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探讨临床上常见的中药不良反应,总结多年临床经验,寻找导致不合理用药的原因,指出安全用药的途径,根据患者病情和身体情况,严格按照药品使用指南合理正确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产生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对策,为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总结目前造成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对中药特别是含毒性中药的合理使用进行探讨。结果:中药的不良反应既有中药本身的原因,也有配伍不当及使用不合理的问题。结论:建立中药不良反应监测机制,加大中药不良反应的基础研究,针对性加强安全用药管理,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不良反应与用药安全。方法:统计我院近五年发生的中药临床使用不良反应和事故情况,分析其。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以及特点。结果:我院从2002年4月至2010年4月共发生中药不良反应和事故228起,其中不良反应206起,占比为90.35%,用药事故22起,占比为9.65%。结论:严格按照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并结合现代人的生活特点进行诊病施药,采用先进的药学监护理念来管理中药的临床使用,可以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中药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从我院中药不良反应看中药的安全用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按正常用法、用量应用药物预防、诊断或治疗疾病过程中,发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笔者主要探讨我院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以期为临床上进行安全用药管理提供参考。现将相关的临床资料总结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人类应用中药治疗疾病已有几千年历史,在中医治疗中,中药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中药来源于大自然,毒副作用小,安全性远胜于西药而倍受世人青睐.但是近年来,有关中药服用不当而引起中毒或不良反应的报道逐年增多,中药应用的安全性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正确看待中药不良反应,提高用药安全意识,对于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中医药向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7.
药品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保障的一种特殊商品,药品也是世界公认的管制最严格的商品之一。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那么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浅谈几类药品的不良反应及安全用药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现在社会对于药品有了新的关注.最,那就是如何安全、有效、正确的使用药品。因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受到媒体的报道和社会大众的讨论,社会各界也引起了重视。在临床上使用药品时,除了要考虑药物所对疾病起到的作用,还应注意减少因药物而引起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和分析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各种因素,尽可能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国家正在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尽量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给人们造成的各种危害。结果:正确对待药品的不良反应的态度,正确的服用药物和保管药物,不断提高用药水平。结论:从而达到真正的安全、有效、适当地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百亿元以上,WHO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的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药。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是以药物和疾病的知识和理论为基础,有效、安全、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本文结合笔者的临床工作实践体会对临床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中药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及原因,探讨安全用药对策。方法:大量查阅中药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其主要临床表现及原因,提出相关改良措施。结果:主要临床表现有疼痛、过敏等;原因主要有不合理用药、剂型、个体差异等。结论:导致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多样,应及时查找原因,制定预防对策,提高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中药应用不良反应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安全性有关问题,为中药安全性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从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一系列中药安全性事件出发,分析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论]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必须从加大中药安全性知识宣传、加强中药安全性基础研究等方面着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中药安全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中药注射剂致老年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中药注射剂在老年人群中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3096例中药注射剂致老年人不良反应病例,从性别、年龄、用药情况、严重程度、发生时间及ADR的主要表现、转归等多角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药注射剂致老年人ADR占中药注射剂ADR总体的31.4%;中药注射剂引起的老年人ADR以全身性损害为主,占35%,其次是对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占25%,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占13.3%;活血类的中药注射剂引起老年人ADR例次最多,占46.8%,其次是清热类注射剂占23.3%和补益类注射剂占14.9%;刺五加注射液引起的ADR病例数最多,占10.3%.因此,对老年患者要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s)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03年1月至2014年3月心血管类中药注射 剂的ADRs病例报告,对其年龄、性别、剂型、品种、临床表现、转归、用药方法合理性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参麦、血塞通、灯盏花素等13种注射液可引起ADRs,可累及神 经系统、皮肤及其附属器官、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从年龄分布显示,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s的构成比较高;部分报告在剂量、溶媒、疗程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用药的问题 。结论 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ADRs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不合理用药可能是导致ADRs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活血化瘀类中药的常见不良反应,探究其应对措施.方法 本研究所纳入对象选择的是2018年使用活血化瘀类中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84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加以回顾分析,找出应对措施.结果 84例患者中,有24例患者有过敏史,占总数的28.57%,其中,9例患者存在2种或以上的药物过敏史,占总数的37.50%,红花注射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其特点。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性别、年龄、制剂类型、累及系统及其临床表现。结果: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女性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男性,为70.13%;>60岁患者不良反应构成高于其他年龄段,为39.93%;注射剂型不良反应占62.41%,高于其他剂型;最常见累及系统是皮肤及黏膜。结论:注意不良反应的及时反馈,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加强不良反应的观察与监测,可有效减少并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提高中药制剂的使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院使用中药注射剂引起药物ADR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我院2005年至2012年9月收集的27例中药注射剂所致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7例ADR涉及5种中药注射剂,累及7个系统/器官;男15例(57.3%),女12例(42.7%);ADR多发于35-59岁年龄组共19例(70.3%);大部分ADR发生在用药30min内(87.5%);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见,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及用药部位损害,较严重的有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严重ADR发生的比例较高(21.9%)。结论医院应高度重视中药注射剂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严格遵循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分析中药制剂导致的不良反应类型及特点,探讨中药制剂用药管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发生的180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检测报告,回顾性分析中药制剂导致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性别、年龄、发生时间、中药剂型、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累及器官或系统),针对导致不良反应的原因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结果:通过回顾性分析180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检测报告发现,女性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男性,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1~20岁(27.2%)和61岁及以上(28.3%)的老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1 h以内(78.9%),差异与其他时间段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中药剂型是静脉注射剂(53.9%)和中药口服制剂(17.8%),与其他中药剂型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给药(66.1%)途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口服制剂、外用制剂等其他给药方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制剂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的器官或系统是皮肤及附件(38.3%)、消化系统(26.1%),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中药不良反应及用药安全性依然缺乏深入研究和全面的认识,应重视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监测,合理使用中药制剂,提高临床中药制剂的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分析我院近3年中、西药临床应用中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300例ADR报表进行回顾性分类统计分析。[结果]ADR涉及的药品种类繁多,其中以抗感染药居首位,中药制剂次之;ADR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静脉给药方式占多数。[结论]加强ADR监测工作,重视ADR,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