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观察肝素钠液和地塞米松浸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联合红外线照射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行PICC的乳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置管前常规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导管,观察组置管前采用稀肝素钠液+地塞米松浸泡PICC导管,置管后采取红外线灯照射穿刺侧上肢,穿刺点周围涂擦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结果 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3.2%,对照组发生率19.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肝素钠液和地塞米松浸泡PICC导管,置管后联合红外线照射,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涂抹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预防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的效果.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4例.实验组置管时将5mg地塞米松注射液加入50ml生理盐水中,用该溶液完全浸泡PICC导管后再行插管.对照组置管时采用生理盐水浸泡PICC导管后再插管.观察两组患者PICC置入术后7天内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其发生程度亦明显减轻(P<0.001).结论:采用地塞米松稀释液浸泡导管可以有效预防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置管前用肝素盐水浸泡PICC导管对PICC引发静脉炎的影响。方法将PICC置管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置管前采用肝素盐水浸泡导管,对照组置管前不用肝素盐水浸泡导管,观察两组病人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两种导管准备方法对PICC引发静脉炎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肝素盐水浸泡过的PICC导管置入后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素钠加地塞米松预防肿瘤病人PICC置管后血栓的作用。方法:115例留置PICC的肿瘤病人分为2组,均使用超声引导穿刺。观察组采用50单位/ml肝素钠稀释液40ml加5毫克地塞米松预浸泡导管,再置入导管;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40ml浸泡导管后置管。2组病人置管后均采用超声监测PICC血管,观察是否有血栓形成,比较血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肝素钠稀释液地塞米松浸泡导管可降低肿瘤病人PICC置管后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护理干预预防PICC致静脉炎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预防PICC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本科室2010年1月至2011年4月使用PICC置管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干预组于PICC置管后24小时用喜疗妥软膏外涂PICC管上方局部皮肤,范围3cm×4cm,每天三次.对照组则按常规方法置管后行换药.结果 干预组发生静脉炎3例(6.25%),对照组10例(20.83%),干预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降低PICC致静脉炎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4):144-147
目的探索一种肺癌患者PICC置管术后预防血栓性静脉炎及血栓形成的有效、安全、方便方法。方法 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我科采用PICC置管进行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6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置管时将导管予125 U/mL低分子肝素钠溶液浸泡10 min再植入,输液后及带管维护期间予0.9%NS 20 mL脉冲式冲管,再予125 U/mL低分子肝素钠盐水10 mL正压封管;对照组在置管时将导管0.9%NS浸泡湿润后再植入,输液后予0.9%NS 20 mL冲管和正压封管。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穿刺侧肢体有无上肢肿胀、疼痛、皮肤青紫和浅静脉曲张等症状,记录辅助检查的相关数据,比较两组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炎发生率及带管时间。结果治疗组PICC置管后的静脉炎、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堵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钠同步应用于肺癌患者PICC置管时肝素化导管、全程应用于PICC置管后的封管能较好地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无需常规监测凝血活酶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葡萄糖复合液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置管术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PICC导管。将147例行PICC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77例,对照组70例。干预组置管后2h实施外敷葡萄糖复合液(由50%葡萄糖加25%硫酸镁、维生素B12、地塞米松组成)保持1周,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结果观察两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干预组发生率7.8%;对照组发生率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葡萄糖复合液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PICC所致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这一方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分析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时送管困难与导管异位关系。方法回顾分析95例实施PICC置管的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PICC置管时送管通畅与否分为送管通畅组和送管困难组,观察置管后导管末端位置。结果 61例早产儿PICC置管时送管通畅,其中发生导管异位8例,导管异位率为13.11%,34例PICC置管时送管困难,其中发生导管异位20例,导管异位发生率为58.8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943,P〈0.01)。结论置管前认真评估,置管中送管受阻时综合分析受阻原因并采取相应对策是PICC置管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7):166-169
目的 探讨隧道式PICC置管方法与传统PICC置管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3月我中心收治的76例PICC静脉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隧道式PICC静脉置管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超声引导下塞丁格PICC静脉置管方法,研究结局包括并发症发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渗血程度与量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和导管脱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常规超声引导下塞丁格PICC技术,隧道式PICC置管术可有效降低置管后渗血、机械性静脉炎及导管脱出的发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分析将预见性护理应用于新生儿PICC置管防治并发症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是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接受PICC置管的60例新生儿,应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进行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进行预见性护理的为观察组,包括给予新生儿置管前的护理、在置管过程中的护理、给予置管之后的护理。将两组新生儿给予置管期间发生并发症的概率进行对比。结果给予新生儿PICC置管期间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是10%,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是2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置管是侵入性的操作,如果有细菌侵入到血管,就容易引起感染。护理人员应掌握专业的置管穿刺技能,执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对新生儿进行置管前的评估并重视置管后导管维护,预防并发症发生,做好早期的防治工作。将预见性护理干预应用于新生儿PICC置管护理中,置管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患儿家属对置管的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和盲穿PICC置管后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情况。方法将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100例行深静脉给药化疗的肿瘤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采用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对照组50例采用盲穿PICC置管。观察2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是8%(4/50),对照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是36%(18/5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PICC穿刺置管能显著降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威伐光(Water-filtered infrared-A,w IRA)防治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相关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招募来源于胜利油田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PICC术后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威伐光照射治疗。记录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疼痛VAS评分,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两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17.8%,而治疗组仅为2.2%(P=0.038)。治疗组患者的PICC术后疼痛VAS评分下降明显。结论早期给予wIRA照射治疗可有效防治PICC相关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周林频谱仪照射预防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的疗效,以期降低留置PICC管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PICC置管临床护理方案,延长PICC管使用期及增加患者舒适度。方法:将164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82例,试验组82例。对照组:PICC置管后常规护理,置管后给予外帖IV3000透明护肤膜,24 h更换敷料后每周更换或敷料随松随脏随时更换,输液期间、输液完后用0.9%NaCl 20 ml脉冲式冲管,用含50 u/ml肝素钠盐水封管,非输液期间每周冲管、封管及更换肝素帽接头一次。试验组:PICC置管后常规护理同对照组,不同的是在置管后30 min裸露照射部位,即术肢穿刺点至肩峰的管道走向部位,给予周林频谱仪照射,高度大约20~40 cm,温度以患者感觉皮肤温热、舒适为宜,每次照射20~30 min,2次/d,连照三天。结果:82例置管患者发生Ⅰ级机械性静脉炎4例。对照组:82例置管患者发生Ⅰ级机械性静脉炎11例、Ⅱ级机械性静脉炎3例、Ⅲ级机械性静脉炎2例。结论:PICC置管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周林频谱仪照射穿刺点至肩峰的管道走向部位,可有效预防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显著降低了PICC置管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红外线照射联合四黄散外敷预防及治疗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按置管先后顺序,将77例患者间隔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PICC置管后按常规方法进行导管护理,同时给予红外线局部照射3d和四黄散外敷3~7d。对照组给予常规PICC置管后导管护理,若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则给予红外线局部照射与四黄散外敷。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并观察硫酸镁湿敷和红外线照射联合四黄散外敷治疗静脉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1例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2.6%;对照组共有6例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1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外线照射联合四黄散外敷治疗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6例(85.7%)治愈,1例(14.3%)有效,有效率100%;硫酸镁湿敷治疗机械性静脉炎,8例(53.3%)治愈,4例(26.7%)有效,有效率80.0%。红外线局部照射联合四黄散外敷治疗时间较硫酸镁湿敷治疗明显缩短(P〈O.05)。结论红外线局部照射联合四黄散外敷能有效防治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PICC堵管预防中“A—C—L”,导管维护程序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5月于本科住院治疗期间接受PICC的64例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导管维护方法,观察组接受“A—C—L”导管维护程序,对比两组导管堵塞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PICC导管分别采用不同维护方法维护后,在患者接受PICC导管留置期间,对照组PICC堵管发生率为18.75%(6/32),观察组中无PICC堵管现象发生,观察组堵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患者接受PICC置管治疗时,采用“A—C—L”导管维护程序可有效预防堵管现象发生,可有效保证患者临床治疗质量,大幅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赛肤润联合特定电磁波治疗仪预防经外周置人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13年12月在重庆三峡中心医院肿瘤病区首次行PICC穿刺,且从贵要静脉置入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实验组采用赛肤润涂擦联合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照射,对照组采用硫酸镁进行湿敷,观察1周,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及严重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仅3例发生静脉炎,Ⅰ级2例,Ⅱ级1例,Ⅲ级0例。对照组17例发生静脉炎,Ⅰ级8例,Ⅱ级6例,Ⅲ级3例。静脉炎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情况,实验组58例一次成功,对照组32例,实验组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赛肤润联合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用于PICC中.可以降低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减轻严重程度,提高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PDCA护理模式在晚期肝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PICC)置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2012年7月~2013年6月在绍兴第二医院行PICC置管应用PDCA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的晚期肝癌患者6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另外取2011年7月~2012年6月在绍兴第二医院行PICC置管晚期肝癌进行常规护理的患者68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在护理结束后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实验组发生导管堵塞4例,静脉炎3例,导管发热1例,并发症率为11.8%;对照组发生导管堵塞7例,静脉炎8例,导管发热2例,并发症率为25.0%,实验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满意率为92.6%;对照组满意率为80.9%,实验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晚期肝癌患者PICC置管护理中的应用PDCA护理模式能显著减少患者的置管并发症,且患者满意率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如意金黄散用于外周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治疗间歇期静脉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PICC治疗间歇期发生静脉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 37 例和对照组 36 例,实验组应用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对照组应用喜疗妥软膏外涂+TDP 灯照射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在胃肠肿瘤术后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选择158例胃肠肿瘤术后全肠外营养(TPN)支持治疗的患者,分为观察组PICC组93例和对照组经中心静脉置管组(Central veins catheter,CVC)65例,通过观察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相关并发症和对患者营养指标影响,分析PICC对于TPN的安全性及效果。结果 PICC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CVC组,PICC组发生局部血肿并发症的可能性小于对照组。发生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相关感染、中止拔管等并发症方面,两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比术前及TPN 7天后的营养指标(体重、ALB、淋巴细胞计数)变化,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与CVC方法相比,PICC在胃肠肿瘤术后行肠外营养的穿刺成功率更高,发生相关并发症的可能性相当,且可以获得相同营养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肿瘤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肿瘤科住院行PICC的4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其中包括PICC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多项护理措施.结果 410例中共发生静脉炎34例,其中I级19例,占4.63%;Ⅱ级14例,占3.41%;Ⅲ1例,占0.24%;Ⅳ级0例.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肿瘤患者PICC术后的机械性静脉炎安全、临床效果良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