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2019年9月河北省某密封材料厂发生的一起职业性慢性苯中毒事件进行调查,并对工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职业性慢性苯中毒的原因,总结诊治特点及治疗转归。在20名就诊工人中,根据GBZ 68-2013《职业性苯中毒的诊断》,共确诊职业性慢性苯中毒12例,诊断为职业性慢性轻度苯中毒2例、中度苯中毒7例、重度苯中毒3例...  相似文献   

2.
黎新平  魏付有 《职业与健康》2010,26(13):1543-1543
《职业性苯中毒诊断标准》(GBZ68—2008)经近1年的诊断实践,发现其与《职业性苯中毒诊断标准》(GBZ68—2002)比较,当潜隐期不足1年的患者,在不能使用《职业性苯中毒诊断标准(BGZ94—2002)》时,失去了其法律适宜性。现将有关情况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04—2013年青岛市诊断的51例职业性慢性苯中毒发病特点,为今后青岛市职业性慢性苯中毒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青岛市2004—2013年职业病诊断办公室职业中毒的诊断档案资料,对10 a职业性慢性苯中毒发病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2004—2013年青岛市诊断职业性慢性苯中毒51例,男18例(35.29%),女33例(64.71%);其中轻、中、重度苯中毒分别为15(29.41%)、6(11.76%)和30例(58.82%)。青岛市慢性苯中毒发病呈波浪式趋势,其中2004及2006年病例数较多,分别占病例总数的21.57%和15.69%;2005及2009年病例数较少,分别占病例总数的1.96%和3.92%。结论职业性慢性重度苯中毒是今后青岛市职业性慢性苯中毒防控的重点,根据该市职业性慢性苯中毒发病特点,应有针对性地制定苯中毒防治计划,加强劳动者职业安全与健康教育,有效控制苯中毒发生。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苯中毒病例不断发生,苯致白血病也随之增多。苯作业工人不服诊断结论申请鉴定和与诊断机构间产生纠纷的案例时有发生。为避免此类事件,现将襄樊市1例职业性慢性重度苯中毒(白血病)的诊断情况进行分析,以期今后在职业性苯中毒诊断中更好诊断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5.
95例慢性职业性混苯中毒患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省每年发生的慢性职业性混苯 (指含苯、甲苯和二甲苯的有机溶剂 )中毒病例约占职业中毒的 12 %左右。近年来 ,随着三资、乡镇和个体工业的发展 ,职业性混苯中毒又呈上升趋势。为摸清慢性职业性混苯中毒发病特点 ,制定防控措施 ,对近年发生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分析。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收集 1997~ 2 0 0 2年经省、地两级职业中毒诊断组诊断的慢性职业性混苯中毒 95例作为研究对象。1 2 方法 采用全国统一的职业性混苯中毒个案报告卡收集病例 ,由省、地职业性混苯中毒诊断组秘书负责填报。为加强质控 ,每年举办一次报告…  相似文献   

6.
正因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所致的白细胞减少作用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尚未发现比较满意的疗法。近几年我们采用中药治疗职业性慢性苯中毒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依据《职业性苯中毒诊断标准》(GBZ68—2013)诊断为职业性慢性轻度、中度苯中毒(白细胞减少症)。随机分为两组:(1)中药治疗组22例,男性4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40.5岁,平均苯作业工龄11年,病程6~  相似文献   

7.
正慢性苯中毒临床表现为神经衰弱样症状,多出现头痛、头晕、睡眠质量下降等症状。我科采取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方法,改善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患者的睡眠质量,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2017年1月—2018年5月我科共收治职业性慢性苯中毒62例,其中男12例、女50例,年龄57~86岁,均经沈阳市职业病诊断组诊断为"职业性慢性苯中毒",临床表现均有不  相似文献   

8.
目的诊断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时应注意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鉴别。方法采用临床观察的方法。结果疑似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患者,观察8个月后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论慢性苯中毒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是否有协同作用,目前研究很少,本文为进一步探讨两者之间的致病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一起职业性急性苯中毒诊断案例的过程进行了分析讨论。患者最初被诊断为"急性苯中毒",第二次被诊断为"维持职业性急性轻度苯中毒",第三次被诊断为"职业性急性轻度苯中毒(痊愈)"。但诊断后患者均不服,不断提出职业病诊断诉求。分析认为,因患者缺乏吸入高浓度苯蒸气的接触史,也未有相应实验室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原诊断结论不能成立,原诊断结论书写也不规范。建议企业医院要加强疑似急性职业病筛查初诊能力,各级职业病诊断机构应依法依标准做好诊断工作,并注意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以减少诊断纠纷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加油站行业15例疑似职业性苯中毒诊断案例进行分析,并探讨气质联用(GC-MS)技术在职业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15名加油站作业人员职业病诊断情况进行描述分析,应用GC-MS技术对加油站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定性筛查。结果 15名劳动者均有超过1年的加油、卸油职业史。临床表现均符合《职业性苯中毒的诊断》慢性苯中毒特征。但因缺少职业性苯接触的依据,未能诊断为职业性慢性苯中毒。GC-MS技术对某加油站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筛查,发现存在苯、正戊烷、正己烷等。结论 建议对加油站作业人员开展职业病诊断时,应用GC-MS技术对苯等危害因素进行定性筛查,准确识别作业场所中有毒物质,为职业病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