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丹等 《中国药事》2014,(4):444-446
目的探讨骨肽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4~2011年自发呈报系统上报的91例骨肽注射液的不良反应(ADR)报告,对药物不良反应所涉及的患者年龄、性别,ADR类型、转归、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1例报告中,男66例,女25例,〉40岁患者居多(占68.13%);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占37.34%),其次为胃肠系统损害(占24.68%)。结论临床应重视对老年患者、过敏体质患者骨肽注射液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有痛风病史患者宜慎用骨肽注射液。  相似文献   

2.
56例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哈尔滨市2010年1月~2012年6月有关参麦注射液的56例不良反应报告从患者基本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临床表现、用药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药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平均年龄53.28岁;在30min内发生ADR的占总例数的83.93%;累及皮肤及其附件的报告最多,为28例,占36.36%;均为单独用药后发生的ADR的报告。结论参麦注射液ADR的发生与药物因素有关,并且年龄分布特点符合该药的适用人群。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参麦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加强其应用过程中的监测,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黄萍  汪娟 《安徽医药》2011,15(12):1635-1638
目的了解国家基本药物(数据库)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上半年安徽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中的6 957例报告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在6 95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4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最高,占57.6%;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47.8%;抗微生物引起的ADR居首位,占57.6%,其次是化学药,占36.6%,中成药占5.4%,生物制品占0.4%;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最为常见,占40.2%,其次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全身性损害等。结论生产企业应不断完善药品说明书内容。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应密切关注国家基本药物ADR,加强ADR监测和报告,以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地应用国家基本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汇总统计2010-2011年我院上报的482例ADR,对患者情况、药品种类、药物成分、药物辅料、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82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物品种共有146种,其中抗感染药34种(23.29%),居引发ADR的品种数的首位;紫杉醇注射液、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引发ADR的数量分别位居前3位;ADR主要为全身性损害。结论:临床应关注药物的分子量和注射剂所用辅料,了解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机制,加强ADR监测报告工作,以确保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基本药物在基层医疗机构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百色市2011年涉及基本药物ADR报告。结果:涉及国家基本药物的ADR报告有1 097份,占总报告数(1 748份)的62.76%,其主要来源于医疗机构,占98.18%;≤10岁儿童ADR比例最高,占17.68%;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ADR的重要途径,占82.68%;以抗微生物药品最多,占63.17%;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40.96%。结论:应重视基本药物ADR报告和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王亮  黄庆华  赵兴 《天津药学》2009,21(5):13-15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方法:汇总本院2004年1月—2009年3月收集上报的138例ADR报告,分别以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种类、涉及的器官或系统、转归情况及引发的ADR排序前10位的药品等方面,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138例ADR报告中,涉及最多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占总数的90.4%;从药品分类来看,抗感染药物所占比例最大,占总数的50.7%;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首位为皮肤及其附件,占总数的40.6%;ADR报告前10名药物的发生频次占总数的56.5%,其中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导致的不良反应最多。结论:开展ADR监测工作是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加强ADR监测是患者用药安全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应用的国家基本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该类药物提供参考。方法:从该院2007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医务人员自愿呈报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中整群抽取国家基本药物相关报告,进行描述性分析与评价。结果:该院3年共收到国家基本药物相关ADR报告1137份,占报告总数的19.65%,其中新的ADR报告为442份,严重的ADR报告77份;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88.21%);抗微生物药物所占比例最高(48.72%),中成药为4.93%;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33.52%);94.28%的ADR对原患疾病无影响;99.47%能治愈或好转。结论:应加强对国家基本药物ADR的监测,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治疗安全性.方法 收集该院2012年231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累及器官和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31例ADR报告中,男性患者107例(46.3%),女性患者124 例(53.7%).0~18岁36例,占15.58%;〉18~60岁82例,占35.50%;〉60岁113例,占48.92%.2012年度引起ADR的药物种类共涉及12大类134个品种,其中抗微生物药物占40.26%(93/231).静脉滴注导致的ADR为162例,占70.13%,其次为口服57例,占24.68%.以变态反应居多,多为皮疹、瘙痒、红肿等;其次是消化系统反应.结论 在临床应用中应全方位加强ADR监测工作,积极寻找发生原因,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率及减轻不良反应造成的后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规律,为深入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上报的338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从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及其品种数和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共有131个品种,发生人群集中在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占41.12%,以女性患者居多;静脉滴注给药占88.46%;涉及抗感染药物82例,占24.26%;中成药74例,占21.89%;单品种以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Ⅱ)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最多,共41例,占12.13%;涉及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伤最为常见,占34.83%。结论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及中成药,加强对肠外营养药物的质量监测,避免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0.
12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王树平 《中国药房》2006,17(18):1411-1412
目的推进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工作的开展。方法对我院2004年3月~2006年2月收集到的127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ADR的药物共41种,其中抗感染药物、生物制剂和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较多;静脉途径给药的ADR占44.9%,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收集的144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剂型、ADR涉及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具体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本院144例ADR中,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为多见,占43.1%,其次为心血管系统用药,占20.8%;给药剂型以注射剂最为常见,占84.0%;临床表现以皮肤损伤为主,占47.9%。结论应重视ADR报告,加强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事件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基本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该院2009-2010年上报的67例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7例ADR报告中,涉及药物共4类42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占77.61%(52例);在给药途径上,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76.12%(51例)。ADR引起的主要临床表现以皮肤系统损害最多,占52.24%(35例)。结论必须加强ADR监测、报告、防范和处理,有效减少ADR事件,强化临床用药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3.
中药不良反应108例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英芬 《中国医药》2014,(3):418-420
目的 了解本院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一般规律,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山东省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的108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的一般情况、给药途径、药物种类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良反应报告中,51~60岁年龄段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最高,占29.6%(32/108);静脉滴注最易导致不良反应,占66.7%(76例),其次为口服给药,占22.2%(24例);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占39.5%;不良反应发生在1 d以内者89例,占82.4%.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艾迪注射液(9.3%)、丹红注射液(5.6%)、生脉注射液(4.6%).中药口服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排前3位的分别是茴三硫胶囊(6.5%)、先声咳喘宁(5.6%)、舒肝宁(3.7%).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72例,占66.7%)和口服给药(24例,占22.2%)为主.108例不良反应报告中,治愈40例,好转67例,无死亡病例,1例严重不良反应留有后遗症.结论 药品不良反应与多种因素有关,应辨证看待中药不良反应,加强对中药不良反应监测,提高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我院15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42,自引:3,他引:42  
罗存梅 《中国药房》2006,17(3):207-208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5年收集的150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以及临床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0例ADR中,老年患者较多,占总例数的24%(36例);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52%(78例);抗菌药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46.7%(70例);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常见,占总例数的47.3%(71例)。结论医务工作者应展开全方位的ADR监测工作,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与规律,为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使用,及时预防与处理ADR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2015年1月—2019年12月报告国家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报告206例,运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6例中药注射剂ADR报告共涉及28个品种,男性88例,女性118例,年龄>60岁患者最多(62.62%);ADR排名前3的注射剂分别是华蟾素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和复方苦参注射液,抗肿瘤类中药注射剂ADR发生率最高;用药30 min内即发生的ADR最多(23.79%),中药及2种以上中药联用致ADR占35.44%,ADR临床表现以累及皮肤及附件损害为常见(35.83%)。结论 中药注射剂ADR的发生可能与患者年龄、药品种类、联合用药等多种因素相关。沟通、反馈药品ADR发生特点和规律,有利于临床医生重视药品ADR,确保患者合理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6.
1388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对1388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挖掘警戒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山东省2006年收集的1388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本组资料中,引起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数量及严重程度)前两位的为抗微生物药及中药制剂,其中阿奇霉素注射剂和双黄连注射剂经综合评价,确定为重点监测品种;在给药途径与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分析中发现,静脉注射给药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情况较多。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对抗微生物药和中药制剂的安全性监测,重视阿奇霉素注射剂和双黄连注射剂的再评价。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调查分析,提示大家重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方法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调查、分析、评价,确定合格报告,再结合药学、医学知识,对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科室、类型、药品类、药品频次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20个科室报告了不良反应事件,最多的有14例,最少1例;报告类型,一般78例,新的3例;药品以抗菌药物类居多,抗菌药物类占总药品的33.33%,中成药18.52%,心脑血管药16.05%,抗肿瘤药6.17%,解热镇痛药3.70%,造影药6.17%,其他类16.05%;西药和中药都以注射剂型为主,涉及药物品种49个;频次较多的达4次,分别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和左氧氟沙星。结论采取有效的用药安全措施,能够控制与降低用药风险,能够提高人们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解放军264医院15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ADR报告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5年~2006年收集整理的150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由抗菌药导致的ADR最多,占总数的42.00%(63例)。150例ADR中60岁以上老年患者较多,占总例数的38.00%(57例),20岁以下的患者较少,占总数的4%(6例);以静脉滴注方式占91.3%(137例);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常见,占总例数的42.7%(64例)。结论:临床应重视ADR报告和监测工作,尤其是对老年人的ADR观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9.
10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ADR报告填写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收集的101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以及ADR临床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由抗茵药物导致的ADR最多,占总数的46.5%(47例)。101例ADR中60岁以上老年患者较多,占总例数的35.6%(36例),20岁以下的患者较少,占总数的4%(4例);以静脉滴注方式92.1%(93例)为主;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常见,占总例数的39.6%(40例)。结论:临床应重视ADR报告和监测工作,合理使用抗茵药物,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20.
128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陆冰  马青松 《中国药业》2011,20(10):59-61
目的加深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促进合理用药。方法从医院2008年至2009年药品不良反应报表中筛选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128例,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类别、名称,不良反应涉及器官/系统、临床表现,临床应用等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128例不良反应中老年患者较多,占50.78%;其次是儿童患者,占28.13%。药物共涉及6类24个品种,其中活血化瘀类药物较多(占44.53%),尤其是血塞通注射液(占13.28%)。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多见,累及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常见,其次为消化系统症状。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有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等。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中剂量过大、滴速过快、配伍不当等是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结论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较多,不良反应经常发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应加强中药注射剂质量管理,以及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