax极显著延长(P<0.01).结论:盐酸苯乙双胍能延缓葛根素的吸收,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葛根素的药动学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pH依赖-时控型大黄素微丸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采用HPLC法研究pH依赖-时控型大黄素微丸在SD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结果:主要药动学参数:大黄素溶液组:T1/2(0.85±0.32)h、Tmax(1.00±0.01)h、MRT0→∞(2.71±0.20)h、CL(4.84±0.41)L/(h·kg...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苍艾挥发油经家兔鼻腔给药的药动学及经大鼠鼻腔吸收的组织分布,为后期开发制备成临床用药奠定基础。方法:家兔经鼻腔给予苍艾挥发油后,经UPLC检测血浆中苍艾挥发油主成分丁香酚的浓度,流动相甲醇~(-1)%冰乙酸(45∶55),流速0.4 m L·min~(-1),检测波长280 nm,进样量1μL。试验数据采用DAS 3.0软件(非房室模型)进行拟合并计算药动学参数。采用HPLC测定大鼠脑组织、心、肝、脾、肺、肾中丁香酚的含量,流动相甲醇~(-1)%冰乙酸(65∶35),检测波长280 nm。结果:苍艾挥发油在血液中主要的药动学参数为达峰时间(Tmax)(0.083±0)h,药峰浓度(Cmax)(1.150±0.141)mg·L~(-1),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0.376±0.085)h·mg·L~(-1),平均滞留时间(MRT0-∞)(0.505±0.039)h。苍艾挥发油经大鼠鼻吸收后,快速分布至各组织中,其中肺组织中含量最高,其次为心脏及脑组织,肝、脾、肾组织中的分布量较少。结论:家兔药动学及大鼠组织分布试验结果均表明苍艾挥发油经鼻吸收后体内滞留时间较短,具有脑靶向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大鼠给予大黄及调胃承气汤后,大黄酸在大鼠体内药动学过程。方法:大鼠分别给予大黄及调胃承气汤,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酸的血药浓度。色谱柱为Diomansil C18(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77∶22∶1);检测波长为428 nm;流速为1.0 ml/min。血药浓度数据采用3P97药动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大黄酸血药浓度在1.0~15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大鼠给予大黄及调胃承气汤后,大黄酸血浆浓度-时间曲线均符合二房室模型,大黄及调胃承气汤的主要药动学参数AUC分别为12.06±1.34和4.19±0.48μg.h/ml、Cmax分别为7.53±1.13和2.58±0.21μg/ml,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调胃承气汤中大黄与甘草、芒硝配伍后,使大黄酸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降低。  相似文献   

12.
《中成药》2021,(5)
目的比较黄连、黄连-生地配伍中5种生物碱在正常、抑郁大鼠中的体内药动学。方法腹腔注射LPS(0.5 mg/kg)3周建立大鼠抑郁模型。所有大鼠灌胃给予1.67 g/kg黄连、3.34 g/kg黄连-生地(1∶1)、15.03 g/kg黄连-生地(1∶8)后,于0、0.083、0.167、0.250、0.333、0.5、1、1.5、2、3、4、6、8、12、24 h采血,LC-MS/MS法测定表小檗碱、小檗碱、药根碱、巴马汀、黄连碱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大鼠给予黄连-生地(1∶1)、黄连-生地(1∶8)后,5种生物碱C_(max)、AUC_(0~t)、AUC_(0~∞)高于给予黄连(P0.05),其中给予黄连-生地(1∶8)后C_(max)升高,T_(max)缩短。结论生地可促进黄连在抑郁大鼠中的体内吸收,提高5种生物碱生物利用度,黄连与生地配伍比例为1∶8时综合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23-乙酰泽泻醇B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 大鼠灌服23-乙酰泽泻醇B,于不同时间点采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UV)法检测血浆中23-乙酰泽泻醇B,流动相为乙腈-水(V/V=80∶20),检测波长为210 nm,流速为1.0 ml/min;建立药代动力学模型,以矩量法计算药动学参数,梯形法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max=(132±16.43) min,Cmax= 8.75±0.87 μg/ml,t1/2=(66.36±9.17) min,AUC0-t=(1 455.20±178.70 ) μg·min-1·ml-1,AUC0-∞=(1 546.20±224.63) μg·min-1·ml-1,CL/F= 1.10±0.13 ml/min.结论 23-乙酰泽泻醇B在大鼠体内吸收缓慢但较完全,消除相对较快,说明23-乙酰泽泻醇B具有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便于开发成临床使用方便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脑忆源片中淫羊藿苷在大鼠血浆中的血药浓度,计算其药动学参数。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时间点淫羊藿苷的血药浓度,药-时曲线数据经DAS药动学计算程序处理。色谱柱:Phenomenex lunaC18(150 mm×4.6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30∶70);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70 nm。结果淫羊藿苷在0.25~13μg/mL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大鼠灌胃脑忆源片后,淫羊藿苷的药-时曲线符合二室一级吸收模型,主要动力学参数:t1/2α(1.554)h;t1/2β(1.692)h;ka(0.463)h-1;Tmax(3)h;Cmax(4.423875)mg.L-1;AUC0~t(25.877)mg.L-1.h-1;AUC0~∞(25.889)mg.L-1.h-1。结论本法准确、灵敏、简便,适用于淫羊藿苷的血药浓度测定,为含淫羊藿制剂的药动学研究及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苦豆草中槐定碱在大鼠血浆中的浓度及药动学。方法:给大鼠灌胃苦豆草水溶液,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槐定碱的浓度,估算相应的药动学参数。结果:在本实验所建立的方法中,槐定碱的回收率达到89.09%,准确度高于94.90%;大鼠灌胃苦豆草水溶液含40 mg/kg槐定碱后的t1/2(α)、t1/2(β),Tmax、Cmax、CL/F、AUC0~t分别为(0.28±1.70)h、(3.66±1.23)h、(0.75±8.66)h、(1.62±0.13)mg/L、(0.10±0.02)L/(h.kg)、(4.84±0.20)mg/(μL.h),其在大鼠体内的分布符合二室模型。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方法适合大批量的血样分析,该方法能够满足药动学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苍术与苍术素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差异。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苍术水提液中苍术素及苍术素单体大鼠的血药浓度,采用DAS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苍术水提液中的苍术素在大鼠体内的达峰时间Tmax为62.32±13.26 min、最大浓度Cmax为28.26±6.37 ng/ml、半衰期T1/2166.36±21.22min、AUC0-∞为2748.54±226.3ng/ml.min;苍术素在大鼠体内的达峰时间Tmax为37.28±9.23min、最大浓度Cmax为17.83±4.65 ng/ml、半衰期T1/2为96.48±18.34 min、AUC0-∞为2065.42±206.51ng/ml.min。苍术水提液组和苍术素单体组的主要药动学参数的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苍术水提液中苍术素及苍术素单体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特征有显著影响,提示苍术水提液中其他成分会影响苍术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大鼠血清中柴胡皂苷C的HPLC血药浓度测定方法,并用于柴胡皂苷C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大鼠血清样品采用甲醇沉淀蛋白,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色谱柱为Waters 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10nm。测定大鼠单次腹腔注射528mg/kg后血药浓度,采用DAS2.0药动学分析软件拟合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大鼠血清中柴胡皂苷C在58.4~7300m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该成分的最低检测浓度(S/N=3)为14.6mg/L,平均回收率在85%以上,日内、日间精密度及稳定性的RSD8%。大鼠单次腹腔注射528mg/kg后,主要药动学参数t1/2z、AUC0-t、MRT0-t分别为(1.25±0.84)h、(943.79±39.16)h/(mg·L)、(0.91±0.05)h。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作为柴胡皂苷C血药浓度定量分析方法,并能满足其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4,(6):136-138
目的:研究松龄血脉康胶囊对卡马西平在戊四唑诱导癫痫小鼠体内药动学过程的影响。方法:将雄性小鼠按预先设定的时间腹腔注射戊四唑,待癫痫模型制备完毕以后,将小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灌胃给予卡马西平(120mg/kg)、卡马西平(120mg/kg)+松龄血脉康(900mg/kg)。在不同时间点采集小鼠血样和脑组织样品,经过处理后通过HPLC测定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和脑组织浓度,绘制药-时曲线图。采用DAS2.0统计学软件计算主要的药动学数据:t1/2β、AUC0-t、CL、Cmax、Tmax。结果:与给戊四唑诱导癫痫小鼠灌胃给予卡马西平相比,联合给予松龄血脉康(900mg/kg)后,卡马西平最大血药浓度(Cmax)增加了17.5%,Tmax提前了35.0%(P<0.05),其他血浆药动学参数无显著性变化;小鼠脑组织药动学参数改变明显:AUC0-t、Cmax分别增加78.9%和52.9%,清除率(CL)下降44.7%,Tmax则缩短了34.6%(P<0.05)。结论:松龄血脉康(900mg/kg)可以影响卡马西平在戊四唑诱导癫痫小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建议当松龄血脉康胶囊与卡马西平联用时,应加强临床观察,必要时监测卡马西平血药浓度或降低卡马西平的用量。  相似文献   

19.
紫杉醇透明质酸冻干制剂的制备和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以透明质酸为载体材料制备紫杉醇透明质酸冻干制剂,并考察冻干制剂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采用乳匀-冻干法制备冻干制剂;以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粒子形态;建立冻干制剂及其在血浆中紫杉醇的HPLC分析方法;以紫杉醇注射剂为对照,测定冻干制剂10mg/kgiv给药后,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结果在冻干制剂中,紫杉醇以球形包覆于透明质酸基质中;在溶液中,分散成平均粒径为80nm的包覆微球;大鼠iv冻干制剂和紫杉醇注射剂的药物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室模型,其药动学参数AUC分别为(37.68±6.36μg·h/mL和(27.54±5.88)μg·h/mL;CL分别为(0.26±0.04)h-1和(0.38±0.07)h-1。结论透明质酸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抗癌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和比较肛泰主要成分之一盐酸小檗碱经腹部皮肤、直肠和口服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变化。方法通过腹部皮肤和直肠单次给予大鼠肛泰,口服给予等量的盐酸小檗碱溶液,采用HPLC法测定了这3种途径给药后不同时间(0~30h)大鼠血清中小檗碱浓度。结果肛泰贴敷、直肠和口服给药的Tmax分别为1、0.5、0.5h,Cmax分别为127.4、269.4、127.9g/L,AUC0~30h分别为1611.44、1055.61、765.88g/(L·h)。结论本实验为肛泰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动物体内的药动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