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连续血液成分分离装置的普及,成分输血疗法取得很大进展,最近已不限于从供血者采集血液成分,而且亦用于治疗,即进行血液成分交换或血液成分除去,特别是血浆交换疗法,已取得很大进展。1.交换输血应用全血进行交换输血的适应范围已渐缩小,主要用于新生儿重症败血症,血型不合输血及新生儿溶血性贫血。用采取后72小时以内的新鲜血液为重症新生儿败血症行交换输血,效果良好,这可能是由于除去了细菌、细菌毒素等有害物质,并因输入含有  相似文献   

2.
交换疗法不仅可以清除与疾病有关的物质,还可以纠正体液性与细胞性免疫物质和凝固-纤溶系统的异常。 1975年以来,多数报告对迅速进展性肾小球肾炎(RPGN)并用血浆交换疗法与免疫抑制疗法,收效甚佳。甚至肾功能不全者经过治疗,可以停止透析治疗。据1985年美国医学会的报告及一些文献记载,血交换疗法适应证见表。  相似文献   

3.
一、血浆交换疗法1914年Abel 首次报告血浆除去术(plasmaphere-sis),其原意是从全血分离、清除血浆成分,进行成分输血。经半个世纪后发展成为血浆交换疗法(pl-asma exchange,PE),或称血浆置换术。即将患者的异常血浆(抗体、免疫复合物或其他有害物质)分离、清除后,再将剩余细胞成分加入正常人的新鲜冷冻血浆或代血浆等置换液输回体内,或将异常血浆分离后用吸附法除去血浆中的有害物质再输回体内。迄今无论成分输血或PE 均取得了迅速的进展。在血液成分制品方面已达到多样化,实现了一血  相似文献   

4.
血浆交换疗法是在体外将对自身有害的物质从血浆中除去,再将净化后的血液输回自身的治疗方法。其目的是除掉免疫复合物或自身抗体。主要应用于胶原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本法是将引起疾病的有害物质从血浆中除去的血液净化疗法中的一种。在全身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重症肌无力症、Guillain-Barré综合征等胶原病和自身免疫病治疗时可用血浆交换疗法除去免疫复合物和自身抗体。血细胞与血浆分离的方法有离心分离法和膜分离法两种。后者用的是0.2~0.6μm孔径的多孔膜。血液在体外被分离成血细胞和血浆组…  相似文献   

5.
儿童性皮肌炎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疾病的概念皮肌炎是在皮肤和肌肉发生的非化脓性炎症的胶原病。其病理生理主要是由于免疫反应引起的血管炎。根据比较皮肤和肌肉病变 ,把皮肤症状轻者称为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好发于 5~ 1 0岁和 45~ 65岁 ,在儿童发病称为儿童性皮肌炎 (juvenenile dermatomyositis,JDM)和成人的皮肌炎 (adult DM,ADM)。JDM的分类大体分为临床经过缓慢的慢性型 (Brunsting型 )和弥漫性而且急进性经过的暴发型 (Banker型 )。前者发病率高 ,多数预后良好。后者发病率低 ,但预后差。临床上还有和多发性肌炎相反的 ,没有肌肉症状的亚型 (非肌炎性皮肌…  相似文献   

6.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以溶血性贫血,血少板减少性紫癜,精神神经症状,发热及肾脏损害为特征的疾病,病因不明,亦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往往导致死亡。患者男,75岁。5月初开始有发热等感冒样症状。虽经治疗,发热亦不减退。中旬因突然后头部剧痛,昏迷入院。入院几天后又出现出血倾向,怀疑DIC 送入抢救中心查体:昏迷,T37.3℃。两上肢弥漫性皮下紫癜,眼结膜苍白。虽有精神症状,但神经系统未见异常。入院时末梢血中发现网织红细胞明显增加,贫  相似文献   

7.
对象及方法对象是1984年7月至1987年12月底白细胞显著增高的3例急性淋巴性白血病;4例急性非淋巴性白血病(ANLL),共计7个病例。初诊时的年龄分布从7个月到14岁,中间值9岁。病理分类按FAB分类法:L_12例;L_21例,M_21例,M_42例,M_(5b)1例。ALL病例全为无效细胞型(TdT ,CALL-,Ia )。初诊时除1例血细胞在61800/μl以外,其余均在100000/μl以上,  相似文献   

8.
在肝衰竭时,可以采用血浆交换治疗,但是关于血浆交换适应证还没有明确的指标,本文作者介绍一种检测肝功能储备力指标的方法—血中酮体比值测定,作为肝衰时血浆交换的指标。作为代谢中心的肝脏有许多功能,在肝细胞里可进行氧化、合成、排泄等多种反应。通常肝功能检查。为酶活性检测,而最近用得比较多的是快速转换蛋白合成能力,但是无论检查肝功能的那个方面,包括肝功能的储备力,都不是肝功能的根本检查。为此作者从能量代谢观点去进行研究,肝细胞进行合成解毒等代谢时需要相当多能量,这些能量是由糖,脂肪酸、氨基酸等氧化,并贮存在细胞里的,肝细胞利用这些能量来进行各种代谢反应。在细胞里ATP被逐渐消耗,为了保持动态平衡,通常由氧化磷酸化得到的ATP来补充,ATP的转换非常迅速,如果肝细胞  相似文献   

9.
200年前,一种在外观正常皮肤上反复出现水疱的疾病被命名为天疱疮。1950年Lever通过对患者病变皮肤的病理研究第一次将其分为天疱疮和类天疱疮;1960年Jordon和Beutner发现了抗细胞间物质的IgG型自身抗体,从而明确了天疱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20世纪70-80年代Sehihz、Hashimoto、Anhah等通过体外的皮肤器官培养及动物实验证明了自身抗体可以诱导水疱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鹿儿岛大学医学部耳鼻喉科大山胜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证实,利用简单易行的温热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及感冒时的急性鼻炎效果良好。这一结果是在86年11月14日大阪市召开的第三届温热疗法学会会议上发表的。对肿瘤开展温热疗法的经验表明,温度不超过43℃时对正常细胞无损伤,但低于39℃就不能有效地抑制流感等病毒的增殖。以往他们使用的喷雾式吸入器,主要是为了把粘液溶解剂,抗生素等药物送入鼻  相似文献   

11.
LAK疗法是一种过继性免疫疗法(adoptive im-munotherapy)。是将恶性肿瘤患者的淋巴细胞,经淋巴因子白介素-2(IL-2)诱导,再经体外培养诱导为非特异性杀伤细胞。然后,将这种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LAK)细胞回输给患者的方法。Rosenberg等(1985年末)首次报道用本法治疗用其他疗法无效的晚期癌症25例,肿瘤缩小者11例,消失者1例,从而引起全世界的普遍关注。作者用本法治疗原发性肝癌有效者9例。方法是取静脉血,分离出10~9~10~(10)个淋巴细胞,与重组白介  相似文献   

12.
浸润未达肌层的Ta~T_1表浅性膀胱癌占全部膀胱癌的50~70%,主要用经尿道电切除术(TUR)进行治疗,5年生存率达80%以上,这已成为一种比较定型的治疗方法。但术后1~2年内的复发率高达40~50%,成为治疗膀胱癌的重要问题之一。对复发癌可试行TUR、抗癌药物膀胱内注射疗法、温热疗法及卡介苗膀胱内注射疗法,但需做膀胱切除术的病例也不少。表浅性膀胱癌约50%为多发性,用区域选择性粘膜活检(SSMB)发现在正常粘膜中广泛存在原位癌(CIS)及不典型增生。对此可进行内镜激光疗法,利  相似文献   

13.
脑实质内发生的神经胶质瘤由于浸润正常脑组织,选择性破坏常很困难,尚无根治方法。可视激光和光增敏物质并用的光化学疗法(PDT)的优点在于可在手术中进行,并可将可视激光特性与亲肿瘤细胞性药物的激发光及肿瘤细胞固有荧光综合起来应用,使浸润性肿瘤的诊断及选择性破坏成为可能。自血卟啉(HPD)作为光增敏物质应用以来,人们逐渐尝试将其应用于对神经胶质瘤的治疗。本文主要  相似文献   

14.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属于自家免疫性疾患,四肢近端的肌肉有对称性无力、运动痛、挤压痛,血中由肌肉而来的GOT、LDH、CPK、醛缩酶等呈高值,可作为诊断的参考。肌电图有特殊的肌源性异常表现,受损肌肉的活检可见肌纤维变性、坏死及血管周围或间质纤维内有单核细胞浸润(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一、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关系皮肌炎可并发双睑紫色皮疹及双手指间关节背部以Gottron征为特点的皮肤病变。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肌肉病变相同。但是,皮肌炎肌肉活检可见单核细胞浸润以血管为中心,波及间质,很少直接浸润肌纤维,萎缩的肌纤维接近间质的周围部位也比肌束中心部位明显,主要病变是间质有炎症。多发性肌炎存在单核细胞由  相似文献   

15.
高压氧疗法治疗黄斑水肿高压氧疗法在眼科于1960年开始试用于临床,治疗视网膜动脉栓塞症、缺血性视神经症、急性进行性葡萄膜炎等急性缺血性眼病。自1987年Pfoff等介绍用高压氧疗法治疗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的有效病例以来,人们对黄斑水肿的高压氧疗法寄以希...  相似文献   

16.
对于食道癌,目前还没有比较理想的疗法。因为服药,药物虽然经过患处,但过而不停,效果不理想;采用静脉注射药物,由于患处周围血管少,药物不能遍布患部。  相似文献   

17.
用遗传工程学的手段,将调节体内糖代谢的激素——胰岛素的遗传基因移植到培养细胞中,治疗小鼠糖尿病,这一“遗传基因疗法”在日本理化研究所生活科学筑波研究中心和筑波大学共同组成的研究组的实验中取得成功。遗传病的治疗法,通常采用的是向骨髓注入替换细胞以及改造能够感染人类的病毒等方法。而这次实验采取了使用增殖能力强的培养细胞的新方法,也可用于治疗糖尿病以外的疾病。进行遗传基因治疗实验的是该研究所的中内启光  相似文献   

18.
老年期经常出现失眠这是尽人皆知的事实,伴随年龄增加发生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有夜间尿频、睡眠时呼吸障碍、肌阵挛等身体因素和神经官能症、抑郁症等精神因素。而老年期的失眠则不是这些原因所引起的,而属于原发性失眠。目前对其原因尚不明瞭。近来认为与体内先天性生物节律失衡有关。本文拟先介绍年龄增加时,睡眠觉醒节律的变化,然后介绍老年人,尤其合并脑器质性障碍的痴呆老人出现睡眠节律障碍及伴发谵妄等异常行动的病例。最后介绍以调整或修正异常生物节律为目的所采取的试验性治疗(时间疗法)。1.睡眠觉醒节律的生理基础:人类与地球上许多生物一样,以昼夜24小时明睛为周期,作同步反复的活动和休息,以维持机体的活动。称这种以24小时为周期的节律为昼夜节律。睡眠时体温、内分泌、植物神经  相似文献   

19.
1.加温方法目前临床上普遍应用超声波、微波和射频电磁波等,直接对肿瘤组织进行局部加温治疗。与电磁波加温疗法不同,超声波加温疗法可在不增高体表温度的情况下,使位于机体深部的肿瘤组织温度升高;且该疗法不存在金属测温探头干扰能量场的问题,故可提高测温的精确度。但因超声波穿过肠道内的气体及骨组织后能量锐减,故目前该疗法加温深度仅达数厘米。为提高加温深度今后还需将超声波加温面积缩成点状,从而能进行扫描加温的方法。因产生微波的振荡器体积较小,故微波加温疗法适用于食管、直肠、阴道及子宫等空腔脏器肿瘤的加温治疗。如将振荡器制成针状,也可用于肝癌、脑瘤等实质脏器肿瘤的加温治疗。但微波进入体内后,能  相似文献   

20.
在心肌梗塞发病早期,将溶栓药物直接注入受阻的冠状动脉,使冠状动脉血流再通,从而可减轻心肌缺血。日本大阪大学的葛谷恒彦等正在开展这项试验。本试验不同于以前治疗心肌梗塞的方法,是一种积极增加冠状动脉血流来改善心肌缺血的新疗法。他们与有关单位协作,把本法的疗效评价与心肌梗塞的病理结合起来研究。对发病12小时以内的早期心肌梗塞29例,行急性期冠状动脉造影,梗塞部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