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双水相萃取技术在药物提取与分离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敏 《中成药》2006,28(10):1505-1508
双水相萃取(Aqueous Two-phase,ATP)技术是为适应生物工程的迅猛发展,于六十年代首先由瑞典的P.A.A lberts-son等提出的。近年,双水相萃取技术因设备投资少,操作简单,引起了人们极大的重视,并且被广泛用于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工等领域[1],涉及到细胞、膜、病毒、蛋白质、核酸以及其他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分离及提纯[2]。由于它具有活性损失小、分离步骤少、操作条件温和,且不存在有机溶剂残留的问题等优点,所以在生物活性成分及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1双水相萃取技术的基本原理[3~5]1.1双水相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超临界萃取技术在中药成分提取分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近年来超临界萃取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挥发油、生物碱、黄酮类、醌类、香豆素及皂苷类成分提取中的应用进行较为详尽的综述,以期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流体萃取在中药提取分离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基本原理 ,发展过程以及在中药提取分离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天然产物活性成分提取中微波辅助萃取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波萃取是利用微波能进行物质萃取的一种新技术。自从1986年Ganzler等用微波从土壤、种子、食品和饲料中萃取各种类型化合物以来  相似文献   

5.
李明  连娜 《新疆中医药》2012,30(6):81-82
微波萃取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新型提取技术,与传统的天然药物活性成分提取方式相比,因其具有方便省时、高效节能、重现性好、选择性强、环保和适于工业化生产等优点,目前已广泛用于食品、制药、化妆品等领域。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微波萃取技术在维吾尔药活性成分提取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相似文献   

6.
虎杖活性成分及其提取分离方法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综述了近年来有关虎杖活性成分及其提取分离方法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7.
酶技术在中药成分提取分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酶法在中药成分提取中酶解作用机制及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进行综述,纤维素酶、果胶酶、木瓜蛋白酶等酶能够破坏植物细胞壁,使有效成分易于浸出,在中药提取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分别叙述了酶法在多糖、黄酮、油类、生物碱、皂苷类化合物提取中的应用,同时简要介绍了生物酶解技术在植物中药提取液的纯化中的应用,与新技术结合用于中药提取,分析酶法的现存问题,展望酶法在中药提取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微波萃取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王艳  张铁军 《中草药》2005,36(3):470-473
微波萃取又称微波辅助提取 ,是指使用适合的溶剂在微波反应器中从天然药用植物、矿物、动物组织中提取各种化学成分的技术和方法。 1986年 ,Ganzler首先报道了利用微波萃取技术从土壤、种子、食品、饲料中分离各种类型化合物的样品制备新方法 ,并与传统的水蒸气蒸馏、索氏抽提等技术比较 ,微波萃取技术可以缩短实验和生产时间、降低能耗、减少溶剂用量以及废物的产生 ,同时可以提高收率和提取物的纯度 ;降低实验操作费用和生产成本。用微波萃取技术提取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有待开展多方面的深入研究。1 微波加热、提取…  相似文献   

9.
微波萃取技术在中药及天然产物提取中的应用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微波萃取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新型提取技术 ,在生物、环境样品及天然产物提取中已显示了极大的优越性。微波萃取技术具有快速 ,效率高 ,耗能少以及有利于环保等特点 ,是一种提取中药及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的有效方法。如果能应用于生产 ,将极大地推动中药制药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大孔吸附树脂对单味中药提取液中的生物碱、黄酮类、皂苷类等有效成分有良好分离纯化效果,但中药复方成分复杂,其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理化性质差别大,而大孔树脂对不同成分选择性吸附不同,很难用一种树脂对所有的中药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采用大孔吸附树脂联用技术或大孔吸附树脂与其他方法联用对中药复方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以减小服用剂量和降低制剂的吸潮性,对提高制剂稳定性和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试论建立中药复方提取分离评价体系的科学原则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唐志书  郭立玮 《中草药》2010,41(6):841-845
中药有植物、动物和矿物不同品类,中药复方由这些不同品类中的数种天然产物构成,依据中医药研究与应用的不同需要,可进行不同的提取分离,但这些技术多源于其他学科领域。然而,对这些技术用于中药领域的最优工作状态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成为这些技术在中药提取分离应用范围受限的主要原因。借鉴系统科学的原理,探讨建立中药复方提取分离评价体系的科学原则;探索符合中医药内涵的现代提取分离技术与质量评价体系应该是解决这一科学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周泽琴  蔡延渠  张雄飞  李碧云  朱盛山 《中草药》2014,45(23):3478-3485
分析《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中水提取工艺存在的问题,为《中国药典》的修订和中成药产业化提取提供参考.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结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的提取工艺,分析提取工艺的4个基本阶段,阐明水提取工艺有效成分转移率低的问题.结果表明水提取工艺的任何一个阶段都会引起中药有效成分转移率降低,并直接影响疗效.在浸润与渗透阶段,一方面是水的渗透性较差,另一方面是药材含油量较高,大分子量高的药材以水作为溶剂难以浸润;在解吸与溶解阶段,溶解度较小的非极性、中极性成分与水亲和力较小,难以溶解完全;在扩散阶段,中药中的大分子成分由于相对分子质量较大,难以穿透细胞屏障扩散至溶媒中,造成扩散困难;在置换阶段,物质在相互交换的过程中,大分子共存物也会影响其他物质在细胞生物膜两侧的交换.有效成分转移率低是目前中成药水提取存在的共性问题,阻碍了中成药的产业化发展,应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和重视并早日寻求出提取工艺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磷脂复合物及其对中药活性成分透过生物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许多中药活性成分如黄酮类、皂苷类、内酯类、三萜类等,由于极性大、脂溶性差或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口服吸收差,造成生物利用度低。提高中药活性成分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是中药现代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磷脂复合物可以增强药物活性成分的亲脂性,促进药物穿过生物膜。主要综述了磷脂复合物的形成机制、结构、制备工艺、体外评价以及对中药活性成分穿过生物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心血管疾病常用中药注射液及相关中药有效组分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Pub Med等数据库(截至2014年9月1日)以及相关参考书目,对目前治疗心血管疾病最常用中药注射液及相关中药有效组分相关文献进行汇总。心血管疾病最常用中药注射液有参附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丹红注射液等15种注射液,3个处方源于经典方剂,其他源于临床或科研处方;处方组成药味均较少,单味占到60%,最多为3味药;主要针对心血瘀阻证;多具有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抗血栓形成、抗氧化、扩张冠脉等药理作用。涉及最多的中药是丹参、红参、红花,有效组分类型主要有黄酮、皂苷、醌类等,为有效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左振宇  张光辉  雷福厚  杨海刚  张乐 《中草药》2017,48(23):5019-5031
分子印迹聚合物分离中药活性成分具有快速、成本低廉、可重复使用以及环境污染小等优势,其合成以及应用于分离研究越来越受到世界中药化学家们的青睐,而探索印迹聚合物的结构与中药活性成分离效率之间规律关系是该研究领域的核心内容。基于中药活性成分的种类(黄酮、生物碱、苯丙素、萜类等)分类阐述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设计原理、制备方法以及在中药活性成分分离纯化中的最新应用,以期为后续设计选择性更高的中药活性成分分离新材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柳扬  郭立玮 《中草药》2006,37(9):1289-1292
耦合技术是现代化学工程中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是利用已有的和新开发的分离技术进行有效组合,或者把两种以上的分离技术合成为一种更有效的分离技术,以达到提高产品选择性和收率,实现过程优化的目的。耦合技术对于解决中药药效物质复杂体系的分离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重点介绍了膜及超临界流体、结晶等分离技术在中药及相关生物制药工程中的耦合应用并对其在中药精制分离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17.
细胞自噬(autophagy)是一种进化上高度保守的饥饿应答机制,是细胞利用溶酶体降解自身受损的细胞器和大分子物质的过程,这一特定的过程是细胞存活、分化、发育以及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机制。同时,自噬参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重大疾病的病理过程,调节细胞自噬是防治上述疾病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研究发现多种中药有效成分可调节肿瘤细胞、神经细胞、心肌细胞、内皮细胞自噬,综述了近3年国内外对中药有效成分调节细胞自噬的研究进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肠道细菌对中药成分代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静  钱大玮  段金廒  尚尔鑫  郭建明  江曙 《中草药》2011,42(11):2335-2344
肠道细菌对中药成分的代谢研究是近年来关于中药成分体内吸收与代谢的研究热点之一。归纳总结了近年来肠道细菌对黄酮类、木脂素类、醌类、环烯醚萜类等中药成分代谢的研究进展,为阐明肠道细菌与中药成分化学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揭示肠道细菌代谢中药成分的共性规律与机制以及为中药新药的研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陈瑞战  张守勤  刘志强 《中草药》2007,38(12):1905-1908
超高压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新型的加工技术,具有快速、高效、耗能小、提取温度低、操作简单以及绿色环保等特点,是一种新型的提取技术,广泛地应用于热敏和易焦糊食品的低温灭菌,病毒灭活,疫苗制取,淀粉和蛋白质改性,食品加工,制药等诸多领域,为生物、医药和食品工程的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工艺改革提供了新的平台。近几年超高压技术开始应用于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本文试对超高压提取的基本原理、方法、设备、工艺流程、主要特点以及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的中药质量追溯系统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昌孝 《中草药》2017,48(18):3669-3676
中药质量标志物从概念到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得到我国中药科研与产业界的重视。中药质量是影响产业发展和民生需求的重大问题,确定影响中药质量的标志物,并综合信息分析、风险评估,确定并控制影响产品质量所有因素。特别是通过从药材源头到成品全过程的质量、标准和控制研究,构建全程可溯源的控制和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的中药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应是保证中药质量和产业过程全程控制的关键,以期对中药产业健康发展产生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