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灯盏乙素对高血脂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喂养高脂饲料建立大鼠高血脂模型,线栓阻塞大脑中动脉复制大鼠脑缺血恢复血流后的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灯盏乙素干预组,灯盏乙素干预组在再灌注开始时及再灌注12 h时由尾静脉注射灯盏乙素注射液(4 ml/kg),同时其他2组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神经功能学评分观察大鼠的神经功能变化,TTC染色观察大鼠的脑坏死灶大小变化,伊文思蓝染色观察大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变化,免疫印迹和RT-PCR观察大鼠大脑皮层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MMP-9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再灌注24h时,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灯盏乙素干预组MMP-9及MMP-9 mRNA的表达水平、神经功能学评分、脑坏死灶大小、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脂脑缺血大鼠恢复血流后的再灌注损伤中,灯盏乙素可通过抑制MMP-9的表达,从而减轻脑组织的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存在高粘滞血症、红细胞变形性(ED)降低[1]、脑血流瘀滞、循环阻力增高及脑微循环障碍. 脑脉宝系根据祖国传统医学"气为血之帅, 血为气之母", "治风先治血, 血行风自灭"的理论和现代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临床与药理研究成果研制而成的中药复方制剂, 本实验通过观察其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液流变性和血小板表面形态的影响, 探讨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大黄对大脑中动脉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梗死面积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探讨大黄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64只,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黄组和阿司匹林组,每组16只。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以HE染色和2,3,5-氧化三苯基甲氮唑(TTC)染色观察大黄、阿司匹林对大鼠大脑海马回细胞形态、梗死面积以及大鼠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的影响。结果:大黄能明显减少大鼠脑梗死面积,降低全血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性。结论:大黄具有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机制与改善血液流变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二巯丙磺钠 (Na DMPS)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复制大鼠 4 动脉阻断模型 ,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水份和钙含量变化及组织学和超微结构改变 ,以及Na DMPS脑室内给药 (icv)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 :脑缺血 2 0min ,再灌注 60min ,可造成脑水份 ,钙含量明显增加 ,组织形态学检查亦见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前 2 0minicvNa DMPS 90 0 μg·kg 1,能显著降低脑水份和钙含量 ,逆转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结论 :Na DMPS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精制清开灵干预MCAO再灌注损伤的药效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工艺改进后的精制清开灵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拮抗作用。 方法:选取成年雄性大鼠120只,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病理学指标判断不同治疗组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的拮抗作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脑组织海马脑源性生长因子(BDNF)含量的变化。 结果:精制清开灵减轻脑缺血大鼠再灌注损伤,核磁共振表现为病灶周边区RA值,FA值明显高于模型组,脑源性生长因子BDNF表达多于模型组。 结论:精制清开灵具有脑神经保护作用,在有效时间窗内给予该药物的干预可能是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措施,其作用与BDNF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舒络对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冰片对此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复制大鼠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以舒络及舒络+冰片对各组模型大鼠进行干预,在给药后观察行为学、脑梗死率、脑指数、脑含水量等指标,并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舒络可改善动物的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降低动物的脑梗死率、脑指数、脑含水量;减轻缺血-再灌注对大鼠脑组织病理学损伤。而舒络+冰片干预对各指标的改善作用更加明显。结论舒络具有干预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而冰片能增强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皮质微血管的变化,探讨丁苯酞对其作用。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单宁酸-氯化铁媒染法显示大脑皮质微血管,Mivnt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微血管密度(MVD)和微血管面积密度(MVA);十湿重法检测脑含水量,透射电镜观察血脑屏障超微结构。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皮质微血管绝大部分闭合或僵直,MVD和MVA显著下降,脑含水量明显升高,电镜观察微血管腔狭窄,内皮细胞核固缩。丁苯酞组微血管形态好转,MVD和MVA升高,脑水肿和血脑屏障损伤程度均减轻。结论:丁苯酞可改善大鼠脑皮质微血管形态,减轻脑水肿和血脑屏障损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预防性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SP600125对高血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雄性WK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全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另取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高血压全脑缺血再灌注组和SP600125干预组.改良的Pulsineli 4血管阻断(4-VO)法制作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脑缺血24、48 h,电镜和光镜观察海马区神经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区磷酸化JNK表达;八臂迷宫法测试动物学习记忆功能.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全脑缺血再灌注组海马区神经元结构损伤明显,神经元细胞存活密度降低;磷酸化JNK表达增高;学习记忆功能降低.与全脑缺血再灌注组比较,高血压全脑缺血再灌注组中海马区神经元结构损伤加重,神经元细胞存活密度降低;磷酸化JNK表达进一步增高;学习记忆功能降低.与高血压全脑缺血再灌注组比较,SP600125干预组海马区神经元结构损伤减轻;神经元细胞存活密度提高;磷酸化JNK表达进一步降低;学习记忆功能提高.结论:SP600125通过抑制脑组织神经细胞的丢失,改善高血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学习记忆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依达拉奉抗细胞凋亡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本实验采用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进行治疗干预,观察大鼠脑组织Bcl-2和Bax的表达。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再灌注组、依达拉奉治疗组,再灌注术后24h断头取脑,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法观察脑组织Bcl-2和Bax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Bcl-2和Bax含量显著增多;与再灌注组相比,依达拉奉治疗组Bcl-2的表达显著上调,Bax表达显著下调,Bcl-2/Bax比值显著升高。上述结果提示,依达拉奉的脑缺血保护作用可能与上调Bcl-2表达及下调Bax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治疗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对Nrf2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6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损伤加参附注射液(8 mg/kg)治疗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再灌注后24 h对大鼠进行行为学评分后处死并取脑,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参附注射液对Nrf2、HO-1、NQO1和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尼氏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元损伤程度。结果:参附注射液治疗可以显著增加核内Nrf2蛋白的表达(P0.05),显著增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围脑组织中HO-1、NQO-1的表达量(P0.05),明显减少cleaved-caspase-3蛋白的表达和受损神经元的个数,显著改善神经功能评分(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以通过上调Nrf2信号通路从而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背景:Eph受体能够调节轴突介导,形成抑制轴突修复再生的内环境,而EphB3又是Eph家族中极其重要的一员,所以研究EphB3与脊髓损伤的关系将成为国内外研究的新方向。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大鼠EphB3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 方法:采用脊髓半切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损伤后1,2,4,8周脊髓组织中EphB3 mRNA及蛋白的表达,并且与正常大鼠进行比较。 结果与结论:损伤组脊髓组织中EphB3 mRNA及蛋白呈高表达,且1,2,4,8周时间点EphB3 mRNA及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 ≥ 0.05)。对照组脊髓组织中EphB3 mRNA及蛋白表达极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提示脊髓损伤引起EphB3基因和蛋白呈长时间稳定的高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脊髓Nogo-A蛋白表达量的影响。方法:采用allen’s打击方法,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急性脊髓损伤组(对照组)和急性脊髓损伤+大剂量MP组,损伤大鼠Tg-T10节段,分别于术后3、7、14d取受损节段大鼠脊髓,运用Western-blot方法测定各时相点Nogo-A表达量及其变化,并以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对受损脊髓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Nogo-A蛋白在各组大鼠脊髓组织中均呈阳性表达,损伤后对照组与MP组各个时相点Nogo-A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7d时最高,后逐渐下降,但14d的表达量仍高于正常组。其中大剂量MP组与对照组在各个时间点的表达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MP组在各个时间点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Nogo-A是SCI后脊髓神经纤维再生的主要抑制因子,大剂量MP对Nogo-A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水通道蛋白-4在实验性脊髓损伤大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水通道蛋白4(AQP 4)的表达和对后肢功能的影响,本实验建立Allen脊髓损伤动物模型,于术后1、3、7、14和21d分别对大鼠进行了BBB评分检查后肢功能,处死动物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脊髓组织内AQP 4的表达,用图像分析仪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组织的AQP 4的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脊髓损伤后第1d,在脊髓损伤组受损伤脊髓灰质和白质中均可见到AQP 4的表达明显增加;第3d时均达到高峰。在第7、14、和21d,AQP 4的表达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 01)。本研究结果提示:脊髓损伤后大鼠脊髓组织中AQP 4的表达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4.
中药髓复康对大鼠脊髓GFAP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中药制剂髓复康对急性脊髓半横断损伤诱发的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是否具有抑制作用,本实验选用8周龄的清洁级雄性SD大鼠54只,其中48只用于制备T12胸髓右侧半横断损伤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髓复康组(S)和空白对照组(B)。另6只设为正常对照组(N组)。不同时间点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比较各组脊髓损伤区GFAP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B组在术后3、7、15和30d四个时间点GFAP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和GFAP免疫阳性产物的OD值均明显高于N组,术后15d达高峰,各时间点两组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脊髓损伤后3d,S组的GFAP免疫反应细胞数明显少于B组(P<0.05),而GFAP免疫阳性产物的OD值与B组接近。在以后的各个时间点,S组的GFAP免疫反应细胞计数和GFAP免疫阳性产物的OD值都明显低于B组(P<0.05),而高于N组(P<0.05)。研究结果提示,髓复康能减轻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所诱发的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髓复康(SFK)对恒河猴脊髓半横断后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和p53)表达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实验选用8岁恒河猴14只,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6只、横段脊髓模型组6只、正常对照组2只,采用双盲法复制脊髓T12右侧半横断损伤模型。灌喂SFK溶液1月后,实验恒河猴麻醉、以损伤部位为中心切取长1cm的脊髓,采用常规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和p53蛋白表达,并对结果进行定性、定位、图像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脊髓Bax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MOD)模型组略高于正常对照组,中药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脊髓Bcl-2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细胞面数密度(NA),中药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脊髓Bcl-2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细胞的MOD模型组略高于正常对照组,中药组略高于模型组。脊髓p53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细胞NA,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中药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脊髓p53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细胞的MOD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中药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髓复康可以促进Bcl-2蛋白表达,抑制Bax、p53蛋白表达和抑制神经元凋亡,对脊髓神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脊髓横断损伤后再生基因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徐纪伟  韩曙  凌树才 《解剖学报》2008,39(4):454-459
目的探讨再生基因蛋白(Reg-2)在脊髓横断损伤后表达的时序变化及其可能的意义。方法SD雌性大鼠45只,实验分为脊髓损伤组(30只)、假手术组(15只)。脊髓损伤组大鼠麻醉后于T9、T10脊髓节段之间用手术刀完全切断脊髓,建立大鼠脊髓横断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只打开推板,不损伤脊髓,为阴性对照。分别于脊髓损伤后1h、1d、3d、7d1、4d用多聚甲醛灌注后,以T10节段为中心取出长约2cm的脊髓,制作冠状切面及横断切面冷冻切片。分别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Reg-2的表达水平及部位,并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少突胶质细胞系转录因子2(Olig2)以及神经肽Y(NP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神经性生长蛋白-43(GAP-43)等神经细胞特异性标记物做双重标记。结果脊髓损伤组中,表达Reg-2的阳性细胞随着时间的推移,先增加后减少,脊髓损伤后的1周内维持在较高水平,其中第3d后角神经元的Reg-2表达最高,第7d前角神经元Reg-2的表达最高。结论Reg-2可能参与了脊髓损伤后早期的神经再生和重建进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观察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早期细胞凋亡调控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与电生理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变化,探讨细胞凋亡调控基因的表达与脊髓的电生理变化关系。方法: 56只Wistar 大鼠随机分成7组,6组制成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另一组作为对照组,分别于伤后0 h、6 h、12 h、24 h、48 h、72 h描记CSEP和MEP,随后采集脊髓标本,分别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凋亡调控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 CSEP和MEP的峰峰值在伤后立即下降或消失,6 h有所上升,12 h又下降,24 h较12 h略上升,48 h上升较明显,72 h继续上升,但较正常峰峰值略低。峰峰值呈下降-升高-再下降-再升高的双谷态势,潜伏期相对应不同程度延长。Bcl-2和Bax都在术后6 h可见阳性表达,Bcl-2表达在24 h达到高峰, Bax的表达在12 h达到高峰。结论:CSEP和MEP的变化与脊髓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判断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及预后的电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8.
杨永利  刘宏志 《解剖学研究》2012,34(4):272-274,289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Fas、Cathepsin D的表达。方法 78只成年健康Sprague-Dawley(SD)大鼠,使用改良Allen氏法制作急性脊髓损伤模型,采用HE染色、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DUTP标记法(TUNEL)对损伤脊髓组织进行标记;免疫组化方法测定Fas、Cathepsin D的表达变化。结果正常组、假手术组TUNEL、Fas、Cathepsin D阳性细胞较少见,损伤组TUNEL阳性细胞8 h明显增多,3 d达到高峰,7 d明显降低。Fas阳性表达的细胞也在8 h开始增高,3 d达到高峰,7 d下降。Cathepsin D阳性细胞数则在脊髓损伤后3 d明显增多,5 d达高峰,至观察时间点结束,未有明显衰减。结论 Fas、Cathepsin D均参与了脊髓继发性损伤的调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囊化兔坐骨神经组织细胞移植对脊髓半横断损伤后大鼠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表达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微囊组(n=25)、细胞组(n=25)、单损组(n=25)、正常组(n=5)。术前制备兔坐骨神经细胞混悬液以及将其微囊化,微囊组、细胞组和单损组大鼠在脊髓半横断伤后,立即在损伤处分别植入10μl微囊化坐骨神经组织细胞1、0μl坐骨神经组织细胞以及10μl生理盐水。于术后2 d7、d1、4 d、21 d2、8 d(每个时相取5只大鼠)取出损伤部位脊髓组织,正常组(每个时相取1只大鼠)则取相应节段脊髓。组织石蜡包埋后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GDNF的表达变化。结果 GDNF阳性染色主要见于神经元细胞及胶质细胞的胞浆内。大鼠脊髓损伤后上述细胞2 d后表达开始上升2,1 d达到最高。微囊组与单损组、细胞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微囊化兔坐骨神经组织细胞移植于大鼠损伤脊髓后,可以抑制炎症反应,促进GDNF的表达,有利于大鼠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p27kip1和Skp2在大鼠坐骨神经夹伤后脊髓中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淑贤  程纯  陈梦玲  秦婧  高尚锋  沈爱国 《解剖学杂志》2007,30(3):313-316,F0004
目的:研究p27~(kip1)和Skp2在正常和坐骨神经夹伤后大鼠脊髓中的表达变化。方法:Westem印迹法,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双标。结果: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坐骨神经夹伤后,脊髓中p27~(kip1)表达下降后又有所恢复,并且p27~(kip1)和Skp2在脊髓中的表达变化呈负相关。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双标显示,p27~(kip1)和Skp2在正常和损伤后的脊髓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中都有表达。坐骨神经夹伤后p27~(kip1)和Skp2在脊髓腹角阳性细胞数目变化呈负相关。结论:坐骨神经损伤后p27~(kip1)。和Skp2在脊髓腹角神经元及其周围的胶质细胞表达变化相关,对研究脊髓损伤和修复的分子机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