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绝经期女性冠心病与骨质疏松(OP)的相互关系,并为临床冠心病的防治工作开拓新思路。方法随机选取292例心内科拟诊为冠心病的绝经期女性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及非冠心病组;根据骨密度(BMD)检查结果分为OP组与非OP组(包括骨质正常组和骨量减低组),比较女性OP组与非OP组之间冠心病发病率的差异,对研究对象进行OP危险因素的问卷调查,分析BMD危险因素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及OP在冠心病发病中所占的比重。结果女性OP组与非OP组相比,前者的冠心病发病率高于后者(P<0.05)。绝经期女性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比较,BMD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通过将OP危险因素与冠心病相比较,发现锻炼情况(OR=0.351)、饮茶(OR=0.565)和骨质情况(OR=0.252)是保护因素,而吸烟(OR=5.413)则是危险因素。结论绝经期女性OP组的冠心病发病率高于非OP组,OP危险因素在冠心病的发病中可能占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40岁以下青年男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行冠状动脉造影的85例青年(40岁以下)冠心病患者的资料,与同期62例青年对照组和151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其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并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青年和老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青年冠心病组以单支病变为主,占71.8%(61例),其中前降支占77.0%(47例),左主干病变仅占2.3%(2例);老年冠心病组以三支病变为主,占36.4%(55例),且左主干病变占8.6%(13例)。青年冠心病组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家族史(OR=3.136,P=0.049,95%CI:1.00~9.80)、肥胖(OR=3.166,P=0.020,95%CI:1.20~8.34)、吸烟(OR=11.399,P=0.000,95%CI;3.95~32.87)、高胆固醇血症(OR=3.121,P=0.001,95%CI;1.60~6.07)是青年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青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以单支病变为主,常累及前降支。青年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因素是冠心病家族史、肥胖、吸烟、高胆固醇血症。青年冠心病的防治在于积极控制体质量、戒烟和改善饮食结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心率变异性异常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自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因老年冠心病于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患者143例,依据心率变异性分为心率变异性正常组(n=91例,SDNN≥102 ms)和异常组(n=52例,SDNN102 ms),分析老年冠心病发生心率变异性异常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空腹血糖(FPG)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程(OR=7.485,95%CI:0.909~0.984,P=0.006)、糖尿病病程(OR=8.441,95%CI:0.856~0.970,P=0.004)、空腹血糖(OR=4.619,95%CI:1.022~1.601,P=0.032)是导致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降低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随着高血压、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其发生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危险性显著增加,老年冠心病心率变异性异常患者空腹血糖偏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老年高血压患者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8~12月我国10个省市26家社区医院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296例,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459例和非冠心病组1837例。比较2组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血脂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IP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AIP水平较非冠心病组明显升高[0.08(-0.06,0.27)vs 0.04(-0.14,0.24),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校正年龄、糖尿病、吸烟、收缩压、舒张压后,TC、TG和AIP仍是冠心病的强危险因素(OR=1.084,95%CI:1.007~1.168,P=0.008;OR=1.111,95%CI:1.027~1.201,P=0.009;OR=1.705,95%CI:1.179~2.465,P=0.005)。结论 AIP可能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冠心病风险的独立预测因子,且优于常规的血脂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方法 入选2003年4月至2012年5月在我科行Judkins法冠状动脉造影的连续2017例患者,根据年龄、性別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老年女性冠心病组(年龄≥60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760例、老年女性对照组(年龄≥60岁)475例、青中年女性冠心病组(年龄<60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97例、老年男性冠心病组(年龄≥60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685例.分析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结果 老年女性冠心病组与老年女性对照组比较,收缩压(154.0±28.8)与(146.9±27.2) mm Hg(1 mm Hg=0.133 kPa)、空腹血糖(6.5±2.4)与(6.1±1.7) 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1.3)与(6.2±0.9)%、血清尿酸(312.5±104.7)与(282.5±84.5)μmol/L升高(均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3±0.5)与(1.5±0.8)mmol/L降低(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老年女性冠心病独立相关的危险因素依次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2.454,95%CI:1.462~4.121,P%0.01)、血清尿酸(OR=0.997,95%cI:0.995~0.999,P<0.01)、糖化血红蛋白(OR=0.749,95%CI:0.609~0.921,P<0.01).老年女性冠心病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提示,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以多支病变和双支病变为主,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比例高于青中年女性冠心病组[48.7%(370例)与34.0(33例),P<0.05];但较老年男性冠心病组低[48.7%(370例)与55.6%(381例),P<0.05]. 结论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血清尿酸是老年女性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以多支病变和双支病变为主,冠状动脉病变累及范围广、程度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构建浙江省丽水市冠心病的规范化防治管理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丽水市10个城镇社区中,抽取年龄在45岁~75岁的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收集基本人口学资料、就诊病历、既往史信息、完善体格检查。将研究对象分为非冠心病组和冠心病组,比较两组间基线资料、危险因素和生活方式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本地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冠心病组在收缩压、BMI、独居、抗高血压药、抗血脂药和抗血糖药比例上都大于非冠心病组(P0.05),而且在家庭人均月收入、职业、学历等方面也存在差异(P0.05)。在冠心病组中,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肾功能不全和脂肪肝的比例较高(P0.05),中等强度活动比例在两组中相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80,P0.05)、血脂异常(OR=2.86,P0.05)、高血压(OR=2.21,P0.05)、糖尿病(OR=2.02,P0.05)、独居(OR=2.05,P0.05)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丽水市属于冠心病低发地区,建立精准的冠心病危险因素防控体系有利于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老龄冠心病患者发生冠状动脉钙化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分析16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生化数据。多排螺旋计算机体层扫描(MDCT)冠状动脉成像评估患者冠状动脉钙化情况,Agatston法计算钙化积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龄冠心病伴冠状动脉钙化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钙化组患者收缩压水平、血肌酐及血尿酸水平、糖尿病发生率及吸烟率均高于非钙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0.0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32,P=0.035)、收缩压(OR=1.546,P=0.024)、吸烟史(OR=1.328,P=0.029)、血肌酐增高(OR=1.325,P=0.025)、糖化血红蛋白(OR=1.697,P=0.031)、血尿酸水平(OR=1.732,P=0.015)为冠状动脉钙化性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Spearman分析显示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和尿酸水平与钙化积分呈线性相关。结论:老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程度与其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和尿酸水平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7例,按照年龄分为老年组69例和中年组58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老年冠心病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饮酒史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女性比例、吸烟史阳性率、高血压病史和糖尿病病史阳性率及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于中年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中年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2.18,95%CI(1.87,4.98)〕、吸烟史〔OR=2.13,95%CI(1.80,4.76)〕、高血压病史〔OR=2.28,95%CI(1.98,5.46)〕、糖尿病病史〔OR=3.57,95%CI(2.76,7.13)〕、TC〔OR=1.75,95%CI(1.47,4.09)〕、TG〔OR=1.88,95%CI(1.63,3.85)〕、HDL-C〔OR=1.35,95%CI(1.08,3.14)〕、LDL-C〔OR=1.59,95%CI(1.45,3.90)〕是老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女性、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TC、TG、HDL-C、LDL-C是老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75岁以上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275例疑诊冠心病入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年龄≥75岁),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根据病变严重程度将冠心病患者又分为轻、中、重度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男性、糖尿病、吸烟比例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3.046,P=0.019)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HDL-C(OR=0.318,P=0.040)为其保护因素。与轻度冠状动脉狭窄者相比,中、重度狭窄患者糖尿病、吸烟比例均升高,HDL-C水平均降低,重度狭窄患者男性比例高于轻度狭窄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示,糖尿病(OR=2.484,P=0.001)、吸烟(OR=1.872,P=0.037)、HDL-C(OR=0.351,P=0.016)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相关。结论糖尿病、吸烟、HDL-C与75岁以上老年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综合科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18例CAP患者(91例老年C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与中年组相比,单因素分析表明,老年组合并高血压、脑梗死、冠心病、基础疾病≥2种、革兰阴性菌或真菌感染,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合并脑梗死[OR=10.256,95%CI(2.708,38.847)]、革兰阴性菌[OR=7.525,95%CI(1.350,41.955)]和真菌感染[OR=9.974,95%CI(1.829,54.386)]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合并脑梗死、革兰阴性菌和真菌感染为老年CAP发病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门诊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内分泌门诊52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冠心病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81例)(男40例,女41例)和无冠心病组(447例)(男249例,女198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与无冠心病组比较,冠心病组年龄较高[分别为(60±12)和(694-8)岁,t=-8.64,P〈0.05],糖尿病病程较长[分别为(9±7)和(12±7)年,t=-4.44,P〈0.05],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高(分别为6.8%4-1.1%和7.4%±1.2%,t=-3.38,P〈0.05),收缩压增高[分别为(1304-15)和(134±15)mmHg(1mmHg=0.133kPa),t=-2.26,P〈0.05];冠心病组高血压、高血脂症、脑卒中及冠心病阳性家族史的发生率均较高(X^2=14.29、9.47、25.01、7.56,均P〈0.05)。2组血压和血脂控制达标率相当,但HbAlC〈7.0%比例在冠心病组明显低于无冠心病组(分别为48.1%和68.2%,0=12.18,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年龄、糖尿病病程、HbAlC、合并脑卒中、收缩压以及他汀药的使用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独立相关因素(OR=1.08、1.11、1.47、2.72、1.03和2.41,均P〈0.05)。结论门诊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表现多种危险因素并存,对于这些患者不能仅注重血糖的管理,还要注意控制血压、血脂并重视他汀类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氯吡格雷低反应的危险因素以及与支架植入术后心血管事件之间的关系。方法:冠心病患者400例,均口服氯吡格雷常规剂量75mg/d治疗3d以上或顿服氯吡格雷负荷量300mg 6h以上。以10μmol/L二磷酸腺苷(adenonisine disphosphate,ADP)为诱导剂,利用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根据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氯吡格雷低反应和氯吡格雷正常反应两组,比较两组临床及生化指标的差异,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探讨氯吡格雷低反应的影响因素。并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术后9个月的心血管事件,包括围术期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急性心肌梗死、心因性死亡和卒中。结果:氯毗格雷低反应的发生率为19.8%。氯吡格雷低反应组和氯吡格雷正常反应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49±9)%和(18±11)%(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1.954,95%CI1.036—3.683,P〈0.05)、高脂血症(OR1.915,95%CI1.014—3.617,P〈0.05)及血浆纤维蛋白原(OR1.431,95%CI1.089—1.882,P〈0.05)是氯吡格雷低反应的危险因素。随访观察中氯吡格雷低反应组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氯吡格雷正常反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0%眠12%,P〈0.05)。结论:糖尿病、高脂血症、血浆纤维蛋白原与既往PCI史是氯吡格雷低反应的影响因素。与氯吡格雷正常反应组相比,氯吡格雷低反应组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心动脉压、血尿酸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06年7月至2008年6月96例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束后,同步测量升主动脉根部(直接测量法)和肱动脉(袖带加压法)的血压,其中合并高血压组53例,非高血压组43例;采用酶法测定血尿酸浓度。结果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血尿酸浓度[(380±87)μmoL/L]高于非高血压组[(332±90)μmol/L,P0.05],其他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尿酸浓度与中心动脉收缩压(CSP)及脉压显著呈正相关(r=0.411、0.364,P0.01);与中心动脉舒张压(CDP)及肱动脉收缩压(BSP)亦呈正相关(r=0.273、0.256,P0.05)。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呈正相关(21.3%比49.0%,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中心动脉脉压、血尿酸浓度(OR=1.091、1.059、1.010,P0.05)是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危险因素。结论中心动脉压、血尿酸升高与冠心病的发生率及病变程度关系密切,中心动脉压较肱动脉压与血尿酸水平具有更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代谢及血管疾病的发生情况.方法常规全面健康评估发现老年(≥60岁)NAFLD患者103例和非NAFLD老人181例,比较他们血生化学及血管影像学的变化;行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人发生冠状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在103例NAFLD患者,MS和DM的发生率分别为61%和39%,显著高于非NAFLD老人(22%和24%,P〈0.01);NAFLD患者BMI(32.1kg/m2对27.6kg/m2)、HOMA-IR (3.4对2.9)、ALT(34.0u/L 对22.9u/L)和HS-CRP(7.0mg/L对3.5 mg/L)均比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5);血管病变方面,冠状动脉狭窄(58%对30%)、CHD发生率(24%对12%)和脑血管事件发生率(18%对11%)均比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1);进一步分析表明,冠脉狭窄的危险因素依次为DM(OR=11.4)、 NAFLD(OR=2.26)、 MS(OR=1.99),而CHD的危险因素依次为MS(OR=2.84)、CRP(OR=1.19)和ALT(OR=1.06,P〈0.05).结论 NAFLD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增加代谢紊乱和血管病变,心脑血管病变有持续进展的趋势,NAFLD及其引起的肝内外炎症反应对冠脉狭窄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男性糖尿病(DM)患者血管病变与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功能的关系。方法对15名健康者(NC组)、20例DM未合并血管病变者(DM组)、18例DM合并血管病变者(DVP组)及10例非糖尿病冠心病者(NDCHD组)采集空腹静脉血,分离并培养EPCs。应用流式细胞技术、M1vr法、Boyden小室法、黏附法对EPCs进行鉴定、计数,以及细胞增殖、迁移及黏附功能测定。结果(1)EPCs与HbA1c呈负相关(r=0.54,p=0.02)。(2)EPCs数量和增殖功能在NDCHD组〈DVP组〈DM组〈NC组(P〈0.05)。(3)EPCs迁移功能NDCHD组与DVP组间无差异,且两组均低于DM组,DM组又低于NC组(P〈0.05);黏附功能四组间无差异。结论男性DM患者尤其是合并血管病变者,存在EPCs数量减少以及增殖、迁移功能下降,其与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青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及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1年期预后。方法纳入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男性患者727例,其中年龄≤40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22例,年龄≥60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5例,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对两组中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537例患者进行1年随访研究。结果青年组患者的吸烟、饮酒、肥胖、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比例及血三酰甘油、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老年组,apoA1水平低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间糖尿病史比例、总胆固醇、HDL-C、LDL-C、apoB及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P=0.008)、肥胖(P=0.013)、早发冠心病家族史(P=0.022)、高三酰甘油(P=0.021)是青年男性患AMI的独立危险因素。青年组PCI术后1年全因死亡率、复合MACE发生率、靶血管重建率、心力衰竭再住院发生率较老年组低(均为P<0.05)。结论 40岁以下青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是吸烟、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肥胖、高三酰甘油;青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介入治疗1年随访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不同类型卒中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yn)及其各单一组分危险因素对不同类型卒中的影响。方法选择发病后3周的首发或复发卒中患者,其中脑梗死患者576例(脑梗死组),脑出血76例(脑出血组),500例为同期的非脑血管病体检者(对照组)。分析各组MetSyn发生率以及MetSyn和单一组分危险因素与不同类型卒中的相关性。结果①脑梗死和脑出血组患者MetSyn的发生率分别为57.3%(330/576)、39.5%(30/76),两组比较P〈0.0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8%(134/500,P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脑梗死组空腹血糖升高、三酰甘油(TG)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的发生率分别为50.4%(290/576)、33.5%(193/576)、46.5%(268/576),明显高于脑出血组的35.5%(27/76)、26.3%(26/76)、31.6%(24/76),P均〈0.01;而脑出血组高血压病的发生率为88.2%(67/76),显著高于脑梗死组的74.8%(431/576),P〈0.01。③与脑梗死相关的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血压病(OR=3.56,P〈0.01)、MetSyn(OR=2.24,P〈0.01)、空腹血糖升高(OR=1.94,P〈0.01)、HDL-C降低(OR=1.72,P〈0.01)、TG增高(OR=1.44,P〈0.05);与脑出血相关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病(OR=13.41,P〈0.01)。④伴糖尿病的MetSyn患者脑梗死的患病危险度(OR=13.39)是非糖尿病MetSyn患者的6.8倍(OR=1.98)。结论高血压病为缺血性、出血性卒中的共同危险因素;而MetSyn、糖尿病和脂代谢紊乱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不是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与冠心病、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9月收治的H型高血压患者136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颅脑MRI检查结果分为4组:H型高血压组62例,冠心病组32例,脑梗死组30例,冠心病并脑梗死组12例。测量各组患者血压,测定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血脂、血糖等。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各组血压、血糖及血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脑梗死组、冠心病并脑梗死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H型高血压组,冠心病并脑梗死组高于冠心病组、脑梗死组(P0.05)。直线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脑梗死灶大小均呈正相关(r=0.780、0.80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是冠心病〔OR=4.235,95%CI(1.386,16.852),P=0.014〕、脑梗死〔OR=3.086,95%CI(1.003,13.206),P=0.047〕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是冠心病、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H型高血压与冠心病、脑梗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老年人腹部手术后发生心衰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选择以腹部手术住院的年龄≥65岁的病例762例,分为心衰组和对照组,其中心衰组32例,占4.2%。回顾性地分析其临床资料并评价发生心衰的相关临床因素。结果心衰发生在术后1~3d19例(59.3%),心衰组高龄患者多于对照组(53.1%vs25.2%);有冠心病和心功能不全病史者较对照组多(分别为62.5%vs38.6%和25.0%vs4.0%);急诊手术发生心衰多于对照组(41.4%vs15.8%);心衰组术前ST段压低≥0.05mV者较对照组多(34.4%vs18.2%)、术后1~3d外周血白细胞10×109/L者较对照组多(31.3%vs16.0%)、补液量≥2500ml/d者较对照组多(21.9%vs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心功能不全病史(OR=9.52)、急诊手术(OR=15.723)、高龄(OR=2.933)是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发生术后心衰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老年人腹部手术后发生心衰患者中高龄、有冠心病史、心功能不全史、急诊手术、术前ST段压低≥0.05mV、术后1~3d外周血白细胞10×109/L、补液量≥2500ml/d者的比率均高于对照组;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发生术后心衰的独立预测因素包括心功能不全病史、急诊手术及高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老年急性心肾综合征(acute cardiorenal syndrome,ACRS)患者的危险因素及预后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312例住院期间发生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64例合并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CRS)(ACRS组),148例未合并AKI(非ACRS组)].结果 312例AHF患者中,13.1%住院期间死亡,Charlson并发症评分≥3分、住院期间发生ACRS和住院期间需要透析治疗是AHF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OR =4.723,P=0.041;OR =6.096,P=0.008;OR=18.743,P<0.001).52.56%的AHF患者发生ACRS,估算肾小球滤过滤(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eGFR)<60 mL/(min· 1.73 m2)、使用利尿药是AHF患者住院期间发生ACRS的危险因素(OR=2.239,P=0.025;OR =2.555,P=0.001);eGFR、血清白蛋白(Mbumin,ALB)是AHF患者住院期间发生ACRS的保护因素(OR=0.968,P<0.001;OR=0.907,P=0.007).23.2%的ACRS患者死亡,住院期间透析是ACRS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OR=10.407,P<0.001);使用β受体阻断药、使用利尿药是ACRS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保护因素(OR=0.312,P=0.011;OR=0.345,P=0.040).结论 老年患者ACRS发生率高、预后差.基础eGFR和ALB浓度降低以及使用利尿药可能使老年AHF患者发生ACRS的风险增加.并发症多、住院期间发生ACRS、住院期间需要透析治疗均是老年AHF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