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马凤侠  周欢 《新中医》2016,48(3):133-135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B超影像学特点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将7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B超检查,观察病变特点及局部声像图特征;并对所有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其B超声像图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寒凝血瘀型病变部位以卵巢多见,占63.64%,高于气滞血瘀型及气虚血瘀型(P0.05);气滞血瘀型病变部位以子宫直肠凹陷处多见,占70.37%,高于寒凝血瘀型及气虚血瘀型(P0.05);气虚血瘀型则以子宫腺肌内膜异位常见,占77.78%,高于气滞血瘀型及寒凝血瘀型(P0.05)。滞血瘀型局部声像图以盆腔非规则积液多见,占70.37%,高于寒凝血瘀型、气虚血瘀型(P0.05);寒凝血瘀型以囊肿征多见,占60.61%,高于气滞血瘀型、气虚血瘀型(P0.05);气虚血瘀型则以子宫增大多见,占66.67%,高于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型(P0.05)。结论:B超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中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温经活血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寒凝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9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寒凝血瘀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温经活血方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3.62%,44/47)较对照组(76.60%,36/47)更高(χ2=5.371,P=0.020);经过治疗,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t=6.231,P=0.000)。结论:温经活血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寒凝血瘀型)临床疗效较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辨证分型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患者经辨证分为寒凝血瘀、气虚血瘀、肾虚血瘀3型,采用中药辨证治疗.结果:痊愈16例,显效15例,好转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2%(95% CI=85.2%~99.9%).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2009 年 9 月~2010 年 12 月,我们采用温阳化瘀 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T)38 例,疗效满意,现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所选 60 例均为我院妇科门诊患 者,年龄 25~48 岁,平均年龄 30.5 岁;病程 6 个月~ 18 年,平均病程 4.9 年;有人流史 14 例,手术后复 发 14 例;表现为卵巢囊肿 24 例,各韧带及子宫表 面痛性结节 32 例, 卵巢囊肿合并韧带痛性结节 10 例;不孕 22 例;病情轻度 12 例,中度 10 例,重度 38 例;气滞血瘀型 40 例,血瘀湿滞型 11 例,血瘀肾虚 型 9 例.将 60 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8 例和对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47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按照统计学方法,探讨该病的证型分布规律。结果:147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平均年龄为(64.03±8.06)岁,老年人发病率较高,尤以60岁以上的发病率高。男女发病比例为1∶1.53,糖尿病病程在0~10 a者最多。本病各证型出现比例为:阳虚寒凝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血瘀证痰瘀阻络证肝肾亏虚证阴虚血瘀证。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多发生于老年人,与糖尿病病程关系并不密切,辨证多以阳虚寒凝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血瘀证较为多见,血瘀贯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始终。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2019,(4)
目的:探讨益肾活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20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60例,采用补肾活血汤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各血液流学变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外周血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阳性率及血清CA125、TNF-α、PGF_(2α)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益肾活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机体血液循环状态,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周期性瘀血变化及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指标的关系,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方法:8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分为月经前组(分泌晚期)38例和月经后组(增生早期)42例。同期随机抽取因各种非子宫内膜异位症良性疾病行腹腔镜手术的病人为对照组。测定3组血瘀积分及分级、血液流变学变化、血清及腹腔液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结果:①月经前组、月经后组血瘀积分及分级、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血清及腹腔液中CA125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比较,月经前组各指标均显著高于月经后组(P<0.05);②血液流变学变化、血清及腹腔液中CA125表达与血瘀积分呈正相关。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周期性瘀血变化结合相关指标可较客观的反映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变,为临床的辨证、治疗、以及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B超影像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将我院自2016年9月-2018年4月间收治的9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按照其中医辨证类型分为气虚血瘀型(30例)、气滞血瘀型(31例)及寒凝血瘀型(32例)三种类型,并对三种不同类型的患者实施B超检查,分析其B超特点。结果:气虚血瘀型患者病变以子宫为主,为21例,占总数的70.0%,发病部位为卵巢者7例,占23.3%,发病部位为直肠子宫凹陷者2例,占6.7%;气滞血瘀型患者发病部位以直肠子宫凹陷为主(19例),占61.3%,发病部位为卵巢者9例,占29.0%,发病部位为子宫者3例,占9.7%;寒凝血瘀型患者发病部位以卵巢为主(23例),占71.9%,发病部位为卵巢者6例,占18.8%,发病部位为子宫者3例,占9.3%.气虚血瘀型B超局部声像图以子宫增大为主(22例),占73.3%;气滞血瘀型B超局部声像图以盆腔非规则积液为主(20例),占64.5%;寒凝血瘀型B超局部声像图以囊肿征为主(24例),占75.0%。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B超影像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对应的内在联系,这为中医证型的确定提供了相对客观的临床证据。  相似文献   

9.
我们于 1 995年 1 0月至 1 998年 4月对 45例黄褐斑患者用桃红四物汤加味进行了临床治疗及半年的追踪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45例全部为女性 ,年龄 2 2~ 50岁 ,平均 38.3岁 ;病程 6个月至 1 5年 ,平均 3.5年。中医辨证分型 :血瘀型 1 7例 ,肝郁血瘀型 9例 ,宫寒血瘀型 9例 ,肾阴虚血瘀型 8例 ,脾虚血瘀型 2例。2 治疗方法基本方 :当归 30 g,桃仁、红花、川芎、白芍、熟地各 1 0 g。随证型加味 :单纯血瘀型 (面部深褐色斑片 ,舌质暗、苔白 ,或有瘀点瘀斑 ,脉细弦或涩 )加莪术、赤芍、丹参 ;兼肝郁型 (兼有性急烦躁 ,两胁胀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的B超影像与中医证型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96例,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方法将患者分为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型和气虚血瘀型,并对三类患者实施B超检查,观察这三类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影像学特征。结果:三种中医分型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B超影像显示,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但也存在很多特异性,特别是在病变部位上,三种中医分型的患者存在较大差异。结论:利用B超影像指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诊断可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化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温肾消癥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对患者卵巢功能、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4月于本院就诊的9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西药(醋酸亮丙瑞林)治疗,研究组采用温肾消癥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性激素水平(FSH、LH、E2)及用药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FSH、LH、E2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肾消癥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显著,有助于改善性激素水平,缓解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轻微,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不同证型与血液流变学变化关系。方法:将142例不同证型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血液流变学全血比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比、血细胞比容、凝血因子检测。结果:14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伴痛经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与30名正常人相比均表现出不同程度指标异常。其中以肾虚血瘀型较明显,其次是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型(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血液流变学变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1979~1981年我院观测了80例血瘀型乙型肝炎的红细胞电泳时间和全血粘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80例全部确诊为乙型肝炎,年龄19~54岁,45岁以上仅3例。其中慢迁肝43例,慢活肝12例,急肝25例(其中急性无黄肝13例,急黄肝12例)。中医辨证属湿热血瘀型12例(15%)、肝郁血瘀型30例(37.5%)、脾虚血瘀型18例(22.5%)、肝虚血瘀型10例(12.5%)、气滞血瘀型10例(12.5%)。慢迁肝多属肝郁脾虚血瘀型,慢活肝多属气滞血瘀或肝虚血瘀型,急黄肝多属湿热血瘀型,急  相似文献   

14.
红花注射液对糖尿病微血管动力异常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特异性病变,其发生、发展与糖尿病病程和高血糖代射紊乱密切相关。微血管动力学异常是微血管早期病变。随着病程的进展,在高血糖的基础上会发生一系列的病理改变,进而促进微血管病变,导致相关脏器及组织损害。由于机体全身遍布微血管,故其损害几乎可累及全身各组织器官。因此,积极防治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观察了红花注射液对糖尿病患者(气阴两虚证、血瘀证)微血管动力学异常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36例患者均采用WHO(1985)糖尿病诊断标准和1993年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消渴病(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证侯辨证标准诊断为气阴两虚证和血瘀证的2型糖尿病。其中治疗组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47~73岁,平均59.80±8.01岁,病程0.8~14年。平均5.89±3.79年。并发症:视网膜病变5例、肾病4例、周围神经病变14例、皮肤并发症1例。气阴两虚证8例、血瘀证16例。对照组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50~72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同中医证型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关系。方法选取因子宫内膜异位症需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242例,另22例因不孕或者盆腔良性疾病需行腹腔镜手术患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免疫组化检测内膜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表达情况。结果24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气滞血瘀型患者87例(36.0%),痰湿瘀阻型36例(14.9%),寒凝血瘀型33例(13.6%),热郁血瘀型24例(9.9%),肾虚血瘀型43例(17.8%),气虚血瘀型19例(7.8%)。ELISA检测结果显示,气虚血瘀组患者血清中IGF-Ⅰ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外,其他各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气滞血瘀组、肾虚血瘀组患者血清中IGF-Ⅰ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组别(P0.05);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组织IGF-Ⅰ阳性表达率相对于正常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气滞血瘀型组IGF-Ⅰ阳性表达率高于痰湿瘀阻组、热郁血瘀组(P0.05),气滞血瘀组在9~12评分(+++)项中表达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医证型中气滞血瘀、肾虚血瘀以及寒凝血瘀型与IGF-1的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化瘀调周法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PGF2α、CA125、E2的影响。方法:将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76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采用中药化瘀调周法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对照组为67.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实验室检测各项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瘀调周法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证型分布与手术分期的情况,揭示其之间的规律。方法:基于证候形成规律,根据中医辨证标准,结合临床实际拟定肾虚瘀结型、气虚血瘀型、气滞血瘀型、寒凝瘀滞型、痰瘀互结型5个证型。通过14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证型分布与手术分期情况的统计分析,探讨本病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各证型与手术分期间病例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痛经程度与手术分期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各证型与手术分期间无明显相关性;手术期别高低与痛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陕西中医》2016,(12):1596-1597
目的:观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与瘀血证的相关性,为DPN瘀血证理论及活血化瘀法的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200例DPN患者分为气虚血瘀、阴虚血瘀、寒凝血瘀、痰瘀阻络、肝肾亏虚五型,分别记录患者年龄、病程,各型瘀血证中医症候积分、血脂指标等,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DPN各证型均有不同程度的瘀血表现,轻重度依次是阴虚血瘀、气虚血瘀、肝肾亏虚、寒凝血瘀、痰瘀阻络,各证型与血脂程度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瘀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复方莪术散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74例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给予口服复方莪术散治疗,每天2次,连服3个月,经期不停药。结果:痊愈24例,显效27例,有效1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59%。结论:复方莪术散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确切,可资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瘀证与冠状动脉狭窄以及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随访408例进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在介入治疗前1天、介入治疗后1月、6月观察中医证型等,并与介入时的冠脉病变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血瘀证患者低密度蛋白水平明显高于非血瘀证患者;(2)介入治疗前血瘀证257例(62.9%),其中心血瘀阻证131例(32.1%),气虚血瘀证126例(30.8%);介入治疗6月后,血瘀证243例(59.6%),其中心血瘀阻证86例(21.1%),气虚血瘀证157例(38.5%),介入治疗后血瘀虚证显著增多;(3)血瘀证患者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重、病变节段数多,以血瘀实证最为严重;(4)再狭窄在血瘀证中最容易发生,其中在心血瘀阻证最为显著。结论:血瘀证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